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第137節
小三百兩。 租鋪子一向是押一付三,她自己咬咬牙,也能把錢掏了。但是再算上改裝潢、添置東西、請人、留錢急用,她就剩不下什么了。 況且這會兒有人賣地,正是合適的世界,姜棠還想買地,所以才來拉陸錦瑤入伙。 陸錦瑤投二百兩銀子,占三成利潤。 陸錦瑤仔細想了想,三成利潤并不少,但算著她的人脈。 既然是她入股的鋪子,陸錦瑤自然希望生意紅火,多多賺錢,肯定會讓朋友來捧場。 但怎么說,方子和經營都是姜棠來。 當初顧見山投五百兩銀子,雖然后續也拿了錢投在新鋪子上,但他畢竟投的多。 三成利潤,方子是姜棠的,理應她占大頭。但陸錦瑤答應姜棠入股的最重要一層原因是,攤子擺了不到半個月,已經賺了三十多兩銀子了。 這還只是個小吃攤。 想她以前開的鋪子,還都不要租金,每個月也賺這么多錢。 若不是鋪子太小,陸錦瑤肯定把她的鋪子給姜棠用,租金自然也是收的。 陸錦瑤看完文書,“我入股,別的還需要我做什么嗎?!?/br> 姜棠也沒客氣,道:“還有菌菇,得從滇南那邊買,還請陸jiejie幫忙?!?/br> 陸錦瑤:“這個好說,你去找四爺身邊的松林就行了?!?/br> 松林跟著顧見舟去過兩次滇南,寄過好幾次菌菇,最熟悉不過了。 這廂兩人商定好,簽好文書之后陸錦瑤就讓姜棠跟著露竹去拿銀子,姜棠算著不到一個月就能回本,陸錦瑤看差不多。 姜棠做生意有模有樣,不用她擔心。 陸錦瑤開過不少鋪子,但姜棠確確實實是頭一回。 不過,她跟陸錦瑤開過新鋪子,倒也熟門熟路。 鋪子找那個相熟的掮客租,這會兒要租的鋪子不多,沒什么地段好的。幸好姜棠要求不高,只要地方大就行,位置偏一些還僻靜。 最后選了一處上下兩層的,鋪面和錦棠居差不多,但因為位置不在鬧市,比新鋪子價錢低了兩倍還多。 一個月四十兩銀子,押一付三。 鋪子以前就是開酒樓的,大體的裝潢不用動。姜棠找了木匠師傅,按照圖紙往墻上釘了些東西,又做了不少模樣好看的燈,鋪子就變了個樣子。 除了鋪子,還一件事至關重要。 就是酒。 所有的飯館酒樓都有酒,有的鋪子的酒還成了鋪子里的特色。 姜棠不會釀酒,只能一家酒鋪一家酒鋪的看,只可惜她沒怎么喝過酒,也不懂這些,不管好壞,在她嘴里都一個樣。 若是顧見山在就好了,他肯定喝過,就能給她出主意了。 姜棠對著酒一籌莫展,最后選了兩三樣,約定好時間再過來拿。 有了新鋪子,但鋪子裝潢還沒好,怎么也得等月中才能搬過去。 鑒于此,巷口的攤子還得擺著,平白給冷寂的冬日添了一絲煙火氣。 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小街突然成了食客時常光顧的地方,附近的住戶聞著菌湯的鮮味,覺得手里的二合面饅頭更難以下咽了。 巷口那家受影響最深,雖然姜棠給他家送了不少東西,但一到吃飯的點,墻外就吵吵鬧鬧。 再一想錢都是姜棠賺的,他們拿的東西才幾個錢,越想越忿忿不平。 最后,直接去護城軍那把姜棠給告了,明兒就來人把攤子給掀了。 這下,心里才算痛快。 夜里,姜棠把門關好打算梳洗睡覺,聽見外頭有人敲門。 “誰呀?” 陳家娘子在外頭壓著聲音道:“妹子是我,我跟你說個事兒?!?/br> 姜棠把門打開,陳家娘子做賊似的鉆進來。 她不好意思空著手來,就拿了顆自己腌的菜,“進屋再說?!?/br> 陳家的男人在護城軍,是顧見山的人。原本顧見山囑托他照顧姜棠,但一直以來都是姜棠照顧他們。 今兒下午,聽別的地兒的護城軍說明兒要來端了姜棠的鍋子攤,陳家娘子就趕緊過來了。 陳家娘子:“明兒你可別去外頭擺攤了,這些東西花了不少錢,被砸了多可惜?!标惣夷镒舆€怕姜棠一個姑娘家受傷。 陳家男人是在護城軍不錯,但其他人可不是顧見山的人。姜棠擺攤賣東西,沒人管啥事沒有,真要被人舉報了那可是真砸。 一群大男人,可別跟著硬碰硬。 姜棠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嫂子知道是誰把攤子捅到護城軍那兒的嗎?!?/br> 巷子這邊各家各戶她都送了東西,一家不落。 巷口兩家送的尤其多,就是怕做生意打擾到他們。當時兩家主人答應的也好好的,姜棠想不出誰把這事兒捅出去的。 不會是食客,食客巴不得攤子總開著。 也不會是同行,畢竟姜棠的鋪子離得遠,影響不了他們的生意。 那只能是巷子里的人了,不能是跟她合伙做生意的三家,這三家她還信得過。 她做生意對巷口兩家影響最大。 只是先前給了不少好處,他們嘴上說著鄰里鄰居這點事兒算啥,轉頭卻把她給賣了,到底讓人心里不舒服。 索性她鋪子已經找好了,該辦的手續也辦齊了,少開幾日就少開幾日。 陳家娘子:“不知是誰……不過你也別往心里去?!?/br> 姜棠:“嫂子說的是,幸好你過來告訴我了,不然明兒指定出事?!?/br> 民不與官斗,往好里想她不至于被打個措手不及,也算好事。 只不過,經此一事也得明白,做事別給人留把柄,她若什么都不缺,也不至于害怕護城軍。 還有,與人相交不能光看嘴里說的,知人知面不知心,這個道理得懂。 把陳家娘子送走,姜棠就梳洗睡覺了。 她搬出來快兩個月了,點金烏金也長大了不少。 送過來時不過是兩個月的小奶狗,現在已經初見威風了。 外面有一點動靜,都會豎起耳朵警惕地圍著姜棠轉,每回姜棠從外面回來都會在門口搖著尾巴等著。 讓人特別心安。 錢攢了二百九十兩,等忙完火鍋店的事,就找掮客看看田地。 這會兒買最好,開春就能雇人種上,好地三四十兩,她不需太好的,二三十兩的就差不多,十幾畝二十畝,再攢攢錢應該夠。 離過年還有兩個月,姜棠希望過慢一點。 最好顧見山能回來。 她沒有發現,想起顧見山的次數越來越多,而上一次顧見山去西北,她除了因為鄭氏病重想起他幾次外,沒有一次想過這個人。 那時對她來說,他是侯府公子。 如今,他除了是侯府公子外,還是顧見山。 次日,姜棠告訴過來的兩位嫂子,今兒不出攤了,“等幾日吧,過陣子新鋪子開業了,再過來幫忙?!?/br> 兩個嫂子沒多問,不干活自然沒錢,這幾天先找別的活兒做,等開業了再過來。 冬日別的活不好找,只有在家繡繡帕子,補貼家用。 但冬日光線若,屋里看不清,又舍不得點燈刺繡,只得放放。 這會兒沒有手機,更不知道客人的家住哪兒,所以姜棠讓劉大郎在巷口等著,客人來了道個歉,再一人給兩塊湯塊。 不要錢,就說是她一點心意好了。 劉大郎應下,只不過一上午風平浪靜,時不時去巷口張望,也不見有護城軍來。 到中午的時候,有客人過來,劉大郎過去致歉,“攤子不擺了,馬上有新鋪子,這幾天得忙新鋪子的事兒,實在抱歉。我們老板送了各位一人兩塊湯塊,這幾天可以回家煮鍋子吃?!?/br> 這么一來,因為吃不到熱乎鍋子的人也沒了怨言。 只不過,回家想看看湯塊里面都有啥的人算是失策了,因為就是橙紅色,什么東西都看不出來。 劉大郎管送湯塊,一個中午送出去十幾塊,都是老顧客,離鋪子開業還有十幾天,一人兩塊頂多勾勾魂兒。 劉大郎覺得姜棠可真厲害,怎么就想出這個法子來。 給了湯塊,卻沒給攤子的麻醬,盡管外頭買的rou好吃,但是沒了麻醬味道也差了層。 而且,不是菌湯鍋,鋪子里最好吃的是菌湯鍋,光牛油火鍋,怎么解饞。 總算把客人打點好,劉大郎累出了一頭汗。剛要回去,卻見巷口過來一群穿著官服的人。 劉大郎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兒,腦袋一冷,被風一吹,身子都發軟。 他長這么大,哪兒見過官府的人,一下都不知道動了。 劉大郎眼睜睜地看著護城軍提著刀,穿過他,然后在巷口繞了一圈,兩圈,三圈。 護城軍沒抓到人不想善罷甘休,走到巷口站著的劉大郎面前,“這兒的攤子呢?” 劉大郎結巴道:“官爺……這兒沒有攤子啊……” 護城軍:“怎么沒有,賣鍋子的,吵著別人了。況且這個地方根本不讓擺攤,到底誰在這兒擺攤?!?/br> 劉大郎倒沒剛才那么緊張了,壯著膽子道:“真沒人擺攤,不信官爺以后日日來看。以前這兒的人是給過路人送熱湯,根本不要錢。今兒還送呢,您若不信,可以看看小的這兒……還有送出去的湯塊呢,但小的身上一文錢沒有?!?/br> 劉大郎的湯塊用籃子裝的,但姜棠讓送,所以他一文錢都沒帶。 本來一籃子,現在就剩一半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