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天下何時能亡 第84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穿越到異世界找meimei結果推翻了王朝第一劫──無知、他為什么還不跟我離婚、請讀懂41%的我、租屋處撿到日本軍官地基主、咸魚女配要擺爛[七零]、王妃躺不平、在戀綜修羅場后我爆紅了、在男多女少的古代世界、天佑福紅、新婚夜太子妃把洞房炸了
這個時候邵奕感覺著不太對勁起來。 這是沒道理的事情。 按照協同會里頭其他書生的說法, 他們之間在史書經義上的差距也沒有特別的大,從這三位的排名來看, 也可以證明這點,葉共謙能拿第一,只能是說對方思維更加靈活。 邵奕出的題目確實是在史書經義上有些偏, 但這也是在史書經義的范圍內,讀得夠透徹, 見世面足夠寬廣,即便是非協同會里頭的人肯定是能夠答上來的。 這點從葉共謙拿到第一,但下頭有幾位外地來的考生做出來的分數并沒有和他差太多,也就只有五六分左右的距離就可以看得出來。 能夠來京都城參加會試的,都是各地方鄉試里頭廝殺出來的優秀人才。沒道理協同會里出來三個參加會試,三個全都中了,這次回郡府參加鄉試十來名書生,結果只有一個摸到門檻。 這次各郡府那邊的鄉試有問題? 邵奕緩緩瞇起眼來。 他在現代出身算不上好,父母亡故之后跟隨爺爺長大的,后來爺爺也過世之后也是因為學習好有社會上好心人資助讀書,以及國家的助學貸款一路讀完了大學出來的。 放在這個時代里可以說是貧民出身了,只是通過高考這個大門,入了重本讀工科,算是翻身能過上很多人一樣平凡富足的生活——除了需要經常加班之外。 若是不開科舉也就算了,既然邵奕開了,那就絕對會保證這個公平所在。 就比如邵奕他和協同會那邊的人算是關系很不錯了,可考題是什么內容,邵奕那是一個字都沒有和那些人多說。甚至還把印刷卷子的地方安排在自己寢殿旁邊,讓系統守著杜絕一切意外。 意識到很可能各郡縣那邊的鄉試有問題,邵奕心頭火氣蹭蹭往上冒,但他還是沒有馬上下定論,而是讓系統調出來名單上這些書生究竟是哪一屆鄉試出來的。 這些信息并沒有登記在冊,但在書生們報名出示自己鄉試中舉憑證的時候,憑證上是有寫他們是什么時期中的。 只要有這紙面上的信息,系統每日掃描京都城的時候就會收入到自己資料庫之中,調出來給予顯示并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都不要幾秒鐘的時間,邵奕就見眼前名單一刷新,名單上是哪一年中舉的立即就清清楚楚。 果不其然,這前三十名之中完全沒有佑安二年的。 到一百名范圍之內,才有兩個名字冒頭,而絕大多數佑安二年的考生的名字都大片大片集中在三千到五千的范圍之內。 也就是說,在這次會試之中,佑安二年也就是今年鄉試的學子,九成都是倒數。 真的是厲害了啊。 邵奕并不需要什么證據,他是確切知道大邵在正常歷史之中,是要亡國的,一個亡國政權的地方是有多陰暗骯臟也不用多說。在這個時候和那些人講證據,都沒有什么比一場公平的考試,一切用數據說話更加合適。 [宿主,你準備要怎么做?]系統當然能感受到邵奕心頭怒火,小心翼翼地說道。 [放心,我不會誤事。]邵奕知道系統在擔心什么,他正經的工作是要去亡國,而不是去清理大邵的蛀蟲。 但作弊這事,邵奕也不可能讓自己接受,目光冷冽地說道,[先出成績來,然后我會把這一屆鄉試所有中第的學子功名都廢了。] 邵奕當然知道里頭肯定是有無辜的人在,比如協同會之中就有一個過了鄉試的,但現在沒辦法去徹查什么的。 真能查出來,邵奕當初在朝廷上說要查稅收,那些被貶謫出去的官員,也不會現在一點動靜都沒有。 所以也就只能是干脆把這次鄉試的結果都作廢。 邵奕側過目光看向一側開始準備印刷答案的宦官們,對著系統說道:[在此之前,先看看我那些卿家們改出來的成績,會不會和這份名單的結果一樣吧。] [若是有今年鄉試的考生在三十人的名單上……]邵奕并沒有把這話說完,但其中是什么意思不管邵奕還是系統都很清楚。 尚書省那邊終于是收到來自宮里頭傳遞下來的答案,負責本次會試的考官們并不知道自己頭頂上已經懸掛起來了斷頭閘,隨時都可能會落下,他們十分感恩地謝過送答案的宦官,一個個手速飛快的拿了份答案飛速閱讀起來。 面對這次陛下出的卷子,這些考官們也會在忙碌處理公務之余和同僚們說起這題目。 作為書生,求知也是他們的本能。 他們也很想解開陛下出的這些題目,但是肯定沒有辦法如同考生那樣花費大量時間絞盡腦汁去琢磨,不過他們可以集群策之力一起來琢磨。 只是這些題目太過于玄妙,官員們也不確定自己所得出來的答案,是否是陛下所出題目真正的解。 現在答案出來了,已經憋了四天的好奇心促使他們做出了這樣的舉動。 官員們看著那些史書經義題所給的答案,紛紛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原來如此,是從這個地方理解的,陛下所給解答確實讓人心服口服。 ——這種說法很有意思,被某大人說中了,陛下確實在此題下了陷阱,不知道這次有沒有考生看出來。 官員們看完一直困擾著他們的史書經義兩場考試的答案后,相互討論了一番,都對陛下給出來的這份答案沒有任何異議,甚至有人已經開始夸贊起來他們陛下對史書經義研究的真是透徹,便是稱呼陛下為一代大儒也不為過什么的溜須拍馬之話也冒了出來。 心中疑惑得以解答,官員們身心都得到了放松,而后才翻開了策論題的答案。 前面史書經義的回答只有一個方向,也就是除了正確之外就都是錯誤,但策論不一樣,每個人都可以對一件事情有不同的解法,很多時候不能以對錯來劃分,只能說是上中下之類的區分。 在沒有真實實踐的時候,有的時候也不好說某些看起來天花亂墜的答案,究竟是屬于哪一個等級。 但陛下給出來的這份答案卻有了明確,這一題可能會有什么樣的策論,每種可能都給予了分值。 朝臣們還是第一次知道,原來策論題,也是可以給出來評分標準。 而負責審閱批卷的考臣們面面相覷,最終有人問道:“若是考生的答案超出陛下所給范圍怎么辦?” “那便請示陛下吧?!焙芸炀陀腥嘶卮鸬?。 也只得如此。 五千多人三場考試,這批改的工作量并不低,不過有了標準答案之后,還是相對來說輕松了很多。 尤其史書經義這兩場考試,很多考生都沒有寫滿題目的情況下。 不過朝臣們并沒有關注負責批改的史書經義那邊,而是將目光聚集在負責策論那邊的三位閱卷考官身上,這三位考官分別負責三道策論題批閱。 一開始大家也沒有怎么在意,但看著負責策論的考官們飛速一張張根據答案批改卷子,從未有安排人去咨詢陛下應該怎么評分之后,就逐漸開始在意起來了。 “宋大人,錢大人,你們那邊批閱的卷子,也都在陛下所給的標準之內嗎?”最終先發出聲音的,是同樣批閱策論的考官。 一天的時間,他已經改完三分之一的卷子了,試卷之中很多考生思想是有相似之處,但也沒有少見突然冒出來一個奇思妙想的,讓閱卷考官都驚奇的策論出現。 ——當然這些策論大多數都是很離譜,會讓人懷疑這人腦子是怎么長的。 可即便是這樣的策論,也在他們陛下所給的標準答案之中。 另外兩位官員們也在震驚,只不過他們城府更加深一些,并沒有率先開口,但在那位考官張口之后,也目光深深地點了點頭:“我這兒也是一樣?!?/br> “這些考生們所思所想,均在陛下意料之中?!?/br> 其他關注著這邊批閱卷子的朝臣們聽到這些發言,也不由嘩然,但這件事究竟有多離譜震驚到令人恐懼,只有真實參與了閱卷的三位考官們才能清晰的感受到。 這種程度,已經是除了陛下真的是仙人下凡之外,沒有其他可能能解釋的程度了吧。 天佑大邵! 確實如同邵奕所設想的那樣,在知道這次會試主要科考內容是策論之后,真的有有能耐的家族,甚至就是自己家族里的人讓他們這些負責策論的考官們給予一個更好的結果出來。 不管這些人之前是答應還是沒答應,總之在現在這位陛下面前,他們現在都不敢去多做什么小動作,甚至以后也不敢再去做什么小動作。 會試每份卷子都有兩位考官進行審閱,最終花費了十日終于是批改完畢,又用了三日時間對這些人的成績進行排序。 其實照過往的習慣,在批閱過程中遇到成績優秀的卷子選出來,然后對這些卷子做排序,最終選出前三十就可以了,這樣弄的話工作量就不大,可能都用不了半天時間,但陛下既然提出要給所有考生都全排序,他們這些朝臣們當然沒有資格說太麻煩了不干。 于是系統一分鐘不到就出來的名單,這些朝臣們花費了十三天終于送呈到了邵奕手中。 第104章 看到這名單之后, 一直以來臉色都不算好看的邵奕終于神色舒緩了些。 這份名單和系統的名單還是有些差別的,畢竟對于考官來說, 閱卷的過程中書生行文的流暢性以及字體優美程度, 都可能會有一定分數上下浮動,屬于邵奕能接受的正常情況。 總體來說這份名單和系統的結果并沒有太大差別,最終錄取的三十人也是那么幾個,只是名次略有浮動, 但葉共謙還是高高位于第一, 甚至于因為行文方面還有了些加成, 比系統那邊的分數還高出了一些出來。 隨名單附送到邵奕面前的, 還有前三十名的卷子,邵奕目光一掃就看到最上面葉共謙那熟悉的字跡。 然后邵奕就看到那經義卷上, 因為個錯字, 丟了一分。 噗。 怎么說呢,這個時代的繁體字確實是有些難寫。 但看到葉共謙因為這個事情丟分數,莫名就是讓邵奕有些想笑,這些天來不愉快的心情也算舒緩了些。 起碼京都城這里沒有給他搞什么妖蛾子。 邵奕拿出玉璽,蓋在了這封確認無誤送呈的名單上,只是隨著這份名單返還到尚書省去的,還有一道取消所有郡縣此次鄉試中舉書生功名的圣旨。 收到這份圣旨的尚書省全體驚愕不已, 尤其是對陛下圣旨中所言‘佑安二年舉子此次皆為倒數’這個內容感到難以置信。 他們怎么敢! 朝中諸位大臣絲毫沒有對陛下圣旨中的內容有過任何懷疑,哪怕他們都知道他們送呈上去會試成績的名單里面, 壓根就沒有各個考生是哪一年過鄉試的相關文字。 他們早就在種種跡象中深深知曉,他們陛下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上天之子。 這些朝臣們憤怒地是這些人怎么敢這樣做! 若只是略有關照,只是一個兩個名額, 在這個人情社會之中,以他們的思想還是能夠理解的, 但看著現在這個情況,這哪里只是略微關照,這簡直就是直接在中舉的名單上直接填名字了。 是啊,各地方鄉試也累積了十年沒有開了,各郡縣里的那些家族子弟又不比他們這些世家,在前幾位皇帝在的時候,還有很多舉薦的權力,讓自己的子弟做官。 現在各郡縣內略有成才的子弟,大約也都在此期間已經走了些門路,從他們這邊拿到了舉薦權,畢竟京都城內這些世家,也需要和地方上有些來往。 如今在郡縣之中等著這一次鄉試的,大多數都是不上不下,或者干脆就是不怎么樣的子弟,要想這些人出人頭地,對于這些地方豪強來說,沒有比他們主持的鄉試更好辦理了。 只是十年前鄉試兩三年就有一屆,可以一次就加幾個人,所以沒那么看得出來,現在這些人十有八.九就是擔心這次陛下因為河東郡的事情點頭才開科舉,之后要開就不知道是什么時候的關系,所以才一口氣把這些人都塞進來了吧。 這些朝臣們略略一想,很快就猜出來是什么情況了。 而之前收到要求要給自己人評分略微寬松一些的考官們冷汗都冒了出來,還好他們最終回頭是岸,沒有在陛下面前搞這些小動作,之前陛下要求讓大家把所有考生的成績都做一個排名,是早就知道現在這個情況了吧。 面對著這份圣旨,尚書省內靜默了好一陣,最終也沒有人對現在這個情況說一句什么話來,大家無聲的按照流程開始安排起來張榜的工作。 只是這一次張榜就不僅僅只是和過去一樣只粘貼前三十名,而是將所有參與考試的學子成績全都粘貼了上去。 五千多人,近六十張告示,原本砌筑的公告欄沒有辦法貼下,最終這份巨大的名單直接貼在了之前會試的考場外面的圍墻上,將那長長的圍墻幾乎都全部貼滿了。 這是放榜的日子,考生們自然也早早的都過來看看自己成績了,結果就瞧見了現在這壯觀的場景。 “怎么會有這么多告示?今年會試不是說就取用三十人嗎?”跟著葉共謙一起來的書生語氣里都是疑惑。 今天放榜的日子邵奕沒有過來,這個關鍵日子里沒有看到先生的葉共謙情緒并不太高,聽了這個話沒什么精神地隨意回答道:“肯定是陛下的關系,看這告示的數量,只怕所有人都在這告示上了?!?/br> “應該是?!睍鷳土寺?,“若是這樣,倒是可以看看那幾位女子和宦官們到底考了多少?!?/br> 這話他說得其實沒有什么敵意,但這些被皇帝特批參與到會試之中的那些人總是會被特別關注的,這也是人之常情,和這書生一樣想法的人也很多。 看著最后一張告示被衙役粘貼完畢,等待京都城內守衛放他們過去觀看,然而等到衙役帶著漿糊桶回去考場內,守衛也沒有松開放書生們進去,倒是一位身著三品官服的朝臣從考場大門內走出來,目光冷冷看起來完全不帶什么善意地掃過這些期待看榜的考生們。 “出事了?!币娭@位朝臣,葉共謙立即低聲說了一句。他知道這位是今次會試的主考官,并且素來以溫和好脾氣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