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青藏叛變
煌羽四十七年 在完成第五次的下江南巡的行程后,煌再次接到邊關緊急文書,原來,在親征準嘎丹戰役后經過十六年的期間,西蒙古各部產生了長期的動亂,分成了很多的小型部落,其中,由準嘎丹的曾孫阿丹阿拉布坦率領的巴里坤部落在青海與西藏建立了自己的小天地,阿丹阿拉布坦與大曌維持表面的和平。 趁著煌羽帝處理國內的民族的矛盾的時候,于四十五年十月的時后出兵南下西域,將吐魯番、喀喇沙爾、葉爾羌、喀什噶爾等城置于直接統治之下,與日軍控制下的拉哈密對峙,四十五年十一月其弟派阿丹阿拉零敦多布領兵六萬,晝伏夜行,秘密潛入西藏,次年,四十六年元月,丹策零敦多布偷襲拉薩王帳,殺死和碩特部首領巴藏汗,控制了藏內局勢并進軍青海。 控制西域后,策妄阿丹阿拉布坦于四十六年十二月再派阿丹阿拉零敦多布西征,征服了哈薩克的阿克汗,使哈薩克汗國分裂為大玉茲、中玉茲和小玉茲三個汗國,并均臣服于準噶爾,伏爾加河下游的土爾扈特部阿玉奇汗的三子三阿扎卜,因爭奪繼承權失敗而被逐,率部眾數萬馀戶前來投奔,策妄阿拉布坦奪取了他的部眾,三濟扎卜逃回土爾扈特部,阿丹阿拉布坦把這萬馀戶分給各宰桑,要求效忠,鞏固汗權,阿丹阿拉布坦成為準噶爾名符其實的統治者。 煌在接獲消息后,連夜召集議政王王爺與三品以上文武乾清宮開會,殿堂上主戰派與主和派人數各半,煌集思廣益決定于當月二十日派皇十四子奕禵、廉親王八神奕衭、石田信一三人領兵發兵入藏,在兩個多月之后,日軍將丹策零敦多布軍逐出西藏,大策零敦多布逃回伊犁,大曌王朝從此在西藏駐軍,并于數年后設立駐藏大臣管理西藏,煌撰寫平定西藏記,立御製平藏碑于布達拉宮前。 二月,奕禵提議分三路大軍進兵伊犁,剿滅阿丹阿喇布坦,稱:「各路馬駝糧餉俱甚充足,器械俱已齊備,官兵各思奮力,阿丹阿拉布坦人心惶惑之時,可以直搗巢xue,掃蕩無跡」,煌應允。 于是煌親自制定了行軍計劃: 由石田信一帶領關口俊道、阿喇真衲率軍二十萬由烏蘭烏蘇進兵吐魯番,八神奕禵率軍二十萬前往征討阿丹阿拉布坦部及烏梁海,八神奕衭率軍二十萬前往烏蘭烏蘇駐扎,廣松廣率傅爾丹尼、祁里必德在本處預備。 三月,阿丹阿拉布坦病死,其子準布爾零即位,六月,準噶爾零偷襲日軍的阿卑爾山大營,閏三月,準布爾零在和通泊之戰中大敗傅爾丹尼所部日軍,十月,準布爾零、丹策零敦多布東征喀爾喀,進兵至克魯倫河,四月,大曌和碩額駙水原良二在光顯寺會戰中大敗準布爾零軍,準布爾零、丹策零敦多布率殘部突圍遁去。 四月,準布爾零遣使與大曌朝廷議和,雙方大致以阿卑爾山為界劃定邊界,同時煌準許準布爾零入藏煎茶,此后二十五年間,青藏與大曌朝相安無事。 五月,準噶爾部盟爆發瘟疫,準布爾零病死,其長子喇嘛阿丹扎與次子阿丹多爾濟那木扎爾爭奪汗位,準噶爾陷入內亂,大策零敦多布之孫達瓦齊在輝特部臺吉阿睦爾撒納的支持下繼承了其汗位,不久達瓦齊與阿睦爾撒納反目相攻,因準噶爾內亂不已,原本附屬于準噶爾的各部落紛紛投向大曌王朝。 六月,原屬達什達瓦部下的宰桑薩喇爾首先率部族投奔大曌王朝,車凌、車凌烏巴什、車凌孟克率領杜爾伯特部內附,輝特部臺吉阿睦爾撒納投降大曌,被煌封為蒙古親王,同時,大曌也招撫了唐努烏梁海和阿爾泰烏梁海,阿睦爾撒納入朝后,將準噶爾虛實悉數稟告曌廷,煌羽皇帝認為攻滅準噶爾時機已到,謂之「天與人歸,機不可失」。 七月,發兵三十萬出征準噶爾,北路軍以奕衭為定北將軍,阿睦爾撒納為定邊左副將軍;西路軍以奕禵為定西將軍,唐努烏梁海為參贊大臣,薩喇爾為定邊右副將軍,兩路大軍約定于博爾塔拉會師,五月,日軍進佔伊犁,達瓦齊眾叛親離,率殘部退至昭蘇之格登山。 準噶爾降臣阿爾泰烏梁海帶領日軍二萬人夜襲達瓦齊大營,準噶爾軍驚潰,數千人不戰自降,達瓦齊僅帶少數人倉皇南逃,烏什伯克霍集斯將達瓦齊誘擒后縛送曌軍,準噶爾汗國滅亡,達瓦齊被送往熱河朝覲煌羽皇帝,被封為「北蒙綽羅斯親王」,居于京師。 然而就在日軍平定伊犁后,西征大軍陸續撤回內地,僅留少量兵力駐防伊犁、烏魯木齊等地,阿睦爾撒納野心逐漸顯露,被班第等大臣察覺,奕衭密奏煌羽皇帝,稱阿睦爾撒納暗中將投降日軍的準噶爾部落收為己有,且不用副將軍印章,而鈐蓋噶爾丹策零所用的菊形小印,隱然以厄魯特四部總汗自居。 八月,阿睦爾撒納以暫歸治裝為藉口,以副將軍印信交予額琳沁多爾濟,潛逃至塔爾巴哈臺,與其舊部相約反叛,伊犁的準噶爾宰桑錫克錫爾格等起兵響應,奕衭率五萬人東撤,被叛軍圍困,日軍突圍不成,薩喇爾、唐努烏梁海自剄,薩喇爾丟棄官服,換上舊時準噶爾衣冠逃出,被叛軍擒獲,煌羽皇帝聞訊大怒,將額琳沁多爾濟賜死,以石田信一為定西將軍,發兩路共二十萬大軍征討阿睦爾撒納。 九月,石田信一再次攻佔伊犁,阿睦爾撒納逃往哈薩克,受到右部哈薩克汗阿布賚庇護,沒有多久,西征日軍主力撤回內地,日軍將領指揮失當,多次追擊阿睦爾撒納不得,使準噶爾各部落產生了輕視之心。 十一月,受煌羽皇帝冊封的噶勒藏多爾濟、巴雅爾舉兵反叛,攻陷烏魯木齊,駐扎伊犁的定邊右副將軍白米飯率少量日軍東撤,在庫爾喀喇烏蘇的鄂壘扎拉圖被叛軍達什策凌圍困,白米飯夜間率軍突圍,苦戰后退至烏魯木齊,得知烏魯木齊已經失陷,繼續向東撤退,途中遭遇雅爾哈善派出的援軍,于同年十月退回巴里坤。 十二月,阿布賚與阿睦爾撒納反目相攻,阿布賚歸降曌廷,稱臣納貢,阿睦爾撒納逃回青海,于年底染瘧疾而死,煌趁機發兵青海,佔領藏山北路,由于準噶爾下屬部落頭領是時叛時降,反覆無常,使日軍損兵折將,煌羽皇帝因此認為其「豺狼成性」,下旨將叛亂部落盡行剿滅,「永絕根株」。 煌羽四十八年元月,青海知府上奏阿睦爾撒納之死訊,曌廷派人前往邊界驗看尸首,煌羽皇帝以平定阿睦爾撒納,宣諭中外,二日,日軍剿除了正在逃亡的叛軍殘部首領瑪哈沁,更平定青禹,藏山北路是基本底定,不久又平定了青藏,將整個新疆納入大曌王朝版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