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想攻略我 第240節
書迷正在閱讀:這土地里[1950]、被狠戾侯爺占有之后(重生)、掌印太監的廢公主、替嫁、重逢[娛樂圈]、我好弱,我裝的、玫瑰私藏(都市 1v1 )、關鍵詞(先婚后愛)、至死靡它(兄妹 1v1養成H )、暗燈(校園1v1h)
在眾人尷尬之際周皇后就會很體貼地表示自己是沿用了在坐各位的想法,如果有哪里不足都是自己不夠好,如果勉強能用那都是大家的功勞,給人足夠的臺階來下。 在她這樣循序漸進地引導下眾人被她連帶著都溫柔起來,不驕不躁,也被她偉大的性格所折服,真正地成為了她的擁躉。 平叛十分順利,周皇后展示出足夠的仁慈。她只殺帶頭者、負隅頑抗者、冥頑不靈者,對于俘虜下來的叛軍她再次展現出她的包容來。 她悉心傾聽大家起義的緣由,在得知人民受到的困苦后她甚至會感同身受地為他們掉下眼淚,并向大家保證她會解決大家遇到的問題。 這可是皇后??! 無論是地方官員還是百姓俘虜都為此而感到震驚,甚至產生他們何德何能的想法。 事實上大部分百姓跟著起義都是實在活不下去,為了一口飯吃。這時候一國之母親自來解決他們的問題,他們就像一直忍著不哭的孩子一樣再忍不住委屈起來,雙方抱頭痛哭。 一邊哭逼不得已的百姓們一邊又想皇后真是好人啊,竟然能完全理解他們這些卑賤之人的難處,還勞駕她從宮中不遠萬里到這里來傾聽他們的苦楚。他們甚至會想自己做叛軍一定給皇后帶來了巨大困擾,從而萌生出十分愧疚的情緒。 在他們眼中周皇后的美貌反而是次之最次的,他們只有在最開始的時候被她的美貌驚艷一瞬,在其后的過程中讓他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的可靠、她的包容、她的溫和。 仿佛在她面前一切苦難都會被撫平,就像在母親跟前一樣,無論老少,無論男女。 都說周皇后是觀音坐下弟子,他們反而覺得她更像是后土娘娘,也就是大地之母。 哭歸哭,保證歸保證,百姓過得如何還是要看最后的落實,不然一切都是虛空畫的用來安撫人心的大餅罷了。 好在周皇后并沒有讓人失望,她的確讓當地官員著眼于民生保障,并且不只是發號施令,她甚至在當地住下半年來親自看著百姓的愿望的確被滿足才留了監察使后離開。 她離開時人人哭送。 第301章 監察使, 這是皇后自設的職位,算不上什么正經職位。但由于皇后在她所到之處的威望非常高,不僅受百姓愛戴, 也叫官員們拜服于她, 不是正經的職位也因為民望以及能直接與皇后溝通而擁有了監察的實權。 掌握在手中的監察大權比虛名要好上千百倍, 這樣的肥缺該是人人覬覦。但又是皇后親點,讓覬覦之人也莫可奈何。 覬覦不成, 生出不滿也應該。然而監察使們很難讓人生出嫉妒之心, 倒不是因為大家都是品德高尚的人, 而是因為周皇后所點監察使都是她身邊的女官。 一開始也有反對之聲,女人怎么能做官呢? 但對上周皇后歉疚的眼神,再聽到她說:“抱歉, 我身邊的都是女人,也只對她們知根知底。茲事體大,換做并不熟悉的人掌管此事我不能夠放心, 還請大家體諒?!闭l忍心責怪她呢? 雖然覺得哪里不太對,但道理也是通順的。周皇后身邊伺候的都是女人, 說明她是一個忠貞的人。而皇后重用身邊之人也是為了百姓們好,監察使又不是什么正經的官身,加上皇上也說“見皇后如同見孤”這種讓人很無言的話, 倒是讓不滿之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糊弄過去了。 皇后并無外家, 而平叛是大功勞, 封無可封,予她便利也不是不可。 監察女使在周皇后所到之處落地生根, 她們延續著周皇后的意志, 即一切為民。 有她們的監察, 地方的確老實許多。她們是周皇后的眼睛, 但凡有欺壓百姓的行為她們便會以專屬的渠道將信息傳遞給周皇后。向來溫柔的周皇后便會將此事請示皇上,而皇上的手段就不會有皇后那樣溫和了。 如此殺雞儆猴數次,官員們便知道收斂了,而監察使的地位也在無形中得到提升。而有些人還是心存不滿。 因為是宮中出來的女官,或者更因為她們女子的身份亦或是對皇后的感激之情,總之她們對皇后是油鹽不進的絕對忠誠。也有歪心思者試圖賄賂收買她們,皆未果,反而因此吃了更重的掛落。 他們惱火于這些鐵面無私的女使卻又莫可奈何,有陽奉陰違者試圖用硬的使監察使屈服。然而監察使身邊卻有專人保護,一旦有異樣便會有上一層發兵直接將有異心者拿下。 官員們懼怕,這時周皇后又出來安撫眾人:“這些監察使是我身邊放出去的人,如果她們出了什么意外,那我會愧疚至死的。只要大家一心為民便會一直安定的,有勞大家了?!?/br> 完全是皇后風格的回答,讓人聽了窩火卻又無處發泄。 接著又有不死心的地方官哭訴監察使的實權幾乎要越過他們去,百姓們甚至多向監察使們哭訴苦楚,不愿意再到官衙尋求幫助。 這折子是直接遞到陛下那里去的。 而皇上的答復也很有他的風格,大意是這種事情的發生難道不是因為地方不及當地督查使更得民心么?既然如此不知悔改還要上書求助,可見是不知問題出現在哪里的。孤不想要個糊里糊涂的官員,做不好就換人來做。 這下躍躍欲試上折子彈劾監察使的大臣們都閉嘴了,督查使之事終于徹底消停下來,也是定下來了。 而在這期間周皇后為糧食最短缺之處親自押運糧食,她甚至會深入疫病之地躬親照料百姓,當真是要成神佛了。 皇后深入疫病之地之事讓滿朝文武嘩然,人人皆稱胡鬧。 可是眾人得知此事時皇后已經深入其中,無法轉圜。 出人意料的是皇上并沒有因此著急發瘋要去將皇后接回,他只是看上去情緒極其低沉,上朝時百官幾乎感受得到的陰沉要變成實質,使得殿中下起陰冷的雨。 這副模樣讓聰明人意識到是怎么回事,皇后顯然在深入疫區之前便同皇上通過氣了,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將皇上說服的。而她既然先知會過此事,便是說明她并不是腦子一熱就貿然行動。 于是便讓人無言了。周皇后是在慎重思考后依舊決定深入疫區,絕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她的行為。 換言之也是他們根本不敢相信皇后高尚至此,平日里她竟然真不是在刻意做作,她當真把那些下民們當作自己的子民。 那些百姓,他們何德何能? 周皇后此舉令人惱怒,因為這讓一些自詡為父母官的人意識到自己遠遠不及。但在惱怒沉淀下來后他們打心底里生出了對周皇后的敬服。 她做到了他們所畏懼之事,是比所有人都要厲害的。她的善良也并不是什么多余的善良,那是對子民們的一視同仁。 這是讓人無法再繼續陰陽怪氣的。 而疫病之地的百姓甚至官員原本都做好了赴死的準備,周皇后的到來讓他們看到了曙光,同時感到受寵若驚的慚愧。 疫病傳染快,大雍雖不會不管不顧,但采取的手段卻帶著現實的殘忍。大雍會賜醫者與藥物糧食到疫地去,但無論醫者還是押送藥物的兵士們一旦到了疫地便再無法脫身,只能在其中求生存。 即要么疫病被治愈,再出來重新生活。要么與疫地之中的人一般,自生自滅??傊谝卟〗Y束之前他們是無法出去的,大雍已經派軍嚴守疫地之外,擅出者死。 他們從未見過哪個皇后如周皇后這樣冒著巨大風險直接與他們同甘共苦,萬一她有個三長兩短,他們簡直會愧疚而死。 但周皇后只是告訴大家不要怕,大雍沒有放棄大家,她會陪著大家將這段日子一起熬過去,一起將病治好。 這話人人都是信的,周皇后都親自到這里來了,她說什么他們都信的。 而周皇后真如她所言那樣,完完全全踐行了她所說的“一起”。她躬親上陣,當地的官員們哪里還能坐得住,一起跟著來了。 事實上當周皇后出現在這里的那一刻當地官員便徹底拜服,暗暗決定追隨皇后。她說什么,他們便無怨無悔地照做。 這是救命的恩情,如果皇后不在這里,或許這里就像過去每個感染疫病的城池一樣自生自滅。自生自滅的下場絕大部分可能性是等不到對癥的藥物出現,人便都死完了。 除去睡她是單獨睡的以外,白日里她與郎中們一起,親力親為地照顧患病百姓,便是吃也是與大家在一處吃的。 百姓們起初是萬萬不敢受她照顧的,卻被她的命令弄得莫可奈何,誠惶誠恐莫名其妙地答應下來。 日日下來,周皇后從不抱怨疲憊,人人都看得出她的羸弱,她卻仍舊溫柔地笑對眾人。 見著她,便也是見著了希望。 作者有話說: 沒有幾章就要結局了,提前告訴大家一下~會有一個阿寅過去的番外填坑的,放心!啾咪! 第302章 “皇后娘娘, 我們會好起來嗎?”周寅在為眾人發藥時有稚子發問,她聲音細弱,面色紅得不正常, 躺在母親的懷里。 相比女孩的天真, 母親則被女孩的突然開口嚇了一跳。雖然知道周皇后是好人, 并不會因為他們這些微賤之人的話而動怒,但還是擔心女兒此舉會耽誤周皇后的事, 于是顯得十分惶恐。 周寅伸出手在她細碎的額發上輕輕摸摸, 溫柔開口, 十分堅定:“會的,所以你要好好喝藥?!?/br> 女孩兒因為被周寅摸了腦袋而吃驚,難得在病里也有了張大眼睛的力氣。 女孩的母親也被周皇后的舉動驚了一驚, 要開口請皇后不要與他們這些人有所接觸,免得過了病去。 周皇后自入了疫區到目前為止日日與病人為伴,卻不曾染疫病, 這讓不少人稍微放下心來。 但疫地之中有關周皇后的“菩薩”論傳得越來越廣,都說她有上天保護才不會染病。也正因為此, 疫地的百姓們雖然多生了病都還信心滿滿,覺得他們是有菩薩保佑的人,一定能好起來的。 周寅似乎看出了女人要抱著孩子下拜的意圖, 她變戲法似的從袖帶中摸出一樣東西塞到女人手中打斷了她的動作。 “娘娘, 這是……”女人因為能同周寅說上話, 聲音顫抖。 周寅溫和道:“這個是糖?!?/br> 她又將身后藥童舀好的藥湯接來遞過去:“這個是藥,藥苦, 喝了藥吃?!?/br> “這怎么好?!迸瞬豢鲜障? 推辭。 女孩也知道糖的重要性, 盡管已經饞得咽口水了, 也跟著輕輕搖頭。 周寅卻不肯接回,只柔柔開口:“每個孩子都有的,拿著吧?!?/br> 女人這才收緊手指,依舊有些不知所措,眼眶溫熱。他們何德何能,能受到皇后娘娘如此眷顧呢? 若是有幸能活著從這地方走出去,她一定要為周女郎塑個像日日供奉,盼她一生順遂無憂。 這是疫地的小孩子們感到最開心的一日。他們每人吃到了無敵美味的小糖塊,比最甜蜜的果子還要甜,也沒有果子的澀味兒。他們不舍得嘎嘣嘎嘣地將之全部嚼碎,而是珍重地含在嘴里將之慢慢抿化,能含一個多時辰才會化掉。 疫地之中死亡是無可避免的,但死亡的人數在周皇后到來以后rou眼可見地開始減少。而死去之人也會很快被抬走,以免腐臭發爛后使疫病變得越發嚴重。 患疫病者與未患疫病者分而治之,其中無病者堅持半月未顯癥狀,便可以離開疫地了。換做過去是絕不可能的事,但如今卻是能了。這都是周皇后來帶來的改變。 并且周皇后會派禁衛軍負責善后,將無病之人送去他們想去的城鎮或安排到別的城鎮去,且不許說出他們曾在疫地待過之事以免人被歧視,而且省得他們還要顛簸流離。 但即便有這么廣的后路,要逃離此處的百姓卻不算很多。他們是在這里土生土長大的,原本也該死在這片土地上。離開了這里,天大地大卻不知道該去哪。 所以許多人寧愿留下來做些不與病人接觸卻又能幫到大家的人,如煮飯、撿藥、熬藥等等。 其實不少人也是存著私心的,皇后娘娘都在這里呢,世上最安全的地方一定是這里了。 如周寅所說的“一定會好起來”那樣,在她到來的整一個月時,城內郎中與周皇后帶來的太醫們終于研究出對癥的藥物來。 熬好的藥湯被分發到每個人手上,無論輕癥者還是重癥者一率飲下,沒有誰因為不信任而不肯喝藥。 藥效也沒有辜負每個人的期待,連用半月,藥效便顯示出來。感染得輕的已經痊愈,被安排到痊愈者與患病者之外的一處觀察,藥還是要繼續喝著的,確認無事后便能離開。 輾轉三個月有余,疫地的染病者絕大多數都已經痊愈,只剩下數十人還沒好,但也快了,再喝幾日藥就能好了。 終于穿云破曉,幾座城終于要見晴朗。 然而在疫病將要結束時周皇后卻體力不支,染了疫病在身。 這道消息一傳出來無論是朝臣還是百姓都急了,誰都沒想到在結束之際周皇后竟然病了。 周寅這段時日在疫地的所作所為已經被痊愈了到各地的百姓傳揚開,每個人都知道周皇后在其中是身體力行出了大力的。 這會兒她病了,人們一邊罵上天無眼,一邊在心中為周皇后祈福,期盼她快些好起來。 周皇后“菩薩”之名卻并未因為她患疫病而有所折損,她的名聲反倒是更加做實了。 既然是菩薩,為什么還會染??? 那當然是因為菩薩下凡到人間法力不比在天上時那樣,何況她一直照料百姓,一定都將法力消耗光了,更體現了她愛民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