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323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陳子壯出任首相,此外陳邦彥、朱天麟補入內閣,陳邦彥為文淵閣大學士,朱天麟為東閣大學士。 這兩人和陳子壯比較類似,都屬于對新政施行比較持中立態度的。 對此,不少人甚至開始揣測,莫非天子對新政有了意見,要改回來了? 但事情顯然并未如此 朱天麟雖然入閣,卻是接替了堵胤錫的位置,出鎮北京。 張同敞雖然沒有更進一步,既不是首相,也非次相,甚至由于資歷問題,只能在五人中排在最末,但身上依舊擔著諸項財政要務。 而陳邦彥的加入和堵胤錫的回朝,則是為了給陳子壯幫忙。 一場涉及全國的政治風暴開始醞釀。 除了堵胤錫,同時回朝的人還有不少 王夫之被從遼寧調回了都察院,給嚴起恒做副手,任右都御史 其位置由陳子龍接任 這五年來,王夫之的工作成果不少,先是鎮壓和清理了滿洲余部,而后又招撫了東北諸部落。 兩年前,王夫之正式上疏,正式在遼寧設承宣布政使司,成為和關內兩京十三省一樣的內屬府縣。 但原先經略使司的牌子并未摘除,而是改為東北經略使司,代替了原先奴兒干都司的職權,一般由遼寧巡撫兼任。 朱由榔之前還專門寫信,問過王夫之有關索倫營的事情。 據王夫之了解,黑遼確有索倫部落,常年為女真所屬,并未編入八旗,而是作為獨立征發的包衣使用。 滿洲滅亡后,東北的諸多部落倒是沒什么負隅頑抗,面對明廷的招撫,很麻利的就投入麾下。 畢竟他們原先過得也不咋地,滿洲早期為了積蓄力量,不少搶掠周邊部落,強征丁口。 只是此時的索倫部,人丁實在稀少,據王夫之了解,幾個部落,恐怕成丁不超過兩萬。 可以想象,歷史上,再經歷清初幾個皇帝狠命造作以后,怪不得后世鄂溫克、達斡爾族人口如此稀少。 但這些少數民族,對于維護東北邊疆穩定,還是有不小作用的,雖然此時距離沙俄東擴還有段時間,但也不會太遠了,朱由榔應當未雨綢繆。 除了向東北移民外,這些生活在外東北的部落,對于本地氣候和地形更加熟悉。 而且索倫部在歷史上又是那樣一支有赫赫威名的武裝力量,朱由榔也不可能忽視。 王夫之在東北地區,將過去所謂的野人女真重新拆散劃分,按照本部落原先名號,重新授予土司編制。 畢竟所謂野人女真本就是不負責任的說法,這些部落不僅和女真沒啥關系,和建州也沒啥關系,他們大都只是白山黑水的原住民罷了。 就連滿洲八旗,事實上也沒有他們的位置 其中精壯丁口,被王夫之編為三營邊軍,朱由榔親賜軍號,曰撫遠。 故名撫遠左、中、右三營。 王夫之這個原本靠學問出名的文臣、言官,自光烈元年的桂北之戰以來,卻是多以掌邊事,在朝中大臣里,也算是知兵了。 此番調回都察院,卻是要進一步充實都察院人手,以應對接下來的政治整肅。 而另一位調回朝中的,則是浙直總督張家玉,擔任刑部尚書。 而在他之后,浙直也不再設立總督,不僅浙直,整個南方都不再設立總督、巡撫,這也是東南亞一戰的結果之一。 督撫本來就是為了兵事、災害等特殊情況而設立的專署集權大臣,如今東南亞和南海的戰事都已終結,可見的未來中,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都不大可能再受威脅,除非發生其他突發情況,各地督撫都要一一召回。 之前的云貴總督王化澄,此時就已經召回擔任吏部尚書了。 不過所有人都注意的一點,就是這些天子信賴的從龍老臣們所擔當的位置,頗有可以探究的地方。 都察院,吏部,刑部 不僅如此,年前原本的天子近臣,中書署侍郎由夏完淳接任,而原本的謝穎,則出任審計署侍郎,也是一個信號。 相較于這些任命,還有一則不大引人注目的 當年帶頭清查孔府,想替天子背過的原刑部郎中徐嘉,調任都察院,擔任廉政署僉都御史。 不過就在這邊政治風暴醞釀之際,一則邊關急報卻是突然闖了進來。 ------------------------------------- 葉爾羌汗國 代表大明出使的沈平鴻在這里呆了快八年,原本來時不過二十的他,此時都已經年近而立,甚至和葉爾羌中貴族聯姻,在此結婚生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但他并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 聯絡內地,為日后的西北戰略提供支持 而在光烈十一年后,西域情勢急轉直下 光烈十年,原本統一了葉爾羌,也是積極和大明達成聯盟,又于光烈五年向大明稱臣接受了冊封的的汗王阿卜杜拉病逝。 阿不杜拉長子堯勒瓦斯繼承汗位,但他的威望遠不足以像之前的阿卜杜拉那樣,鎮住本就在宗教和民族問題影響下,松散而脆弱的葉爾羌。 其弟司馬依舉起了叛旗,雖然由于大明對葉爾羌的支持,和歷史上不同,堯勒瓦斯并沒有死于司馬依的謀殺,但司馬依的叛亂依舊造成了極大的分裂。 葉爾羌原本就存在的黑山派和白山派宗教矛盾徹底爆發,由于過去的阿卜杜拉支持黑山派,白山派將期望寄托于司馬依身上,支持他篡奪汗位。 而準噶爾也趁機加入,支持了司馬依的叛亂 光烈十三年初,準噶爾正式出兵 此時,葉爾羌汗國的統治范圍急劇縮小,塔什干、費爾干等帕米爾以西地區脫離了葉爾羌汗國。 而在葉爾羌的核心地帶,也就是西域地區,準噶爾的大舉侵襲,讓本就陷入內亂的葉爾羌難以抵擋。 很快就丟城失地無數,準噶爾數萬騎兵越過天山,向著葉爾羌王城挺進。 而在此之前,原本依附于葉爾羌的吐魯番諸部,也已經被準噶爾的鐵騎擊垮。 這些騎士猶如狼群,迅速在混亂中的葉爾羌身上撕扯開數個流血的傷口 內憂外患之下,已經極難支撐。 沈平鴻在葉爾羌汗王的請求下,向國內發出了求援信。 只是以此時的信息傳播速度,等這封信抵達御前,恐怕葉爾羌已經快支撐不住了…… 因為準噶爾的先鋒騎兵已經抵達距離王城只有兩百里的地方 而那支先鋒部隊,卻是打著一面正白色的繪龍三角旗幟…… 第75章 西北往事 此時的西域,早已不復漢唐絲綢之路繁盛之時,那種周邊大小數十國的盛況了。 隨著氣候變遷,以及絲綢之路被海上交通代替,西域從宋代開始,就逐漸轉入衰落。 到了現在,已經基本蒙古化和伊斯蘭化 人口也無法和內地相比,如葉爾羌這樣的萬里大國,人口也不過百萬而已。 主要的城市,也就是這么十幾個 所以翻越天山后,準噶爾的兵鋒拓展得非常迅速,此時準噶爾的首領,臺吉僧格剛剛掃平了自己幾個企圖爭位的兄弟,便準備向外擴張,用實打實的功績進一步確立自己的威望,開始了自己企圖統一西蒙古諸部的征程。 而僧格之所以能夠在內部競爭中快速掌握全局,卻和一支數年前投靠準噶爾部的精銳騎兵密不可分。 葉爾羌王城北兩百里外,戰斗已經接近尾聲 堯勒瓦斯所派遣的四千多騎兵,在這里被準噶爾先鋒碰上 這是內憂外患之下,堯勒瓦斯手里為數不多的機動力量了 雙方鐵蹄對鐵蹄,沖殺近一個時辰后,以準噶爾先鋒斬首過千結束戰斗 一般而言,實際傷亡都在斬首數的兩倍以上,意味著只是一戰,對方就將葉爾羌騎兵打殘。 雖說,葉爾羌軍隊戰力不及準噶爾和漠西蒙古,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但這樣夸張的速度,還是讓所有人咂舌 一桿正白色繪龍旗已經在漠北的風塵之中不知飄揚了多久 已經褪了不少顏色,上面的龍紋不大看得清楚了 但這面破舊的旗幟,卻代表著曾經那支橫掃東亞的勁旅,最后的余暉。 一名四十上下,面色卻已然被塞北風雪刮得猶如陜北老農般的將領,勒住馬韁,靜靜遠望前方正在打掃的戰場。 身上的盔甲樣式,和頭頂的旗幟,以及周邊護衛的紅纓,已經宣告了其人的身份。 滿達海遠眺東南方向,此時距離他和阿濟格率正白旗出關,已經過去五年了。 自己只要繼續向南,滅亡葉爾羌,就能從廣闊的西域舊地,給滿洲余部找到一個容身之所。 就算不能像東邊那位天子一樣中興社稷,學當年的耶律大石,建立一個如西遼一樣的“西清”,總是可以的吧? 當年耶律大石,逃到可敦城時,麾下不過二百騎而已,現在自己手中卻是鐵騎近萬。 ------------------------------------- 五年前,在明廷以王愬、鄭成功左右兩路,又有李定國命李來亨騎兵快速穿插,分別鎖住山海關和居庸關退路后,位于北直的八旗主力近乎全殲,鮮有逃脫。 但有支部隊,卻幸運地存活了下來 當李定國徐州戰勝,大軍北上之際,整個北方戰場,唯有山西,由于西路軍乏力,清軍能勉強平衡局勢。 于是阿濟格和滿達海,果斷抓住了這最后的機遇,得知李來亨穿插居庸關,北京已經不可能西撤后,立即動員在山西的正白旗全軍,北上出關,從察哈爾越過漠南,遁入草原。 在關內的明清戰爭中,正白旗算是保全得比較完整,直到阿濟格等人北撤時,尚有八千余眾,又裹挾了察哈爾八旗的殘部,加一塊,也超過了萬人。 八旗本就是軍民一體的制度,許多軍士家屬都在太原府的滿城當中。 所以也能順帶著一起往北撤離,加上察哈爾匯集的人口,這支流亡大軍,竟是有兩三萬之眾。 這樣的規模,在明軍面前還是不能硬碰硬,二人率軍先是在和滿洲交好的土謝圖汗部得到庇護,然后希望能接應到北京方面。 結果不利的消息一條接一條北傳,希望破滅,同時,隨著滿洲的滅亡,漠北喀爾喀蒙古各部的態度也變得曖昧起來。 阿濟格是滿清當中難得的驍將,勇猛善戰,但卻沒什么政治頭腦,相較而言,在多爾袞手下被提拔,多次署理政務的滿達海,繼承了他父親代善長于審時度勢的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