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298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也許是心中還有顧慮,這些越軍也不大敢輕易與明軍交火 即使占據了絕對的武力優勢 領兵的越南將領,是鄭氏直系的兵番參從(相當于兵部侍郎),表明了這并非是一場動亂,而是鄭主政權有預謀的行動。 徐晗一方面連忙派人朝國內報信 同時迅速讓衛隊長陳永華在港口外圍警戒,修筑工事。 同時,港務司上下,開始做好疏散撤離準備 按照之前上邊給的指示,一旦局勢惡化,可以先行撤往廣東方面暫避 港務司衙門內 徐晗正忙碌著,和幾名吏員一起焚燒文件 理藩院、通貿署的外派機構,不僅僅是外交和經濟單位,也是錦衣衛情報體系的重要節點 其中自然有不少關鍵文件,走前都必須提前銷毀 但文件可以燒掉,有些東西就比較難搬了 比如銀子 港內還有三十七萬元關銀,是光烈十二年積累剩下,本該上繳財政的 如今卻是很難搬走了 按照徐晗原先料想,他們盡量在不和越軍沖突的情況下撤出 畢竟打仗不是他這個理藩院主事的職責,上面給他的任務,是保護港內的僑民、華商和官吏將士人身安全。 但眼下情況比較凝重,安南當局雖然做出一副要動手的架勢 不僅是包圍了海防港 越軍主力數萬,已經向諒山一帶運動 不過雙方卻還未宣戰,或者有明確武裝行動 只是拔劍四顧,死死盯住敵人 但徐晗沒想到的是,便是這港內尚未運出的銀子,引發了不必要的麻煩 ------------------------------------- “你說,海防港里有上百萬兩銀子?” 安南將領,兵番參從黎悅,從港內逃出的安南商人口中獲知了消息 頓時間,眼睛都紅了 大明自貿區的富庶,本就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這里聚集有大批兩廣、福建海商的貨棧,以及大明海務公司的倉庫 和港務司去年關稅,也多堆積于此 很難不讓人覬覦 過去也就罷了,誰都不敢輕舉妄動 現在情況變化了,反正早晚都要動手開打,還不如趁對方撤離不及,狠狠撈一筆! 很快,光烈十三年二月初二,黎悅在沒有得到升龍府方面的明確指示下,就要求派兵進入海防港接管。 被港務警備隊嚴詞拒絕 于是乎,海防港外圍,黎悅手下四百多人向港內發起沖擊 港衛隊主官陳永華,果斷開槍阻擊 “砰砰” 六百名將士,全部都裝備了新式燧發槍和刺刀 面對著越軍雜亂的部隊,列為四列長陣,輪流射擊 訓練有素 不到兩刻鐘,就將面前數百越軍擊潰,留下數十具尸體 戰爭,爆發了 ------------------------------------- 廣西前線,御前中軍的前沿指揮所 設立在廣西邊界的太平府 后勤轉運中樞則設立于南寧府 這一次負責主攻的御前中軍三個師,便是第一批軍制改革的部隊 焦璉對于廣西可謂相當熟悉了 因為他當初,未隨朱由榔之際,原本就是在廣西任職 御前中軍改制以后,編制反而收縮了 從原本的四個師,減少為三個師 但每個師的規模卻增加了 每師下轄兩個步協,一個輜重協,一個炮標,一個馬標、一個特務標,以及一個野戰醫務司。 協即旅,長官為統制,位同參將 標即團,長官為統領 每個步協又轄兩個步標,偵查營,炮營,馬營 合計大概一萬四千人左右 比以往的步兵師大概多出兩三千左右 主要是過去只有師一級才有的炮、騎等單位下放到協、標一級 全師騎兵從原本千騎左右,擴張到兩千多騎,火炮按照重量,輕型下放至步協、步標的炮營、炮哨,而師屬炮兵只是統一轄制中型以上火炮。 兵種結構也進一步簡化,刀牌手不再作為獨立編制存在,軍中只保留了步槍和長矛手,唯有特務標、偵查營中,會保留部分刀牌、弓手,作為特殊情境下的戰力。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焦璉在抵達廣西后,就開始做好戰爭準備 令中軍第一師第一協進駐鎮南關 其余縱深部隊,均部署在思明州一線 部分偵察營將士,已經越過鎮南關,向諒山方向武裝偵查 越軍方面對于明軍的調動并非一無所知 但在鄭祚看來,自己為了這一戰,動員不下七萬大軍,就算無法擊潰正面明軍,打到南寧應該問題還是不大的。 屆時只要和明軍相持下來 瀾滄、緬甸方面得以突破,三軍便可會師滇桂邊界。 ------------------------------------- 海防港沖突爆發 黎悅見突襲不得手,大軍攻上 陳永華帶著港務衛隊打得十分英勇 六百余將士,外加臨時征召的,港內華僑、華商人手,合計千余,竟然借助自貿區內的建筑地形,給對方來了個伏擊戰 再次把首先沖入港內的千余越軍擊潰,斃傷數百 海防港距離兩廣,不過幾百里,幾天便可交通信息,消息傳到后方,焦璉干脆讓港務衛隊先就地防守。 而后協調正在廣東備戰的海軍步師 運送一個營的海軍步卒,直接在海防港登陸! 同時,明軍先遣部隊大舉越過鎮南關,向安南腹地進發! 鄭祚沒想到,自己這邊還沒動手呢,對方就已經開戰了。 只能倉促命令越軍全線反擊 不過越軍主力卻并非向著越過邊境而來的明軍 而是想趁機滅亡,一直以來的心腹之患,北面盤踞高平的莫氏政權 兩年前,莫氏已經正式接受了明朝冊封,成為大明的一個宣慰司,托庇于明廷。 鄭氏雖然咬牙切齒,卻也無可奈何,如今得到良機,怎會放過? 焦璉當然也不會坐視越軍吞并高平 將麾下部隊分為兩個部分,第一、二師,由諒山戰線,直接向升龍府推進,策應海防港登陸的海軍將士。 第三師則撲向高平,協助莫氏,頂住越軍主力 由于過去還沒有和越軍交過手,故而明軍將領還是頗為謹慎的,并沒有一開始就大舉進攻。 而是派出先遣部隊試探 御前中軍第一協,是中軍的骨干老部隊 當年堯山戰役,參與過堅守千秋峽,圍殲孔有德,軍山湖畔,和多鐸對峙過的功勛單位組建 幾乎三分之一的哨、營,都有自己的御賜旌旗 第一協統制官白貴,乃是焦璉老部下,亦是明軍中的老將 率兵越過鎮南關后,一開始還很謹慎,沒有立即攻打諒山 但他們很快就發現 這個越軍,好像也挺拉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