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297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在歷史上,這個時機是三藩之亂 1677年,鄭柞借清廷擊敗三藩之機再次北伐,攻克高平,徹底摧毀了高平的莫氏政權。 而現在,他卻是提前等到了機會 安南和荷蘭人的接觸,其實幾十年前就有了 之前他爹南征阮氏政權時,就雇傭了一些荷蘭雇傭兵,并裝配了十多門荷蘭火炮。 荷蘭殖民臺灣以后,也與距離不遠的安南多有接觸 現在荷蘭人畫的大餅,對于鄭祚而言還是頗有吸引力的。 一方面,他需要趁機滅亡莫氏政權,另一方面,鄭祚也日漸不滿于明廷對安南經濟和政治的cao控。 每年還需要向明廷進貢和出售數十萬石糧食,憑空增長了自己的國內財政壓力,怎會心服? 所以,鄭祚在得到荷蘭人的橄欖枝后,雖然還是做出了一番思想斗爭,但最后還是選擇同意。 至少應該試一試 畢竟這一次同樣愿意與安南站在一起的力量不少 緬甸、暹羅、瀾滄、柬埔寨 這幾個都是東南亞的主要國家 聚攏在一塊,還真能湊出個二三十萬大軍來。 安南和明朝的戰爭,并非是第一次了 當初永樂年間,成祖所發動的征安南之役,號稱動用八十萬大軍,滅亡了當時的大虞政權,并實行了統治。 但可惜好景不長,只是二十多年后,就由于叛亂不斷,再次放棄 不過,由此也可以看出,此時的越南,戰斗力還是相當可觀的,至少在東南亞,可以算是“軍事強國”了。 光烈元年,王夫之帶著鄭成功的艦隊,撞開了安南國門 并且逼迫對方簽訂了極不平等的海防港協議 多年來,備受大明的經濟殖民掠奪,成為大明轉嫁通貨膨脹的白銀輸出地,和農副、礦產原材料產地。 鄭祚又豈能心甘? 于是乎,鄭祚秘密派人和緬甸、瀾滄、柬埔寨和暹羅聯系 各方都有各自的訴求,但所有人都有共同的敵人 緬甸想趁機吞并木邦,乃至染指云南 而瀾滄也需要吞并川壙 倒是暹羅,倒也沒這么強烈的利益訴求,在四國當中實力最弱,本來也無心于此,但荷蘭人在暹羅有殖民地,脅迫之下,被迫出兵。 而且荷蘭人也許諾,事后可以幫助對方吞并南面的小國洛坤 最終,經歷兩三月的聯絡,在荷蘭和西班牙人的一力攛掇下 這個臨時的軍事同盟還是達成了。 并且約定,如果事成,緬甸和瀾滄可以瓜分云南,滇南歸瀾滄,滇西、滇中歸緬甸,安南則獨占廣西。 至于暹羅,本不與大明接壤,此番雖然出兵,但卻是湊湊熱鬧居多。 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受制于他們的小國,也會被脅迫出兵 當然,這么大的動靜,一開始還能保密,到后面,大明錦衣衛又不是飯桶,立馬就反應過來 再結合葡萄牙和耶穌會提供的情報,馬上猜了個**不離十 回報南京 不過軍情緊要,第一個得到消息的還不是南京,而是云南都督胡一青 過去四年,胡一青都在云南都督任上專注建立邊防軍體系 這可是大明在南面的唯一一個邊防都督府 按照編制,下轄八個邊防步兵營,一個騎兵營,兩個炮營,兩萬七千員額的常備軍 除了常備軍,還有十個非常備的邊防民兵營,補充完全可以拉出三萬人。 胡一青立馬做出決策 下令動員邊防民兵,并讓常備軍提高警戒 邊防軍體系迅速充實起來,大量民兵快速入伍 員額從原先不到三萬,迅速膨脹到近六萬之眾。 他也是摩拳擦掌,只等著對方動作,或者是上面的旨意,就可以直接動手了。 ------------------------------------- 南京接到消息后,在朱由榔授意下,樞密院迅速拿出策略,下達命令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此戰,除了云南邊防軍以外,御前左軍、御前中軍各三個師,共七萬人馬也會參與。 加上云南方面,將近十三萬。 樞密院以為這個數字已經足夠了 甚至都有點多了,比如御前左軍,這次主要是充當預備隊的。 因為樞密院認為,對于云南和安南、緬甸等地的作戰 人多不是好事,反而容易造成麻煩 云南邊防軍,基本都是本地士卒,適應環境,可以充當主力 御前中軍調動的三個師,也是以兩廣、湘西、貴州、贛南士卒為主組建的。 就是為了盡可能降低水土不服造成的非戰斗減員 雖然這個時代,東南亞的開發已經好許多了,但比起內地,還是惡劣得很 所以樞密院最害怕的倒不是東南亞那幫小**隊,而是氣候、地形和疾病 當年永樂年間,對安南的統治,只持續了二十余年,而且屢次平叛,消耗太大,也有大明軍隊水土不服,無法常駐的原因。 朱由榔十分尊重樞密院的意見,還專門要求詢問前線胡一青的意見 他不是隋煬帝,沒有那種為了面子,硬是湊出“百萬大軍”奇妙腦回路。 更不打算搞個啥御駕親征,跑到前線微cao,盡可能匯集軍中將帥的建議,匯總出一個具體可執行的方案。 此戰的最高統帥,是由左軍都督劉文秀擔任 但明眼人都知道,劉文秀主要是承擔壓陣和充當預備隊的作用 真正的前線統帥,應該是云南都督胡一青,和已經開拔至廣西的中軍都督焦璉。 只是這二位的資歷雖然也不算低,但卻尷尬的差不多,誰當主帥都不太合適,所以需要一個資歷足夠的劉文秀來壓陣,溝通指揮。 所以,戰場也就分成了兩個部分,分別是云南方面對緬甸和瀾滄的戰場,和廣西方面對安南的戰場。 主力自然就是云南邊防軍和御前中軍 胡一青和焦璉,均是出身于兩廣明軍,從龍很早,是原光復中軍一系出身的嫡系將領。 而且地位、資歷都相當,在軍中都俱有猛將、悍將之名 此番各領大軍,獨立作戰 未免沒有想在軍中人事變革之際,一較高下的意思。 良性的內部競爭,總是能轉變到對外矛盾上去 可憐的緬甸、安南等國,卻成了二人刷經驗的野怪 ------------------------------------- 光烈十三年正月二十七,新年還沒過去多久 安南定西王鄭祚,調集六千余兵馬,包圍位于海防港的大明專屬自貿區 先是要求提高關稅,從過去屈辱的千分之一,提高到兩成 隨后又要求驅逐大明派出的理藩院參事和通貿署官員 由安南派出官吏管理 駐守港口的明軍和大明官吏當然不讓,雙方對峙數日后,氣氛愈加緊張 很快,第一槍就打響了…… 第45章 戰端 海防港內 依據十二年前,明越雙方的協定 大明租借了港內八千畝土地,作為專屬自貿區 而港內的明廷行政統轄機構,是由理藩院和通貿署聯合辦公的港務司。 其中職銜最高的是正六品的理藩院主事 除此之外,還有一支常備的六百人警戒衛隊 大明理藩院,是除軍隊和殿前司外,為數不多擁有自己武裝力量的行政單位 主要是駐守在各個外派的港口,或者說殖民地中,維持秩序與保護外交貿易使節機關。 此時,整個港務司卻是陷入緊張當中 就在數日前,安南軍大幅調動,超過六千軍力,開始向海防港靠攏,并合圍 雖然在此之前,港務司主事徐晗已經接到了鄭主政權,可能有異動的消息 但也沒想到對方會發動得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