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279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這家伙心中未免沒有想向議會證明自己的能力的想法。 第24章 驚聞(下) 荷蘭人到底是發了什么失心瘋不提,無論如何,生意總得做下去。 吳大嶺原是福建人,當年原本是鄭氏集團下層組織的一個船頭,后來海軍規范化管理,他干脆辭了職務,領著安置金,和廣州這邊幾個認識的老朋友,一起合資創辦了一家海貿行社。 這幾年運勢倒是不錯,規模逐漸擴大,已經有四艘四百料以上大船,幾十號水手。 船隊在琉球這邊休整了兩日,補充完以后,便重新揚帆啟航,繼續往東北日本方向而去。 轉入夏季后,海面上波光粼粼,這些日子都沒遇到太大的風浪,倒是讓船隊上下都松了一口氣。 這一出海,便是好幾個月,雖然利潤豐厚,但風險也不小,風暴,海嘯,疾病,盜匪等等,每一次都是在刀尖上求吃食。 “老吳!看那邊,有船!” 忽然,船艏觀望的大副一聲疾呼,連忙招呼吳大嶺 吳大嶺定眼望去,它們船隊東邊,隱隱約約能看到幾根桅桿,正在緩緩朝這里靠近。 “不會是海盜吧?” 大副緊張問道 吳大嶺聞言皺眉 “不太可能,這兩年東海這邊消停了不少啊” 由于大明的重新穩定,再加上開海政策,曾經許多走私商都已經轉到明面上活動,而且也無法在沿海地區建立營寨了,故而東海、南海地區活躍的中國海盜少了許多。 當然,這地方活躍的海盜,除了大明這邊,還有不少是日本、東南亞的。 而且也難保許多商船,出海以后,喜歡干些“亦商亦盜”的勾當,畢竟是海上,尸體往海里一扔,誰知道發生了啥? 所以吳大嶺還是馬上下令讓幾艘船都警戒起來。 這年頭的商船都是配備武裝的,這一點即使是大明朝廷都是允許的,只是要辦理備案,而且不能帶入內陸而已,上岸后必須留在市舶司,出海后才能使用。 甚至后來考慮到私人鑄造火炮是犯法的,而海商群體又的確有這需求,工部的武備局專門另外成立了幾家小公司,專門用于鑄造威力沒這么大的“民用武器”出售,也算是補貼經費了。 吳大嶺他們這四艘船,配備了六門炮,都是三四百斤左右的中型佛郎機,以及四具碗口銃(一種介于火銃與佛郎機之間的小炮),還有十五支火銃。 這樣的武備,雖然在正經海軍當中實在不值一提,但對付大部分小股海盜,還是綽綽有余的。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遠處原本只是幾個黑點的船影越來越大,吳大嶺等人卻是逐漸絕望了。 對方一共是四艘船,與自己這邊相當,但看這體量,至少也有千料以上…… 雪白的船帆高高揚起,一色的三桅帆船,前面艦艏旁還有用于調節的三角帆。 那甲板之下,影影綽綽能看到許多炮口 更重要的是,沒有懸掛旗幟 因為如果是海軍艦船的話,肯定是會懸掛三辰旗用于區分的,而眼前的四艘龐然大物,沒有懸掛任何用于區別身份的旗幟。 吳大嶺心中震撼莫名,百轉千回 良久之后,忽得立刻對大副吼道 “跑!” “快轉舵!” ------------------------------------- 那為首的戰船艦艏上,一名身著半身甲,指揮官打扮的艦長,用手中單筒望遠鏡,遠遠眺望不遠處的明人船隊 口中冷冷用和德語頗為相近的荷蘭語道 “haardvuur(開火)!” 逐漸排列為橫隊的四艘三桅笛型船,將自己側面的炮口對向不遠處的目標。 仿佛都能隱隱聽到對面驚恐的呼喊聲 “通,通,通……” 三十多門火炮同時發威,帶著guntang的溫度和巨大慣性向對面疾馳而去 作為這個時代的海洋霸主,荷蘭的海軍實力,強大到令人窒息的地步。 不計算那數以萬計的武裝商船,只以正式的海軍戰艦而言,巔峰時期高達一千二百艘戰艦,其中可以被稱為主力戰艦的就有近兩百艘。 但是 這些家當絕大多數都在歐洲,而那些武裝商船,更是要全世界的撒,這個時代的荷蘭,雖然不如后來的日不落帝國,但殖民地也相當多。 故而至于偏遠的東印度公司,手中的海軍力量其實不算充沛。 確切的說,目前整個巴達維亞總督府,以及東亞、東南亞各個據點,沒有一艘可以被稱為主力戰艦的海軍戰船…… 當然,即使是此時荷蘭的武裝商船,事實上也已經比明朝海軍的許多主力艦相當了。 比如巴達維亞總督賴以為支柱的十四艘“歸國大船”和十二艘“亞哈特大船”,每船配備火炮二十四門以上。 “德弗里斯上尉,我們這是要和明國開戰嗎?” 剛剛下達射擊命令的船長德弗里斯,看向身側詢問的副官,搖頭道 “不,只是給他們一個教訓?!?/br> 他們是被新任臺灣總督揆一,從巴達維亞借調過來的。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而揆一給他們的任務也很簡單 擾亂大明到日本的貿易航線 這個年代的海戰,事實上都是總體戰,并非像想象中那樣無數艘戰艦正面對攻,那種模式至少還有二三十年才會成為主流。 這個時候,還是以“海盜式”襲擊,斷絕對方商路,為主要攻擊手段。 揆一到底身份不凡,面子大,一到臺灣,就利用關系,從其他據點抽調了十余艘武裝商船,加上臺灣原有的駐防力量。 此時揆一手中,大概有雇傭軍一千六百人,以及當地人組成仆從軍近千,外加二十多艘武裝商船。 實力得到“空前壯大”后的揆一,不免有了些志得意滿,打算對明人“來硬的”。 企圖撿起老本行,通過劫掠大明到日本航線上的明船,從而達到逼迫明朝官方讓步的目的。 按照他的打算,荷蘭應當在保有臺灣前提下,得到讓東印度公司進入中國內陸開設分公司的權力。 (此前荷蘭人有請求加入《香山協議》,但被明廷以必須歸還臺灣為前提拒絕) 如此,臺灣將不僅僅只作為貿易中轉站,而能徹底變成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戰略支點。 他甚至都在展望,屆時自己如果能夠完成這一偉業,以臺灣溝通中、日、東南亞的特殊地位,遠超巴達維亞,自己不僅能載于史冊,而且極有可能會成為下一任遠東總督! 當然,對此東印度公司本部,其實也有刻意放縱的意思,這廝要是能成,自然皆大歡喜,若是事敗,那也是打執政的臉。 炮聲轟隆作響,不到片刻間,對方畢竟是商船,載重太大,而且風帆也沒有荷蘭人這邊得力,逃脫不及。 如雷霆般貫穿船體的彈丸,立刻就壓住了四艘商船上那可憐的反擊 兩艘船桅桿被擊斷,喪失行動能力,很快就被荷蘭戰船接舷。 雖然船上的水手,抵抗得十分英勇,但對方畢竟是有備而來,而且武備遠勝于己方,在巨大傷亡之后,也只得放棄抵抗投降。 ------------------------------------- 福建布政使司,福州府和福寧州的沿海交界處 在后世大概被稱為馬祖的地方 這里海岸線曲折,有大量支離破碎的島嶼 六七月份,正是出海打漁的高峰期,許多漁民聚集在這邊,隨時出海 六月十四日,一艘破破爛爛,三四百料左右的小福船,沖上河灘,向岸邊居住的漁民求救。 正是死里逃生的吳大嶺 之前他們遭遇荷蘭人的截擊,好在吳大嶺這艘船最先轉舵,而且又是四艘船里,唯一的雙帆。 吳大嶺也果斷,邊逃邊讓人把貨物都扔入海中,減輕負重,又僥幸沒有被對方炮彈擊斷桅桿,這才算逃過一劫。 這種出海被海盜打劫的事情,在沿海地區也不算啥新聞,所以一時間大家也沒反應。 所以即使吳大嶺本人還是跑到了福州市舶司衙門申訴,但也沒幾個人當回事。 但隨著越來越多東海地區的商船,發生類似事情,幾個沿海市舶司都覺著不對了…… 第25章 風波漸起 應天府,南京城北,幕府山別苑 龍潭院 院子里的涼亭中,已經年過三十五歲的朱由榔,胡子是越來越長了,頗有一番中年男人審美品位。 饒有興致的坐在案上,閱讀手中最新的幾份報紙 嗯,主要是《寧報》主編李漁,新連載的小說。 這里是朱由榔在幕府山的居所,一般每年端午以后,直到九月前,朱由榔和一家子都會搬出皇宮,在此避暑別居。 內閣不時也會過來開御前會議,但今日并沒有 瞿式耜、陳子壯都留在城內,李過外出巡視軍務去了,張同敞正跑到松江府那邊的新工業區搞調研。 幕府山這邊,只留下了一個宰相姜曰廣負責侍從工作。 當然,這些日子朱由榔本人也挺閑的,各項工作都走入正軌,過去那些戰爭歲月中,一直緊繃著神經的他忽然發現,其實很多事情都犯不著他親自去干…… 當然了,也只是現在而已,再過兩個月,年終決算,還有明年的五年總結,又得頭疼。 不過此時的天子,除卻偷閑以外,亦有正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