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272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在列的年輕人,也都是讀過書的,對這種在儒家經典里,被反復提及的崇高政治傳統,還是都知道的。 頓時更加激動起來 畢竟,經過兩千多年的皇權神圣性加持,身為天子,無論做什么,朱由榔是能不用向臣民解釋什么的。 但今天的朱由榔所展現出的開明態度,在帝王這一普遍冷漠自私的政治生物群體中,尤為罕見。 更重要的是,朱由榔還在此之前,援引了儒家經典作為背書,也就是說,這種活動,日后很可能會成為常例。 事實上,朱由榔也并非一時心潮澎湃便口不擇言,關于這事,他之前也考慮過不少。 雖然在明末的大動蕩之后,理學的意識形態大廈已經有所松動,但這并不意味著儒家作為兩千多年的主流統治文化,其地位會被動搖。 朱由榔想在整個社會文化中注入新的東西,開辟新的空間,還是得重新舉起“克己復禮”,像王安石一樣,搞托古改制才行。 其實他一直也在做相關的部署,如眼下報刊行業的繁榮,其中主流聲音,都被新政派或是激進派的文人士子掌握。 而在社會文化層面,諸如黃宗羲、張岱、方以智等思想較為前衛的士人,獲得了半官方的特殊地位,從曾經作為文壇邊緣的特立獨行者,逐漸走向舞臺中央。 所謂近代化,不僅僅是科學技術的近代化,更是思想、文化與制度的進步。 這一切,都不只是鐵腕便能辦到的,就像子產說得那樣“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br> 與其像過去那樣,搞一些所謂的名家大儒,聚集宮中,弄些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經筵”,還不如多學學人家上古先賢,聽一聽來自基層,來自年輕人的聲音。 這大概類似于后世的“青年干部座談會”兼“新聞發布會” 隨著戰爭勝利,朱由榔卻是愈加不輕松,尤其是他知道,等這次回到南京,想要再隨隨便便走出宮中,就沒這么容易了。 他擔心自己會不會逐漸失去了對基層官吏,和百姓心思想法的了解。 故而才會拒絕了朝臣直接從天津返回的提議,而是千里迢迢至陜西繞行。 同樣心情激動的,不僅僅只是院中青年士子,陪同的朱天麟等人也是一樣。 這個年頭,但凡是有所理想主義的讀書人,都對這種“三代之治”的開明政治充滿崇敬。 不時間,整個院中都活躍起來 一旁的中書舍人謝穎連忙維持秩序,讓眾多士子舉手發言 “陛下,請問此行是否是要回鑾南京?” 一名士子眼疾手快,舉手提問,直擊要害,涉及眼下朝堂內外最為熱議的兩京問題。 朱由榔笑著頷首 “是的,朕和中樞接下來半年內,都會逐漸回到應天府?!?/br> “不過大家放心,順天府依舊是京師,只是朝廷考慮到現在北方凋敝,負擔不起京畿消耗,未來我大明還是會施行兩京制,并且中樞離開后,依舊會在順天府留下一個宰輔重臣,負責打理北面事宜?!?/br> 此言一出,算是對之前的京師爭論徹底定下了基調,雖然未來大明還是會施行兩京制,順天府的首都地位得以保存,但很顯然,行政中樞還是以南京為主。 緊接著,又有幾個年輕士子或者官吏提問,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面圣,心中既惶恐,又興奮,不少人連話都快說不清楚,更別說問出些什么有價值的議題了。 卻是個穿著官袍的,只是看服飾顏色,品級不算高,只是七品的青袍而已。 二十出頭,面色沉著,絲毫沒多少初見天子的緊張惶恐,倒是讓朱由榔驚奇。 但一開口,卻是石破天驚。 “如今戰亂初定,北方剛定,人口凋敝,常有人議論,未來北方官府,恐怕俱是南人主宰,不知陛下如何看待?” 這個問題就比較尖銳了,朱天麟甚至想上前呵斥,但是被朱由榔攔下 稍稍思忖后,正色斂容答道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對此,朕尚且沒有太多想法,但可以回復這位卿家的是,無論如何,不管南北,俱是朕之腹心,南北士子,自當同等視之。內閣已經有所備案,下一屆科舉,北方諸省將單設一科,盡量保持平衡?!?/br> 這話打消了許多河南本地士子心中的疑慮,紛紛口呼萬歲 但那位年輕青袍官員,卻只是一拱手,絲毫沒有結束的意思,繼續發問 “罪臣還有一事不明” “河南地處黃河之側,自萬歷以來,黃河愈加泛濫,無論是開封、徐州段中游,還是兩淮下游,水患頻發,再加上這十幾年戰亂不斷,堤壩殘破,兩岸百姓,猶如懸于虎口之上?!?/br> “但若要治理黃河,所耗人財,何止千萬?如今國家戰亂方平,財政凋敝,不知朝廷如何作想?” 這個問題比之前還要尖銳 雖然黃河問題日益嚴重,說不得今年秋汛,又要決堤,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沒有提,就是因為二三十年都沒有好好修繕了,如今重新動工,實在消耗太大,一兩年之內,朝廷肯定不會有所動作的。 但朱由榔卻是依舊坦然,肅然回應 “孟子有言‘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朕不敢自比上古先賢,但亦絕不會坐視治下黎庶,遭此劫難,而無動于衷!” “朕可以在此表態,治河乃朝廷施政頭等大事之一,哪怕財政再困難,哪怕朕砸鍋賣鐵,也絕不會放任河患蔓延不管!” 這番擲地有聲的回應,引得院中所有人屏氣凝神的關注 而那連番提問的年輕人,聞言之后,卻是肅然躬身,深深一禮 “陛下仁德!” 但朱由榔卻起了興趣 “你自稱罪臣,莫非是偽清反正的官員?” 那人躬身回應道 “罪臣朱之錫,原偽清山東巡撫,愧對陛下!” 朱由榔身側陪同的朱天麟也解釋,其人原本反正,又提了圖海、豪格二人的頭顱,于是被留用專任。 只是待遇肯定不是巡撫了,如今只是知縣而已 但朱由榔聞言,卻是長嘆,上千數步,扶起對方 “朕聽說過你,你在山東巡撫任上,致力于修繕河道,戰后,亦是因為韃子策劃毀壞黃河大堤,才決意反正?!?/br> “你不過二十出頭,當初甲申之時,方才十幾而已,并未入仕,何來有罪?反倒是愛民、護民之志,令人感動!” “既然你一心要投到河務之上,朕又豈能置賢臣、循吏而不顧呢?” 隨即下旨,加朱之錫河南按察副使,兼巡視河道 朱之錫也不推辭,只是深深再拜。 這番鄉校議政,大概持續了一個多時辰才結束,一眾年輕士子官員,能夠親自問對天子,無不心潮澎湃,可謂君臣俱歡。 臨了之際,朱由榔還發表講話,算是總結 其中言道 “現在的北方,的確是被打爛了不假,但一張白紙,卻也好作畫,正式諸位青年才俊大展宏圖之時?!?/br>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第16章 封爵 光烈八年,五月末 先后從北直道關外,又巡視了山西、陜西、河南、兩淮的朱由榔,終于回到南京。 同時,在此之前,中樞文武,也已經經由大運河返回 北京只留下了一個堵胤錫,作為中樞代表的使相,留駐順天府主持北方工作。 朱由榔加其為北京留守大學士,全權代理中樞朝廷,在北方的行政權力。 當圣駕抵達南京北面神策門,獲得了空前盛大的歡迎 說起來,從去年年初朱由榔北伐,離開南京北上,已經過去一年半沒有回到南京了。 恐怕自己兒子都快生分了 十數萬百姓紛紛夾道歡迎,瞿式耜帶領文武百官,一齊出城迎駕 畢竟這一次回到南京,是真的意味著天下平定了。 而且朱由榔這次回來,也算是給之前兩京爭端定下了答案,讓南京士民松了一口氣。 君臣第一件事,就是往城東去,再次告慰孝陵、宗廟 除去中樞七部、三院(都察院、翰林院、理藩院)的中樞文官以外,還有新的七大光復軍領導核心,都督、長史、同知、僉事等等,也先后聚集北京。 大家心中都是既緊張又激動,因為誰都知道接下來要發生什么事情 戰爭結束了,自然是要到了該大賞功臣的時候。 自肇慶起兵以來,種種功勛事跡,都到了該有個說法的時候 就像當年劉秀中興社稷,削平天下,所謂“云臺二十八將”一樣。 這可與平常太平年間的那些個所謂將相不同,是能流芳千古的,誰能拒絕如此誘惑呢? 當然,對于朱由榔和內閣而言,這次封賞,卻要考慮更多事情,比如軍中各派系的平衡問題,還有接下來的各主力野戰軍縮編、裁軍問題。 軍中主要幾個派系,肇慶系、西軍系、忠貞系、鄭系、浙東系、大同系,必須要平衡得當。 而接下來,隨著戰爭的結束,以及各個邊防都督府的建立,近半的軍事職能都會從各主力野戰軍轉移到邊防軍體系手中,光復七軍只作為預備機動力量保存下來。 待祭祀孝陵完成后,朱由榔就當著數百文武的跟前,讓中書科舍人謝穎宣讀了封賞名單。 原北伐中路軍統帥,樞密使李過,進爵延安郡王,成為光烈朝第二個異姓封王的將帥。 光復前軍都督高一功,進爵臨洮郡王 這回內閣和百官都沒啥反應,甚至連反對都懶得反對了 封王就封王唄,當年平定安史之亂,先后封了不下十幾個,連最忌諱武將的宋朝都不在乎這個。 哪怕人家宋高宗趙構,那般吝嗇的人,在南宋局勢穩定,厚著臉皮自稱“中興”以后,也先后封名將楊存中、張俊為王。 中興嘛,其實和開國也就沒多少區別了,什么祖宗體統,哪有這么強的效力? 說到底,所謂異姓王,就是個爵位罷了,這又不是西漢,還能列土封疆咋地?老朱家自己人都不敢想! 當年安史之亂平定,被封王爵的郭子儀、李光弼,不照樣得戰戰兢兢,生怕朝廷秋后算賬。 勛位只是勛位,爵位只是爵位,真要看權力,差遣職司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