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235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李來亨。劉文秀兩部,提前脫離戰場,當然不是干看著啥也不干,而是各有任務。 在黃河畔戰場激戰的同時,劉文秀部離開呂梁山,往東邊邳州大本營方向行軍三十里,而后前鋒在一處較為適宜渡河的新安渡停下。 這里有之前準備好的數十艘渡船,李定國讓他們先行派出部分人馬渡過黃河,而目的地倒也不遠,正是此時光復后軍正在爭奪的磐石山,也算是兩軍會師了。 因為他之前受到信息,磐石山那邊的戰事,竟然遲滯良久,頗為反常。 李來亨的任務,就更簡單了,趁著圖海主力在外,馬上尋機,遁入沛縣腹地,抄北岸清軍的老巢! 若是能和魯南義軍會師,那自然再好不過。 多管齊下之后,戰爭的天平,已然大幅度傾斜,只差最后幾塊砝碼,便能一錘定音。 ------------------------------------- “李來亨……已經到留城了?” 圖海從馬車內的榻上,勉強掙扎起來,撤掉頭巾,顫抖地問著來使。 是的,圖海病了,自從之前戰后崩潰,又被部下帶著慌忙逃竄,內外打擊之下,這位允文允武之才病了。 哈什屯、鄂克濟哈等人就只能把他安置在一輛搶來的馬車之上,勉強拖著走。 可一行人才剛剛逃到境山地界,就驚聞噩耗。 留城距離沛縣不過二十里,此時聽聞李來亨抵達留城外的消息,就意味著對方此時可能已經到沛縣了,甚至沛縣恐怕已經淪陷也尚未可知。 圖海默然片刻,而后咬牙道 “別往沛縣去了!” “走秦溝,繞開沛縣,直接去豐縣,朱之錫還有人馬在那里!” 哈什屯聞言遲疑道 “可軍門你……” 話沒說完,意思也不難理解,此地距離豐縣還有上百里,其間頗為顛簸,而圖海拖著病軀,也不知能否堅持。 “都到這個份上了,還用得著管這些!” 圖海勉力呵斥 “走!馬上走!” 眾人只得再次起行。 果然,并未出乎圖海預料,僅僅是在他掉頭從秦溝南側,繞行豐縣的第二天,空虛的沛縣,就被李來亨率兵一日夜拿下,隨后還派人聯系了微山湖的魯南義軍。 沛縣作為北岸清軍的大本營,其中有不少輜重裝備,李來亨頗為大方,拿出相當一部分,支援魯南方面的榆園軍勢力。 而此時的山東地區,已經遍地狼煙,大大小小上百支榆園軍勢力,四處攪動,還有不少打著各種旗號渾水摸魚的各式武裝,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滿清東路戰線的崩潰,眼看已經不可扭轉了。 第65章 磐石 黃河西岸,磐石山上。 從這個名字上就能看出來,這是一座地勢頗為先要的山脈,地勢較為復雜,倒是比較容易構建陣地。 之前岳樂從宿州戰役之后,就撤兵于此,先后呆了四個多月,在這小半年中,他并沒有閑著,而是帶人在山上構建營寨,依仗地勢,經營出一處易守難攻的屯兵之處。 又囤積糧草,再加上山上本有的兩三處山泉,竟是做出死守的架勢。 萬余鑲白旗將士,花了四個月時間,雖不能說是固若金湯,但也絕非輕松便能易手。 原本張名振、張煌言并未將對方當成一回事,只是打算盡快解決戰斗,提前抽出身來,投入徐州戰場。 但沒想到的是,情況遠遠比他們想象中艱難。 不同于以往兩軍戰陣,這次,岳樂一開始,就是存了必死之心,對于其人而言,能多守一天,就能多拖一天時間。 便可將光復后軍堵在此處,延遲一日。 故而這番清軍是真的激起了死戰之志,又依仗地利,居高臨下,硬生生頂著明軍八萬大軍的圍攻,堅守孤山。 一開始,張名振只是想盡快結束戰斗,且這兩年以來,明軍所向無前,而鑲白旗又是一次被全殲,重組后又被光復后軍在宿州重創的“敗軍之將”,還真沒有太當做一回事。 毫無遲疑,就直接派四個師主力,分作三面合圍磐石山,并派遣先鋒,于炮火之后,攻山拔寨。 而且也許是沒太把岳樂放在眼里,除了派出圍山的四個師外,其余四個師依舊在北線不動,給徐州城施加壓力。 這倒也不算錯,即使只是四個師,也是磐石山清軍四倍多的兵力,按照以往明清雙方的戰損比例,這已經相當給臉了。 但沒成想,清軍所爆發出的戰斗力,大為出乎意料。 原本張名振、張煌言計劃五日以內結束戰斗。 前三日,四個炮營,一百二十多門火炮,堵住磐石山三面,不斷轟擊,勢動山河,但山體不是城垣,這是天然的地理屏障,在這個沒有榴彈和高爆炸藥的時代,再多的炮火也無法改變。 清軍在岳樂早已準備好的壕溝工事中躲避,等明軍炮火停下,又接著出來抵抗。 不僅如此,清軍還吸取了以往明軍憑借地道,用火藥炸城的經驗,在山上構建大量山洞、地道、壕溝,用來儲備輜重和隱藏兵員。 岳樂身先士卒,屢屢挺身在前,又是青年驍勇,尤其以箭術不凡,嘗以一日之內,放矢三十,箭無虛發。 尤其是一次,親手斬殺明軍一員廂總,引得身后將士歡呼。 明軍很快就發現問題出在了哪里。 因為這里是山地,地形復雜,所以以往明軍賴以為豪,在野戰之時鋪開的嚴密刀矛、火銃方陣,竟是完全沒地方施展。 由于明軍才是進攻的一方,不得不將大軍分成小隊上山,就算不拆散,一個營沖上去,也會七歪八扭,無法列陣。 而比起個人武藝,不客氣地說,這些八旗兵就是比明軍強。 光復后軍組建不過三年,就算有一些老兵,大多也只是當年朱以海領導的浙東士紳武裝,和前軍、左軍的民軍老卒根本沒法比。 宿州戰役后,還大量補充了許多新兵。 而明軍的訓練思路,向來也不是很重視個人武藝,更加著力于組織度和紀律性,相較于出身軍民一體的關外部落,從小就在惡劣自然環境中成長的八旗兵卒而言,個人勇力和小隊搏殺,還真是比不上。 尤其鑲白旗雖然被全殲后重建,但所補充的新卒,卻并非像明軍這般,是從后方老百姓征發。 出于八旗丁口不足的情況下,多爾袞將大量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的丁口填入。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部落,生存條件更加苛刻艱難,相較于入關后,迅速腐化的舊八旗子弟,這些來自于關外的“新八旗”,更加耐戰。 尤其是野人女真,這些生活在后世東西伯利亞與外興安嶺的游獵部落,悍不畏死,尤為精銳。 在后世歷史上,在清初期八旗腐化墮落后,這些關外兵卒成為了清王朝重要的武裝力量,也就是所謂的“索倫營”。 (索倫,就是“居住在上游”的意思,指黑龍江上游,今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游獵民族,其主體為今達斡爾、鄂倫春和鄂溫克族。) 早在后金時代,由于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部落的人口數量稀少,后金為了拓展人口和勢力,就經常北上搜刮野人女真的諸部落,捕捉其生丁帶回,或作為奴仆,或充作戰兵使用,給其披上雙重鎧甲,稱為“死兵”。 還有后來用于屯駐寧古塔等東北邊區的“披甲人”,也主要是指這些部落民。 這些人,并不開化,文明程度也就比原始部落要強一些,許多恐怕還沒進入到金屬文明,所以尤為野蠻,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戰斗力也頗為出眾。 岳樂手中,就有十個佐領的索倫兵,在守山之際,多次被他作為預備隊,給予明軍巨大殺傷。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原本計劃五日結束的戰斗,很快就超標了 七日,十日,十三日 直到黃河東岸,李定國那邊,都已經背水列陣,大破圖海,追亡逐北之際,磐石山這邊的戰斗依舊沒有結果。 而此時,已經是圍山的第十七日了。 這十七天內,張名振先是派眾炮營轟擊,隨后四師圍攻,后來發現四個師不夠,又將北線留下的全部兵馬都掉了回來,硬啃了數日。 明軍付出的傷亡不小,岳樂也總結出了經驗,往往會先放一部分明軍上山,然后再利用地勢和索倫營的勇力,將其分割圍殲,以至于后面,明軍哪怕明知施展不開,也不敢輕易將部隊拆分成小隊上山。 “情況如何?” 張名振心中沉甸甸的,但還是打起精神,詢問面前剛剛從山上退下,滿面風塵的部將。 其人乃是麾下總兵阮進,其部在后軍當中,也算是主力了,卻先后在山下吃了好幾次虧。 阮進回應 “咱們已經把岳樂那廝逼到山北小嶺,依我看,今日戰事,清虜明顯已經乏力,恐怕是堅持不了多久了!” 張名振這才算是松了一口氣 圍山十七日,以八倍兵力,先后進攻不下數十輪,傷亡近萬。 誰也沒有想到,岳樂這廝,在絕境之下,竟然爆發出如此戰力,萬余孤軍,反復拉鋸,死傷慘重,依舊難以啃下來。 “各部傷亡怎么樣?” 張名振又轉首向身側的都督僉事王翊問道 王翊回答 “雖然累積傷亡不小,好在各軍都是輪流上陣,倒也不至于哪支部隊完全喪失戰力?!?/br> 張名振聞言后,肅然正色對阮進道 “三日!軍中驍勇你可以任意挑,從明天開始,再取五千人上山,三日之內,必須要提岳樂的人頭來見我!” “明白!” 阮進連忙拱手應聲 但只是當天下午,河對面就傳來了消息,說是李定國在東岸大破清軍,以兩萬破九萬,斬首逾萬,俘虜四萬有奇。 聽到消息后,張名振心中頗為復雜。 他出身正經明朝武官,原本心中是不大看得起如李定國、李過這種農民軍出身的將領,雖然受李定國轄制,但心中未必完全服氣,可如今看來,人家那邊追亡逐北,談笑間,數萬大軍灰飛煙滅。 而自己,卻在一個小小的磐石山下,死磕十數日,進展緩慢,都解決不了萬余殘軍,可謂高下立判。 但事已至此,也只能接受人家的支援了,雖然張名振心中還是希望只以自己后軍拿下磐石山,但畢竟十幾天的戰果擺在這里,他也必須要向李定國解釋,自然也沒有借口拒絕左軍派來的援兵,何況劉文秀的先鋒,都已經渡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