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199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 王愬把大營設在了香山東側的臥佛寺,這里自唐時就開始營建,有不少現成營房。 他知道,自己的行動不能停下來,時間一久,清廷就會發現自己的虛實,并且從他處調兵,前來圍剿,導致自己難以脫身。 至于從何處調兵,倒也不難猜,北京周圍四百里內,估計也就是察哈爾八旗了。 之前為了繞過察哈爾部,王愬花費了不少心思,盡量避開草原上的部落集散地,遇到小部落,就直接吃干抹凈,不留活口,并偽裝成馬匪、散寇跡象,雖說有些殘忍,但慈不掌兵,千里奔襲在外,亦別無他法。 可張家口、保安州等地的陷落,歸根到底瞞不住人,張家口和關外聯系緊密,察哈爾那邊不可能一點風聲都聽不到,只待北京這邊文書一到,估計就會立馬出兵南下入關勤王。 所以,王愬不會,也不能在北京周邊停留太久。 他最終的打算,是往南,前往太行山東麓的保定、真定等地。 之所以挑這里,自然也是有緣故的。 一方面,太行山,尤其是太行山東麓,著實適合打游擊,不僅是后世抗戰時期,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的活躍范圍。 在歷史上,當年金兵南下,宋室南渡,于太行山地區,也有大量抗金義軍活動,一度活躍了數十年,其中最著名的,是王彥的八字軍(因面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而得名),以及后來策應岳飛北伐的忠義社。 若非完顏構等人一意偏安,事實上宋廷在河北山東等地并不缺乏北伐的群眾基礎,甚至情況要比此時的明廷要好得多。 十方普覺寺,又名臥佛寺,自唐代始建,元代擴建,至明代,依然頗有規模。 寺中僧眾,在王愬兵鋒抵達之前,就已經逃散避禍了,這年頭,哪怕是所謂官軍,亦是老百姓恐懼的洪水猛獸,避之不及。 于是乎,王愬干脆帶人住進了寺廟正中的三佛殿,幾名手下軍吏佐官,都聚攏過來,參與軍議。 除去貫甲執刀的軍官之外,還有一個身著秀才儒衫打扮,看著像是個窮酸秀才的青年人。 王愬對手下諸人介紹道 “這是錦衣衛的胡百戶,是朝廷派來協助我等的?!?/br> 那胡百戶剛才只是一副弱不禁風,畏畏縮縮的文酸措大模樣,如今卻是忽得挺直腰桿,露出軍人利落作風,面色平靜,向幾人以拳擊胸,行了個軍禮。 自從兵學苑建立以后,錦衣衛的建設發展也發生了改變,過去錦衣衛選取新人,主要都是從一些跑江湖的行社、鏢局、商會,以及三教九流當中發展,全憑給各地千戶所、百戶所下指標。 這樣雖然也有好處,畢竟情報工作,需要的就是這種交往層面廣,經驗豐富的社會閑雜人員,但壞處也不少,比如保密工作和忠誠度難以保證,并且雖然社會經驗豐富,但間諜不僅又不是只吹牛打炮,還需要些專業技術。 于是乎,經過錦衣衛指揮使趙紀的建議,錦衣衛各司從光烈三年起,開始從南京的大明兵學苑中挑選適合的畢業生,補充進來。 同時,也會自己挑選一些十三四歲的少年少女,額外培養。 這位胡百戶,就是一名畢業于兵學苑的探馬司軍官。 向幾人見過禮以后,稟報道 “諸位將軍,我錦衣衛探馬、執行兩司,在北直各設有一個千戶所,下轄八個百戶所,其中探馬四百戶分別在京師、薊鎮、保定、真定四府,執行司四百戶則可以策應軍馬行動?!?/br>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接到消息后,北直張千戶派我來聯系諸位,聽王參佐言,諸位是打算往保定、真定方向而去?!?/br> “我們這邊的意思是可以從良鄉、房山南下,攻克涿州,隨后由易水,入五回山暫避?!?/br> “我們在涿州策動了七八家心向朝廷的士紳豪強,只待兵鋒一至,可以拉動幾百鄉勇相隨,等諸位轉入五回山后,可以四處出擊,屆時我錦衣衛便能趁機策動各地抗清義勇,保定、真定,必是遍地烽火!” 王愬聞言,連連頷首,擊案而起 “好!屆時咱們必能在這北直鬧個天翻地覆!” “不過在此之前,必須先給多爾袞留下個深刻印象!” ------------------------------------- 北京城性質與南京類似,也分為紫禁城、皇城、內城、外城,層層疊疊,只是不同于以前,這時候的北京內城,被劃歸滿人專屬,與外城隔離開來,由八旗丁口入駐,拱衛中心的紫禁城。 多爾袞和滿朝宗室先是緊張了兩天,可緊接著,他就覺得不對起來。 因為自己的反應實在是有些太大了,歸根到底,這股明騎撐死也就五六百人馬而已,怎么也不可能打下北京城,何必如此如臨大敵? 反而,這兩天整個京師如此,倒是加劇了風言風語,以及北直諸地士紳百姓的緊張。 原本只是幾百號馬賊般的小角色,這般嚴厲對待之下,下邊人還以為有二十萬大軍打到京畿了呢! 果不其然,天津就傳來了兩起士民作亂的消息,雖說很快被平息,但也昭告出了某種信息。 多爾袞馬上反應過來,知道自己應對過度,連忙又讓索尼解除了城中行禁,只是繼續防范各個城門。 并且守不如攻,從京畿八旗子弟中抽調了七八百堪用的騎兵,外放出城,直奔西山,作為監視,若是能驅趕對方,甚至殲滅,當然更好。 屆時再等察哈爾那邊調動的兵馬一到,眼下困頓自然消解。 為今之計,比起防范這股騎兵,更重要的是穩住北直地區的人心,自順治四年以來,朝廷敗仗連連,丟了江南,丟了川陜,現在明廷又要興師北伐,前線打得不可開交,后方的人心自然如潮涌動。 一個不小心,就是遍地烽火。 這個節骨眼,自己越緊張,越容易釀出大禍。 可有些事情,哪里是想躲就能躲得了的,很快,才剛過了兩日,那西山的明騎,便是又動了起來…… 第18章 攪動京畿(下) 北京城南,豐臺大營 這里是京師駐軍的要緊處,清初,這里駐扎有十二營,最多達四萬大軍,衛戍京畿。 之前戰事未起之前,兩黃旗和兩白旗的主力都駐扎此處。 可現在自然是不行了,只有兩黃旗各留下一個佐領,五百余眾,外加千把綠營兵而已。 次日一早,便見三百多明軍鐵騎打著旗號,奔馳而來。 自從王愬馬立西山以后,全京師都知道有股明軍打到了京師城外,所以豐臺大營自然也是戒備嚴謹,一早就看見那動地煙塵奔騰。 由于明軍一人多馬,所以遠遠看起來有上千騎兵的架勢,令營中幾百殘兵心中沉重,頗為膽顫。 這些留守大營的兵丁,都并非精銳,許多只是八旗余丁,或是各勛貴家中子弟,雖然按照祖制,必須充軍,但家中為照顧自家子弟,自然就通融關系,將之留在豐臺留守。 這也是自古開國勛貴宗室中的常態,如同《紅樓夢》里的賈氏一樣,開頭一兩代,大多文武砥礪,國士無雙,可再往后,靠著祖宗余陰,最后大多只能變成昔日南京投降的那些個“賈史王薛”們。 故而,當眼睜睜看見那飛揚的三辰旗與上千鐵蹄錚錚,環繞營外,營中守將兵丁,還是顫顫巍巍。 好在,此時的豐臺大營守將,雖然也是個勛貴子弟,卻是沒這么拉胯。 名叫蘇克薩哈。 這家伙算是八旗子弟當中的青年俊杰,又是額附蘇納之子,論能力前途,比圖海等人并不遑多讓,可作為正白旗勛貴出身的他,卻在年初上疏告攝政王多爾袞圖謀不軌,要求多爾袞還政順治,出動了逆鱗,于是乎,開戰之時,自然是沒能上前線帶兵,而是留在豐臺大營,管這剩下的千把殘兵。 “慌張什么!” “城頭還有火炮,這還有營墻,你們手里也有兵刃,有什么可怕的!” “再有傳播謠言,動搖軍心者,立斬之,懸首東門!” 一陣嚴厲訓誡,蘇克薩哈迅速將局勢掌握在手,而后下令緊閉營門,隨后,命營中的幾百綠營步卒上營墻、箭樓監視設防,由于兵力不足,他干脆棄了外面營墻,只防守內營。 營墻上,還有當初入關后,兵不血刃,從京畿府縣要害處搜羅而來的十幾門火炮。 雖然只是小佛郎機,而且這些個綠營兵丁也不是啥專業炮兵。 但對付王愬這三百多騎,還真是有些作用。 王愬剛帶著數騎挽弓臨近六十步開外試探,緊張的守營兵丁就是一波炮彈砸過來,雖然大多相差甚遠,卻也驚到了戰馬。 王愬面上眉頭一擰,心中沉重。 他原本是打算在南下之前,先拔掉豐臺這個北京城南的關鍵點,給多爾袞一個深刻教訓,可沒成想,到底滿清都不全是廢物,而且經過之前一番鬧騰,再遲鈍,也知道嚴謹防范了,想要像之前那般趁敵不備,奇襲奪城,卻是不能了。 在大營外游蕩了半個時辰,只要明軍騎兵一靠近八十步內,營墻上就開始亂放炮,靠近六十步內,便開始放箭,而且這清軍守將也算嚴謹,主動棄了外墻,縮守內墻,只在關鍵的箭樓之上布防,布置嚴謹,再加上豐臺作為之前的清軍大營,輜重并不缺乏,王愬一時間還真是沒有啥辦法。 麾下廂總嘆氣道 “參佐,這番怕是只能白跑一趟了?!?/br> 諸多將佐心中都是不甘,這些天,他們從張家口一路深入,攻城拔寨,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將關外凌寒受凍,頂風冒雪大半月的怨氣全都發xiele出來。 好不容易打到這京師城外,雖說不可能直接光復北京,但只要能拿下豐臺大營,震鑠清廷,卻也是一番潑天功績了。 可眼下這般局勢來看,卻是得失之交臂了,眾將士心中無不憤憤。 王愬鎖眉思索良久,按理來說,此時他也理當撤兵南下,見好就收了,可歸根到底,還是不心甘,總歸想在這京畿之地做些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來。 于是乎招來隨軍的錦衣衛胡百戶,又向他詢問了一番,這北京周邊,還有哪些要緊地方可以下手。 “等等,你說這神器局是何衙門?” 待胡百戶一一介紹之時,王愬突然打斷,截然問道 胡百戶略微一怔,而后解釋道 “有些類似昔日,我朝的武備局,負責火器軍械生產的,乃是多爾袞于光烈三年以后,整頓新軍的產物,由尚可喜和一眾荷蘭傳教士、工匠佐理?!?/br> “荷蘭人?他們安敢如此?” 胡百戶苦笑 “這也不是什么秘密了,荷蘭人從四年前就已經跟韃子搭上了線,為的就是想借著韃子的手,限制我大明北伐,他們好坐穩中間做生意?!?/br> 之前大明理藩院也和荷蘭爭執過,要求荷蘭人斷絕對滿清的支援,但越是如此,荷蘭人越明白,必須要幫滿清一把,否則,以這明廷皇帝的野心勃勃,若是北伐功成,怎么可能會放過此時還盤踞臺灣的荷蘭? 兔死狐悲、唇亡齒寒,荷蘭人也許不懂典故,但也明白這個道理。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所以寧愿頂著大明的壓制,也要從臺灣千里迢迢支援北邊。 反正此時明軍還要北伐,也沒有余力來對付荷蘭。 否則明廷若是此時就和荷蘭撕破臉,荷蘭人也許無法正面對明廷造成什么威脅,但只需要在海上當海盜,sao擾沿海,也足夠擾亂明廷的北伐大計和海貿秩序了。 也許正是因為需要從海上來的技術支持,所以神器局的廠房也都設在了離海不遠的天津。 滿清的新軍建設,也一直是錦衣衛監視重點,其中作為武器生產的重頭,神器局自然是重中之重,故而胡百戶對于這地方并不陌生。 之前樞密院也考慮過從海上奔襲天津的可能,但后面經過錦衣衛的情報,發現難度不小。 首先,清軍吃了這么多堅船利炮的虧,亦不是傻子,尤其是明軍登陸遼東以后,怎么可能沒想過明軍艦船進犯天津的可能? 故而先后在大沽、北塘等地建設諸多重炮炮臺,由于就在兵工廠門口,不缺火炮,前后部署了幾十門重炮。 還在炮臺周圍部署了一營新軍,專門負責對付海上可能來犯的登陸明軍。 哪怕京師危難,多爾袞都沒動過調動浙直距離京畿只有百里的部隊,由此可見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