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198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涿鹿 此時北直空虛,且清廷尚且還不知有他這支“幽靈騎兵”的存在,王愬認為,正該趁此時機,迅速攻破一二要點,攪動全局。 否則等對方反應過來,可就沒這么容易脫身了。 先拿下保安州,接著沿桑干河一路南馳,直抵西山,京師城外。 很難想象,屆時清廷諸多穩坐后方,“運籌帷幄”的宗室大員們,是何等表情…… 第16章 京師之側 明清全面開戰以后,清廷全部武裝力量都壓了上去,從八旗到綠營,滿蒙漢八旗,只剩下了正黃旗留守北直隸,新軍十二鎮,也都推上了前線,就連只能淪為輔助力量的舊綠營兵馬,也全部往前線調動。 整個北直,除去不滿編的正黃旗留守北京外,只有兩三萬老綠營兵丁駐守分散各府縣、關隘、堡寨。 北直隸九府二州,數十縣,還有長城邊上的若干關隘、堡壘,分散下來,一個縣城里面能有兩三百兵丁,都算“兵強馬壯”了。 保安州作為北直隸的直屬州(明清的州相當于今天的省直屬縣)位置緊要,亦不過三百多步卒而已。 王愬所部出發前,攏共是四百二十騎,再途中減員了五十余騎,眼下還剩下三百七十二名將士,以及七百八十匹馬。 從張家口獲得補給后,王愬不敢在這里停留,先帶人跑到了洋河北岸的山野,尋了一個廢棄堡寨,休整了一日,隨后就迅速往南。 此時的張家口周邊,明軍到來的消息已經開始傳播,王愬雖然在和消息賽跑,但卻沒有隱瞞自己身份的意思。 畢竟他們此行,戰略目的大于戰術目的,若只是以“馬匪”的身份興風作浪,反而沒什么意義,唯有打著大明的旗號,在這北直腹地攪風攪雨,方能讓某些人如坐針氈,令許多心中活泛的地方豪強、士紳們蠢蠢欲動。 為了突襲,一人雙馬的王愬等人,一日疾行一百五十里,次日就抵達了保安州城。 保安州只是個縣級單位,所以城池并不大,周圍只有四里多些,守城的三百兵丁,分作兩班,一般只是守在城門,一方面維持治安,另一方面也是收繳“入城捐”。 從“捐”這個名稱就能看出來,這玩意不是啥正經稅收,無論是清廷還是明廷,都沒有收錄過此等稅種。 但這玩意卻是在大江南北廣泛存在,屬于是地方攤派雜捐的一種。 這其實才是古代官兵的主要社會職能,這年頭沒有警察一說,所謂衙役,數量有限,而且武力威懾步卒,維護統治秩序才是官兵的首要工作,打仗倒是其次的。 ------------------------------------- 小雪飄飄,天一早,兵丁將城門打開,檢點百姓入城。 由于天氣轉冬,而且又近年關,入城的百姓不多,零星七七八八而已。 突然,一行裝扮略顯奇怪的商隊,拉著十來匹大馬,穿得嚴嚴實實的,緩緩靠近城門。 兵丁見對方高頭大馬,一看估計就是山西那邊來得豪橫商團,雖說想撈點油水,卻也得先旁敲側擊一番,以免碰上硬釘子,于是打算將對方放進后盤問。 自不必說,這幫人便是王愬帶著十來個精干手下裝扮的。 此時,王愬袖中,正有兵刃,且厚厚的棉衣袍服之下,亦有甲胄加身,腰下另有兩枚掌雷,以及火折子。 若是與對方盤問,恐怕頓時就要露餡,好在,王愬從來沒想過要瞞天過海,他只需要靠近對方即可。 此處是州城北門,門前輪值的,只有三十多員兵卒。 只是靠近到城門數步內,那兵卒剛要盤問,就見那為首商人銳利雙眸,忽得有些慌亂。 正當他要喊出來時,卻是已經來不及了。 “锃!” 鋒刃橫立,直沖數步,干凈利落,便是一顆人頭帶著數尺猩紅,灑落雪地之上。 “動手!” 這十幾人都是軍中好手,面對這些個綠營丁壯,以一敵三不成問題,又加上是突然發難,出其不意,不一會兒,地上就多出十幾具橫尸,其余人都轟散逃跑。 這邊才剛剛動作不久,城外兩里開外,三百騎士已經勒馬揚鞭,沖馳而來,迅速占領城門,隨后往城內突入。 王愬等十余人也上馬揚鞭,帶頭進城。 保安州城不大,半個時辰都不到,就完成了占領,那些個綠營兵丁,要么被殺,要么縛手投降。 王愬等人,便在天色一早,眾目睽睽之下,進入保安城。 同樣是搜檢補給,馬匹,而后留下旓旗、告示。 宣告全城百姓明軍的存在。 城中百姓議論紛紛 “官軍打回來?這保安州離京師只有幾百里啊……” “我都聽說了,天子親領六師,帶著八十萬大軍,已經打到保定府了,這些軍爺啊,乃是天子麾下的先鋒……” 北直是整個北方政權的核心,此地距離京師不過幾日馬程,突然出現了明軍旗幟,所造成的轟動效應自然不言而喻。 “參佐,眼下我們還要繼續往西嗎?保安州雖然不大,卻是桑干河上要緊地方,此番被我軍拿下,恐怕清軍反應過來也就是這三五日的事情了?!?/br> 手下廂總向王愬請示道 王愬卻是思忖后,決然道 “不管了,就是因為韃子快要反應過來,所以才要行動迅速,無論如何,此番必須要在北京城外揚旗勒馬一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年關將近,南面的各個戰線,進入對峙狀態后,戰事逐漸減少。 可作為滿清大后方的北直隸,卻突然傳出陣陣驚聞。 十二月初九,保安州失陷 十二月十一,懷來失陷 十二月十四,延慶失陷 頃刻間,京師西側邊地起火,多地陷落,消息傳到北京城中,令多爾袞等人目瞪口呆。 怎么回事?明軍隔這最近也有上千里呢,莫非是插了翅膀會飛? 怎么一躍跑到了北直腹地來了? 不過多爾袞也不蠢,略一思索,大概就猜出了這股明君是從哪來的。 雖說明軍主力主要集中在江淮、襄樊,但陜西方面的明軍,卻是臨近草原,再加上之前察哈爾八旗傳來,關于鄂爾多斯諸部投靠明廷的消息,不難猜測出。 明軍大可以派出一股精銳,跨過草原,躲開察哈爾,跑到這北直地方來攪動風云。 只是這明軍也真是大膽,此地距離陜北,橫跨近兩千里之遙,風霜雨雪,且都是戈壁草原,部落陳雜,又有察哈爾部和諸多親善滿洲的蒙古諸部,一不小心就是全軍覆沒。 多爾袞面上陰晴難定,察哈爾部也著實廢物,從情報上看,此番來犯的明軍全員騎兵,應是在幾百騎上下,居然就眼睜睜放對方進了關內。 不過此時也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京師只有不滿編的正黃旗還在,能防守京城就算不錯了,實在分不出多少人馬來,而其余北直各地,都只有些散落的綠營兵卒而已。 雖說這股明騎不過幾百,可縱觀北京周邊三百里內,還真是找不出能調動圍剿的兵力來! 想到此處,多爾袞不禁長嘆,他聽說過,明廷派駐川陜主持大局的是文安之,沒想到這老小子居然如此有魄力,竟是作了此番豪賭,讓自己進退兩難。 雖不至于危及大局,可長此以往,這股明騎在京師周邊攻城拔寨,損失些綠營人馬和輜重糧草倒是小事,關鍵是,頓時引得人心浮動,謠言四起,許多心旌搖動,野心難定之輩,必然要趁勢而起,興風作雨。 最終,也只得召見了直隸總督索尼,讓他盡量從正黃旗以及在京八旗兵丁中,抽調人手,增強京師防御。 而后命令各地府縣,嚴加防守,都閉門鎖城,通緝這股明軍,一旦發現痕跡,隨時上報。 同時,派人傳令,讓關外的察哈爾部,調兵自宣府入關,圍剿此部。 不過調察哈爾部來圍剿,跨越數百里,先后傳令、調兵,少說也是十余日以后的事情了。 而只是多爾袞做出決策后的第三日,一件震驚北京城的事情就發生了。 十二月十八日,三九第一天,天上雪花漸起。 一面明字紅旌大旗,出現在了北京城西邊二十里開外的西山…… 當日,北京城全城關門緊閉,嚴加戒備。 王愬卻是登上了西山,從望遠鏡里遠眺北京城。 他是天子外戚,若是承平年間,估計就是這四九城內的一個紈绔子弟。 但沒成想,這卻是身為天家貴胄,第一次看見北京。 雖說從法理上,朱由榔從來沒有放棄過北京作為國家首都的地位,這與適不適合無關,而是一種政治態度。 畢竟拿下金陵后,江南地區本來就有不少“偏安”思潮,若是朝廷再說出什么取消北京首都地位,以后只以南京為都的幺蛾子,恐怕那些個江南士紳出身的大臣,頃刻間就會“領悟圣意”了。 故而朱由榔不僅沒有淡化北京,反而但凡朝會、詔書,幾乎每次必提。 言必稱“先皇陵寢在北,祖宗基業在北,宗廟社稷,淪于胡塵,偏安者,大不孝也?!迸e起道德綁架的大旗,將整個江南捆綁在北伐的戰車之上。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誰能帶兵光復北京,“光復國都,重昭社稷”,那是何等光照百代,彪炳史冊的偉業?縱使與昔日收復兩京的郭子儀相比,也未嘗多讓吧? 故而,此時站立在西山之上,眺望偌大北京城的王愬,心中卻是心潮澎湃,難以平息…… 第17章 攪動京畿(上) 自順治元年(1644),多爾袞帶兵入關以后,至今,滿清已經在京師穩坐了六年多,這六年以來,雖然南邊、西邊都是烽火不斷,按下葫蘆浮起瓢,各地抗清戰火屢屢難制,但北京城及其周邊的諸多京畿腹地,卻是依舊風平浪靜。 這至少從觀感上,能使滿清的高層皇族王公們心安,只要戰火燒不到自己跟前,不見棺材不落淚,人總是會有些心安理得的幻想。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當王愬的騎兵縱馬兵臨西山時,對北京城中八旗勛貴們的震撼力,也非同凡響。 正黃旗內大臣索尼立馬調動城中兵馬,緊閉諸門,并且派出信使,通知周邊府縣,并動員丁壯。 整個北京城如臨大敵,就連皇帝、太后都被驚動,滿城之中,許多不復父兄膽魄的八旗子弟,紛紛喧鬧著要退回關外。 城中亦是謠言四起,有說江淮、襄樊吃了大敗仗,瓦克達、濟爾哈朗已經身死,明軍兵逼保定的,亦有說是西邊山西已經全境陷落,姜瑄騎兵早已拿下太原,越過宣府,兵逼直隸的。 若是以往時節,縱使再多謠言,也掀不起什么風浪。 可眼下卻大不相同,明軍的旗幟可是都打到西山了! 西山那是什么地方? 這可是“神京右臂”,距離北京城只有二三十里的肘腋之間??! 若是站在城樓上,遠遠都能望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