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190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一名政宣參員斟酌問道 “敢問參佐,我軍此行目的地究竟何處?” 王愬想了想,道 “張家口?!?/br> ------------------------------------- 朝陽下的草原,牧民開始放出自家牛羊,啃食已經不多的牧草。 這里是察哈爾正黃旗地界,當初皇太極擊敗林丹汗后,將察哈爾部像滿蒙八旗一樣,分為八旗,只是不同于軍民部落混合的滿洲,察哈爾的八旗地域分明,而且兵力不多,一共也不足兩萬。 到了秋季,牧民們必須先提前將牧草收割起來儲存,作為牲畜度過冬季的儲備,這個工作并不輕松,就像南面農田里農夫們一樣。 而且也必須趁著冬季來臨之前,讓牲畜們多吃一些,豐肥長膘,以便過冬。 就在月前,察哈爾八旗萬余騎兵,被調往河南、湖廣戰場,此時的察哈爾,非??仗?。 各旗只組織了千余騎兵,負責巡邏和維持秩序,主要防范的,恐怕不是明軍,而是其他部落。 突然,西邊已經退下的夜色和星月之下,一股股煙塵升騰起來。 與牛馬打了一輩子交道,經驗豐富的牧民們,一眼就能分辨出,這是上千馬隊才能弄出來的氣勢。 “巡邏的馬隊不是去正紅旗那邊了嗎?這才兩天,怎么又繞回來了?” 牧民們心中困惑,都停下了手中活計。 而原本正在啃食秋日已經顯老的牧草的羊群,有些驚慌,紛紛聚攏。 之間那天邊一線,涌動出無數在朝陽映射下,光芒爍爍的騎兵。 年長的牧民一下子就反應過來 這絕對不是旗里的馬隊,察哈爾的騎兵不可能有這么多鐵甲。 有以前崇禎年間,參加過邊境互貿或走私的老牧民,依稀看清楚了那獵獵作響旗幟上的三辰旗。 大驚失色道 “明……是明軍!” 王愬身著鐵甲,頭上兜鍪紅纓,在朝陽晨風中四散飄揚。 一勒馬韁,豎起長槊 “前面便是察哈爾正黃旗所在,弟兄們,隨我來!” 自萬歷以后,明軍的鐵蹄,再一次出現在長城外的草原之中,這里曾經是林丹汗的駐地,整個漠南蒙古的核心,現在,卻再一次出現了明軍三辰旗的身影。 第7章 宿州(上) “所以說,清軍直接讓出了黃河以北上百里的戰線?” 淮安城中,姍姍來遲的朱由榔正在聽取王夫之的匯報 此時距離明軍跨過黃河,光復清河、安東兩鎮已經過去了數日,朱由榔才從揚州后方抵達黃河南岸的淮安。 而李定國和張名振已經各自帶著任務,前往東西兩邊的宿州和沭陽前線督戰了。 只留下王夫之,負責供應大軍后勤工作,調運糧草彈藥,以及重建地方政權。 同時,也是等候抵達的御駕。 此番北伐,朱由榔并非主角,所以推進很慢,這都過去一個月,才從南京到了河淮畔的淮安。 “是的,清河、安東,其實清軍根本就沒部署多少人馬,戰后核算,不過萬余,還大多為綠營,八旗不足兩個甲喇,寧宇都督估計,對方恐怕早就想好放棄河淮前線,退縮徐州周邊了?!?/br> 朱由榔遲疑道 “河淮近千里,說不要就不要了?” 王夫之解釋道 “這也不難看出,那瓦克達、岳樂、勒克德渾等人,估計是怕戰場鋪展太開,而清兵戰力本就不濟,容易被我軍各個擊破。故而想將主力聚集在徐州沿線,萎縮一起,拼死抵抗?!?/br> 朱由榔頷首 “如此一來,便只能朝著徐州一個個攻堅了?!?/br> 李定國已經帶著左軍的幾個精銳師,朝沭陽方向挺進。 由于之前新壩的失利,海州方面的海軍暫時失去了繼續進攻的能力。 施瑯最后還是逃回了海州,但其人未經請示冒進,估計戰后要吃不了兜著走,甘輝未能制止,同樣具有責任。 鄭成功方面不得不再派出老成持重的鄭鴻逵,來主導指揮。 王夫之頓了頓,接著有些沉重道 “不過張都督那邊……好像有些麻煩了?!?/br> ------------------------------------- 宿州,又稱蘄城。 這里是淮北地區的戰略要沖所在,大概位于今安徽東北地區,與宿遷和徐州接壤,南臨蚌埠,西至西北與淮北、商丘和菏澤相鄰。 這里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前有楚漢相爭時的垓下之戰,韓世忠、張??菇鹬?,后有淮海戰役,淮??偳拔腿A東野戰軍的主要駐扎之地。 明軍想從黃河西岸的鳳陽方面北上徐州,這里是無法繞過的一站。 “轟??!” 一枚沉重的彈丸,帶著蓬勃動力,猛烈沖撞在數丈高的城墻之上,崩裂出許多斷裂的磚石。 城外三個炮兵陣地上,剛剛發射完的火炮,還在升騰著硝煙。 令人驚訝的是,不同于以往對清軍單方面的火力輸出,這炮兵陣地上,居然還有幾門在對射中,被對方摧毀的野戰炮殘骸。 城墻前,還有不少攻城時所留下的血跡和殘肢。 再往后,是綿延數里的明軍營寨,上面“光復后軍”,和兩面“張”字大旗迎風飄揚。 宿州既然是戰略重鎮,其城防設施,自然不像平常府縣那般隨意。 經過從唐代到明朝的建設和發展,宿州城不僅有完善的護城河,以及數丈高的包磚城墻,城墻前,還有一道洪武年間修建,丈余深,長八里的壕溝。 而且宿州雖然堅固,但城規模不大,四五千人馬就能完備防守,而此時正在城中的,乃是滿清新軍精銳,趙良棟所部。 明軍大帳中,都督張名振,長史張煌言心中都頗為不爽。 明軍攻城已有六日,但效果相當有限。 這支守城清軍人數不少,而且比起一般綠營甚至八旗,要難對付得多。 對方在火器配備上,十分完備,甚至于和明軍相差不大。 故而,當張名振調集了兩個師的所屬炮兵,合計七十門火炮,對城墻進行轟擊時,對方居然還能拉出三十余門進行回擊。 雖說在火力上,明軍依然具有優勢,但攻城方本來就居于劣勢,對方居高臨下,視野開闊,集火射擊更為方便,而宿州城周圍數里內并無高坡作為制高點。 只能和對方火炮對射。 且這些清軍火炮的威力與射程完全不弱于明軍,只是在炮兵素質上不如明軍炮營將士,畢竟這年頭會簡易的歐式幾何運算,以及簡單三角函數的人,并不算多。 在三天對射中,明軍損失了九門火炮,清軍損失十二門。 為此,清軍守將,趙良棟不得不將剩下的火炮拉進城樓藏起來,盡量避免和明軍對射,只能等明軍攻城時,再借此打擊步兵。 可及時如此,明軍還是打得相當不容易。 說到底,自起兵以來,光復軍將士,還真沒打過幾次像樣的攻堅戰,要么有內應策動反正開城門,要么就是用火炮或者炸藥炸開城墻。 可現在,他們還真就遇到了一個例外。 宿州城不大,周圍不過七里,城中萬余百姓,戰前就基本被趙良棟驅逐了出去。 城中只有一萬多清軍守兵,而且趙良棟其人,治軍嚴謹,善待士卒,和部下關系甚佳,頗得擁護,想要策動城內混亂,渾水摸魚,幾乎不可能。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若是想要直接用火炮轟城,也很困難。 宿州城歷史悠久,營建數代,到了明初,還經歷過大規模改造和加強,平常的野戰火炮很難破開。 而明軍的攻城重炮,一共只有三個營,其中兩個分配給了中路李過、堵胤錫那兒,畢竟他們要應對的,可是襄陽城。 最后一個營,眼下也才剛剛運到淮安前線,想要轉運到這,少說也得二十多天。 除此之外,就只剩下挖地道,用火藥炸城。 誠然,這個手段,能對付許多堅城,哪怕火炮炸不開,幾千斤的火藥,總能給你崩開吧。 可宿州是個例外。 當初洪武年間,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當時的官府在城外修建了一道丈余深,數步寬的深壕。 這配合上外圍的護城河,結果就是,基本阻斷了明軍挖掘地道的可能,就算明軍能頂著火力渡過護城河,暴露在對方彈雨輸出下挖掘壕溝,也會被城墻下的深壕阻開。 清軍只需要將護城河和壕溝間的阻隔炸開,明軍辛辛苦苦挖掘的地道就會被淹。 才剛滿三十歲的張煌言,雖是文官,卻一身甲胄,按劍決然拍案,沉聲道 “此戰別無他法,唯有強攻!” 張名振也頷首 光復諸軍當中,中軍是天子嫡系,以當初兩廣、湖廣地區,隆武朝廷遺留的明軍殘部為主力;前軍、左軍則是以農民軍殘部為主力;右軍也是姜鑲的邊軍余部為骨干。 故而戰斗力都相當可觀,其中精銳,完全不遜八旗。 唯有后軍,情況大為不同,當初朱以海身邊的人馬,只不過是浙江士紳籠絡起來的鄉勇和少部分衛所殘兵而已,別說八旗,連清軍綠營都打不過。 雖說經過三年整編、補充,又有諸多犀利武器和訓練。 但那種只有在血火洗禮中,鍛造出的敢戰敢勝之風,相較于其他四軍,卻是大大不如。 此番左軍、后軍一同北伐,身為一軍主帥,張名振心中未嘗沒有在天子御前展現自己的雄心。 之前,樞密院和兵部,組織向光烈元年以來的功勛部隊,授予軍旗,結果光復后軍,堂堂七師近九萬人馬,竟然只有兩三面而已。 想到此處,張名振也站起身來,向帳外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