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172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而且那時候滿清已經橫掃關內,朝鮮以區區一隅,也不可能對滿清造成什么實質性威脅。 想到這兩年,清廷對于朝鮮的盤剝日益嚴重,李淏突然有所遲疑地道 “金卿,你說……我們有沒有可能,聯系南面的大明?” 朝鮮受清廷阻隔,海貿也不算發達,信息閉塞,至今的消息,也就存留在知道南面明清打得正起勁,連南京已經光復,以及川陜收復的消息都還不知道。 而且從甲申以后,弘光、隆武兩個南明政權的覆滅,也大大打擊了朝鮮君臣的信心。 只是以為江南地區還有明廷殘余勢力在活動,所以清廷才會加大盤剝,補給前線。 金集苦笑搖頭 “哪里怎么容易???再說清虜入關以后,就是摧枯拉朽,之前弘光、隆武兩朝不也是說要中興、要光復嗎?現在也都灰飛煙滅,想要指望南邊,只怕難啊……” 就在此時,殿外突然有侍衛報道 “啟稟殿下,兵曹佐郎崔覺有要務稟報!” 李淏有些意外,但還是道 “宣!” 隨后,一名四十多歲的中年官員,慌慌張張地跑進殿內,喜形于色。 金集有些皺眉,呵斥道 “崔郎官,殿下面前,成何體統!” 兵曹佐郎是兵曹的副官,相當于兵部侍郎 崔覺氣喘吁吁,終于緩了過來,大聲對坐著的李淏報喜道 “殿下,喜事!天大的喜事!” 李淏剛才還有些生氣,堂堂朝中大員,怎么這幅德行? 結果聽到這話,確實有些奇怪 “何喜之有???清廷撤回旨意啦?” 崔覺搖頭,而后解釋道 “船,船!從南邊來的船,已經在全羅道登陸了!” 李淏聞言,立即站起身來,先是愣了好一會,才欣喜叫到 “上國使者在何處?來了多少人?” 第72章 登陸 原來,在鄭成功艦隊北上之前,就先派遣了一支由西式軟帆組成的小型船隊,趁著順風向,先行抵達朝鮮聯絡。 關于這一點,原本朱由榔還有些不放心,萬一朝鮮方面跳反了怎么辦?但聽取了諸多大臣的意見后,才明白,這時候的朝鮮,還是蠻可靠的。 早在當初遼東時期,朝鮮和明軍聯合對遼東采取行動,就屢見不鮮。 李淏站起身來,在殿中反復踱步,心中激動萬分,聽著崔覺敘述。 “殿下,大明船隊是在四日前抵達全羅道,人數不多,也就四條船,來者自稱是大明理藩院郎中,名叫陳貞慧,乃是為了大明北伐艦隊聯絡而來?!?/br> “北伐艦隊?” 李淏欣喜道 “上國決定派兵援助我朝了?” 金集倒是有些疑惑 “不是之前的消息,南邊隆武朝已經被清虜攻破了嗎?” 崔覺也只是道 “具體情況我也不大清楚,不過后日,上國使者就能抵達漢城,屆時親自詢問就是?!?/br> ------------------------------------- 光烈五年四月二十日 大明理藩院郎中陳貞慧抵達朝鮮王國漢城府。 陳貞慧前腳還沒踏進漢城,整個朝鮮朝堂上就炸開了鍋。 自從當初丙子胡亂之后,朝鮮朝中就進入了親清派和反清派的對峙。 雖說李淏上位以后,有意打擊親清派,但畢竟滿清就隔著鴨綠江虎視眈眈呢,他也不敢做得太過分,親清派在朝中勢力依舊不小。 朝中親清派,主要以洛黨首領,如今擔任宰執的金自點為首,其人一聽聞有明廷使者抵達朝鮮后,第一時間,便上疏李淏,要求驅逐明廷使者,同時向清廷報告。 但很顯然,李淏早就等著這一天望眼欲穿了。 而且此時朝鮮國內,還是以當初萬歷以后的親明士紳為主,而且滿清先后兩次遠征朝鮮,殺孽無數,又兼多年殘酷剝削,士民怨氣不小。 聽聞明廷大軍將至,無不歡欣鼓舞。 就在這樣的矛盾之中,陳貞慧昂首闊步,踏進了朝鮮首都漢城。 景福宮內,當著一眾朝鮮君臣之面,陳貞慧向李淏拱手問禮。 “外臣代我朝天子,向朝鮮國王問好?!?/br> 李淏連忙起身 “小國寡人,不敢受天子所望?!?/br> 站在殿中的一名五十出頭的文官,卻是立馬站出來,朝著陳貞慧不屑道 “什么上國天子,你們明廷早就丟了江南,也不知你是哪個逃亡的偏門宗室,派來坑蒙拐騙的?!?/br> 陳貞慧鎮定自若,不慌不忙道 “這位先生便是金自點吧,我以為,身為士人,飽讀詩書,當明白君辱臣死的道理,沒想到卻有爾等這般如此厚顏無恥之輩!” 金自點面色漲紅 “少給我狡辯!如今我朝鮮國,已向大清納貢稱臣,無須你個不知從哪蹦出來的什么狗屁上國使者說三道四!” 陳貞慧不屑道 “稱臣納貢?也虧你說得出來!” “當年丁丑胡亂、丙子胡亂,君臣蒙受屈膝之辱,國家蒙受殘害之痛,爾輩卻是還能在此大談忠孝仁義,豈不是無恥嗎?” 正當二人要對噴一場只是,一旁的金集打斷道 “請上國使者先說說,到底是怎么回事?!?/br> 陳貞慧這才轉過身來,朝著李淏稟報 陳貞慧從朱由榔肇慶起兵說起,文采飛揚,又添油加醋地說了小半個時辰,講到桂林大捷,兩厥名王,軍山湖陣戰多鐸,光復南京,克復川陜。 一眾君臣聽得目瞪口呆,心旌搖動 李淏漲紅了臉,大聲擊掌道 “壯哉!上國天子,果真光武之業!” 金集也是激動地問道 “不知此番上國派出多少人馬北上?” 陳貞慧自信道 “此番,我大明海軍都督朱成功,已提戰艦數百艘,軍士五萬,不日便能至朝鮮、遼東!” 李淏大聲道 “好!我朝必鼎力相助上國,但有所需,必不相辭!” 他即位后,有空就在昌德宮后苑練習騎射功夫,cao練青龍刀、鐵鑄大椎等兵器,并求將才若渴。他曾在經筵中強調漢武帝能雪平城之恥,故優于漢文帝,由于在儒家史觀中,漢文帝的評價高于漢武帝,所以他的這席話遭到在場儒臣的反對,但也有人悟出了“北伐”的深意,如宋時烈在順治六年(1649)八月所上封事中提出“修政事以攘夷狄”的主張,就是對李淏“北伐論”的回應。 故而聽到明廷已經派軍北上,李淏萬分激動,只覺一雪前恥的機會終于到來。 ------------------------------------- 光烈四年,五月初四 朝鮮京畿道 一支龐大的艦隊,帶著如云般林立的風帆,從黃海東側緩緩靠近。 鄭成功站立在四千多料的旗艦上,海風獵獵,“明”字和“光復”大旗迎風飄揚。 鄭成功通過望遠鏡,已經能看到岸上的人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朝鮮國王李淏,親自帶著群臣,前往仁川港邊相迎。 雖說已經從陳貞慧口中,知道了這支北上明軍有幾萬之數,但當一種君臣親眼看到這遮天蔽日的龐大規模,還是頗為咂舌,心中頓生敬畏。 數十艘甲、乙、丙級的炮艦行駛在最前面,那黑洞洞的炮口讓人望而生畏。 一個多時辰后,鄭成功才正式登岸。 李淏親自前往相迎 “外將參見殿下!” 鄭成功恭敬拱手道 李淏看著對方二十多歲的年輕面孔,又聯想到之前從陳貞慧那里了解,當朝光烈天子也才年紀未滿而立,不禁感嘆 “昔日聽聞光武、唐宗故事,尚還覺得有些夸張,如今看來,中華果然人杰輩出??!” 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都是開國之君中年輕有為的代表。 “朱將軍請!” 李淏熱情地拉起鄭成功的手,將其帶到早已備好的接風酒。 經過兩三日,明軍才完全登陸,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在海上漂了快一個月了,雖說鄭氏當年也是橫行四海,但大部分戰斗都局限于海盜之間,規模最大的幾次也就是和西洋人的武裝商船,像這次一樣,數百艘戰船,上萬人的遠洋行動,還真是第一次。 有了明軍撐腰,李淏二話不說,直接下令驅逐清廷委派的使者,而后原本要押送沈陽的糧草貢賦也直接就地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