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169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此時的光烈朝便是如此,早在文安之進駐陜西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迅速建立起和川中一直到江南的驛傳系統。 中國幅員遼闊,自古以來,驛站系統都是統治機器的核心部分,他保證了朝廷對邊疆地區的控制力和信息來源。 也不知道當初崇禎怎么想的,直接給廢了,導致此時的明廷還得重新建起,雖說還沒有恢復完全,但勉強夠緊急政府公文的傳遞了。 故而當陳煥之和沈平鴻抵達莎車時,南京也幾乎同時收到了來信。 ------------------------------------- “交易軍械?諸位先生怎么看?” 乾清宮中,君臣相面而坐,正在商討著剛剛從西北快馬加鞭傳來的消息。 葉爾羌想和大明以馬匹交易軍械。 五位宰執各有態度,姜曰廣表示反對 “葉爾羌盤踞西垂,和準噶爾為相持之勢,若是將我朝新銳軍械交易出去,豈非養虎為患?已經有了一個遼東之患,鬧到如今這個地步,可別又搞出一個西域之患啊?!?/br> 陳子壯也表示贊同,當初被李成梁養起來的建州女真都差點亡了大明江山,實在是讓文官們心有余悸,葉爾羌可比當年的努爾哈赤勢力大多了,如果再養出一頭狼來,的確不妥。 樞密使李過卻是反對道 “不然,葉爾羌與建州大不相同,建州女真之所以能成勢,一則是因為皇太極等賊酋的確善于審時度勢,二則,當時的遼東,其實周圍除了大明外,并無強敵環繞,這才有了發展的空間?!?/br> “而葉爾羌不同,北有準噶爾,南有和碩特,東有喀爾喀,若是真想進犯中原,都等不到大明出兵,周圍群狼也能沖上去將其分食?!?/br> “反倒是準噶爾這些年,趁著清虜入關,無暇打理草原事務,大肆擴張,侵吞蒙古諸部,若不加以牽制,日后北伐滅清以后,恐怕會成西北一患啊?!?/br> 首輔瞿式耜也頷首表示附和 “葉爾羌并非建州那般新國初建,野心勃勃,其國內本就紛爭不斷,只是這幾年阿卜杜拉上來后才消停些,能在群狼環伺下維持已是不易,哪里有東進的能力?” 朱由榔心中也比較贊同李過和瞿式耜,因為在他的印象中,這個什么葉爾羌汗國好像根本就沒啥存在感,估計過不了多久就走到末路了,反倒是準噶爾,前后和清廷打了上百年,直到乾隆年間才徹底平定,一看就不是輕易能對付的。 最后看向唯一還沒有發言的堵胤錫,請教道 “牧游先生怎么看?” 君臣六人圍坐殿中,中間擺著的,是一副簡略的大明周邊地圖。 堵胤錫此時四十八歲,是五人當中最年輕的。 他揚起右手,指向地圖西北一隅,斬釘截鐵道 “臣以為,不僅要和葉爾羌貿易,而且要盡可能支持其部!否則他日,必有大患!” 此言一出,頓時讓朱由榔振作,起來仔細聆聽。 第68章 武裝西域 內閣五位宰執,各有特點。 李過是軍中將帥,工作主要在軍隊建設上,自不必提;瞿式耜性格持重,而且又是最早從龍,擁立朱由榔的大臣,威望頗深,向來是關鍵時刻穩定朝局的人物;陳子壯性格剛正不阿,嚴肅認真、鐵面無私,一直以來都是負責官員選拔、調動等人事工作,不偏不倚。 而姜曰廣則比較圓滑些,八面玲瓏,而且又是原弘光朝舊臣,主要是作為內閣和中下層官僚,以及士紳集團間的溝通橋梁。 堵胤錫則大不相同,如果說在關乎國家命運走向的大方略上,朱由榔最看重誰的意見,那這個人毫無疑問是堵胤錫。 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現在,堵胤錫都堪稱南明政權中的第一流戰略家。 相較于瞿式耜、陳子壯,由于出身寒微,他的眼界更加開闊,而且不迂腐,還對軍事有所了解,從當初力主接納順軍余部,取得李過、高一功信任,聯合抗清就能看出這一點。 而和李過、李定國等將帥相比,他又更擅長用政治眼光來分析問題,而不局限在一城一地、一勝一負的得失。 這種戰略眼光才是一個政權最需要的東西。 (我前后看了三遍《南明史》,剛開始覺得氣憤,南明一幫子君臣實在爛泥扶不上墻,但后來再仔細想想,其實有些東西真的只是運氣差。南明其實真的不缺明君賢臣,李定國堪稱“小岳飛”,堵胤錫算是半個諸葛武侯,李過算是個“小關羽”,隆武帝的氣魄格局也算半個劉備了,鄭成功若是能培養的當,不乏郭子儀、韓世忠的本事。這幾個人,如果能碰一塊,就算不能中興,混個南宋、蜀漢的格局,還是大有可能。但可惜,剛好在時間、空間上錯開……) 堵胤錫指著地圖,嚴肅道 “自從皇太極統合喀爾喀蒙古諸部后,偽帝兼任蒙古大汗,對漠南漠北諸部采取分制政策?!?/br> “若是他日,我大明北伐,滅亡清廷,屆時喀爾喀蒙古諸部會如何?” 李過聞言頓時凜然道 “群龍無首?!?/br> 堵胤錫頷首表示認同 “屆時漠南漠北群龍無首,而準噶爾部卻早已在漠西養精蓄銳多年,磨刀霍霍,又會如何?” “若是準噶爾趁我大明與清虜交戰之際,偽清無暇他顧,兼并葉爾羌、喀爾喀蒙古,屆時就算北伐成功,我大明會面對如何局面?” 一語點醒夢中人,朱由榔瞬時反應過來。 在過去,他一直是依靠自己對明末清初歷史大概走向的了解來做判斷,可忘記了一點,那就是自己已經極大地改變了原本的歷史進程。 在他心目中,準噶爾雖然在歷史上給予過清朝巨大威脅,但畢竟最后是被平定了。 但他忽略了一個問題,那是因為原本的歷史上,喀爾喀蒙古一直處于清廷控制之下,這極大地限制了準噶爾汗國擴張進程。 可如今,自己一旦北伐滅亡了滿清,喀爾喀蒙古就會變成失去秩序的無主之地,剛剛北伐完的明軍,也不大可能馬上投入對蒙戰爭,而早就野心勃勃的準噶爾怎么可能放過? 甚至按照原本的歷史進程,葉爾羌、和碩特也不是準噶爾的對手。 屆時,北伐完成后的大明,要面對的,是一個橫跨中亞、新疆、青海、蒙古的龐大游牧帝國。 這可比什么韃靼、瓦剌強多了,和當年秦漢的匈奴、隋唐的突厥完全有的一比。 歷史上,只是兼并了葉爾羌和和碩特的準噶爾汗國,都夠讓清朝頭疼一百多年了,如果這次再加上整個漠南漠北,那是個什么局面? 所以堵胤錫斬釘截鐵地道 “我們必須要讓葉爾羌拖住準噶爾的步伐,至少要讓準噶爾在大明滅亡清廷之前,無法大規模東進喀爾喀?!?/br> “所以,必須要把葉爾羌武裝起來!” 聽聞這一頓分析,其余四名宰執也紛紛贊同,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不僅要看到北伐之前的局勢,還要看到北伐成功之后可能會產生的新危險,從而防患于未然。 朱由榔站起身來,仔細思忖后,也下了決斷 “批準陳煥之的使團和阿卜杜拉談判軍械貿易問題,既然要做生意,那就不妨做大些?!?/br> “樞密院那邊不是有幾個師更換舊武器嗎?先別分發到民兵,扣下來?!?/br> “同時使團里隨行的樞密院參議軍官,考察一下葉爾羌的具體軍事狀況,讓阿卜杜拉提個要求出來,除了保密級別的武器,其他都可以安排?!?/br> 朱由榔并不怕技術泄露,這年頭的火銃、火炮本來就沒有什么機密可言,就是根金屬管而已,真正關鍵的技術不在武器上,而是在工廠里。比如鐵模鑄造、水力鍛錘、內外套管以及各種手工車床等等,還有復雜的生產規范。 這些才是關鍵所在,否則光給你一把火銃,那也就是個消耗品,打上一兩百發,槍管壽命到頭,也就成燒火棍了。 -------------------------------------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消息傳到西北,已經是六月份了。 陳煥之得到了阿卜杜拉的隆重接見 莎車城中的宮殿,主要以伊斯蘭風格為主,白色的圓頂塔樓,上面繪有各式圖案,看起來規模不大,放在南京,撐死也就是個國公府的級別,甚至不如。 但此時的西域,在氣候和地緣雙重作用下,早已不復當年漢唐絲綢之路來往頻繁時的盛景,這樣的建筑群,已經算是相當豪華了。 阿卜杜拉在此宴請陳煥之和沈平鴻一眾使團官員。 但陳煥之剛剛收到了加急傳來的朝廷公文,面對庭院內的鶯鶯燕燕和美酒佳肴,完全沒有興趣,直接表示要有重要事情與阿卜杜拉商議。 對方也只好退下舞女侍從,只留下翻譯人員。 陳煥之鄭重其事地對阿卜杜拉道 “可汗殿下,我們朝廷已經批準了和貴國的軍械貿易?!?/br> 阿卜杜拉十分驚喜,他原以為按照大明朝的尿性,這種事情且不說許不許,吵架也夠吵上大半年了,沒想到這么快就有了結果。 “上國愿意出售多少?” 陳煥之嚴肅地回答道 “這取決于貴國能要多少?!?/br> 言外之意就是,只要你買得起的,都可以放開。 阿卜杜拉都有些懷疑自己了,這不像是大明朝君臣的作風啊…… 陳煥之看出了對方的疑惑,解釋道 “陛下不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的準噶爾,威脅到大明的北疆?!?/br> 阿卜杜拉也不是庸主,當年正是他壓制了內部分裂,重新統一了葉爾羌。 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許多關節,而后大笑道 “既是如此,那小邦與上國當是進退一致才是?!?/br> 陳煥之頷首道 “故而,我朝希望貴國能給出一個清單,到底需要多少東西?!?/br> 阿卜杜拉聞言,連忙招來大臣吩咐討論。 大明使團當中,也有幾名樞密院軍官隨行,會幫助葉爾羌對軍隊建設做出一個估計和考察。 當然,在這個交流過程中,有沒錦衣衛趁機安插和收集情報,就不得而知了。 足足用了半個多月,雙方才擬定了一個初步計劃。 從光烈四年下半年開始,直到光烈六年,兩年半的時間內,葉爾羌須向大明出口馬匹兩萬八千匹,其中戰馬只有七千匹,其余適齡馬匹兩萬一千余。 這也可理解,即使是對游牧民族而言,戰馬也不是大白菜,而是相當珍貴的資源,能拿出七千匹,葉爾羌已經是下了血本了,剩下的兩萬一千匹,雖然也是適齡馬匹,但需要大明自己培養訓練成戰馬。 而作為回報,大明的交易條件,也是相當大方。 畢竟這不僅僅只是交易,更是帶有戰略目的,明廷希望能盡可能的把葉爾羌武裝起來,至少有能和準噶爾牽制、對峙五到十年左右的能力。 所以在和葉爾羌的交易中,明廷并沒有太多利潤,只能算是小賺。 在未來兩年半的時間內,大明將會通過河西走廊,向葉爾羌輸送制式刀矛、盾牌六萬套,鐵制甲胄一萬二千副,騎弓八千副,箭矢十二萬支,制式火銃九千具,火炮三十六門。 其中刀矛、盾牌、火銃主要來自光復軍的換裝舊武器,原本是打算分配給民兵部隊的,現在先拉來用上。 其余鐵甲、火炮倒是用新產的,對于兵工公司而言,也就是增加不到十分之一的工作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