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161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說說吧,內閣擬定的方案是什么?” 堵胤錫收斂后肅然道 “內閣幾位同僚商議后的方案是,過去朝廷財政其實被分成兩個部分,戶部一套,洋務院自成一套?!?/br> “這次干脆將戶部和洋務院的財權全部剝離出來,組建一個新部門,只管理財務,就叫財部,再于都察院下面增設一個審計署,專門負責監督核算財務?!?/br> “洋務院的外交職能剝離出來,和禮部相關官員合并,重建鴻臚寺,總理外交?!?/br> “洋務院商業管理職能,與戶部相關部門合并為督商署,歸內閣直隸,這樣下來,洋務院只剩下市舶司和海關職能,改組為通貿署?!?/br> 朱由榔一邊聽,一邊用毛筆在空白的宣紙上畫出新的朝廷各部門結構圖。 這個重組方案,不僅僅是在分割洋務院事權,同時也是在集中一些權力。 比如說之前財政權分署戶部和洋務院兩個衙門,現在統一剝奪兩個衙門的財務權,合并為新的衙門,這樣一來,戶部就變成純粹的民政部,洋務院則完全解體,變成專門招商引資和附則海關審核的機構。 如此之后,財政權徹底統一,而戶部、洋務院這種職能混雜的衙門,也被分割重組。 朱由榔補充道 “過去鴻臚寺除了外交以外,還要負責朝會、賓客等等雜物,只和六部侍郎同級過于繁雜,外交乃國家大事,還是要重視,就不叫鴻臚寺了,叫……理藩院吧,位同六部?!?/br> 改組之后,內閣下轄吏、禮、兵、工、刑、戶、財七部,通貿、督商兩署,和樞密、理藩兩院。 都察院不受內閣統轄,另轄審計署。 新任財部尚書是個緊要位置,負責整個朝廷的財政工作,權力相當于過去的戶部和洋務院各取一半,拼接起來,雖說只能管財政,無法涉及其他具體事務,財政預算撥出去后就管不了了。 但畢竟是命脈大權,雖說有審計署卡主脖子,但還是舉足輕重,內閣的意思,是讓張同敞來出任新的財部尚書。 這樣一來,一方面張同敞能力和品質的確可靠,另一方面,也表示這次改組和黨爭沒關系,否則也不會讓張同敞這個被針對的對象出任如此緊要位置。 而被拆分出來的通貿署和督商署,分別由張同敞原本在洋務院的手下干將,原來最早通商的廣州港市舶司提舉使程翼,和原中書舍人謝穎擔任。 謝穎也當了快三年中書舍人了,這樣一個人才,一直留在身邊當個七品近臣不太合適,朱由榔便打算將他放下去任職,新任的督商署令是侍郎級別的高官,這算是越級提拔了。 而中書科則交給新科探花,在中書科實習了大半年的原中書給事章瑜接任。 第57章 南北軍工 滿清直隸省,天津府,過去大明的天津三衛。 天津城外,十數支煙囪向外升騰煙霧,寬大的磚石廠房里,火熱的溫度和“乒乒乓乓”敲打聲交織在一起。 北方的工業條件本來就不如江南,后世的大連、青島等地現在還沒有開發,人煙稀少,只有天津,靠近京師,江海交匯,平原寬闊,是發展工業園區的好地方。 清廷效仿南方設立的軍工機構——神器局,就在此處。 新建不久的鑄炮廠里,一名荷蘭鑄炮師指揮著工人,敲開鑄炮的泥模,里面黑黝黝的炮管顯露出來。 眾人屏住呼吸,在鑄炮師的指揮下,和另外一節更加寬闊一點,色澤略顯不同的炮管,小心翼翼拼接在一起。 而后將全炮吊起來,用爐火加熱,兩節炮管逐漸融合在一起。 荷蘭鑄炮師不禁驚嘆 “這實在是天才般的設計!” 經過近一年摸索,在江淮戰場上,勒克德渾部好不容易繳獲了一門明軍五斤炮,迅速派人護送,押回京師后方。 荷蘭鑄炮師和神器局工匠圍繞這門幾百斤的家伙,研究了兩個多月,又試驗了十來次,終于將銅鐵內外兩層鑄造法搞明白了。 終于,到了十月份,第一批新炮從神器局工廠里制造出來。 對于這個方面,荷蘭人倒是比滿清更激動,因為在此之前,荷蘭也沒有這個技術。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現在神器局的產量已經初步形成,年產火銃五千支以上,火炮六十門,彈藥若干。 綠營新軍的整編也擴展到了河南、山東兩省,合計將在三年內,編成新軍十二鎮。 整個過程,幾乎都是多爾袞一力鐵腕推行。 為此,整治了不少頑固的八旗貴族。 除此之外,孟喬芳逃回河南后,立即寫了一封奏章,遞給京師。 其中,第一次正視了明清雙方的實力差距。 “而今南廷光烈者,人中雄杰耳,文武之能,可彪炳一時,善撫治人心,猶如昔日漢之劉備?!?/br> “故今日南北,當以南強而北弱,南廷坐收江南財源之巨、湖廣糧米之倉、嶺南通貿之利,又兼器械犀利,實非能以強力敵之?!?/br> “故我朝應對之要,非在軍伍,首重人心,唯有重整軍民士氣,厘定制度,設立規范,安撫人心,方能有制勝之機?!?/br> 江南和川陜的接連失敗,不僅僅是給明廷帶來信心與振奮,同樣也是讓滿清驚恐和反思。 現在輪到滿清來思考,自己為啥干不過明廷? 孟喬芳委婉地做出了關鍵,人心、制度。 滿清自入關以后,破壞多于建設,盡失江南民心不說,在北方也沒有建立起有效的穩固統治。 之前憑借軍事優勢,還能壓著更拉胯的南明揍。 但現在,一旦軍事上的優勢逐漸平衡,種種弊端迅速顯現出來。 正如某位教員在書中所說的那樣,“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本質,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軍事上的失敗,就是一針催化劑,使許多滿清在歷史上,直到康熙、雍正年間才解決的政治問題,顯露出來。 比如說農業生產問題,北方人口凋零,又要受到滿清官府盤剝,還有大量八旗貴族在北直隸跑馬圈地,光軍隊的供給,就是一個大問題。 多爾袞畢竟是一代梟雄,面對這種困頓局勢,敢于直面挑戰。 他將孟喬芳的奏章在大朝會上全文朗讀,而后開始推行自己的改革。 過去幾年,跑馬圈地的結果肯定是無法改變了,畢竟八旗才是滿清的基本盤,多爾袞要是敢動他們的利益,都用不著明軍打過來,他自己就完蛋了。 好在此時的北方,人地矛盾并不嚴重,甚至說,真正的問題不是土地不夠,而是大量土地拋荒。 多爾袞命河南、山西、北直、山東、襄樊各地督撫,招募流民屯墾。 不同于明廷的《民屯令》事實上就是在將度田沒收的土地分給無地農民,滿清的民屯政策,更多的是將流民招攬過來,給與農具和種子,恢復生產。 租子并不輕,達三成以上,但相較于之前那種完全不顧 生產的風氣,已經算很進步了。 其次,便是減輕賦稅,在建設新軍的同時,開始裁汰綠營,減少開支,從而鼓勵農業生產。 唯一和南面截然不同的政策就是,北邊的清廷嚴厲打擊商業活動,嚴格控制市場,已經不是重農抑商的問題了,而是直接取締商業。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北方不是南方,產業凋零,如果打開貿易,只會加速資源流出,傷害農桑。 對于漢人士紳,也加大了拉攏政策的力度,任命了許多北方士紳作為地方官員,尤其是知道了南邊對士紳地主的種種限制政策,多爾袞反其道行之,不限制土地兼并,除了同樣都要交稅外,不對士紳作其他限制政策。 對外,則加大了對朝鮮、蒙古的盤剝力度,來補償中原地區的緩和方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雖說這些政策依然沒有根本改變,但客觀上的確減輕了北方百姓的生活負擔,取到了恢復生產的作用。 對于多爾袞的種種行為,朱由榔到不怎么覺得緊張,這樣也好,免得明軍打到北面還是餓殍遍地,打仗的同時還得賑災,那就太麻煩了。 ------------------------------------- 浙江布政使司,寧波府,定??h 寧波的港口有兩個,一個是市舶司港口,而另一個,則屬于海軍和武備局。 這里是武備局的造船工廠之一。 不同于造槍造炮,造海船是個技術活,尤其是大船,從木材的準備到下水試航,往往要幾十年的時間。 原本武備局接到建設造船任務時,是比較迷茫的。 首先,適合造船的木料就很難找到,一般使用松木和杉木,而且至少要有幾十年的樹齡,生長高大筆直。 直到他們在南京城外,發現了一個寶藏。 這就是永樂時期,當時全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龍江船廠。 龍江船廠地圖 鄭和七下西洋所用的寶船,就是在這里建造。 整個船廠,有七條東西走向的龐大作塘(船塢),每條作塘大概寬約近百米,長約一里,就象七條巨大的河道直通龍江。 只可惜,此時船廠內早已積水覆蓋,作塘兩側雜草叢生,讓人再也聯想不到昔日一艘艘巨大的寶船從中駛出,揚威四海的場景。 當年,為了滿足造船所需,設立有十幾個工坊,上百個廂甲的工匠,廠房和工人住所連綿不絕。 但現在,早就變成了荒野。 好在,永樂盛世的遺產并未完全消失,當初為了供應造船所需的材料,在鐘山開辟了漆園、桐園、棕園等樹木園區,種植各種樹木將近十萬株。嘉靖以后,龍江船廠停止造船,所植下的近十萬株樹木經過百年時間,都已長成參天大樹。 杉樹、松樹、柚樹、格樹、娑羅樹、漆樹、桐樹、棕樹一應俱全。 這些樹木就成為了武備局的優質原料來源。 朱由榔專門讓工部派出人手,重新將這些林區監管起來,而且龍江船廠也開始進入修復階段,不過由于荒廢太久,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弄好的。 預計得明年年末才能完全使用,在此之前,武備局的工作主要在寧波軍港進行。 第58章 海軍與戰略 造船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行業,而且生產周期極長,在大航海時代,兩三年甚至四五年造一艘船,也是常態。 所謂“十年陸軍,百年海軍?!?/br> 直到后世,海軍,都是一個不僅需要科學技術大量集成,還需要優秀的制度體系,以及海量資金才能玩得起的兵種。 為了找到足夠的工匠,工部下了血本,開出的優厚薪資條件令人咂舌。 好在大明還有一個強大的海上強權可以依靠,也就是鄭氏集團。 經過快三年的逐漸拉攏、滲透和影響,尤其是用尚可喜把鄭芝龍換回來以后,明廷對于鄭氏的控制力越來越強了。 七月份時,樞密院派遣了一批三百名原教導師學員進入海軍,鄭成功并無反對意見,鄭重接受了。 這是一個標志,意味著鄭氏或者說大明海軍作為一個曾經的“半獨立”武裝集團,愿意徹底接受朝廷的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