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115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第102章 門戶洞開(上) 一聲令下,八旗雖然精銳,但歸根到底也是人,面臨如此形勢,紛紛往后奔逃。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劉國軒和甘輝當然不會就這般干眼看著對方跑路,當即率部掩殺過去! “莫讓韃子跑了! 快追!” “一顆人頭賞銀十兩,賊首賞銀五百,勿要放走了富貴!” 軍制改革更多的主要在光復前中左三軍中施行,海軍由于其特殊性,更多的只是改了個編制而已,其中一些陋習,比如兵為將有和人頭記功之類依然沒有減弱。 人頭記功可謂是明中后期軍隊根深蒂固的陋習了,戚繼光就在《紀效新書》中反復批評過,算是明軍戰斗力敗壞的原因之一。事實上,太祖、成祖明初時期,是沒有人頭記功習慣的,但土木堡之后,隨著軍隊敗壞,對四周戰略政策趨于保守,就養成了這種陋習。 朱由榔搞軍制改革后,就不止一次的糾正這一問題,只是由鄭氏集團主導的海軍因為其獨立性沒有得到整肅。 不過需要承認的是,人頭記功在一些情況下,比如打順風仗,追擊逃敵的時候卻是相當有激勵效果。 數千將士紛紛如狼似虎地撲了上去。 甘輝帶著兩千多士卒,從清兵側面追上,纏住朱馬喇,廝殺在一起,而身后的鐵人營也很快沖了過來。 此時雙方都沒什么陣型可言,混作一團,犬牙交錯地咬在一起。 最終,劉國軒與甘輝合力之下,把剩下數百清兵趕向江邊,朱馬喇見事不可為,竟是打算奪取江邊船只往安慶方向跑,則自然更是找死,明軍只需調轉船上炮口,一通輸出,便將其打得千瘡百孔,坐地自沉。 ------------------------------------- 明軍拿下瓜洲渡后,也不繼續往北擴張,鄭成功知道,此戰雖然大勝,但更多是因為出其不意,等勒克德渾反應過來,必然難以脫身,于是讓人把清軍搜集而來的上百艘船,連帶著渡江碼頭付之一炬,大火熊熊滔天,燒了兩天兩夜。 清軍短時間內,至少二十日內,都不可能從此處渡江了,并且數千清兵,尤其是一個甲喇一千五百八旗精銳,外加一名副將級別的梅勒章京,也足以讓勒克德渾傷筋動骨。 三十艘炮艦起錨升帆南下,揚長而去,留下映紅天際的滔天火焰和一地尸體。 毫無疑問,這一場戰役堪稱大捷,直接打斷了勒克德渾企圖迅速南下,支援江南的企圖,徹底把洪承疇北面援軍切斷,孤立開來。 而一支注定要名留青史的傳奇部隊,鐵人營,也完成了自己的初戰,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至少劉國軒非常高興,不僅是因為立下大功,得到鄭成功嘉獎,而且鄭成功還把繳獲的清軍甲胄全部分配給了鐵人營,終于達到全營鐵甲的目標。 與此同時,揚子江西側的太平府,朱由榔親提大軍對固守清軍的圍攻也開始了。 五萬大軍旌旗獵獵,營寨延綿十數里,將太平府治當涂縣城圍得水泄不通。 當涂西南,名喚博望山,當然,這個博望山和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火燒的那個博望坡沒關系,朱由榔大營正扎于此處。 潤陂大戰之后,明軍又迅速分兵,中軍和前軍剩下的五萬多大軍繼續東征,從太平府直插南京,而李定國的左軍四萬人,卻是往浙江方向而去,堵住博洛,避免他北上,切斷洪承疇南面援軍。 “陛下,我軍已然輪番攻城三日,要不先休整一日,讓火炮轟城?” 李過謹慎請示道 自從軍山湖之戰后,一眾將帥都覺得,這位青年天子身上的威勢越來越重了,確實有一番人君莊嚴氣度。 朱由榔沉吟片刻,對李過道 “朕之前看后方牧游(堵胤錫字)先生遞過來的奏章,卻是說那濟爾哈朗以壕溝掘進攻漢川,很是麻煩對吧?” 李過先是頷首,而后思索一番,卻是為難道 “可那也是韃子不顧百姓生死,料定我軍不敢開炮,我等若是派人挖掘,對面怎會坐視不管???” 朱由榔咧嘴一笑,道 “他們不是逼百姓去挖嗎?咱們也不是沒人啊,之前軍山湖不是俘虜了不少滿洲軍士嗎?讓他們去!” 說起來,軍山湖一戰,幾乎全殲了鑲白旗,由此,明軍也獲得了自萬歷以來,對建州女真最大的戰果,俘虜了超過兩千滿洲軍士。 而且朱由榔沒想到的是,其實這些滿洲軍士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強硬,畢竟韃子也不是鬼子那般各個都接受過十幾年的軍國主義教育,大多也就是游獵民族的野蠻性子而已,一被俘虜,當場就有近千人表示愿意投降。 朱由榔思慮再三,覺得就這般殺掉有些可惜了,便留了下來,準備用作攻城敢死。 沒想到馬上就有了用武之地。 當然,明軍既然有著火炮優勢,不可能坐視對方在城頭放炮破壞掘進進度,一旦城頭炮火射擊,明軍炮火就迅速組織反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通通通……” 雙方火炮你來我往,好不熱鬧,唯獨苦了中間正在挖土的俘虜們,眼見著炮彈在自己頭頂飛馳而過,時不時就有幾個偏離彈道,沖撞過來。 但他們也不敢跑,因為明軍在工地后面直接擺開一個營的火銃手等著,俘虜一旦往后逃竄或是往城池方向逃,槍口和炮口都會調轉方向。 于是只得甩開剛被剪了不久,只剩一小撮毛發的禿頭,拿著各色工具,頂著雙方炮火,奮力挖起來。 工程持續了三天,五條壕溝同時開工,不斷向城下延展,其間有一條被清軍炮火炸斷,但幾乎同時,明軍的反擊炮火便將對方暴露出的火炮摧毀了四五門。 干到一半,一名滿洲俘虜也許是出于求生欲,畢竟三天干下來,俘虜也死傷過百,情急之下,其人想出了一個辦法。 乃是便挖,邊用木板鋪設在壕溝上方,再用挖出來的土填上,隔十幾米露出一個空口通風即可,如此之下,俘虜們只需在壕溝內挖掘即可,還大大降低了清軍炮彈殺傷壕溝內人員和摧毀壕溝的可能,頗為有效。 這種方式在后世一戰時塹壕戰其間非常普遍,此時由一名被俘的滿洲俘虜想出,卻成了對付清軍的工程利器,也是相當滑稽。 朱由榔獲悉后卻是嘉獎了這名俘虜,還把他提拔為這幫俘虜的監工,也算是以滿制滿了,這法子也的確好用,工程進度迅速加快,到第四天時便基本完成,壕溝遙遙延伸到當涂城下。 李過頗為興奮地請示是否派兵從壕溝直抵城下開始攻城,朱由榔看了看當涂城墻,約三丈多高的樣子,倒也頗為堅固。 突發奇想,竟是道 “不,再讓俘虜營往前挖幾十步,然后……將軍中火藥集中起來,至少要一千斤!” 第103章 門戶洞開(下) 自從武備局的工業體系逐漸建立起來后,朱由榔一直很關注火器產業的發展,除了技術上進步,產量也極大提升,比如火藥。 火藥的配方中,最重要的,也是比較難弄到的就是硫磺和硝石,畢竟明軍所需的火藥不是一兩百斤,僅僅只算炮兵,全軍數百門大炮,一個月作戰至少就要消耗近萬斤火藥。 此時的硫磺制取辦法主要是通過冶煉硫鐵礦時獲得,中國當然也有硫磺礦,但主要集中在四川、甘肅、青海等地,故而此時明軍所用火藥中的硫磺,主要是通過海貿從日本進口(日本的硫磺礦很豐富,因為在火山地震帶上)。 至于硝石,中國并不缺乏,兩廣地區就有相應礦產,并且為了節省成本,工部還會直接向民間收購土硝(豬圈、廁所、土墻、鹽堿地的墻面、地面會結晶出硝酸鉀,稱為土硝)。 到了光烈二年,礦務局和武備局配合之下,工部在廣東和湖廣共建設了六個火藥廠,月產量接近三萬斤。 拿下江西全境后,姜曰廣、王夫之迅速構建起后勤補給路線,對于贛南受災民變地區,免征秋糧,但贛北平原地區的秋糧還是要繼續征收的,由于臨近前線,倒也沒這么麻煩,就地征集,直接就送往前線。 堵胤錫那邊情勢越來越艱難,但即使如此,依舊沒有斷過補給,源源不斷的彈藥、糧草、武器、民夫跨越千里,支援前線,好在江西的光復,的確很大程度減輕了他的壓力。 最新一批補給是前天才抵達的,很快就調集出一千三百斤火藥,李過也不傻,見朱由榔又是繼續挖壕溝,又是搜集火藥,很快就反應過來。 當即從周邊鄉村向百姓手中購得幾副薄木棺材,把火藥填入,而后等俘虜挖掘鋪設完壕溝,其間清兵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守將張天祿也知道,讓對方這般掘到城下不是辦法,但他還沒有意識到對面到底要干啥,還以為對方是想挖地道進入城內,所以一方面派人在城墻邊上聽動靜,一邊組織精干人手夜里出城搞破壞。 不過自從滿洲俘虜想出了在壕溝上方鋪設木板的點子后,想要破壞壕溝就很困難了,因為有木板和泥土覆蓋下,原本的壕溝頓時變成了地道,清兵完全無法看到其內部構造,就算突入,明軍也能利用壕溝埋伏。 而更加讓朱由榔意外的是,給予這些夜襲清兵最大殺傷的,竟然是那些個滿洲俘虜,他們雖然手中沒有武器,但只憑借挖掘所用的工具,竟然擊退殲滅了三百多清兵。 這倒是讓朱由榔頗有興致,看來人家滿清能夠扶持漢jian,自己未嘗也不能扶持一批滿jian啊。 想到這里,他干脆讓之前那個想出了木板鋪設壕溝點子,名字喚作杭愛(章佳氏)的八旗小校,挑頭組織一個敢死隊,出于安全需要,不給他們發甲胄,但近戰所用刀矛會給些,并且只挑選表現積極的分子。 而且為了分化,這些積極分子的伙食要比俘虜們好一些,并且可以監工,如此一來都不需要明軍干涉,俘虜們內部就產生了分化,這些監工往往很招俘虜們記恨,這倒反而讓他們無法團結起來。 次日一早,城內上千清兵還在城墻內側監視著,張天祿估計對面打算挖地道直通城內,便讓人仔細聽城內動靜。 一隊清兵全副武裝,在西側城墻段聚集起來,前兩日有人發現這邊有掘動痕跡,清軍就打算在此設伏,等對方地道一通,馬上用滾油、木石給他來一下狠的。 可過去了一天,明軍突然動靜就停了,也不繼續挖了。 帶頭參將非常疑惑,明軍這咋就不繼續挖了? 莫非他們發現自己這邊設了埋伏? 而隔著一丈多土地的那頭,剛剛掘好不久,將裝有數百斤火藥的棺材推進城墻下方的壕溝后,所有人馬上往后撤,只留下一條一米長的引火線。 點火的是一名八旗俘虜,這活相當危險,畢竟一個不小心,說不得就來不及跑出來,不過上邊許諾,只要他成功引爆,便可提拔進杭愛的監工隊伍里。 一咬牙,拿出火折子,點燃引線后,馬上往后順著壕溝跑 “呲呲” 那燃燒的聲音猶如催命,其人知道這玩意威力巨大,一刻不停,迅速往后疾馳,從最近的通風口處爬了出去。 幾乎同時,清兵這邊還都集結在城墻邊上,而明軍大部早已列陣,虎視眈眈瞄準當涂縣城 只等著一聲 “轟??!” 巨響驚天動地,猶如地震般傳出數里開外,無數磚石剎那間飛崩四散,煙塵四起,揚出十幾米高,整個墻體都在顫動,雪崩般的傾瀉而下。 原本列隊在城墻邊上的上千清兵首當其沖,無數人當場就被掩埋,其余也只得驚弓之鳥般四散奔逃。 余波陣陣,塵埃落定,一處十余丈的巨大豁口顯露出來。 “殺!” 焦璉親率精銳,沖殺在前,身后數千明軍接連跟上。 趁清兵尚在爆炸的余震中未能反應過來,明軍將士已然朝著炸出的豁口沖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一旦喪失了可以依靠的城防,清軍頓時陷入四面楚歌的圍攻境地,其余沒有被炸開的城墻外,明軍王興、劉體純等部也發動佯攻,以炮火猛轟城墻策應。 原本固若金湯的城池一下子猶如泄氣的皮球般顫動起來,風雨飄搖。 “殺!” 焦璉手擎長刀,貫甲而出,勢不可擋,帶著數百選鋒攀過倒塌的廢墟,向著殘余清兵奮力搏殺過去。 剛剛被炸蒙的清兵現在耳朵都是“嗡嗡”一片,哪里有什么抵抗意志,當即被打得屁滾尿流,丟下上百具尸體拼命往城中跑,恐懼猶如瘟疫,迅速在全城士卒心中傳播。 再加上這年頭士卒多是文盲,見此驚天動地的景象,很難不會聯想到什么明軍請“天神下凡”,或是對面那明廷皇帝乃是真龍天子,有神力之類,畢竟明廷三百年余威尚在,那種對于天家神秘感的敬畏依舊是老百姓心中的固有思維。 于是乎,當焦璉沖入城中,讓手下喊出那句“降者免死”之時,無數清兵當即放下武器,束手就擒,同時,越來越多的明軍將士開始涌入城中,勝局已定。 張天祿見狀不妙,當他聽到那聲轟隆巨響時,便已經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可顯然早已無濟于事,焦璉才剛剛突入城內,張天祿就已經開始組織親兵往北門跑路了。 只可惜,明軍也早就想到了這一茬,再加上人數優勢,幾個城門都安排有人看著,張天祿剛一出城,王興的追兵便已然趕到。 有明一朝,三國話本非常流行,老少皆知,王興其人素來喜歡以關羽自比,就連武器都是一把長刃樸刀。 他本是地方豪強出身,甲申之后,天下離亂,有不少地方豪強應時而起,組織鄉勇,參與對清戰爭,王興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