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書迷正在閱讀:女配自救攻略[快穿]、成為邪神的祭品后、我直播算命爆火、金牌歸你,你歸我、救了貓后我懷崽了、謀殺現場3、不想當主播的明星不是好廚師、穿成炮灰渣A后,甜寵女主、我當陰陽先生的那幾年、誰說我要回頭
有了錢才能籌備軍隊,有了軍隊才能干掉擾亂北方的游牧民族,干掉那群絲路劫匪,絲綢之路才能更加繁榮昌盛,才能賺更多的錢……沒有人會和錢過不去的,哪怕是世家。 劉玥的思路極為清醒,她看的不是眼前作妖謀權的兩三個人,而是更遙遠的將來。甚至當她和諸葛亮都去世了,這塊土地依舊能生生不息的將來。 @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婢女為劉玥換下常服,迅速換上一套正服,諸葛亮平定南蠻的大軍班師回朝,今日要在王都酬軍,大王為表榮寵,必須要到場,這才給足將士們面子。 而她也已經兩年未見到諸葛亮了,只能靠著半個月一封的書信,還有三五不時的戰報,來了解孔明男神又干了什么大事。 兩年南方征戰,讓眼前的人都瘦了一圈,依舊是羽扇綸巾的儒將模樣,倒沒見黑多少,身上還帶著戰場肅殺血腥的味道,可一看到大王親自迎接,眼中便含了笑意。 “孔明辛苦,將軍和將士們都辛苦了?!眲h快步走上去,眼中含淚,一臉動容。 戲精的完美入戲,只需要輕松三秒,不過效果挺好,除卻孔明外,其他人多少都感動了。閑話少說,先一人喝一杯慶功酒,接著便是王令一下,全城慶賀,大擺宴席,論功行賞。 這酒宴從下午擺到晚上,又從晚上擺到第二天中午,喝倒了好幾十個大臣。劉玥倒是豪邁,揮揮手讓人第二天不用來上朝了,就當為祝賀大軍得勝,統統休沐一天。 荀攸抽抽嘴角,看到諸葛亮的臉黑了。大王夫婦不會久別重逢的第一天就吵吧? 不過,夫妻之間往往是床頭打架床尾和,天大的事,拉上丈夫滾上幾圈,就算是諸葛亮一時半刻也想不起他昨晚要說什么。 第二天中午,好不容易等宴會結束了,諸葛亮準備勸諫,就看到了那面巨大無比的等身鏡。他確實聽說了劉玥這兩年一直在搞事,卻沒親眼見一見“南武鏡”長什么樣。 “竟是如此清晰?”諸葛亮驚道:“是何物所做?!?/br> 劉玥睡了個懶覺,晃晃悠悠起床,連外衣都沒穿,很沒有王侯威儀地打呵欠,說道:“背面還是銅,鏡面后面刷了一層粉,至于是什么,得去問王露?!?/br> 王露就是那個搗鼓出南武鏡的工匠,他功勞大又聰慧,劉玥親自召見后極為喜歡,就破例封他個小官,專管務工院的事情。世家一開始是鬧過一鬧,說王露不堪為官,若說賞賜不過給些金銀財物,但見劉玥強硬,又說好只管工匠,這才憋進肚子里。 王露這件事后,務工院、務農院和杏林院的人都來了勁兒,也想立一個大功當官,這也是劉玥樂見其成的,她還賞賜了王露一座大房子和不少錢。 眼看著諸葛亮的注意力被轉移,劉玥眼珠一轉,拉著他的手坐下,就絮絮叨叨把自己這兩年搞的事情和盤托出,又表達了自己被世家懟了兩年的不痛快。 “我想想,魏王要殺人,真不能怪他??!”劉玥嘆氣:“有幾次我都想當堂拔劍了?!?/br> 諸葛亮也皺眉,拍了拍劉玥的手:“嬋娟且忍忍,萬不可沖動?!苯^對不能和世家正面剛,確實是剛不過,而且太危險了。 劉玥都快被逼成戲精本精了,自然有這份忍耐力。 “如今你以高官厚祿穩住世家,但一來人心不足蛇吞象,二來官員太多,將來如何負擔得起?”諸葛亮問道。 劉玥這段時間拼命賺錢,怕也是注意到官員俸祿消耗越來越大這點,他們還要大筆糧草供養軍隊,之前攢下的底子耗不起幾年。荊州益州富饒,但到底比不得曹cao當年奪了袁家四世三公的的積累。 “說到底,無非是尾大不掉?!眲h從后面諸葛亮,雙臂纏在他胸口,湊著耳邊輕聲道:“遲早收拾掉幾個,讓他們看看孤王是否可欺?” 她這話輕聲細語的,甚至嬌嬌軟軟,聽著還有些像女子撒嬌,卻讓諸葛亮在正午時刻,從內心深處打了個寒顫。 # 諸葛亮回來后,很快把政事都接回手上,繼續試圖緩和世家和主公的矛盾。不過有些作死的東西總歸是不讓人省心的,沒多久,就爆發出蒯家貪墨一案。 蒯家自從劉表死后,雖然及時向劉玥表了忠心,但畢竟還是晚了一步,失去了劉玥的信任,之后沒有被牽連,卻也不怎么受到重用,好在他們在荊州根深蒂固,靠著一些老親和門生故吏,依舊是□□的世家一族。 前段時間,劉玥戲精發作大封官員,蒯家也動了心思,走了不少門路,最后甚至走到了劉緣頭上。劉緣又氣又恨,跑來和養母告了一狀。 劉玥沒說什么,只安撫養子安心回去,接著就給蒯氏幾位子弟派了職位。正巧是管理務工院的官職,又正巧王露搞出了“南武鏡”。 既然連王露這種小工匠都因為功勞而當上小官,更不要說管理務工院的正式官員了。劉玥自然沒小氣,讓那個叫蒯茽的連升了好幾級,又賞賜不少財物,當眾夸耀蒯氏又出了一名為孤王分憂的好臣子。 蒯越年紀大了,卻還沒去世,雖然覺察到一些不對,但耐不住族人們高興,不好說掃興的話??吹絼h后續沒什么動作,也就慢慢安心了,只道女公子還是一如既往的心軟仁德。 一時之間,南武鏡成了頂好的商品,因為造價便宜,只是運送復雜了些,鏡子容易碎。不過在想出了和棉絮一起運送的方法后,不僅是南方人手一塊,連北方都買了許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