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慈恩圣佛(三)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了仙君青梅竹馬、隊長是個高危職業[電競]、炮灰作精每天都在折磨反派、咸魚植物系,但是異世領主[基建]、竹馬老攻放肆寵、收手吧阿林、我的貓呢、她的小龍椅(重生)、脫靶、替嫁給靈府破碎的廢人
韶國西北山區 這天天氣晴朗,韶國西北山區出現兩個人,一人高大微胖,貌似慈祥,眉宇間卻透著詭譎陰沉之氣。另一人乾瘦如柴,手里拿著精密偵測儀。后者尊稱前者為老師,依著老師的指示在探測儀上設定目標,二人就這么跟著偵測儀螢幕上的指示漸漸深入山區。 他們下到一處地熱谷,谷中有二十馀處冒著蒸氣的小坑洞。因地熱氣旺,四壁寸草不生。 被稱老師的從背包中取出一本筆記,仔細查核地理環境后,說:「卜元,沿四十五度角掃瞄山腰?」卜元依言把探測儀定位在四十五度角的山腰,開始環繞偵測。不久,偵測儀的螢幕出現一個模糊的圖案。卜元鎖定圖案,對焦、放大,螢幕上現出一支粗細不均、表面凹凸不平的長棒。這支長棒約有二尺長,卡在五公尺深的山壁里。 那老師一見長棒,臉露微笑,大步向長棒顯示的座標走去。確定位置后,那老師拿出一支灰色的東西插入定點,然后退回卜元身旁。接著他拿出一個遙控器,輕輕一按,灰色物瞬間炸開,星火四濺,塵土飛揚。等塵埃落定,二人才向目標走去。見目標位置的山壁已被炸出一個大洞,但棒子尚在二尺深的土里。 卜元拿出另一支灰色火藥準備再爆一次,被老師阻止。老師從背包中取出一支鑽子,小心翼翼地鑽鑿,在距長棒約半尺左右,那棒子忽地從土中冒出,急速衝向天空。在空中不斷盤旋,然后從空中筆中落下,不偏不倚掉在那老師的腳前。 老師撿起長棒,見是支玄鐵棒,重有二斤,微微透著烏金亮。不覺莞爾一笑,說:「想我訛理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得到蓋世神器,我們師徒前往仙靈境回歸真族祖地,指日可待了。哈哈哈!」 原來這位老師就是悄悄離開維能量的巫馬訛理。 他離開維能量國際組織不是對仙靈境死心,而是燃起更高的信念。他相信真族的先知樂正古慈從得到紫晶而往生極樂,他當然也可以尋到神器與能人而前往仙靈境,進而修行成佛。 他查遍維能量的知識庫,終于找到一則玄鐵的記載;于是帶著學生卜元離開維能量,尋找玄鐵的下落。 玄鐵棒 維能量知識庫提到,玄鐵是世上最堅固不可摧的礦石。 韶人尚武,有鑄匠在西北山區發現玄鐵礦,意欲得之。于是協同五名鑄匠共同開採。 六人費了兩年的時間,終于探到玄鐵礦苗,眼見玄鐵礦就要出土,地底忽然噴出熔巖,整座礦坑瞬間塌陷。當時在礦坑中的五人全部罹難,僅有一人恰巧在坑外而逃過一劫。 等到熔巖冷卻,此處已塌成了一個小山谷;終日蒸氣迷漫,深不見底,谷口四周寸草不生。 訛理依著記載與學生卜元直奔韶國西北山區,幾經波折,終于讓他們找到這個坑谷。但因地熱迷漫,谷深難探,一次又一次的裝備都無法讓他們順利下到坑底。 為此,訛理把自己關進實驗室,用心鑽研探測儀及防熱裝備,費時一年,才成功研製防熱衣具與裝備,同時也開發出世上最輕最頂尖的偵測儀。師生二人就靠著這些裝備順利下達坑底,取得玄鐵棒。 慈恩圣佛 心生九竅的巫馬訛理,想起先知樂正古慈曾在這界點凡化真,自己和司徒允便是后進的真族人,于是他帶著學生卜元到處尋找當年修真之士。 他也學先知到處為蒼生講述佛法,以先知的實踐者自居,化身為慈恩教教主,以傳播佛法救世為己任。 慈恩教成立之初,傳法并不順利。但他相信這個選擇是對的,所以,他毫不氣餒,師徒二人繼續到處碰運氣。 這天,他背著玄鐵棒行經一農村,遇見一憂心忡忡的村婦,手抱病危之子向他求救,那孩子只二歲大。他本想以維能量的紫光機為孩子療病,卻聽旁邊的村民說:「那孩被邪靈附身,恐難存活?!褂灷硪部吹胶⒆拥拿夹膩阎淮髩K烏黑。 正當訛理躊躇不定,玄鐵棒突然從他的背包中竄出,直衝天空,從空中發出烏金光。強烈的烏金光束罩住孩子全身。不久,從孩子眉心飛出一屢黑煙,跟著天上降下非人,以鐵鍊扣鎖黑煙,瞬間消失;孩子的病竟而痊癒。 圍觀大眾只見玄鐵與烏金光,接著昏迷中的孩子清醒了,眾人無不稱奇。婦人領著孩子向訛理頂禮拜謝。從此,法名慈恩的訛理被稱為慈恩圣佛。 圣佛之名不逕而走,連鄰村百姓也爭相皈依,他從皈依眾中找到十三名修真族人,卜元成為圣佛的大弟子,十三名修真族人成為他的親信,一般百姓則是他的信徒、大護法,也是金援的來源。 為了能到仙靈境而尋得第一件神器玄鐵棒的訛理,竟因這件神器救人而改變了他的命運。他的身分地位一夕暴漲,就連地方首長也不違逆民意,爭相與他交往,藉以鞏固他們的地方治權。 救人的雖是玄鐵棒,但他一身的佛服與佛語才是真正令民眾信賴的主因。而他之所以能名利雙收,還得歸功于他把弘法利生事業做得大方,把金錢游戲玩得風生水起,讓慈恩圣佛的身邊永遠不缺乏大護法。 末世的百姓,物質雖然重要,精神食糧更不可缺,而宗教就是最佳的精神食糧。 眼見鄉民的供養日益豐厚,人性的貪婪便在不知不覺中滋長?!肛澙贰共粌H訛理有,卜元等人也有。為求更多,他們開始不擇手段撩起世人的劣根性—貪欲,以遂其歛財的目的。只是訛理與弟子們稍有不同,訛理心中仍有仙靈境,而卜元等十四名弟子則僅看到現利。 慈恩圣佛的威名,逐漸在訛理的心中坐實;用了三千年的巫馬訛理,漸漸被自己淡忘了。 卜元依靠圣佛之名利益眾生,入手的油水不斷,自然也很快習慣圣佛的名號,忘了樸實的老師二字。慈恩教上下一心,世間便再無巫馬訛理這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