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錢的日子 第211節
明遠挑出幾張,凝神看了看,問沈括:“存中公的靈感來自于……自鳴鐘?” 他早先送了一盞自鳴鐘給沈括,但因為知道這位肯定不可能老老實實把這種鐘表放在家里,所以沒有送“鐘芯一體化”的那種,而是送了一份易于拆卸的。 只見沈括點點頭。 明遠:果然…… 他仔細看看設計圖,突然雙眼一亮,道:“所以存中公的意思是,用這種轉輪結構擊打燧石,打出火花點燃槍械?” 沈括矜持地點點頭,又補充了一句:“是這樣設想的,但究竟能不能成,還要看制出之后具體效果如何?!?/br> 明遠便道:“這可巧了……” 他趕緊從自己懷中掏出一份用油紙密密包著的手稿,遞給沈括,道:“我剛剛接到蘇子容公的信件,他與存中公的想法如出一轍,也是想到用燧石點火?!?/br> 沈括的眼神亮了亮,隨即流露出幾分緊張,趕緊低頭去看明遠遞來的那份圖紙。 看了片刻,沈括便指著其中的一枚零件道:“這是什么?” 明遠一拍后腦:糟糕,早先竟然忘記把工匠發明出來的彈簧和簧片拿給沈括看了。 早先他拿到了鳳翔府鄭鐵匠發明的彈簧與簧片時,當時就趕著送了一份給蘇頌。 沈括那時剛剛除孝入京,沒趕上。 而此次蘇頌送來的圖紙,正是畫了一件用扳機和彈簧共同作用,讓燧石打擊火門點火的設備。 沈括一聽明遠解釋了彈簧和簧片,他雖然連實物都還沒看到,就已經下了斷語:“蘇子容公的這個比較好?!?/br> 明遠是個劇透黨,不方便直接評價,但他知道,后來正式登上各國軍備大舞臺的,正是和蘇頌這個版本比較接近的“燧發槍”。 但此時此刻,吳堅還是有些疑問,他開口問明遠:“明顧問,日前工匠們已經制出的那一種……實戰真的不行嗎?” 明遠搖頭道:“不是不行,而是……有局限?!?/br> 沈括差點就伸出拇指夸了:這位真是會說話??! “之前制出的‘火繩槍’威力巨大,但是發射時cao作繁瑣,且最緊要的一項——受天氣的影響太大?!?/br> 明遠向沈、吳兩人解釋。 “如果我等向軍中提供一件用時極其不便,甚至讓軍中將校覺得‘用了還不如不用’的火器,那么我可以斷言,軍器監此次投入巨大的火器項目,很快就會走到盡頭?!?/br> 沈括與吳堅對視一眼,他們都感覺自己完全被明遠說服了。 畢竟他們都是一腳踏進了官場的人,功名與前途是他們最為熱衷的。雖然明遠所建議開發的“新型”火器可能需要多花一些時間,但是收獲最好的成果,能夠讓自己加官進爵,才是他們最想要的。 如果將之前制成的“火繩槍”馬上報上去,眼前的功績看似有了,但到時西軍覺得不好用——那他們可能就真的沒法兒從官家那里再得到想要的資源了。 明遠非常確定——有他這位“先知先覺”者在,為什么還要繞歷史上曾經繞過的那么多彎路? 他想要的是大步前行,一步到位。 * “1127,有沒有關于‘時間’的道具?” 討論間歇,明遠召喚1127上線,問他這“金牌系統”這樣的問題。 他記得當初1127向他介紹道具的時候是這么說的——道具能給的,都是錢買不來的東西。 那么,道具能不能為大宋的火器研發買來“時間”。 1127聽明遠將他的要求形容了一遍,有些支吾地開口:“啊……這個,親愛的宿主,您說的這種道具,有是有……但是您現在還沒有達到使用條件……” 明遠:啊……怎么還有使用條件? 第194章 千萬貫 前些時日, 軍器監作坊在吳堅的帶領下,在此前的竹火筒基礎上制出了一種新式的火器——火繩槍。 該火器的主要結構是一枚細長的銅管,里面填入火藥與鉛子, 將引線點燃之后,銅管內的空氣受熱急速膨脹, 將鉛子推出。射程最遠可達150步。 這種火器的殺傷力比弓箭更強, 雖然準頭不甚佳, 但是鉛子散出之后是一片散射,在對付集體來犯的敵軍時效果會很顯著。 但是明遠對點燃引線的方式并不滿意。 吳堅等人設計出的點火方式,是將一枚在硝石溶液中浸透的引線點燃, 然后填入槍膛中。因為引線燃燒的速度不快,令持有槍械的人有充足的時間瞄準。 這種點火方式, 持槍人最快可以在二十個呼吸之間完成一次發射。 明遠對這種表現搖了頭。 他向吳堅等人解釋:“這種火繩槍的射程目前只有150步,如有大批敵人來襲,150步時我方才能放第一槍?!?/br> “等到20個呼吸之后,手腳快的士兵能夠放第二槍的時候, 在第一輪攻擊下還有活動能力的敵人已經沖到眼前了?!?/br> 吳堅等人都默默無語——明遠的話無法反駁。 “這意味著,我們現在的研發方向只剩兩個:一是如何解決快速發火的問題;二是努力提高射程?!?/br> 明遠隨口總結。 軍器監的人聽了便又都稍許振作一二, 明遠這么一總結,好像要解決的問題一下子變得簡單明了, 聽起來沒那么難了。 于是, 明遠分別寫信給在兩浙巡視農田水利的沈括,和在婺州擔任知州的蘇頌, 請他們兩人幫助研究“發火”的結構。而軍器監這邊則專門安排了工匠解決在槍膛中鑄造膛線的工藝難題。 除了單兵火器之外,吳堅等人還帶著工匠們造出了與之前“竹火筒”同樣原理的“松木炮”, 乃是用粗壯的松木, 用熾熱的烙鐵將木材正中燙出空洞, 形成一個深槽。然后再在松木外側加上五道銅箍箍緊——這樣的松木炮便可以填入圓形的石彈,向外發射了。 松木炮初次試制的時候,第一發就射出了六百步的超遠距離。后來經過反復調試角度,試驗出最遠可以射出七百到八百步的距離——這還是考慮到松木炮的材質,往里填火藥十分有限的實驗結果。 明遠與吳堅等人計算,如果這大炮完全用銅鐵鑄造,射程完全輕輕松松地達到一千二三百步。 這是此前投石機完全無法企及的遠程攻擊。 如今軍器監作坊里上下眾人,雖然受到明遠“高標準、嚴要求”的一再監督,但是大多心里有底,遇事不慌——畢竟他們都非常清楚:立功立定了,也就是立的功績是大是小的問題。 此刻在北高峰下的山坳院落里,沈括與吳堅一起鉆研了一番蘇頌寄來的“燧石發火設備”的詳圖。 明遠從旁觀察沈括——只見沈括對蘇頌率先發明了更為簡便實用的發火裝置,并沒有多少嫉妒之心。 這可能是因為蘇頌比沈括年長,官階也更高的緣故,也可能是因為明遠之前沒有把彈簧單獨寄給沈括,因此沈括根本沒有想到可以用彈簧控制燧石,去擊打火門發火。 總體上明遠感覺沈括的心思偏單純,并不壞,思慮也不重,只不過政治上的觀點都還不大成熟。 若是能把他拉到科技發展和教育改革上來,可能會比在官場里打滾的前途更為光明。 那邊沈括完全不知道明遠正在暗暗評價他的人品和前程,他將手邊“燧石發火裝置”和另一邊軍器監已經造出樣品的“火繩發火裝置”比了又比,最后小聲嘟噥:“其實吧……還是這火繩發火器,造價要便宜一些?!?/br> 明遠斷言:“不怕,只要效果好,能夠觸動官家,多少錢官家都會撥下來的?!?/br> 他這可是記得很清楚——但凡歷史上堅持火繩槍就足夠了的,最后都被打臉了1。 “既然咱們現在有時間,有錢,能夠用來使勁造,那就一定要造最好的!” * 種建中立在一截矮矮的城墻上方,手持一柄單筒千里鏡,眺望著遠處的滾滾煙塵。 在他身后,向華伸出右手,搭向腰間挎著的一柄長刀的刀柄上,卻始終不動聲色。 這名一直跟隨著種建中的年輕親衛向來以“面無表情”著稱,從沒有人從他臉上看到懼怕或是緊張的表情。 但是此刻,只有最熟悉向華的人,才能從他眼中看出幾分仇恨與憤怒。 站在種建中身邊另一名指揮使此刻卻眼中流露焦急,望著種建中,盼望身邊主將手中的“千里鏡”能夠給一個明確的答案。 少時,種建中移開千里鏡,將它收短,放在懷中,轉過頭來,告訴身邊的人:“是吐蕃人,旗號上是‘禹藏’?!?/br> 向華聽了根本沒反應——管他是姓“禹藏”還是“野利”,是吐蕃還是羌人,在他看來都是黨項人。 那位名叫竇和泰的指揮使卻吃驚地道:“怎么是‘禹藏’……吐蕃禹藏家不是一直盤踞在蘭州的嗎?” 禹藏家向來在西夏國中任著高官,但卻是出身吐蕃族,與青唐吐蕃關系密切。 種建中卻一副無所謂的模樣,冷冷地道:“管他來的是誰?!?/br> 他說著回身,向身后看了一圈,冷靜地發號施令:“放出哨探去打探消息。我們現在總共有三個指揮,一個指揮去清點糧秣與軍需,保護水源,另一個指揮去清理這座城的城墻,剩下一個指揮在城中巡視,但有敢散布消息,動搖人心者,斬!” “是,種昭武——” 連同那竇和泰在內,幾名指揮使和指揮副使立即領命而去。 種建中站在女墻跟前,沖遠處道路上的煙塵望了一眼,咬了咬牙,低聲念道:“禹藏……” 此刻他所在位置,是在鳥鼠山的另一側蒙羅角部此前控制的主城。 前些日子他率領三個指揮,以摧枯拉朽之勢,擊敗了依附黨項人的別羌蒙羅角部,奪下了這座蒙羅角部的主城,并依王韶之命,在此暫時駐扎。 但很顯然,連王韶這樣富有智計的人都未料到,蒙羅角部背后的黨項人來得這么快?;蛟S別羌的這個部族,就只是黨項人的一枚棋子,拋給宋人的一枚魚餌而已。 在宋人眼里,羌人筑的城哪里能算是城,多半只能算個大土丘。然而蒙羅角這座主城因為是在唐時寨堡的基礎上修建,所以基礎打得還不錯,可以勉強算是一座能夠抵御襲擊的城池。 在他離開城頭的那一刻,黨項人的旗幟已在距離城外六七百步的地方高高飄揚著。 到了晚間,種建中麾下幾個指揮已經大致將他吩咐的任務完成,聚在種建中帳中回報。 “城中的糧秣還夠支持六天,城中有水井,飲水方面沒有問題?!备]和泰大聲回答。 種建中帶來的總共三個指揮,其中一個馬軍指揮四百人,另外兩個步軍指揮五百人,另外還有六百左右負責糧秣轉運的廂軍與民伕??側藬翟趦汕?。 此外,城中還有數百名被蒙羅角部直接丟下的羌人婦孺。通常宋軍不會對他們如何,只是會在合適的時機將人一并遷入陜西路內各城,與漢人混居。 “派遣人日夜看守水井,不許任何羌人靠近?!?/br> 種建中嚴令一下,竇和泰悚然一驚,才想起即便是羌人婦孺,只要里面混了探子,就可能會對己方不利,連忙稱是。 “立即搭建‘霹靂砲車’,命令砲手尋找合適的觀察地點和發砲地點?!?/br> 竇和泰又問:“種昭武,‘霹靂砲車’設成是定點還是機動?” 種建中略想了想便答:“兩駕砲車,其余定點,設在最矮的那幾道城墻跟前?!?/br> “對了,還有‘那件東西’,確保任何人不得隨意觸碰。放在防水的地方,千萬不能被雨水打濕?!?/br> 種建中肅容吩咐。 “竇指揮,就連你自己手下也要千萬小心。一旦失誤,那會是粉身碎骨之禍?!?/br> 竇和泰聽說過那是一種威力極其巨大的武器,但具體如何,他還沒有見識過。此刻聽種建中吩咐,便匆匆應了,自去安排。 緊接著帳外報探馬回來,卻是兩名探馬同時快步進帳,向種建中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