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農業系統在古代當國師 第62節
書迷正在閱讀:去你的豪門聯姻、霸總O他又破產啦、神洲藥主、睡服狗男人(快穿)、[兄戰]和兄弟們之間愉快的性生活、陌陌小姐(H)、與你癡纏(1v1 H)、殿下他又嬌又甜[蟲族]、師尊他真不想當萬人迷、國民初戀和他的小茉莉
他畢竟不是個蠢人,自然知道想讓馬跑得快,自然要給馬兒多吃草。 如今他花出去的銀子,日后出海有了收獲之后,便能回報以更大的利益,甚至能翻個幾十番幾百番不止,這樣大的好處,誰見了不眼紅呢? 而且,他對國師也是頗為信賴,在知道這東西是國師拿出來的之后,就更加有信心了。 或許,這便是對方的意思呢? 其他幾位大人自然也想到一塊兒去了,原本還有些擔憂出海航行是否太過冒險,也許會一無所獲的他們,想到這一點之后,心中的擔憂也減輕了幾分。 此前,國師拿出來的東西沒有不好的,每一樣都是對孟朝極有用處,完全可以福澤子孫后代的好東西。 因此,這幾位大臣仔細考慮過之后,便也同意了宣文帝的想法,準備籌措出海一事了。 這事情雖然極為重要,但也不是什么一時半會便能做成的,其中還有許多事情需要cao辦,人手也要逐漸招募培養起來,個中事宜還要他們好好考慮一番。 宣文帝和太子見他們很快同意了這一想法,并且攬下了這事宜之后,自己也是頗為喜悅,仿佛已經見到那些礦藏寶貝朝著自己招手的樣子了。 秦杭在收到了國師的贈禮之后,又莫名其妙的得到了太子的獎賞,他有些摸不著頭腦,不明白自己為什么得了兩撥賞。 自己獻上去的,難道是個什么極為珍貴的寶貝不成嗎? 可是這也說不通呀,那番椒他也是知道的,不過是外形看上去怪異,有點意思罷了。味道卻也不如何,極為辛辣,刺激性極強,連牲畜吃了都蹦來蹦去的發瘋,也不知道是否有什么毒性。 不過是個中看不中用的東西罷了,怎么竟然會有別的用處嗎? 他這里想不明白,太子那里也沒有多做解釋。 畢竟出海一事暫時不能仔細同他分說,而這兩天的調查中,太子也知道了,國師正是收了秦杭送來的番人那里得來的一盆番椒后,才把那副地圖送進了宮中。 雖然他也不知道這其中是否有什么必然聯系,但或許國師正是見到了這東西,聯想到了海外還有那許多未曾被發現的好寶貝,才一時興起拿出了那副地圖來。 若真是如此,那秦杭實在是該被記上一功。 因此太子才派人封了一些禮送到了秦府,以示嘉獎,這其中的門門道道卻不必說了。 姜虞卻沒有管那么多,畢竟她拿出這些東西,確實是想幫忙的。但是,若是旁人不重視,還將其放在一旁,束之高閣的話,她也不會有多生氣。 反正她已經盡力了。 因此她便高高興興地讓廚房摘下了幾顆辣椒,做了一些用辣椒當佐料的炒菜出來,準備好好嘗一嘗這闊別許久的味道了。 作者有話說: ? 第89章 作為市舶司使的秦大人, 也知道了這個消息,不過與他那還不知發生了什么的二兒子相比, 他知道的就更多了。 畢竟籌措出海一事, 跟他所處的職位總是息息相關的,到時免不了會帶上一些通曉海商海事的官員隨行,還需要了解海上航行注意的各類事項, 包括招募一些經驗豐富的船員工匠。 因此他雖然不清楚為什么陛下和諸位大人突然要準備出海,也沒有親眼見過那副神奇的地圖, 但是他總是對這件事情有點了解的,也猜到了幾分太子的意思。 或許正是因為自己這個兒子運氣就是這么好, 東西意外得了國師看重, 不知怎么得又讓陛下興起了對海外的好奇之心,才會有今日的獎賞。 不過這事他也懶得和兒子細細說明, 不然的話, 這小子的尾巴可真的要翹到天上去了,而且知道這消息之后, 說不定還會央求他讓自己也參與進去, 也想在其中混個名額進去。 他這樣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估計還真有可能做出這樣的事來。自己平日里雖然總是責罵他,但對這個小兒子不是不寵愛的。 要真是讓他也興起了隨行出海的心思, 不說妻子會擔心, 就連家里的老太太, 也要心疼死這個寶貝孫子了。 如今他還是能瞞就瞞,這段時間里得把這小子好好拘在家里, 讓他靜靜心, 不要成日里想著跑出家去。 秦杭也不知道他父親想了這么許多, 不過見父親最近這段時日開始忙碌起來,心中自然也有了一些猜測,但反正不是他勞累,他也不管那么多了。 經此一遭之后,他就更理直氣壯地同那些來往四處航行的海商番人們交談了,其他人還真管不住這少爺,也只能任著他去。 家中女眷本也想勸告一兩句,但是也知道老爺這次確實是因為兒子得了什么實惠,他又得了兩份賞,因此也不再像以往那樣,對兒子到處亂跑感到擔憂了。 或許這就是他的運道呢。 海商番人們這段時間也感受到了,似乎自己的東西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不再像是以前那樣,還需要自己拿著東西上門拉東扯西求個臉熟,混個人情了。 他們雖然對這其中緣由并不太清楚,但是誰都知道要好好把握這個時機,若是征得了其中哪位貴人的看重,以后自己來往行商就更方便了。 一些跟隨船隊前來的番僧也很高興,只以為是自己的教義打動了此地的官員們,一個個都欣喜不已。 不過很快他們就發覺了,這些人似乎依然對自己的教派不太感興趣,反倒是對船隊帶來的各種東西感到好奇。 不過這也不打緊,只要他們能有機會接觸這些人,日后自然有機會將教義傳播到每一處去的。 其他曾接觸過這些外來教派的人,對此自然是嗤之以鼻的,他們國中可不缺各種教派,神靈信仰也不少,再者說,如今哪一位神靈,能比得上如今京城里那位國師呢? 其他人說的都是些死后轉生,那都是來世的事情了,這種事情又有誰能說得準呢? 可是國師如今給出的好處卻是實打實的。很多人家中已經領了之前朝廷發下來的糧種,并且按照了勸農官的宣傳,用了最好的法子,費了最大的氣力照料著。 如今雖然還不到收獲的季節,但是看著田地里已經結出了不少穗,顆粒飽滿的樣子,他們也對這一季的收獲自信極了,仿佛面前就能看見未來糧倉滿載,吃飽穿暖的日子了。 而且,此前從西昌國得來的那些棉花,在農署里面那些農官的培育之下,如今他們已經試驗出了較為合適的種植條件。 由于它需要在光照水源充足,熱量豐富的地方才能有好的收成,孟朝境內也不過只有幾處地方適宜種植。 因此,太子雖然有點失望,但還是下令讓這些條件適宜的府道,盡量開辟出一些適合的耕地出來。 由于只是初次種植,并不會占用許多耕地,只用了一小部分,以做先行嘗試。 畢竟農戶們都是以田為生,每年就指望著地里的糧食收成,突然讓他們全部種植一樣東西,那也是極為不合理的,誰知道這東西能不能種得出來?有沒有個好收成呢?就算有,種出來又能不能賣出去呢? 但是,等這一回種出來由官府收上去之后,他們嘗到了甜頭,自然愿意主動種植這些東西。 除此以外,一些家中不缺田地銀錢的富人們知道這消息之后,也是聞風而動,主動求取了許多棉花種子,對他們來說這件事情總是不虧的。 就算這一回沒能種出什么來,也不過虧了些糧食罷了,還能在大人面前討個好露個臉,說不準還能讓更上面的大人們知道自己的名字,如此豈不是兩相抵消。 而且這東西得了朝廷看中,想必也不會出什么大問題,要真是個好東西,那他們先人一步得了這東西,自然也能想辦法賺錢來的。 畢竟對于他們這樣的商人來說,聞風而動,那是正常的cao作。很多巨賈正是因為消息靈通,頭腦靈活,走在大多數人的前頭,才能賺得盆滿缽滿。 他們要是沒有這樣搏一搏的心思,也不過只能守著如今的家財,做個守成之人罷了。 …… 陳老爺也得知了這個消息,他們陳家生意做得極廣,在這些地方自然也是有產業田地的,因而他們家也專門分出了一大片田地,用來種植棉花。 他們家涉及的行當也不少,布料酒樓,當鋪銀樓都有,不過因為女兒所研制出來的那些織機的緣故,陳家的產業開始逐漸偏重于紡織布匹。 這些日子里來,陳家開辦了不少織房織室,效率提升了不少,可供應的布料也增加了許多。 在陳安如的推動下,陳家還招收了不少織娘女戶。這東西他們占了個先,但也因為仿制難度不算大,因此他們陳家后來也就大大方方的將織機擺在店里,直接售賣了。 南邊的紡織行業好似一下子就擴張了許多,很多商人都明白,這種新式的織機出現勢必是會代替原有的東西,因而他們也相當迅速的買下了那些新式織機。 雖然如此,但是陳家這段日子以來開始擴張產業,手筆極大地開辦了許多織室,又因為在京城這段時間以來,因國師的緣故,同一些達官貴人有了來往,得了許多訂單,招收了許多新的織娘,儼然是南邊布業的新貴了。 他的產業也得到了國師的認可,以及一部分資金支持。 陳老爺一向是個極會看人臉色,察言觀色的人,自認為想明白姜虞的意思之后,便在南邊很多地方都辦了織室,并且在城中貼了招工告示,收了許多極擅紡織的織戶。 這些人很多原本都是只在家中紡織,做些料子補貼生計罷了,然而這種新式織機的出現,提高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成本,這使得市面上很多布料的價格都低了不少。 有一些家中貧寒的人買不起新式織機,便只能接受這價格了,另一些家中境況還好的,就順勢再買一臺新的。 原本他們也只能接受這事實,但是陳家布莊這段日子以來,極為闊綽地開辦了許多織室,招收女工,工錢也不低,這讓這些人都有些心動。 很多家境實在貧寒,如今做出來的布料又賣不上什么好價格的人,見到這消息,便很快打定了主意,要去布莊上做活。 這樣的家庭可不講究什么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人都要餓死了,那還能管那么多呢。 而且這都是在里邊做事的,也算不得拋頭露面,織室里做事的大多也都是女人們,環境倒也算讓他們安心。 反倒是一些家境還算過得去的人家,對此心生猶豫,很多年紀較長的人是不大愿意去的,畢竟她們還有家庭需要照料,地里的莊稼或是蔬菜,都需要她看顧著,一家老小也離不得她。 不過他們也看著眼紅,在知道還能把年紀小些的女孩送去當學徒,并且不收銀子,等到對應的師傅認可她的能力可以獨自做事之后,便需要留在布莊工作五年,這五年時間自然是算工錢的,但是工錢的的三成是要歸布莊的。 這樣大的便宜他們自然是要占的,畢竟以往他們要尋人教授這些東西,可是還要向師傅交銀子的,如今有了這樣不要錢的,他們自然是忙不迭的把家中女孩兒塞過去了。 反正當女孩學成之后,做事的那幾年依然有工錢能拿回來的,如此對他們來說一點也不虧。 不過這也是那些對女孩還不錯,家境還算過得去的人家才做的事,更多極為貧寒的人家是不愿意將家中可以做事的女孩送過去的。 這幾年時間她留在家里還能忙前忙后,幫上許多忙,等時間差不多了,也就可以嫁出去了,何必要費那么三五年的時間,將她送去培養做織娘呢? 這些人目光并不長遠,只能看到眼下少了一個勞動力,自然是不肯放手的。 這樣的做法自然是姜虞提出來的,他在知道陳老爺做布料生意做的風生水起的時候,便興起了這個念頭。 她自己也拿出了一些金銀,用作支持,畢竟若是真的由一個商人來做這些事的話,那很多對于他來說其實都是虧本又吃力不討好的。 而且她如今實在是不缺這些身外之物,還不如將它們都拿出去做點別的事好了。 ? 第90章 雖然時日較短, 暫時還沒看出什么實質性的效果,但是在很多人家心里, 將家中年紀尚小的女孩兒送去陳家布莊, 也算是一條好路子了。 畢竟有些女孩聰明伶俐,想必學上個幾年,就能順利學成, 屆時就算需要給出頭幾年三成的工錢,但是這技術可是實實在在學到手里的, 日后還能憑借這能力找活干,總是有一項手藝傍身的。 而且陳家的條件也還算豐厚, 看得很多人都不由得心動, 有些人家甚至盤算著,讓家里的老娘或是長女照顧家里, 妻子去布莊做事。 如此一來, 家里便能賺到更多的錢,有兩個人能做事了。 總之, 這些人家都各有心思, 不一而足,但總是想著能從中得到最多的好處的。 不過那種性格強勢又極為短視的人也不在少數,這些人自然是不愿意家里女眷跑到外頭去的,那算什么樣子呢?到時都出去了, 還有誰能照看家里?那豈不是都亂了套了。 姜虞自然也知道會有這種情況, 但她能做的其實也很少, 畢竟在她看來,自己在這個世界恐怕待不了很久。 即便她現在的聲名極盛, 若是強行下什么命令的話, 這里的百姓自然是會聽從的, 但那也不過是一時之功。 如今她在還好,其他人或是因為畏懼崇敬她,對于姜虞的話,自然是言聽計從的。但她要是離開了,也就相當于很多變法的人身死政消一般,留下的東西也很快會失了它原有的效力。 她并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改變此地民眾固有的觀念,這些移風易俗往往都是需要很長時間,甚至幾代人的努力的。 在姜虞看來,她不過是這里的過客而已。 但即便如此,她也想留下點什么。因此,在知道陳老爺逐漸發展布匹生意,開設了許多織室的時候,她便聯想到了近代紡織女工的興盛。 她推動這些事情,愿意出錢雇傭有經驗的織娘們教導學生,讓各地知識多多雇傭有織機經驗的女子,也是希望他們能有一個賺錢的出路。 畢竟對于古代女子來說,她們沒有自己的經濟來源,也就沒有了足夠的底氣,才會在出嫁之后依附于夫家,即便挨了打受了罵也無處可去了。 如今這個機會,雖然比不上近現代那會兒能讓很多年輕女子獨立生活,但起碼讓這些女子有了一個賺錢的來源,這樣在家中說話的分量也能重一些。 再退一步來說,也能改善她們在家中的境況,只憑著她們能賺錢這一點,想必家中也不會再那么為難她們了。 當然,這不過是姜虞所想的最好的一種情況了,其實當真實行下去,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都是說不準的。 但這起碼給了她們一種選擇,即便自己過不了多久或許就要離開此地,她也不是什么真的神仙,不能保證這一定能影響到她們什么。但這段時間里,她總是會盡自己的力幫上一把的,日后的事,就留待日后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