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臣(科舉) 第76節
書迷正在閱讀:白月有光、被淋濕的他、逢春 (糙漢 1v1)、快穿:性愛娃娃也想變成人、隔壁王叔叔(產奶NP高Hluanlun)、醉酒后我在直播間對室友表白了、失憶后我喊死對頭老公、病弱Alpha成了影帝的家貓、論撩到同桌的特殊技巧、我娶個什么玩意兒
于是謝良臣便見這太監一路小跑著,一邊還不停的給眾位大人行禮。 這些朝臣們對太監可沒什么好印象,畢竟宦官誤國可是大家的普遍認知,且他們身在皇宮內院,與皇帝十分親近不說,還總愛進讒言。 對上諂媚,對下搜刮,甚至他們還會明示讓人行賄,因此所有官員幾乎都對太監十分不齒。 只不過正所謂“閻王好見,小鬼難纏”,正是這些小鬼,他們能通神,所以這些大人們即便再是討厭,遇到了也得客氣的叫一聲“公公”。 謝良臣就見不少身穿深緋色衣裳的四品大員,在對方行禮的時候客氣還禮,甚至還有人與之攀談,而身著紫色官服的三品以上高官們也都含笑頷首,且并未受全了對方的禮。 不過這里頭也有例外,那就是走在最后頭的兩位大人。 謝良臣就見這太監十分諂媚的朝兩人行了禮,兩人面上不僅未現一絲笑容而且始終微抬著下巴,斜眼看對方,極是不屑的模樣。 二人一前一后,都是直接略過了這太監,然后大步往前,謝良臣此刻也認出來二人的身份了,正是戶部尚書王霄和吏部尚書張放。 果然內閣輔臣的底氣就是不一樣。 被人蔑視了,這太監也不生氣,一直彎腰駝背恭送二人走遠,臉上的笑那是沒一丁點的變化,態度看著恭順極了。 謝良臣從廊下繞出,也踏上了御道廣場,見這太監停下來,自己也收了腳站定。 然后他就見對方上下掃了他一眼后,臉上綻開個大大的笑,朝他作揖道:“哎喲,這不是咱們謝大人嗎?” 太監的聲音尖細且高亢,語氣更是帶著十足的親昵,似乎兩人并非第一次見面,而像是認識許久一般。 不過看他這樣子,想來自己從六品的官職還是被對方小瞧了。 “公公這是有事要忙?”謝良臣也不在意他態度不似對別人那般恭敬,也不在意,仍笑著回道。 “正是呢,貴妃娘娘給咱們皇上生了七皇子,咱家正要去給陛下報告喜信呢!”大太監笑得牙不見眼,好像生兒子的是他一樣。 “如此,那可真是恭喜貴妃娘娘了?!敝x良臣對于這些太監不敢小瞧,不見剛才對方只掃了他一件便知他姓謝? 自己一個初入朝廷的從六品文官,對方對他的樣貌和信息都能如此了解,可見觸手之深。 “可不是嘛!”大太監咧著嘴笑,同時一甩拂塵道,“謝大人先忙,咱家還得去奉天殿報告這個好消息,這就先走了?!?/br> “公公請自便?!敝x良臣微微頷首。 等人離開,謝良臣收了臉上的笑,也思考起這件事來。 如今的融景帝已經六十多歲,屬實不算年輕,可也許是人一老就容易不服老,近來他不僅對年富力強的二皇子不假辭色,而且連帶其他幾個兒子也打壓的厲害,反而對年紀小的越加寬厚,而且行事愈加隨性。 這位才剛生下七皇子的貴妃娘娘,今年也才二十五歲,前年剛給融景帝生了個小公主,便被升為妃,再次懷孕便晉了貴妃,很受寵愛,只是出身一般,家族勢力幾乎可忽略不計。 因著沒有外戚干政的疑慮,因此謝良臣覺得或許融景帝對這個剛出生的小皇子會尤其的疼愛。 這個猜測在幾天后的朔、望朝上也得到了印證,融景帝封了這個還在襁褓中的嬰兒親王的爵位,朝上奏樂尤其熱烈。 另一邊,大人們對于北桑國擾邊以及西北的旱情也吵出了最終的結果。 朝廷不打算對北桑用兵,只讓加固城防,而西北的旱情則由戶部打頭,讓王霄務必想辦法減輕災情。 如此,兩派算是一勝一負,打了個平手,仍互相制衡。 至于謝良臣,他現在的日子,說起來跟當初科舉讀書時并沒太大的差別,唯一區別就是需要話更多的精力與同僚們打交道。 除此之外,他在翰林院的時候就修書,順便翻譯外文,在家就學習語言隨便寫話本掙錢,日子過得平淡得很。 而謝石頭也找到了事做,那就是在后院不大的地盤上試著盡量種多一點種類的菜蔬,趙荷花對他這愛好也表示支持,因為等菜長起來,菜錢也就省下了。 只是這院子還是太小,比不得平頂村的地,那是又寬又厚,所以謝石頭每每便要為選哪種來種又要舍掉什么而煩惱,同時發愁為什么自己如此精心了,菜還長著不好。 其實菜長不好太正常了,因為這是他們住的后院,所以沒辦法施糞肥,最多只能漚些葉肥,另外就是澆水,這樣菜怎么能長得好? 只是即便如此,謝良瑾也覺得父母實在是不夠文雅,常常勸他們都是官家的老太爺和老夫人了,還成天想著種地,把院子弄得臟臟的,還不如種花。 小妹來了京城之后便開始有點嬌氣起來,謝良臣察覺到了,不僅如此,他還發現小妹似乎總有意控制自己的行為舉止。 比如他下朝回來,以前她是直接小跑過來拉他的袖子,現在跑到一半就改了小碎步,原本露出牙齒的嘴也矜持的抿了起來,然后在幾步外朝他蹲個福,溫柔道:“二哥哥回來了?一路辛苦?!?/br> 謝良臣看她做的別扭,自己也別扭,扶起她,問道:“小花你這是在哪里學的?” 哪知聽他這么叫自己,謝良瑾不干了,微嘟著嘴跺腳道:“二哥不要叫人家小名嘛!” 謝良臣從善如流,“那二哥該怎么叫你呢?” 謝良瑾偏頭想了想,道:“在家時二哥可以叫我囡囡,在外面可以叫我三妹,只不許再叫我謝小花了?!?/br> 關于小名取得太囧會有什么感覺,謝良臣當然是知道的,只是“小花”比之“狗?!?,他竊以為已經算得上十分文雅了,而且他更好奇小妹這變化是怎么來的。 然后謝良瑾就供出了廚娘萬嫂子。 謝良瑾對此還振振有詞,“萬娘子說,在那些大戶人家里,凡是哥哥稱呼meimei,幾乎都是序稱,平日相處雖是親近,但也不可蹦蹦跳跳,行為無狀,更不能拽袖子挽手臂,說這樣會惹人笑話的?!?/br> 前頭都還好,說到“惹人笑話”時,謝良臣總覺得她似乎甚為忌憚,好似真見到別人笑她無禮了一樣。 謝良臣是知道小妹的性子的,可不是那等耳根子軟的,可現在他見小妹被人唬住,還是在心中嘆息一聲。 那個萬嫂子之所以這樣說,不過就是瞧著他娘和小妹什么都不懂,因此故意賣弄高深,好顯得自己特別,因此來抵消一部分她作為家里幫傭的弱勢地位,增加話語權。 這樣的行為雖是錯,但謝良臣也知道,即便換一個人,若是身為家中主人的什么都不懂,依舊容易被唬住。 所以他能做的,就是盡量不讓她們只在這四方的院子里打轉,最好能讓她們多出去見見外頭的世界,等見得多了,那么別人再說什么,她們就可以很從容淡定了。 想到這,謝良臣便對謝良瑾道:“萬嫂子說的那是家里關系疏遠,只有面子情的人家,與咱們根本不一樣?!?/br> 見謝良瑾眼現困惑,他又繼續道:“若是你想出門,二哥在翰林院有個朋友,他家就住在城外,要是得空,我便帶你和娘去上門拜訪,要是聊得投契,你們平日也能多個去處?!?/br> 聽說要去其他翰林家做客,謝良瑾有點興奮,又有點緊張,“那我要不要穿新衣服?” 謝良臣輕笑一聲,“都可以,你現在就可看著辦,咱們五日后再去,時間總來得及?!?/br> “嗯!我現在就去告訴娘,她這幾天也憋壞了,天天就只找萬嫂子說話,要不就是出門買菜,連個串門的地方都沒有!”謝良瑾又恢復了活潑,言罷就小跑著去了趙荷花的屋子。 謝良臣無奈搖頭,同時也打算看看還有哪家同僚可以走動,只不要把他們憋壞了。 說到這,他又想起家鄉的親人和朋友來,于是回了書房,開始準備寫信。 第一封信,謝良臣寫給了盛平顧,主要是告知他戶部侍郎林大人曾試探于自己的事,還說了朝中近來發生的一些大事,北桑國和西北旱情,問他有何看法。 除此之外,隨信同附的還有給盛瑗的信,以及給兩人的禮物。 然后就是問三弟謝良材學業以及大哥謝良富生意的事。 因著今年西北可能會有旱災,糧食也會大幅減產,因此他特地囑咐家里,今年若是可以,盡量多開些荒來種糧食,而減少菌種供應,讓平頂村的村民們也盡量多存一點糧。 再之后,他又寫信給了祝明源、唐于成和武徇,同時還寄了幾本書去。 這些書都是謝良臣在翰林院看到的,其中還有不少是翰林院里講經博士們自己的著作,幾乎都跟科舉有關,是很有用的教學輔材。 歷來不管是鄉試還是會試,一般皇帝選主考官,優先都是從翰林院選,尤其是同考官,幾乎全都是翰林,試卷粗篩就更是如此,因此他此刻寄書給他們,也算是有點讓他們押押題的意思。 雖然不一定鄉試和會試就一定考到了書中的內容,但是顯然看這些書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這也是為什么科舉越到后頭,越看重人脈和關系,而不是才學的原因。 如今他既然進了翰林院,對于自己的朋友自然也是能幫就幫,畢竟等他日幾人考中,大家同朝為官,也算是互相有個照樣和幫手了。 寫完信,謝良臣最后看著手邊自己翻譯的幾本西語幾何書,想到謝明章,最后咬咬牙,又花了幾天時間另抄了一份給他也寄去,看他對于西方的手工制造書籍是否也感興趣。 又五日。 今日恰逢休沐,謝良臣無事,于是便帶了家人去拜訪蔡占和一家。 張貴妃的幼子已經被封了襄親王,爵位世襲罔替,而張貴妃也晉了皇貴妃,風頭在后宮一時無二。 至于北方,朝廷已經下令調附近兵二十萬過去駐防,尤其是幾個重要城鎮,兵力更是加重一倍,讓其保證冬天北方敵國一旦糧草不足再來劫掠,必要將蠻夷擊潰。 而戶部,侍郎林大人則為此次前去指導地方做減災工作的主要官員,包括平抑物價,點查戶籍在內的一切事務皆由他全權處理。 至于調兵以防百姓造反,此事被暫時擱置了。 按流傳出來的說法是,若是戶部最后減災不力,鬧到產生民變,則主官需得承擔一切責任。 因為有這個前提,所以此次林侍郎去地方的責任可說尤其的大,但同樣,要是他做好了,升官就是肯定的了,甚至能直接碾壓另一位侍郎,直接跳到別部去當正官。 一切的事情好像都走上了正軌,而謝良臣也仍是翰林院一個不起眼的新入翰林,休沐日最重要的行程也不過是去同僚家串門。 古代的路著實不好走,謝家的驢車在坑坑洼洼的泥地上顛簸了差不多一個時辰,最后才到了蔡家租住的院子。 蔡家的房子其實離城門并不遠,只有大概不到五里的距離,無奈皇城太大,光是靠近城墻邊都差不多都是五環之外了,所以還在城外的居民區,便算是城郊。 對于這種地方,古人有個專業的名詞,叫做“關廂”。 因著這里離皇城不遠,只有數里的距離,因此便有很多的百姓在此聚集,所以這里不僅如城里一樣有很多的民居,而且還有店鋪、街道,比普通縣城還繁華一點。 只是古代的路太過坑爹,再加上來往行人、車馬又沒有分流以及規劃,因此常常會交通堵塞,行起路來十分的不方便。 謝良臣他們便是因此耽擱了不少時間。 單面就走了將近一個時辰,雖是清晨的時候路上人應該會少一點,蔡占和花的時間應該也更少,但是謝良臣還是覺得恐怖。 想想來回通勤將近四個小時,怪不得白居易要嘆睡眠不夠掉頭發,要是他住在這個地方,肯定早晚也得禿。 驢車到了蔡家門外,江著先跳下車將驢拉好,謝良臣隨后也從車轅上跳下,然后扶了爹娘跟小妹下來。 蔡家雖是租住在了關廂,不過這院子倒是與他在城內的差不多大,也是兩進的。 原因無他,因為蔡占和也將爹娘接來了,既然有女眷,自然不好住一進的院子,這是很多官員們的潛意識。 至于他這房子的租價,謝良臣沒問,不過一般市價來說,城內、城外的差價一般是一倍,所以應該是不到二十兩。 蔡家也有個小廝看門,見謝良臣他們來了,立刻進去通報,很快蔡占和便迎了出來。 “謝賢弟,我可等你好久了!”他大步從正門而出,見著謝良臣便爽朗一笑,上前攬了他的肩膀。 照理說謝良臣在一眾文官中已經算高的了,可惜蔡占和長得更高,幾乎將近一米九,實在堪稱巨人,所以兩人只要挨近了站著,平日里鶴立雞群的謝良臣立刻便會矮下去半個頭。 兩人私下稱呼比在翰林院親近些,因此謝良臣也回道:“蔡兄勿怪,乃是路上遇到小販打翻了菜籃,行人混亂,這才耽擱了時間?!?/br> “百姓衣食之所系,全在這油綠的小菜,可憐如今我來了京城,也指著它們過活呢?!辈陶己蛧@一聲。 謝良臣聽他說過,說他娘不僅在后院種了菜,還在附近的荒地也種了不少,如今他家最不缺的就是青菜,幾乎頓頓都有,還總是逼著他吃,說他長得胖了些,恐不討小娘子喜歡,差點把蔡占和的臉都吃綠了。 不過好在每日中午朝廷會包餐一頓,所以他才會到了公廚后如此胃口大開。 里頭蔡家雙親并蔡占和的小妹也迎了出來,雙方見過了禮,一行人這才進屋。 謝石頭這邊由蔡父在陪著說話喝茶,那邊趙荷花便帶了女兒一起進了內院,跟蔡母以及蔡占和的小妹一起聊天。 蔡占和的meimei今年十八,兄妹兩人不僅相貌長得有幾分相似,就連身形也一樣,謝良臣估計她差不多得超一米七了,因為他瞧著對方似乎也就比他矮不到一個頭。 這樣的身高,許多男人都比之不及,更別說女子了,所以聽說蔡家小妹也還沒定親。 沒辦法,若是家中基因不好,再加上吃不飽飯,長不高實在太正常,尤其是南方士子,那種身高一米六幾的一大把,一米七的也不多,超一米八的更是鳳毛麟角。 因此謝良臣往往會被人誤以為戶籍是北方,而等他告知對方自己是南方來的時候,往往就會收獲一大票的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