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暴富 第87節
書迷正在閱讀:十萬個為什么[無限]、難捱、貓的旅館APP、姜六娘發家日常、樓上樓下、穿成蓮花精后、真千金考公上岸后紅炸了、女反派重生之后、非強迫寵愛、殊色誤人
結果,劉剛第二天吭哧吭哧地從縣里背回十斤大米,第三天他拎著一只鴨去縣里,換回了五十斤大米,第三天、四天、五天……連續一個星期知青點的學生都在吃大米,淀粉帶來的幸福感幾乎要淹沒他們,差點把人感動壞了。 阮儒良的三餐是知青宿舍最高規格的,他每天有一只雞蛋、一rou一素一湯,米飯可以隨便加,除此之外他飯后還有一頓水果。阮儒良雖然日夜沉浸鉆研,卻沒有憔悴,rou眼可見地胖了一點。 他知道蘇葉和學生們弄糧食不容易,慚愧、感動之余愈發賣勁地鉆研“紅星二號”,整個人跟打了雞血似的,好多次熬到半夜雞打鳴了才去覺,學生不催他去休息、他恨不得二十四小時都投入到工作上。幸虧蘇葉不知道他有這種想法,否則肯定會哭笑不得。事實上,阮儒良才是他們真正的“衣食父母”。 阮儒良至今仍處于研究階段,糧食獎勵已經是不可思議地豐富,蘇葉忍不住想:等出成果的時候該有多少獎勵?她已經迫不及待地等待那天的到來了。 這陣子蘇葉趁機低價處理了一批新鮮的糧rou,富強粉賣兩塊五一斤,優質米兩塊一斤,豬rou十塊一斤,一共處理了將近一萬斤的糧食,賺了兩萬一千元。 清溪縣的人民跟著沾了光,小小地飽了一陣口福。每天天灰蒙蒙亮的時候,縣里的黑市已經完成了交易。每天限量供應十斤五花rou,即便是一兩一兩地讓居民買,總也比沒有的好。況且黑市里的豬rou價格也不算貴,一斤豬rou十塊錢,聽風聲說到了冬天可能會更便宜。 雖然不知道消息的真假,但這種消息總是很振奮人心,讓人看得到希望。 那段時間里劉剛、李明他們來到縣里采購物品,隱約能聞見街上人家窗子飄出來的香噴噴的飯味。他們恐怕做夢都想不到這些糧食居然來自自己的老師。 只可惜糧食供應得很不穩定,賣了一陣之后又沒了蹤影,再過一段時間又恢復了供應,如此往復循環,讓人捉摸不到一點規律。 托了郭愛國的福氣,蘇葉認識了一些很優質的客戶。郭愛國擁有一張龐大的關系網,上到市長、縣長,下到供銷社的售貨員都有。 比如清溪縣派出所所長、清溪縣革委.會書記、縣長、c市百貨商店采購經理、鐵路局干事……要不是蘇葉是正正經經地干事、買的是清清白白的糧食,否則都要忍不住動歪心思了。 …… 日子一天天過去。 阮儒良的研究到后期停滯了一段時間,他忽然想親眼觀察紅薯細胞分子,然而觀察分子結構要用到電子顯微鏡。這種精密儀器阮儒良只有在外文報刊里見到過,它是一種非常先進的儀器,誕生沒幾年。阮儒良跑遍了幾個學校都沒有找到電子顯微鏡。 他告訴蘇葉,“國內可能只有b大、清大兩所學校有,即使有……” 也不會輕易借給別人用,它承擔著更重要的科研任務。阮儒良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專教師,正常的流程應是他向省里的科教司、打報告立項研究、申請使用顯微鏡,暫時不提能不能經過省科教司層層的批準,阮儒良可能會有麻煩。 蘇葉沒有想到在后世隨處可見的光學顯微鏡,擱到這會居然成為稀罕的香餑餑? 她問,“非要看嗎?” 阮儒良和她干瞪著眼,深思許久說:“算了,不是非看不可。我只是忽然想可以從我分子的層面去篩選我想要的性狀,不用再盲目地花幾年的時間,觀察紅薯的性狀分離——” 幾年?蘇葉想也不想打斷了他的話,節省時間是頭等要事! “阮老師別急,這件事包在我身上!”她拍了拍自己的胸脯爽快地說。 蘇葉點了點自己的存款,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她要給阮儒良買一個顯微鏡!這段時間阮儒良給予了她極大的信心,前陣子賣糧食獲得的巨款讓她敢想這件事。 她的確具備這個條件,首先陸思遠在國外,她可以托他幫忙打聽顯微鏡。其次她可以托關系去一趟港城,直接去港城購買顯微鏡。電子顯微鏡這會沒有大批量生產,應該很昂貴,蘇葉需要準備很多錢。 蘇葉上次去京城,感受到了首都昂貴的物價。顧向前帶她去下館子,一頓飯花了三分之一的工資。蘇葉馬上拍板決定,她要把糧食往京城銷售! 在c市蘇葉不敢搞大動作,京城天高皇帝遠,國安局再能查、能查到千里之外一個不起眼的農村教師頭上? 不久,郭愛國和他的夫人拿著紙條又一次傻了眼。 夫妻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覷。只見紙條上寫著,“郭同志、方女士,不知道你們在京城是否認識可靠的同志,我們村秋天豐收了,囤了大量的糧食,正好有同志要去京城一趟,你們只需要給我們介紹介紹這些同志的聯系地址,其余的交給我們就行。麻煩了……” 夫妻倆念完信后面面相覷,郭愛國心想:你們也知道麻煩?居然敢往京城伸手,膽子那么肥,咋不上天呢?但這回“泥材村”沒有讓他們牽橋搭線,只要給他們聯系方式,絕不拖累他們。郭愛國心里隨愛人罵罵咧咧,還是樂意幫忙的。 有能力的人請求幫助不是“添麻煩”,是送人情。只有豬隊友的求助才是拖后腿,泥材村的農民是靠譜的隊友。 他們這半年給郭愛國供應了很多的糧食,糧食不光填飽了他的肚子,連帶著郭、方兩家的親戚都沾了光。吃得好、睡得好,精神頭足辦事當然精神爽利,單位里的苦活累活郭愛國都搶第一,再加上他平時善用“糧食外交”,半年下來拿了兩個光榮。 加上上次郭愛國把自己的領導介紹給“泥材村”,領導解決了糧食問題,對他青眼有加。等年底單位的一把手調走,他就是新的一把手! 沒有“泥材村”就沒有今天的好事,這點小小的請求郭愛國當然要滿足!郭愛國看開了之后,給對方辦事就有了熱情。 他寫了一封信仔細地介紹了幾個可靠的人,壓在小巷青磚下。 但愿他們好運吧……如果糧食能夠再降降價就更好了。 第97章 (微修) 京城。 姚春雨來到京城后, 用糧食換了很多金條。與c市情況不一樣的是這里很缺糧食,有錢人也多,糧食有價無市。她輕松地換到了很多金條, 還換到了兩個四合院。 “糧食換房子”這件事竟然是真的!即便姚春雨都不禁為之心動,經歷過后世天價房價的人, 對房子有著超乎常人的執著。京城的房價高昂得足以壓垮三代人,但現在她只需要花一點糧食就可以買到房子,甚至房子多得能挑花人眼。 今天,后海有戶人家就要把四合院賣了換一百斤精細糧。先前有過房子挑花眼的經歷, 現在姚春雨對它的熱情已經淡去很多, 何況這套要一百斤精細糧。姚春雨皺皺眉頭, 有點貴。但她聽說是后海的院子她還是去看了一眼。 后海那邊的地段好, 四合院修得很雅致漂亮, 明清時期文人sao客多住在那一片。 領她去看房子的是一個中年男人, 顴骨高聳消瘦,臉上露出誠懇而清淡的笑容, 笑容頗有點落魄凄慘的味道。他說:“這是我祖上傳下來的院子,除了以前那些王孫貴胄的院子不能比, 我保證你很難找出比它更漂亮的四合院?!?/br> 這是一個三進的大院子, 四合院的主人在清代是京城的富商,為了附庸風雅特意從蘇州請了工匠蓋房子,門口的石碑是當年的進士題詞,院子里挖了池子、修了假山,建了觀魚臺, 姚春雨一看這個院子就喜歡上了它, 之前買過的兩個四合院跟它一比,都被比到天邊差得遠了。 它的現任屋主是一個老頭, 他拉長了臉說:“兩百斤精細糧才換?!?/br> 中年男人擔心姚春雨不要房子了,對著親爹搖搖頭,“爸,你讓人家上哪里給你湊那么多糧食?” 兩百斤精細糧這誰拿得出手,這一開口還不得把人嚇跑了?他微微地沖姚春雨笑:“別聽我爸的,一百斤就好?!?/br> 原來是父子倆意見不統一,換了別的院子姚春雨扭頭就走人,但她著實很喜歡它,這套四合院漂亮得讓她一眼就相中了。 老人沉著臉堅持地說:“這是我爺傳給我的,跟你有個屁干系!少一斤都不行,沒有我就不賣了!” 中年男人央求道,“爸您就別添亂了,孩子病了只想吃饅頭,你說人快要餓死了,守著這套房有什么用?” 聽到孩子,老人rou眼可見地松動,他心痛得宛如割rou般地掏出房契,房契遞給姚春雨后整個人有點面如死灰樣子。 姚春雨總算露出了一個笑容,等著人弄房契過渡手續,自己簽字交糧食。 這時候有人附在老頭子耳邊說了一句話,“三塊錢一斤糧食,真的不騙你!” 老頭滿臉的悲憤不見了,搶過姚春雨手里的房屋轉讓書,“等等——我不賣了!” 姚春雨實在喜歡這套房子,她懷疑這兩個人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地提高價格,一百斤精細糧已經是高于市場價,這年頭誰能一口氣拿出那么多糧食?上一套四合院姚春雨只花了五十斤精細糧。 她臉上的笑意消失殆盡,對中年男人說:“如果對價格不滿意,我們可以探討商量,但你們這樣賣房子實在很沒有誠意。你們考慮清楚再來找我,我的時間也很珍貴?!?/br> 中年男人凄慘地一笑,“爸,李叔,你看你們把我的顧客氣跑了,” 姚春雨走了之后,老頭的鄰居才拍著胸脯說:“跑了正好!真的有三塊一斤的糧食,我兒子告訴我的,昨晚拎了十斤精細糧給我。來來來,這兩斤糧食你拿去給宏兒補補身體?!?/br> 蘇老頭將信將疑,揣了一兜的票子去找李老頭的兒子。 天黑時分,他滿臉紅光地背了五十斤糧食回來!這還是看在他從小看著李老頭兒子長大的份上,他特意勻給他的!李老頭的兒子,李先進在派出所工作,為人誠實善良。 蘇老頭家有困難,他把自己家的糧食勻給了他們。 于是……姚春雨惦記了幾天,后海要賣房子的那家人再也沒有來找過她,非但如此,那一片的屋主也不再賣四合院。 蘇家院子。 蘇老頭啃著甜甜的玉米,翹著二郎腿躺在貴妃椅里,“幸虧沒賣房子!” 否則哪有這樣舒適享受的日子? 蘇老頭不缺錢,他每個月工資150元,糧食三塊一斤、豬rou十五塊一斤,一個月的薪水可以換四十斤精細糧外加,足夠一家人嚼用。他聽說這是一個叫“泥材村”的生產隊在外邊賣節余糧食,秋天糧食收多了、吃不過來,找了親戚幫忙賣了多余的糧食。 這個生產隊的人太善良了,人人都是大善人,拯救了他們一家人。蘇老頭啃著香甜的玉米,淀粉帶來的飽腹感使人愉快,讓人越吃越感動,他心里直盼望他們爭氣點,爭取年年豐收! …… 蘇葉把給自己存的口糧掏了出來,一萬斤糧食剛入京城跟小雨點匯入大海似的,無聲無息。她收到了四萬三千元的回款,加上先前的兩萬一千元,手里一共有六萬四千元。 六萬塊在這個年代是一筆巨款,蘇葉不太確定這筆錢夠不夠買一臺電子顯微鏡,她冒著生命危險花重金拍了一份電報給遠在歐洲的學生。和海外聯絡,到了七十年代可不就是會出人命的事?不過蘇葉有信心,十年后她可能已經回到自己的時代了。 當晚,陸思遠收到了電報,他興奮地一躍而起,電報里只有短短的一段話,蘇葉打聽德產的電子顯微鏡價格、讓他幫忙聯系供應商。英國距離德國不遠,坐火車便可以抵達,陸思遠反復看了幾遍紙條,收拾好行李馬上出發去買德國的火車票。 “陸,你怎么那么興奮?”同寢室的舍友馬克問陸思遠。 陸思遠雖然是華國學生,英語學得一塌糊涂,但他的理科能力很強,只上了短短三個月的課程他就可以自如地用匯編語言編寫四則運算,運行的速度比盧卡斯教授編寫的那一套還要快0.5s。0.5秒雖然看起來微不足道,但盧卡斯教授是計算機領域里的權威專家,而陸思遠只是普普通通的本科生! 實際上國際上對華國存在著技術封鎖,陸思遠去買顯微鏡結果必然失敗,好在可以用技術換技術。 六零年代的計算機水平很低,使用的是最底層的機器語言,硬件條件很差,因此存儲便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蘇葉很快寫了一套優化存儲的算法寄給陸思遠。這一次拍電報蘇葉花了將近千元巨款,心痛得她一個月以后想起這件事,心頭仍在滴血。 陸思遠當天便收到了蘇葉的電報,他讀完信后,將信將疑地按照她的步驟去聯系了自己的教授,果然用一套算法成功地換了一臺顯微鏡。 這是一套先進的n位數的四則運算存儲算法,它用算法的方式優化了數據存儲,提高了機器的存儲空間,換而言之它提高了機器的多位數運算數能力。短短的兩頁紙讓盧卡斯看得雙目灼熱,迫不及待地想要看接下來的代碼。 陸思遠是硬著頭皮來找教授的,萬萬沒想到蘇老師寄來的兩頁代碼有這樣的威力,足夠讓盧卡斯心甘情愿出面幫他購買顯微鏡。 這一刻,陸思遠心里油然而生起一股nongnong的驕傲和敬佩。外國人很輕視華國籍的學生,連盧卡斯也不例外,平時習慣了用鼻孔面對他和華國的同胞,但是他卻在這套算法前低下了頭。 蘇老師寫的算法,陸思遠的水平不足以看懂它,但他偷偷地謄抄了一份,以待日后仔細鉆研。 蘇老師不愧是他崇拜的人! 一個月后,陸思遠不負眾望,成功預訂了一臺電子顯微鏡。蘇葉在黑市慢慢地把錢兌換成英鎊,當下美元和人民幣匯率是1:2.4,美元與英鎊匯率是1:2.8,她蹲在黑市東拼西湊地兌了七千五百英鎊,給陸思遠匯了過去。 同時蘇葉去找陸廠長請求幫忙。 長友今年的利潤很可觀,盈利的年份它會有一筆可用于油廠的基礎建設的款項,如果以長友油廠購買電子顯微鏡用于支持油廠的“技術開發”的名義,蘇葉就可以堂堂正正地去港口接機器了。 “陸廠長,我現在需要你的幫助?!?/br> 蘇葉把自己近期要購買一臺電子顯微鏡的事情告訴了陸廠長。來之前蘇葉已經揣好一肚子的策略,說服陸廠長答應這件事。事急從權,她必須要買顯微鏡,陸廠長是不答應也得答應! 誰料陸廠長聽完,深思片刻答應了,“沒問題。機器應該不小,肯定要用汽車運輸。我讓楊副和司機跟你去港城接貨。只是我想去見一見這位阮儒良老師?!?/br> 一臺顯微鏡價格不菲,何況它是德國最前沿的尖端科技產品。蘇葉要搞到這么新的顯微鏡顯然不容易,他恐怕想破腦袋也想不到這是自己兒子“搞”來的機器。 陸廠長特意去了上溝村考察,發現他們真的種了一片紅薯地,阮儒良的辦公室里擺滿了實驗器材?,F在還沒有到紅薯收獲的季節,地里新挖出來的紅薯已經有兩個巴掌大,正擺在阮儒良的桌子上。陸廠長心里暗想:這位阮老師確實是個有本領的人。假如地里的紅薯都像桌上的這么大,產量豈不是要翻一番? 他頓時理解了蘇葉幫助他的緣故。 他看著這間簡陋的“實驗室”,不禁脫口而出:“阮老師如果有其他方面的困難,油廠可以給你提供幫助?!?/br> 阮儒良熱情地感謝陸廠長,雙手用力地和他握手:“沒有別的困難了,其他的我們都能解決,只有這個儀器確實名不正言不順。多謝陸廠長幫忙!如果油廠以后需要研究花生油料,我可以提供一些幫助?!?/br> 蘇葉告訴他現階段如果用油廠的名義從事研究活動,更方便,阮儒良是個老實人,既然借了人家油廠“技術研究”的名義,那就要踏踏實實地做起來。 陸廠長的眼角笑出nongnong的細紋。他沒想到會有這樣的意外之喜,雖然只是輕飄飄的一句話,但他莫名地對阮儒良有信心。 半個月后,德產的顯微鏡漂洋過海抵達港城的維多利亞港。楊雪爸和司機開著車,載著蘇葉和兩個學生去了香港。劉剛和李明是來搬機器的,蘇葉很樂意學生去見識見識世面。 去港城的路上,蘇葉打開倉庫后臺瞄了一眼,心砰砰地快要跳出喉嚨。 我滴老天鵝,她多了十萬斤糧食!蘇葉這會腦子有點缺氧,從未有過如此多的糧食,一時半會居然想不到要怎么處理它們。 感謝富裕的京城市民,讓他們擁有了一臺顯微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