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主持人和制片人導播也看完了視頻,他們不得不承認,從視頻中以局外人的角度看到小孩的模樣,的確比在李家時候有更不一樣的感受。 這個簡單的花絮視頻就有讓人看下去的欲望,看完后有沖進視頻里想抱抱那個笨呼呼的小孩,捏捏她的小臉蛋,跟她親近地互動。 對主持人來說,小孩的笨拙和遲緩是溝通上的難題,但從觀眾角度來看,小孩笨拙的模樣卻意外地戳中人心里的那個點兒,激萌激萌的。 他們做節目多年早已養成一雙敏銳的眼睛,敏銳地感覺到這個孩子能吸引到任何年齡段的觀眾。 于是制片人點頭也同意了導演的提議,導播也默默點頭。 主持人:一群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家伙! 這一天,節目組的這些主要成員再次開了個緊急會議,把這期節目的主要內容定為三歲小嘉賓尋找自己丟失爸爸,標題定為我的爸爸走丟了。 確定好主題后,導演給李大少打了電話,說明了節目組的打算。 李閆多能有什么不同意的?節目組愿意給家里的小孩做一整期的專題節目,甚至別出心裁地設計出可愛的主題以此來吸引觀眾,發動更多的力量去尋找小孩的爸爸,這樣小八找到自己爸爸的概率就更高了。 他贊賞地夸了節目一句,代替老爹一口答應給下期節目追加投資金額,還表示如果有效果的話,以后還會繼續追加投資,支持節目。 喜得導演眉開眼笑,更加攢足了勁兒去策劃監督,決定給李大少一個別出心裁的尋親節目。 連續四天節目組都在李家來回奔跑跟團子熟悉,跟她溝通,主持人身上更是肩負著導演的囑托,因為小孩不會說話,她作為唯一跟小孩溝通的主持人,要能更默契地體會小孩的各種表情和肢體語言,幫助觀眾解答。 主持人開始挺緊張焦慮的,一直感覺壓力很大,也繼而影響到了自己的心情,但幾天接觸下來,她慢慢也被小孩的笨拙打動了,她開始以為小孩應該有些類似于自閉癥或智商障礙等等問題,但后面接觸下來發現,她只是發育慢一些,比尋常孩子顯得更加笨拙遲緩一些,但她并不笨,她有時候也能給人一些驚喜。 比如有時會神乎其神地領悟到大人的一些情緒或意思,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應,每當這個時候,她就能明白為什么李家小公子那樣陰郁的少年會這樣喜歡照顧這個孩子。 到節目開始前的最后一天,主持人要求李家小公子把小孩抱到節目組彩排,讓她先適應一下節目直播的環境,否則一旦更換到陌生的環境,她擔心小孩會有不適的反應。 這一天李閆多本想親自開車送弟弟和團子去彩排,但公司來了一幫業內大佬和投資商來參觀,他們對沈知藥最新的實驗研究非常感興趣,為了幫好友招待這群人,他只好含淚留在公司,說等第二天錄節目的時候再親自送去。 李總也抽空打電話關心了下,父子倆一個說法,說等明天錄節目就全家人一起送團子過去。 出乎意料,節目組的人以為團子那么笨拙,又被李家小公子保護得密不透風應該會比較怕生,但小孩到了節目組之后,表現得異常的鎮定和乖巧,她坐在節目組錄制節目的凳子上,主持人嘴角抽搐地發現,他們什么都準備好了,就是錄制場地沒有任何的特殊布置! 以往基本上都是大人上節目找小孩,所以節目組給嘉賓提供的椅子也是用大人的身高來衡量的,小孩被抱上椅子之后,就被高高的桌臺給遮住了,攝像機完全拍不到小孩的模樣。 導演見了,直接大手一揮,讓他們把桌椅全部撤掉。 全部換成可愛童趣一點的桌椅,幼兒園見過嗎?就照著幼兒園的那種整一套!還有背景板主題也要弄得童趣可愛一些,標題用彩色的充氣字體拼出來,一定要能打動觀眾,要符合我們的主題! 又忙碌了一上午,把錄制的地方換成了童趣可愛主題的模樣,小孩坐在綠色的小凳子上,即便凳子很矮,兩只小短腿還是懸空著,面前的桌子是一個樹樁模樣的小桌子,連她的小話筒都套上了兩個兔耳朵。 主持人則坐在一只大熊凳子上,導演和策劃組把臺本和流程卡給主持人,讓她照著這個來。 但全程彩排下來,節目組卻發現,小孩沒問題,主持人也沒問題,但主持人和小孩之間的互動非常僵硬,按照常人的流程和提問方式對小孩是完全沒用的,她不會說話,有時也很難理解大人在說什么,想要她給到正確的反應是要碰運氣的,即便她有了正確的反應,觀眾也不一定能夠get到。 這樣一來,怎么湊足60分鐘的流程?讓這60分鐘的節目變得吸引人,精彩有趣,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不能光小孩一個人坐在那邊表演可愛。 節目組開會討論了很久,最后抱著小孩的少年開口:插播。 導演看過去,不解問:插播什么? 插播幕后花絮,制作動畫故事講解,插播進去。 導演想了想,很快領悟到少年的意思,小孩不會說話,很難交流溝通,觀眾就算可以被小孩的笨拙可愛打動,但他們也不一定能聽得懂小孩的故事。 但他們如果能夠以插播幕后花絮和用動畫故事的形式,不但能夠將小孩的故事講得明明白白,同時還能把60分鐘的節目做得有趣吸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