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擊天下 第250節
書迷正在閱讀:香祖、巴別塔下(NPH+末世+無限流)、心心念念(H)、撬墻角(1v2,男全c)、離開豪門后回村養老火了、嫁給孤獨的他、虎崽又在胡作非為、佳兒佳婦、暗火(父女,高H)、蜜汁系統(高H NP)
第379章 兵臨蕩水 姚弋仲率兩萬羌人退回了鄴城,引起了鄴城一陣巨大的慌亂。 鄴城為石趙第二都城,歷來是冀州的繁華之都。近年來,石虎刻意把百姓往鄴城一帶驅趕,加上羯人和雜胡大都聚居在此地,故此鄴城內人口都達五十多萬人,其中羯人二十余萬,雜胡十余萬,漢人也還有二十余萬。 若論人口,鄴城可謂河北第一城。故此歷史上的冉閔,發布屠胡令的時候,胡虜因此而喪生二十余萬人。 此時鎮守鄴城的,是石虎的第九子石遵。石虎諸子之中,石遵和石斌兩人都是被文武百臣所看重的,石遵熟禮樂教化,石斌懂軍事統兵。石斌已在東燕城之戰中被司馬珂所殺,石遵也成了石虎諸子之中的佼佼者。當初石宣謀反被斬的時候,石遵為太子的呼聲其實最高。只是石虎最終還是選擇了年紀最小的石炳,這樣就不用擔心他還沒死,太子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篡位了。 但因石遵確實在諸子之中較為出色,故此石虎將鎮守鄴城的重任交給了石遵,也算是對這個兒子的一種補償。 石遵此刻只有三十歲不到,但是相對其他諸子來說,在羯人的心目中威望卻是最高,故此鄴城在其手中還算安定。 當石遵得知姚弋仲的兩萬羌人在枋頭一擊即潰,而且惡退近百里,過蕩陰都不入,心中終究是有點疑惑。畢竟姚弋仲也算是能征善戰的老將,就算司馬珂的兵鋒再盛,也不至敗得如此之快。不過他只當姚弋仲在東燕城一戰被司馬珂殺得嚇破了膽,倒也沒想到姚弋仲已經起了自保之心。 得到司馬珂北伐的消息之后,整個鄴城人心惶惶,很多胡人都紛紛整理行裝,準備往北撤逃。而鄴城內的漢人百姓,卻已經開始悄悄的彈冠相慶。畢竟連西羌大都督姚弋仲都望風而逃,這場戰爭還能有什么懸念。 石遵終究是石虎諸子中的翹楚,當即出動兵馬,全城戒嚴。先是斬殺了一些準備撤逃的胡人,隨后又捕獲了一些暗中聚集在一起密謀與晉軍里應外合的漢人,迅速穩定了局面。 隨后,石遵親自披上鎧甲,手執寶劍,縱馬在城中巡視,穩定人心。又點領了鄴城的駐兵三萬余兵馬,親自在鄴城南門閱兵演武,激勵羯人的士氣。 鄴城的三萬余兵馬,其中騎兵八千,步卒兩萬五千余人,其中七成是羯人悍卒,三成是雜胡。由于在過往的戰爭之中,漢人士卒屢屢出現叛逃,乃至臨陣倒戈的現象,石趙的軍馬已經不再啟用漢人為兵,只是驅使其作為夫役協助運輸糧草輜重,做做工匠等后勤事務。 這樣的兵馬,雖然只有三萬余人,其實戰斗力也是極強的。尤其是羯人都知道司馬珂不留他們活口,更加激發出滿身的兇悍之氣,準備與晉軍誓死一戰。 石遵知道,若是一味堅守城池,則會被司馬珂將鄴城圍困住,屆時羯人將陷于極其被動的地位。因為鄴城的人口實在太多了,司馬珂只要守個兩三個月,鄴城就得斷糧,不戰而敗。所以唯有主動出擊,才有勝算。 于是石遵親自掛帥,令姚弋仲為副將,準備率四萬由羯人和羌人組成的趙軍前往蕩陰迎戰晉軍,只留下弟弟石琨率一萬兵馬鎮守鄴城。 就在石遵即將出發之際,從北面又傳來了好消息,張貉所率的五萬援兵也已抵達鄴城,如此一來整個鄴城地界的兵馬,便已達十萬人,若是算上輔兵和夫役,可達十五六萬人,可謂兵強馬壯。 石遵和張貉兩人商議之后,為確保鄴城的安全,決定以石琨主將,鷹揚將軍劉寧為副將,率兩萬兵馬共同鎮守鄴城。 計議已定之后,石遵、張貉、姚弋仲和張沈等人,共率八萬兵馬,直奔蕩陰而來。 抵達蕩陰之后,張貉與姚弋仲共率六萬兵馬鎮守蕩陰城之南的蕩河北岸,阻擋晉軍北上,而石遵率兩萬兵馬入蕩陰城,居中策應,同時負責保障張貉姚弋仲所部兵馬的糧草輜重等后勤保障。 六萬多兵馬沿著蕩河北岸一線排開,連營十五六里,準備迎戰晉軍。 ……………… 蕩陰南面地界,蕩河。 此時正是汛期,河水暴漲,河床最窄處也寬三十余米,雖然淺水處不過幾尺,但是最深之處達一兩丈,而且深淺不一,想要涉水過河很顯然不現實。 于是這條小河也成了晉軍和趙軍的的攻防點,兩軍隔河相望,分別駐扎在兩岸而對峙。 但是晉軍的氣勢明顯不如對岸的趙軍。 對面的趙軍六萬多人,外加輔兵和夫役近十萬人,在蕩河北岸設下了水寨,連營十余里,旌旗如云,甲衣如雪,一眼望不到邊。 而南岸的司馬珂,則連同輔兵也只有五萬多人,設在河岸一帶的營寨,不過六七里,只有趙軍的一半。 咚咚咚~ 嗚嗚嗚~ 一陣沖天的戰鼓聲,還有連綿不絕的號角聲,從蕩河對面傳來,在蕩河的上空激蕩著,似乎連河水都隨之蕩漾了起來, 對面的趙軍,見得晉軍兵少,頓時士氣大振,在各自主將的授意下,鼓角聲大起,喊聲如雷,刻意造成一種倚多為勝的威壓氣勢。 近十萬人的喊聲,連綿十五六里的號角聲和鼓聲,的確是極其雄壯,若是普通兵馬,的確會被震懾。只是,他們遇到的是從尸山血海之中摸爬滾打出來的北府兵,早就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氣度。 更何況,他們跟隨司馬珂這么多年,未嘗一敗,不知斬殺了多少羯人,早就視對面的羯人如同土雞瓦狗一般,不屑一顧。 司馬珂雖然掌控的戰兵近二十萬,但是能抽出來北伐的兵馬的確不多。 沈勁、卞誕、虞洪和紀睦手中的兵馬近十萬人,要震懾和穩定江南的局面,避免大后方起火。三萬天策軍要鎮守洛陽,防止西面的秦國趁中原空虛而偷襲洛陽,同時也要以重兵震懾豫州一帶的士族,防止生亂。夏侯長的神策軍要鎮守青徐兩州,防止慕容燕國在冬季趁渤海結冰渡海攻入青州,同時防止青徐兩州生內亂。 他橫空出世,所向無敵,卻又四面皆敵,處處都得防范和保護,否則治下的黎民百姓就可能遭殃,這也是無奈之舉。 他能夠抽出來北伐的只有虎衛軍、背嵬騎、羽林騎、陌刀營,謝尚的驍烈軍,還有庾翼手中的三萬兵馬,尚在北上的途中。 庾翼手中的兵馬,原本是當初庾亮募集對付司馬珂的雜牌軍,數量雖然多,但是戰斗力不強。雖然經過荀蕤幾年的整頓,戰斗力大幅度提升,但是比起三只北府兵還是相差甚遠,只能用來跟在后面布防所占領的城池。 而謝尚的驍烈軍,從青州出發,進攻冀州的東部,第一可牽制冀州東面的兵馬,第二可防止慕容燕國趁渤海結冰、石趙空虛之際突入渤海諸郡。 不過,司馬珂雖然兵力不多,卻都是百戰精兵,絲毫沒有將對面的各種胡人拼湊起來的兵馬放在眼里。 故此,羯人雖然大聲的喧囂,眾晉軍也只是當個笑話看而已。 ………… 黃昏時分,司馬珂在鄧遐、王猛、陸納、陳猛等將的簇擁之下牽著馬在蕩河北岸緩緩而行,望著河水出神。 晚霞紅艷的光線,從云從中的縫隙之中透出,層層疊疊的云團。宛若金色的版畫,霞光在江面上灑下點點滴滴細碎的金鱗,上下交輝,甚是壯觀。 望著云水一線的落日之景,司馬珂眉頭微蹙,若有所思。 江山如畫,卻被豺狼虎豹所占。 這蕩河水嘩嘩向南而淌,四野除了這隔河對峙的晉軍和趙軍兵馬以及各自運輸糧草輜重的人馬,方圓數十里都沒有人煙。 這鄴城以南的地界,歷來都是中土的膏腴之地,卻被羯人禍害成了千里無雞鳴、白骨露于野的凄涼景象,不除羯人,他如何肯罷休。 他緩緩的抬起頭來,瞇縫起眼睛,望著對面。 蕩河的對岸,則是密密麻麻的羯軍水寨和連營,綿延達到十里之長,河面上不時有羯人的船只在穿梭巡查。 而河的這邊,所有的漁船早已被羯人全部掃蕩一空,此時正是河水暴漲的時期,想要渡河必須得乘船。 船只對于他來說,并不算難,蕩河連著白溝,可以從枋頭調來船只運輸兵馬糧草。但是蕩河終究是河床太窄,而且水底深淺不一,大船是沒有辦法進來的。若是用小船運兵,則必然被羯人隔河放箭阻截,無法渡河。 難不成,轟轟烈烈的北伐之旅,也要像桓溫一樣,止步于枋頭? 一旁的王猛,見司馬珂嚴肅的神色,似乎想到什么,輕輕的對司馬珂道:“殿下既要渡河,何不搭橋?” 搭橋? 司馬珂自然不會像白癡一般的去問,怎么可能在羯人的眼皮底下大興土木,然后再由王猛細細一般解說,再夸王猛果然妙計之類的話。 很顯然,王猛的所謂橋絕非尋常意義上的橋。 他眉頭微蹙,略一思索,很快便明白了過來,對王猛露出贊許的神色,笑道:“好,回去好生商量著搭橋之計?!?/br> 王猛見得自己只是說出搭橋兩個字,司馬珂便反應了過來,心中也不禁對司馬珂暗暗佩服。 所謂高手過招,旁人看熱鬧,只有內行人才知道門道。 第380章 獵殺 枋頭。 城外的碼頭邊,大大小小的船只云集,有的滿載著貨物而來,有的則空蕩蕩的往南而去。一個個河北漢子,光著膀子正賣力的下著貨物,遇到大件的還一起吆喝著喊著號子,雖然很累,還是不時的傳來歡笑聲。 那些女人們和小孩們,大部分都在遠處的荒地中,生火做飯,也有力氣大的婦女,協助幫著般小件的物品。那些八歲以下的童子,則在荒野里跑來跑去,大聲的叫著鬧著,快活的很。在他們的旁邊,密密麻麻的搭滿了的簡易木棚,便是他們的臨時棲息之處,六月的天氣,只需燒草驅蚊,不用擔心夜里著涼。 在碼頭幫工或者協助運輸糧草,一天的工錢是十個錢,十斤土豆,半斤面,一兩鹽,干滿五天還可額外領取半斤豬油。 其實這個工價,若是對黃河以南的百姓來說是偏低的,尤其是那土豆都不值錢多得用來喂豬,完全不值錢。但是對于習慣了被羯人拉去服徭役的河北百姓們來說,這已經是天大的好事了,不但能全家吃飽,還能沾點葷腥,而且兜里還有錢攢著可以過冬,所以十分的賣力。 一隊晉軍士卒簇擁著一名年輕的將領正在碼頭處巡視,正是建威將軍荀蕤,荀蕤雖然尚未到而立之年,卻是少年老成,行事極其穩重而細致,考慮事情周到,加之對下屬甚為愛惜,故此深得眾將士的敬重。 荀蕤在碼頭四處巡視了一番,又去幫工的百姓居住的棚戶區巡查了一番。他發現那些婦女都腰上綁著袋子,干活時不時的發出嘩啦啦的響聲,很顯然是丈夫的工錢,也是她們的命根子。又發現很多人生火做飯的位置離居住的棚戶極近,有火災隱患。當即命令派一隊士卒前來在此巡守,日夜輪值,一為防盜,二為防火,三為調解百姓之間的矛盾。 就在他仔細檢查和吩咐了一番之后,一騎飛馬奔來,高聲喊道:“大將軍急令!” 荀蕤急忙向前迎了過去,接過來騎呈遞過來的火漆密信之后,當即吩咐道:“傳令下去,除大貨船之外,其余小船卸貨之后不得離開碼頭,集結在碼頭北面待令?!?/br> 身旁立即有十數騎疾奔而出,前往碼頭傳令。 隨后,荀蕤又吩咐立即到枋頭城內收集木板,一并送到碼頭處。 很快,枋頭西面的碼頭北側,便集結了數十艘小船,靜靜的等候著命令。 城內的晉軍和百姓,到處尋找和收集堅厚的木板,將一些廢棄的房舍都拆了,將大量的木板拆了下來,運往碼頭。 在荀蕤的監督之下,到了次日上午,便集結了兩百余艘船只,又有十數艘艨艟戰艦,同時碼頭處堆積了大量的木板。 荀蕤指揮民夫們將那一塊塊木板搬上船只上后,安排了一名校尉帶著船隊,浩浩蕩蕩的往蕩河方向駛去。 ………… 蕩河下游,水面波光粼粼。 四艘較大的船只,自下游逆流而上,往羯人水寨方向駛去,仔細望去,可見那船頭豎立著的正是晉軍的旗幟。 蕩河兩岸的船只早已被羯人清理,這是司馬珂從枋頭調來的艨艟戰艦,自南面的白溝而來,進入了蕩河的水道, “外狹而長曰蒙沖,以沖突敵船也?!濒眶臼枪糯姷闹髁Υ?,船體狹而長,機動性強,便于沖突敵船。一艘艨艟可載二三十人,而且四周有牛皮覆蓋,可擋普通弩箭,而且船艙又開弩窗和矛xue,可以躲在船艙內攻擊,又以櫓槳為動力,船行極快。 羯人主將張貉知道此戰非同小可,不但將斥候放出了十數里之外,水面上巡邏的船只更是放出了二十數里,一直到前頭水面極其寬闊的地界才罷休,以防晉軍渡河。 此處雖然離趙人水寨有七八里地,但是水面上的巡邏船只很快便發現了他們,隨著水面上的唿哨聲響起,十余只巡邏船只立即聚集在一起,來不及做太多的準備,便朝這只艨艟船隊撲了過來。 南船北馬,北方人以戰馬為主要交通工具,造船方面自然差了很遠,何況趙人所用的船只,皆是以繳獲的漁船為主,十余艘漁船對艨艟戰艦根本起不了太多的威脅。 船艙之內,眾晉軍將士眼見得趙人駕著木船如飛而來,不覺眼中露出鄙夷的神色,絲毫沒有半點慌亂。 那趙人的船只越來越近,眼看便已到了百步之內。 咻~ 一枝弩箭從弩窗之中激射而出,直奔最前頭的木船而去。 噗~ 那箭如流星,穿入那木船上領頭的趙軍的咽喉,硬生生的透穿了骨rou,透頸而出,又呼的一聲,透入了背后一名趙軍的胸口。 嘩~ 前頭的趙軍一聲不吭的栽入水中,后面的那趙軍則捂著胸口,口中鮮血狂噴,緩緩的倒了下去。 十石大黃弩之威,在百步之內,殺傷力可以用恐怖來形容。 緊接著,破空聲大起,一枝接一枝的弩箭,在空中劃過一道道光芒,向趙軍的木船上激射而去,隨即便聽到慘叫聲大起,一個個趙軍像木樁一樣栽入河水之中。 河水,瞬間通紅了一片。 這一刻,趙人才知道,駕巡邏的漁船去攔截配備強弩的艨艟戰船,是何等可笑的事情。 “快撤!”有人嘶聲大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