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搞基建 第169節
他們答應了燕國,得了楚國,還解決了圣上的終身大事,實乃三喜臨門。 薛仁不緊不慢地頷首,心里卻出神地想著,日后楚王誕下的皇子也是林家血脈。林家的孩子當了皇帝,那他們算不算賺了? 楚國歸了夏國,表面上好像是夏國賺了,但是以后的事兒可就未必了。 兩個老狐貍各懷心思,但是在大局面前,卻一派和氣。 想必底下人也是如他們一般。 唯有韓攸別無他念,他是蕭瑾的臣子,又在林檀身邊當過幾年的軍師,與兩邊都有情分,如今蕭瑾與林檀結成連理,也就只有韓攸最覺得稱心了。 吉時已到,伴隨著禮樂,眾人才看到帝后二人率眾禮官而至,一步一步登上了高臺。繁復的禮節,如今卻變成了莊重與威嚴的化身。正因為有這些條條框框,才會讓人心生敬畏之心。 真到了這時候,蕭瑾反而有些緊張。 他也體貼,怕林檀也緊張,上臺階的時候還牽住了對方的手。 這是蕭瑾第一次牽女孩子的手。 林檀感受到他手心有些濕,無聲一笑,穩穩地握住。 她并不怕,但是蕭瑾定是有些害怕的。分明是成過親的人,怎么比她還緊張? 看似林檀被蕭瑾牽著,實則是她帶著蕭瑾,徐徐走上高臺。 高臺之上便是太極殿,放目放去,宮中的殿宇皆入眼底,巍巍高樓,卻高不過他們腳底站著的這一座。 臺下立著朝臣,多到數不清,也看不清。這里面有蕭瑾的臣子,也有她的大臣,可是如今,儼然成了一家人了。 夏國給了楚國足夠的禮遇,前些日子她處至臨安城,臨安城的百姓也對楚國來的人以禮相待,夏國上上下下,也都對她這個新皇后心悅誠服,林檀知道,這必是與蕭瑾的支持分不開。 林檀攥了一下蕭瑾的手,從未有一刻像現在這樣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將楚國拱手,并沒有做錯。 當初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現在,已經沒有計較的必要了。 她與蕭瑾已經是夫妻了。 蕭瑾似有所感,以為她又緊張了,回頭安撫地一笑:“放心,很快就結束了,待會兒我們便能回去?!?/br> 林檀沒有解釋什么,只是低頭微微一笑。 被人護著,不是也挺好的嗎? 打太極殿回來之后,蕭瑾又被鬧了許久,直到日落之后,才得以與林檀獨處。 蕭瑾將殿中伺候的人都趕到一邊,喝過合巹酒,他拿出一個小匣子。 林檀偏了偏頭,手指撥了撥匣子,噙笑道:“這是定情信物?” 蕭瑾臉一紅,有點不好意思,想著自己,送這個是不是有些不太應景?若是換成簪子會不會好點,哪怕放一把紅豆也算應景啊。 不過事已至此,也沒得改了,不應景就不應景吧,他打開小匣子,道:“今日大婚,特意準備了一個小禮物?!?/br> 林檀看過去,只見上頭放著一枚印章:“這……” 似乎也不是鳳印啊。 蕭瑾拿出印章,道:“后宮里雖然有六尚二十四司,但是只掌內廷之事,不過是后宮制的一個補充,太過狹隘,朕想在外廷設置女司,下設女校、衙門,網羅名士,廣置女官,專管天下女子事,皇后覺得如何?” 林檀心一動,若真能如此,必是天下女子之大幸。 她握住蕭瑾的手,忍住激動:“若能如此,自會造福天下女子?!?/br> 蕭瑾就知道她肯定喜歡,將印章放在她手上:“那此事交由皇后全權負責?!?/br> 他不便多管女子的事兒,但是林檀不一樣,她是皇后,管這些本就是理所應當。 林檀心里一暖,為了蕭瑾的這番心意。她也不問朝臣是否會反對,既然是正確的事,她從不畏懼人言。 握著印章,林檀目光盈盈地望著蕭瑾:“多謝?!?/br> 謝他如此信任她。她身為女子,最知道女子不易,難得的是蕭瑾身為男子,卻又這般細膩的心思。 “夫妻之間,何需言謝?”蕭瑾知道她有能耐有傲氣,不愿她在這深宮中被磨去棱角,“你盡管放手去做,萬事有我替你兜著?!?/br> 林檀眼眶微熱。 她想,往后在這兒的日子,應當會比從前還要好…… 作者有話說: 正文部分暫時結束啦,接下來還有幾章番外。 第209章 番外(一) ◇ ◎女校與女司◎ 女司的設立完全是蕭瑾一手推動的。 他為了林檀行動方便, 不僅舌戰群臣、力排眾議,甚至連班底都已經給她選好了。 林下書院最出眾的那一批人,如今都成了林檀的人。從地位顯赫的康樂公主, 到京城夫人里頭最體面的馮夫人, 再到以方惠為守的林下書院女學生中的佼佼者,都成為林檀堅實的后盾。 若不是實在不好出手,蕭瑾甚至想直接下場, 將朝中百官的夫人全都拉到林檀的陣營來。 蕭瑾還從朝廷里頭單獨撥了一筆款給女司,這女司往后可是要在各地興建學校、立衙門的, 衙門便類似于后世的婦聯,專替女性申冤,做著一切開銷都不小, 朝廷剛從燕國得了一筆錢,拋除士兵的撫恤金, 剩下的,都填在女司里頭了。 對此,朝中有不少的老古板又有話要說,但蕭瑾遠比他們要能說會道的多, 他們說一句, 蕭瑾便回之以十句。 朝中的大臣雖然廢話一籮筐, 但是認真吵起來,也是吵不過蕭瑾的。 這一波拉扯, 蕭瑾理所當然地贏了。 薛仁等見蕭瑾如此為林檀著想, 才真正放下了芥蒂。雖說他們聯姻是形勢所逼, 但若是這夫妻兩人能相守一生, 相敬如賓, 那他們也對得住天上的老將軍了。 婚禮過后, 余下人都回了江陵府,唯有薛仁等幾個人留在了臨安城。 江陵府固然是久居之地,但薛夫人也怕他們都走了,林檀孤身一人受了委屈也沒出訴,實在太可憐了些,所以便讓薛仁留下。 好在朝廷為仁義,對他們這些皇后娘娘的娘家人一直禮遇有加,不僅安排了住處,更在軍中安排好了職位。 薛仁也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竟然會跟王從武他們同朝為官。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朝廷里還有他們的人,那邊是韓攸。 韓攸沒有官復原職,他是直接連升三級,再次成為朝中炙手可熱的大紅人。很難得的是,他為人處事拿捏極好,且與薛仁與張崇明他們也都處得過去,有他在中間牽線,林家軍也漸漸融入了夏國朝廷。 連薛夫人進宮的時候都忍不住跟林檀贊起了夏國的高義:“老薛之前多不樂意留在朝廷里頭,說是都不想熟,處著尷尬,可這些日子下來,那天回來不是笑嘻嘻的,也常聽他提起軍中的事兒,瞧那樣子哪有半點一開始的不樂意?” 林檀一直在俯身寫字兒,聽她說完,抬頭道:“你們待著高興便好?!?/br> 她其實也一直擔心林家軍跟朝廷起摩擦,好在蕭瑾什么都照顧到了。 薛二人感嘆:“怎么可能不高興?圣上可是把您捧在了手心里?!?/br> “快別這么說,怪rou麻的?!绷痔纯刹涣晳T聽這些。她與蕭瑾都是情緒內斂的人,雖然感情確實不錯,但也聽不得這些rou麻的話。 薛夫人嘀咕道:“本就是實話,哪里rou麻了?” 旁人還就愛聽這些rou麻的話呢。 她說著,見林檀一刻也不停,便問:“您這是在寫什么呢?” “如今各地都新立了女校,但是女夫子缺得緊,我讓康樂公主、馮夫人等打聽了一番各地才學出眾的女先生,如今正在給她們寫信,請她們出任山長?!?/br> 薛夫人聞言湊過來,見她已經寫了厚厚的一沓了,少說也有四十幾封信,看這架勢還有的寫呢。 薛夫人看著心疼:“這種事情這底下人代勞不行嗎?” 林檀搖搖頭:“如今女校才剛剛起步,外頭的那些女子是有耳聞,但卻并不把它當一回事。只有我這個皇后率先重視,親自請她們坐山長,這事才能辦得好。況且,不過就是寫幾封信罷了,也不是什么累活,若能將女學開到夏國的每一個地方,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br> 林檀說話的時候,神態寧靜。 她是真的喜歡自己如今做的這些事兒。 薛夫人一怔,她看過林老將軍在世時無憂無慮的林檀,也見過獨自撐著楚國日日憂心的林檀,卻很少見到現在這樣內心平和,卻又無比堅定的林檀。 或許他們來夏國,真的來對了。 既然林檀想做,薛夫人自然支持到底:“也不光是他們這兒有才女,江陵府一帶也有才女,臣婦也認識幾個見不得的婦人,回頭也讓她們多替您分憂分憂。江陵府一帶可是您的娘家,您做事兒她們自然是鼎力支持的,都無需您費心,半月之內,莫說是山長了,就連女先生們也都會給您配齊了?!?/br> 林檀順水推舟:“那江陵府那兒便全都交給您了?!?/br> “您該不會是就等著臣婦這句吧?” 林檀狡黠地笑了笑。 萬事開頭難,但如今林檀所做的事,其實一點兒都算不上難,比她當初苦撐著建起楚國來說,容易太多了。 夏國不比從前的楚國,有林下書院這個先例在,再開設學校已經方便許多了,什么事兒也有個學習的例子。且如今她們還手握一份得天獨厚的報紙,若想宣傳什么,直接用上那份報紙便是了,看的人多了,便能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大批人,這也是江陵府所沒有的。 再則,市舶司那兒也確實厲害,工廠建到了夏國各個地方,學校招收女學生的時候,最實在的一條便是往后結業了可以直接進這些紡紗廠、織布廠、茶廠做活,不僅待遇好,在民間地位也高。 光靠這一點并不足以吸引富貴人家的女兒,但是對于窮人家的孩子來說,已經是莫大的好處了,也正因為這一點,女子書院才能很快席卷整個夏國。 不過一年時間,各地的書院便開的有生有色。 女司的衙門也在各地開設起來,專管女子之事。一開始,誰也沒有將這個小小的衙門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回,建康府出了一個驚動一時的和離案。 一個靠著岳家起家的富商寵妻滅妾,妻子吳氏受盡折辱,卻也一直都不肯服輸,想方設法的要拿回家產,但這世道還是男子的世道,她多番籌謀,終究還是沒能如愿,走投無路才找到了女司。 吳氏本不抱什么希望,甚至想著若是這次再息事寧人,她就一刀捅死這一對狗男女,犯法就犯法吧,死也要讓他們先死。 結果這一回,卻改變了吳氏的一生。 在女司的強行介入下,吳氏直接帶著嫁妝順順利利地和離了。 一切都太過順利了,順利得吳氏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然而這一切又確確實實的發生了,女司和皇后娘娘,真的能救她們于水火之中。 看著前夫跟那小妾又恨又怕地目送她出門,吳氏心里只覺得痛快! 這件事兒林檀從頭跟進到尾,吳氏拿了和離書后,林檀還特意讓人給她辦了一個女戶,以免那個前夫再起什么幺蛾子。 此事一出,轟動了整個夏國,民間議論紛紛,有指責女司插手人家家事,不過是夫妻之間雞毛蒜皮的小事,非得鬧得這么大,有失體面;有的指責那妻子無情,為了自己痛快連丈夫都不管了;還有人覺得那個小妾才是禍頭子…… 不少人爭來爭去,都沒爭出個道理來,不過自此之后,出了事兒過來尋女司的人卻越來越多了。 不少女子如今方才意識到,她們不是天生就該受委屈的,這世上還是有人愿意站出來維護公平,愿意站出來為她們挑戰世俗的目光。 女司里頭當差的也是女子,女子能上學,能出去做工,甚至還能入司做官,吃朝廷的俸祿,同是女子,別人能做的,她們為何不能? 或許,身為女子,她們本就不該活得這么卑微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