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夜市驚現昆侖奴
婢子們來來回回,手忙腳亂,終于給公主挽好發髻,換上新衣。 鐵扇瞧著鏡中的自己,很久不曾梳妝打扮,今日鋪紅迭翠,濃妝艷裹,仿佛又回到了鮮衣怒馬的年少時期。 她走到扶蘇跟前,手持裙擺,施施然在他面前轉了一圈,飄飄欲仙,“好看嗎?” 女子香氣撲鼻,扶蘇定神觀賞,眸中驚艷毫不修飾,目光卻落在公主發髻中央別著的那朵嫣紅玫瑰之上,是他方前為她采摘,喉嚨有些發緊,“殿下甚美?!?/br> “我今日沒來由,突然很想一襲紅衣,這朵花與我絕配?!?/br> 鐵扇落落大方,牽起扶蘇的手,召喚辟水金睛獸,動身前往長安。 長安城煙柳畫橋,風簾翠幕,自古人間繁華之都。 鐵扇一身紅衣,明媚嬌艷,扶蘇一身錦白,矜貴清華。兩人攜手同游長安,在擁擠的人群中格外出挑,惹來路人目光頻頻。 “這兩個人衣著不凡,氣質高貴,身邊卻沒個隨從,莫不是公主與駙馬街頭微服私訪來了?” 路人竊竊私語,鐵扇放下手中的昆侖奴面具,對扶蘇做了一個鬼臉,“扶蘇,駙馬是什么?” 扶蘇抿唇不語,將面具套在自己頭上,于是肆意臉紅。 他不相信活了幾千年的鐵扇公主會不清楚人間的駙馬是何含義。 她言辭間毫不客氣地調戲他,他絕不會一本正經地說出,“公主,駙馬是公主的丈夫,也就是說,那些凡人說我是你的丈夫?!边@等沒顏沒恥的話來。 他只是指了指不遠處的夜市攤子,“殿下,人間的赤豆元宵很是美味,殿下何不去嘗嘗?” “說了不許叫我殿下?!辫F扇含怒揭開扶蘇的面具,瞧著那張謙卑的臉認真端詳,“為什么是公主和駙馬,不能是王爺和王妃呢,定是你太端著了,讓人誤以為我是母老虎、河東獅?!?/br> “王爺和王妃也并不是如公主……蕉蕉想的那般,男尊女卑。扶蘇曾經聽過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王朝,國號叫作大臨。他們的七王爺與七王妃生前作惡多端,死后墜為鬼道。上蒼施舍,給了他們一個重生的機會,第二世,王爺和王妃洗心向善,結局圓滿。王爺待王妃,與扶蘇待蕉蕉并無不同?!?/br> 與牛魔王恩絕愛馳后,鐵扇便把自己日日關在芭蕉洞里刻苦修行,除非外出降妖。大多時候,全靠扶蘇在外界聽些稀罕事兒回來道與她消遣解悶。 “你們妖常說,人性比妖還復雜,常常有妖被人騙取內丹萬劫不復的慘事。在神的世界中,男神女神之間界限分明,因玉帝和王母便是如此。而人類,卻可以變幻成各種各樣的法則來?!辫F扇思忖道。 “仙家也有例外,譬如天蓬元帥與嫦娥仙子?!?/br> “并不,那只蠢豬只是因為觸犯天條,得罪了王母娘娘,她向來是一個極小氣的人?!?/br> 扶蘇抬手,帶著涼意的手指覆在鐵扇的唇瓣上,“千里眼與順風耳,什么都看得見,什么都聽得見?!?/br> “還四處栽培耳目,不愧是太華西真萬炁祖母元君?!?/br> 扶蘇見公主任性,憂心王母名諱自她口中吐出被順風耳千里捕捉,情急之下低頭在公主紅唇間映上輕輕一吻,將她那些大逆不道的話堵在口中,對上公主那雙鳳眸,霎時間面紅如血。 他這是在作甚么?他怎么敢輕薄殿下? 扶蘇挪過頭,不敢再看她一眼,手指不安地在衣袖中摩挲,不知如何面對公主。 鐵扇卻毫不在意地握住扶蘇手指,輕撓他掌心紋路,“你做鹿的時候就喜歡用舌頭舔我,現在變成人了還這樣,一點也不知羞?!?/br> 扶蘇憶起旖旎往事,百口莫辯,天地良心,剛剛他可沒有伸舌頭。 鐵扇拉著他走進一家茶鋪,很是入鄉隨俗,大咧咧道,“小二,來兩碗赤豆元宵?!?/br> 她與扶蘇面對面坐下,忽而開口問道,“你帶錢沒有?!?/br> 扶蘇愣了一下,將頸上的一塊玉取下,“這個應該足矣?!?/br> 妖雖然可以使些障眼法點石成金,可只能維持幾天,他用妖法變出金子給店家,便如同商販交易時使假鈔行騙,倘若那塊石頭最終落到一戶貧瘠百姓家中,無異于會造成滅頂之災。 鐵扇嘆了口氣,“怪我,想著你是只妖,從來也沒給你們發過月銀?!?/br> 扶蘇飲了口茶,“不打緊的,只要您生氣時不用芭蕉扇將我扇到九霄云外,扶蘇就已經很滿足了?!?/br> 他真的不想再去須彌山跟靈吉菩薩喝茶。 “我平日里有這般粗魯?”鐵扇從未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暴虐無道的君主,心生愧疚,見扶蘇要把他的玉墜給店家,忙伸手奪過,轉而將手臂上的金鐲痛快取下,交給店家。 “殿下……”蕉蕉二字太難啟齒,“臣怎么能讓殿下以心愛之物來換取區區兩碗赤豆元宵?” “算不得什么心愛之物,這原是一國國君的鎮國之寶,牛魔王殺人劫財,將這贓物當做無價之寶送給我,早該丟了棄了?!?/br> 扶蘇不再阻止,從懷中取出一枚翡翠玉鐲,“扶蘇方才逛夜市的時候,在一珠寶坊所得,覺得很襯殿下如雪的肌膚?!?/br> 他本來帶足了銀兩,卻悉數用來換取這枚玉鐲。 鐵扇眸光微動,伸出柔荑,“我很喜歡,你幫我戴上?!?/br> 周遭埋頭吃東西的食客不由得紛紛轉頭凝神,眾目睽睽,看著一位貌美白膚的俊美少年,為身旁那位金枝玉葉的絕色美人佩戴美玉。 怎一副活色生香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場景。 樹上枝頭,明月高照,吳剛伐桂,碧海青天夜夜心。 樹下坊間,璧人成雙,良辰美景,玉樓宴罷醉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