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書迷正在閱讀:論綠茶的一千種釣魚技巧、詭計多端的程老板、假少爺在豪門當綠茶、再也不和死對頭宿醉了、勇者穿越到現代再就業、暗室欺心、接近黑粉[絕地求生]、給母系社會直播三萬年后、和喜歡的人一起隔離了、可以去你家嗎
可大腦越是頤指氣使,手腳越是陽奉陰違。 他偏頭望去,萬丈深淵激起對死亡的恐懼。 往前是走不動了,往后……不可能往后。 進退兩難。 他手掌一滑,因為沒有系繩索和保護架,整個身體加速墜落。 穿胸而過的寒風打了個旋兒,又在四周鋪出一條閃著白光的浩瀚星云…… 最終身體分崩離析,四散著化為無數星星,沒入其中。 【第4輪次 用時2分37秒,本次挑戰結束】 【很遺憾,玩家 EyeMore003 挑戰失敗】 【再試一次?是 or 否】 孟艾摘掉頭顯和手柄,揉了揉后頸,手上的汗半干未干。 轉椅早已被他不知何時推到了一邊,他有些詫異——自己已經很久沒站著玩過任何VR游戲了。 還玩到了第4輪。 雖然只有十分鐘,孟艾卻心緒起伏,用連續的深呼吸調整狀態。但疲憊背后,又藏著期待。 這是他今天試玩的最后一個demo。 此時大屏上緩緩浮現出一行大字: 【孤膽裂冰Alone On Ice】 * “……感謝我今天的手氣,抽到了最后一個,希望能演一出壓軸好戲?!庇釢h廣打開無線投屏調出文檔,簡單暖了個場,“話不多說,進入正題?!?/br> “我們的游戲,各位剛才已經試玩了,叫做《孤膽裂冰》?!?/br> 孟艾立下了“人來demo來”的規矩,導致這次立項會雖然不似往常熱鬧,卻更加雞飛狗跳。 既然有demo,會前便先增加了試玩環節,由幾個評委依次試玩不署名的demo后,再聽答辯。 孟艾預判了做demo的難度和成本,這次的項目必然不多,試玩不會耽擱多久。 他原以為報名的項目總共才六個,質量上就能去蕪存菁。但一圈遛下來,臉當場就黑了,繼而陷入了雙重自我懷疑—— 是我想法有問題?還是你們能力有問題? 有兩個項目在試玩階段就出了bug。 孟艾倒是想答辯時再給他們一次機會,結果,項目經理壓根兒提不起勇氣,夾著尾巴溜了。 勝敗乃兵家常事,下回再戰。 另外兩個項目demo做得花里胡哨,但游戲在邏輯上存在明顯漏洞。 項目經理連初級階段的優化方向都說得支支吾吾,擺明了就是剛挖了個腦洞,就火急火燎開干了。 為了立項而立項,主次顛倒。 于是整場立項會在“全靠對手襯托”的氣氛中,只剩了兩個項目,搖搖晃晃地立在孟艾的冷眼中。 “還真是有點巧,我們游戲和上一組孫晗的很類似,都屬于冰雪運動類?!庇釢h廣避過孟艾那束若有所思的目光,環視了一下其他參會的評委,微笑道。 封建迷信害人不淺,他今天又一次特意穿上了那件“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的T恤,寄希望于自己能頭皮硬一點。 結果來到答辯環節,他才發現,大意了。 頭皮硬有個屁用。 得頭鐵才行。 今天會議室人格外多。 除了照慣例參會的孟艾、秦昊天和楊燁以外,萬敏哲來了,鄒海遙正捏著他的紫砂壺,甚至連趙惠風也出現了。 俞漢廣點按著激光筆給項目文檔翻頁,道:“孫晗的項目是大家熟悉的滑雪,我們的游戲,相對來說更小眾一些——” “攀冰?!?/br> 他剛聽完前一場答辯,頻繁提及孫晗,確實是發現兩個項目巧合得很: 孫晗和美術組一位叫遲語的年輕同事合作,做了個短道速滑項目。 有設計師的加盟,這款游戲把冰場做得栩栩如生,除了速度和激情,競爭帶來的刺激感讓人身臨其境,不枉費VR在技術上的獨特優勢。 兩個項目的代號還都叫做Ice。 游戲撞型撞名不說,答辯又抽到了前后場。 孫晗和遲語配合相當默契,三下五除二把游戲的制作思路、玩法與預期介紹得清楚。 居于后位的他明顯處于劣勢。 俞漢廣第一次覺得,自己小瞧了孫晗這哥們兒。 另外他也是心生疑竇:雖說冰雪運動游戲愈發常見,撞腦洞在游戲圈不是小概率事件,但扒開這個短道速滑游戲的皮,骨相怎么看,怎么和自己最初的攀冰游戲異常相似。 尤其是孫晗對于玩家獲取方式的闡釋,同樣是從一二線城市的數據入手,同樣是借助線下愛好者的力量。 和他的構思一模一樣。 鄒海遙問:“為什么要選擇小眾的東西?” “越小眾,越不被理解,反映出的,也就越是最深層面的精神需求。掌握住這些需求,能讓玩家黏性大幅提升?!庇釢h廣從沉思中反應過來。 他在攀巖群里潛伏許久,當上群主,的確用了番心思。 因為獨特和稀缺,這些愛好者自帶優越感,早就形成了一個小圈子。而圈子同時也給大家提供了身份歸屬與身份認同。 抱團取暖,堅不可摧。 “或者說,我們是在依靠用戶忠誠度的長板,彌補用戶覆蓋面的短板。同時也讓游戲有記憶點,顯得不那么隨波逐流?!?/br> 鄒海遙撇嘴:“還是冷門了點兒?!?/br> “不冷門。我認為,小眾的運動,在未來會逐漸破圈?!庇釢h廣看了一眼孟艾,“凡事預則立?!?/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