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那,念兒姑娘可是一同離開了?” 子玉轉頭正對上若兮的雙眼,又有些不舍地挪開眼神,看向陰兵。 “不,念兒姑娘因常年隨軍救人,身心交瘁,那時已是病體纏身,經不起長途跋涉,便留在陣中,與我眾將士,日夜盼您歸來。 況且大將軍您當時是帶病之軀,已是自顧不暇,圣旨已到,又不能耽擱,您走得匆忙,已經無暇顧及念兒姑娘?!?/br> 可是,許諾容易,兌現卻難。 不到一年,從京城傳來了平陽公主薨逝,并按照軍禮下葬的消息。 娘子軍營內,聞之皆哀慟。 也就是在接到公主下葬消息的幾日前,念兒姑娘的病體便再也支撐不住,如枯葉般隨秋風墜落,與世長辭。 細細算來,二人離世的時間,竟是同一天。 “想不到醫人無數的念兒姑娘,最后卻沒能醫好自己……” 陰兵的嗓音溢滿了惋惜與哀痛。 陰兵將領的話砸到眾人的心頭,如一聲悶雷,久久不能平靜。 子玉心中如鯁在喉,越是想要將魚刺拔出,卻陷得越深。 心中沒來由地刺痛,是無盡的愧疚,是對這萬眾守將的愧疚,更是對念兒的愧疚。 彼時病榻之上的念兒,究竟是何樣的堅持,究竟與病痛斗爭了多久?又有多少次想要放棄? 硬生生支撐了那么久,她一定很辛苦吧…… 在她苦等了那么久,卻始終沒能等到公主的那一句輕飄飄的承諾兌現的時候,會不會傷透了心? 那時她的心中,又是怎樣一種痛楚? 子玉只需淺淺一想,心痛感就足以令人窒息。 “你們真的守著這約定,駐守在這娘子關,竟守了這么久……” 子玉的臉上是愧疚,是難以置信,原來自己的前世經歷過這樣的事情。 更加難以置信的是,原來自己與若兮的相遇比想象中的還要早。 若兮的心中,一直壓抑地東西突然釋放,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陡然升起。 她對子玉的感情,突然間變得不受控制。 剛才僅存的埋怨消失得無影無蹤,除了震撼還有躍躍欲試。 心中熄滅的火花再次被點燃,涼透的心再次被加熱甚至即將沸騰。 原來冥冥之中,一切都有淵源,原來這一切都不是偶然。 原來自己與子玉的相遇雖然帶著離奇色彩,卻又是這樣的順理成章。 原來自己對子玉的愛慕,并不是那樣如無根浮萍,原來一切都有跡可循…… “我眾將士,按照將軍約定,從未擅自離開!” 陰兵將領擲地有聲的嗓音,存著浩然正氣。 “共有兵士多少人?” 子玉抬起頭,環視了一遍站在面前的隊伍,隨后直視著為首陰兵的眼眶,堅定地問道。 “娘子軍各部,總計一十九萬七千六百五十三人!” “為何記得如此清楚……” 子玉低聲暗嘆著,她并未想到陰兵口中的人數竟會如此的精確。 “日夜數點!不敢忘記!”將領凜然回復。 子玉終于抬起頭,帶著十二分的敬重高聲說道:“好!我帶你們回家!” “得令!”那亡魂轉身上馬,一氣呵成的流暢,彰顯著生前的英姿。 打馬揚鞭,白骨駿馬揚起前蹄,從大部隊一頭奔至另一頭,馬背上的將領朗聲點兵。 “趙將!” “末將在!” “錢士!” “末將在!” “孫遠!” “末將在!” “李征!” “末將在!” “周英!” “末將在!” “吳琿!” “末將在!” “鄭歸!” “末將在!” “王鄉!” “末將在!” “數點各部兵士!即刻啟程!” 白骨駿馬再次揚起前蹄,從骨架中打響歡快的鼻息。 “得令!”軍令一出,駟馬難追,眾將領數點兵將,聲勢浩大,氣勢如虹。 子玉掏出竹筒,打開蓋子,陰兵一列一列,按著順序依次化為無數螢藍色的光點,慢慢匯入到小小的竹筒之中。 陰兵一列一列減少,那小小竹筒的重量卻變得越發墜手,十分沉重。 隨著陰兵進入竹筒的數量越來越多,那竹筒上竟起了變化,棗紅色玉質般的表面,凝聚出一層白霜。 白霜越聚越厚,最后竟匯聚到子玉的手掌,而后是手背,緊接著又沿著子玉的手臂向全身漫延。 “子玉!快把竹筒放下!”若兮驚呼。 可是此時聚魂竹筒,仿佛與子玉的手掌緊緊黏在了一起,若兮想要搶下竹筒,竹筒竟紋絲不動。 眾人眼睜睜看著子玉身上的冰霜在迅速彌漫,由手背至手臂直至全身。 子玉口中呼出了寒氣,全身開始劇烈地抖動。 隨著最后一個靈魂收納其中,子玉頹然跪倒在地,蜷縮成一團,無法自控地顫抖著。 阿柔從空中落下,“子玉!快保持神魂中正!不要被那陌生三魂奪了先機!” 見她蓄勢待發,若是子玉神魂不穩,被那陌生三魂奪舍,阿柔便隨時準備沖到冥府,將子玉的元魂搶奪回來。 “若兮!快想個辦法!這樣下去要凍死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