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枝 第382節
“母親說,以前在山上時,每逢除夕,她都會給你做一碗,甜滋滋的,睡得也香。 今日雖不在一處,但你用時,我也在用。 盼著來年此時,能與母親、與阿鸞你一塊,我們三人圍一張桌子,一起用這碗甜羹?!?/br> 秦鸞彎了彎眼,取勺子,一口一口用完。 是她熟悉的味道。 甜滋滋的。 第435章 我也太愿意了 冬日的天,總是亮得恨晚。 外頭還黑漆漆時,林繁就起身了。 不止是寢宮這里,旁的各處,也都點了燈,為著即將到來的登基大典做最后的準備。 甘公公捧著新做的龍袍上前。 林繁穿戴好之后,甘公公又前后仔仔細細地整理了一遍。 確定一切妥當了,林繁趕往金鑾殿。 天色將亮未亮,一眾文武官員都在廣場上列隊。 寒風颯颯,幾位老大人卻不覺得冷。 新的一年,正月初一,這是個好日子。 時辰到,鼓樂聲齊響,震耳欲聾。 林繁手捧建隆皇帝的遺詔,步上長長的臺階。 黃太師悄悄地,看了林繁一眼。 剛剛過去的那一個月,林繁沒有登基,他的身份是皇太孫,日常服制自然也就比照著這個來。 上朝、下朝,議政、說事,舉手投足間,自有一股子氣派。 年輕歸年輕,黃太師還是在這份年輕之后,看到了林繁的沉穩、張弛有度。 這叫作“壓得住場子”。 古話說,“穿上龍袍都不像個皇帝”,就是指壓不住、鎮不住。 林繁則不是那樣。 沒穿上龍袍,坐在御書房里,他們這些臣子,無論是老的少的,從內心里都不敢、也不可能小覷他。 林繁很合適這把椅子。 黃太師很清楚這一點,可直到今時今日,在天邊那若隱若現的晨光中,他看著身著龍袍的林繁一步步往上,心中情緒遠比設想得要澎湃得多。 人靠衣裝、佛要金裝。 這身龍袍加身,讓本就很有模有樣的皇太孫,一下子就有了九五之尊的威儀。 這不是“像不像”的問題,而是,本來“就是個皇帝”了。 年輕、有抱負,好學又有想法,有沖勁,張揚背后又不失謙遜之心。 多好啊。 有這樣一位皇帝,他們大周,也會像林繁的腳步一樣,一步、一步往上走。 登基議程繁復,一直持續到了朝霞滿天。 霞光映在琉璃瓦上,燦爛奪目。 平陽長公主看著林繁走完了全程,鼓樂聲回蕩在她的腦海里,久久不散。 這些年,她參與了三次。 第一次是父皇趙揮的開國大典,隆重至極,她受封平陽公主,滿心歡喜。 第二次,是趙隸當了皇帝,她成了長公主,臉上帶著笑,心里的郁與恨,她直到今時今日,依舊沒有忘記。 這是第三次了。 往后,林繁的名字會從林家族譜上劃去,他成了趙繁,是大周的嘉平皇帝。 而她趙瑰,又要長上一輩,成為平陽大長公主。 她很高興她等到了這一日,當然,她更高興的是,這是趙繁自己做出了決定。 是他,決意成為“趙繁”,決意把整個大周抗在肩頭。 鐘鼓齊響,傳遍整個皇城,又一路傳出宮外,傳遍京師。 趙隸坐在墻角。 只聽那傳來的鼓樂聲,他就能想象得到,金鑾殿那兒進行到哪一步了。 每一個畫面都能夠呈現在腦海里,他不愿去想,卻又揮之不去。 這些時日,他被幽禁在此,陸陸續續地也知道了不少事情。 都是他的好侄兒想要讓他知道的事。 那日金鑾殿對峙,趙隸只聽見了順妃的抗爭,以及趙啟的義憤之言,他知道忠勤伯全家都背叛了他。 后來,他才弄清楚,不止,不止這些人。 安國公府在晉舒兒母女險些喪命之后,就已經想方設法給順妃遞消息,說服順妃倒戈了。 這讓趙隸十分生氣。 若非母后當日去動晉舒兒母女,安國公府怎么會去鼓動順妃?順妃又怎么會受鼓動? 順妃若無二心,忠勤伯又怎么會放反賊進城! 一環套一環! 不止順妃,在這宮里潛藏最深的,竟然是淑妃! 如果說,程皇后的背叛,在趙隸眼中還能算做“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話,淑妃這顆釘子是他怎么也想不到的。 母后寵愛淑妃十幾年! 母后自詡聰明、會看人,對他的眼光頗為不信任,可到頭來,母后又比他好到哪里去了? 若非母后一直夸贊淑妃,他又怎么會對淑妃高看一眼? 如果沒有淑妃這么個暗樁,平陽他們行事,豈會如此順利? 趙隸一想到這些,胸口就悶得喘不過氣來。 可他無處發泄。 他連把那幾個背叛他的人,拉到面前來,狠狠罵上一頓都不可能! 聽說,程皇后歸家去了。 聽說,淑妃出宮,天下遠游。 這兩個背叛者,順心如意,天高任鳥飛。 而他,他只能被困在這里! 至于他的母后,趙隸也聽說了,顏氏已經被送去皇陵了。 母子兩人,最后都沒有見一面,若不然,趙隸一定要問問她,被淑妃背刺的感覺到底如何? 趙隸越想越生氣,但他只能憋著這氣,沒有一丁點辦法。 鼓樂聲更響了,他捂住耳朵,聲音都不住鉆進來。 有一個詞,在他的耳邊反反復復,一直一直嘲笑他。 眾叛親離! 此廂,趙隸飽受痛苦。 另一廂,金鑾殿中,登基為帝的趙繁接受了百官的朝拜。 禮官宣了一道道旨意,追封趙臨為帝,尊房毓為皇太后,封林宣之女巧玉為郡主…… 待登基大典結束,已近中午。 冬日陽光落下,帶著nongnong的暖意。 趙繁去了延慶宮。 房毓皇太后正等著他一道用午膳,見他來了,道:“今兒當真好熱鬧?!?/br> 趙繁道:“您喜歡熱鬧嗎?” 房毓笑道:“之前在山上,清凈慣了,偶爾遇著熱鬧,還真新鮮?!?/br> “下回更熱鬧?!壁w繁請她落座,道。 “為什么?”房毓不解。 “要緊大事基本都走完了,”趙繁與她解釋,“禮部那兒能空閑下來,等過了上元,衙門開印,他們就得花大力氣準備婚議,我得把阿鸞娶回來?!?/br> 房毓一聽,喜笑顏開:“這熱鬧好,我太愿意了?!?/br> 趙繁也笑,眼中滿是笑意:“我也太愿意了?!?/br> 登基大典是在宮中舉行,除了鐘鼓之聲,京城百姓參與不進來。 大婚就不同了。 他要去接親,騎在馬上,引著花轎穿街走巷,鞭炮一路響。 那般的喜氣與熱鬧,如同他熱烈的心跳,能夠傳遞給每一個人,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