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枝 第238節
    瞞著就瞞著吧。    因為,皇上不會說出真相。    真相未明,此舉就像是皇上莫名其妙、主動逼反,一旦在千步廊里傳開……    黃太師都不用動腦子,就知道那些剛毅的御史會做什么選擇。    等大朝會上,不死諫幾個,流一地鮮血,都收不了場。    可是,現在去死諫,對結果有什么好處嗎?    說白了,死了都白死。    沒有意義。    再說句不好聽的,物盡其用、人盡其用。    等到林繁大軍返京,昭告天下他皇太孫的機會,御史們謾罵也好、擁護也罷,鬧起來的,才算有用處。    身為太師、身在京城,他也得盡他的用處。    現在,坐回去,好好想一想,他能做、又該做什么。    黃太師轉身回書房。    里頭,范太保捧著茶盞,低頭看著文書。    身為三公,日常公務很不輕松。    就算沒有橫插出來的永寧侯府等等事宜,千步廊之中,也沒有幾個是清閑人。    底下州府,為了治下土地與百姓,嗷嗷叫著往京里求厚待,京中做不到有求必應,需得依著計劃與能力,全程統算,一一調度。    在對應的衙門之上,皇上之下,便是他與范太保了。    太保的書案上,堆著厚厚的折子與文書。    范太??吹谜J真又仔細,提著筆批注,之前那些煩心事似乎沒有影響到他一樣。    黃太師摸著胡子,暗暗感慨。    也是。    皇上也好,先太子的遺腹子也罷,他們都姓趙,國號也還是“周”。    誰輸誰贏,大周治世不會改變。    上位者爭權,但衙門還得運作,百姓還是營生。    一口吃不成胖子,一天也餓不死個大活人。    只是這朝政,若懈怠三五日,就難說了……    “太保還是拎得清?!?/br>    黃太師在心中暗暗夸贊,那拇指還豎著,忽然間,一個念頭劃過他的心田。    那位不知來歷的行人……    黃太師倒吸了一口涼氣。    沒想到啊,真沒有想到,他黃曄黃太師,瞧這個、看那個,卻把身邊這整天憨笑的小老頭給算漏了。    早間間,范太保有一位外甥。    那位外甥的父母因戰亂早早撒手,留下這么個小孩兒,范太保追隨先帝,日子比普通人寬裕,就把孤苦孩子接到身邊。    撫養、教導,長年累月下來,情似父子。    外甥也爭氣,考得進士,成了行人司的一位行人。    差不多十年前的深冬,出京做事,夜宿驛站,沒想到突發疾病,吃飯時倒下去了。    驛丞慌忙找了大夫,最后也沒救下來。    范太保聞噩耗,傷心至極,等外甥棺外甥棺木回京,抱著大哭了許久。    黃太師聽徐太傅提過,重新收殮、更衣,都是范太保親力親為,而那身行人司的官服與過城腰牌,也都留給了太保,讓他做了念想。    官服是真的,腰牌是真的。    套上官服,拿著腰牌,自稱“行人”,守備們能質疑什么?    京里大大小小的官,有幾個眼生的,太正常不過了。    便是黃太師都不敢說,千步廊里那么多人,他各個都記得住名字,還能與官職對得上。    行人司里,當然也就尋不出這么一號人物了。    現在查起來,時隔多年,行人司的官員不知道換了幾批,哪里還曉得這樁。    黃太師也就是靈光一閃,否則,根本想不起來。    他邁著步子進去,在書案后頭坐下,側著臉看范太保。    太保大人,才是深不見底的那一個。    范太保顯然是被他瞅煩了:“我臉上長瘤子了?”    黃太師呵得笑了聲。    從清早出門到現在,這一刻的笑容最真了,發自內心,透著一股輕松勁兒。    “你倒是藏得深!”黃太師道。    話音落下,范太保眉頭一皺,想說什么,良久都沒說出口來。    到最后,他失笑著搖了搖頭。    作為皇上的輔政大臣,此舉大逆不道、錯得不能更錯了。    再有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又能如何?    別人聽與不聽,路都是這樣走。    范太保說服了自己,僅此而已。    他能看明白其中所有關卡,那么,對黃太師也看清楚了,自然不會意外。    都是跟著先帝拼搏出來的人,都在朝中經歷了大半輩子,誰還真的能是個毫不敏銳、稀里糊涂的愚笨老頭?    同樣的,黃太師把他也一并看穿了,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兒。    反正,范太保也看出來了,黃太師長吁短嘆了一上午,亦是掙扎了一上午,終于算折騰出方向了。    這也不錯。    好過他們兩人一個衙門、一間書房,還要彼此算計、較勁。    他們心照不宣,該做的事兒認真做。    年紀大了,折騰起來傷筋動骨,能省力的地方,還是省點力氣吧。    范太保的沉默是默認。    黃太師也不至于追著問,收回視線,琢磨他自己的去了。    他能做些什么呢?    秦家、長公主他們那些人那兒,黃太師出不了力。    而秦胤與林小子那里,邊關將士們憤怒,清君側也得有余地留下。    他們最需要的,就是西州城。    依著軍情折子上的說法,想要越過鳴沙關,可能還需十天光景,那何時才能打下西州城?    易守難攻的西州大城,比鳴沙關還要讓人頭痛。    得快些、再快些……    看來,得讓西涼朝內吵得更兇些,分歧更大些!    議和還是防御?    石魏的遺體、李芥與其他被大周俘虜的大將,西涼要不要換回去?拿多少好處來換?    那幾個西涼大小官員,拿了他這么多銀子,不積極主動地拖西涼后腿,真當錢是這么好賺的?    第273章 繼續往下查    慈寧宮里,皇太后正聽烏嬤嬤回話。    出宮去安國公府,遇見了什么,發生了什么,事無巨細地說。    烏嬤嬤打起十二分精神,說一句,想一想,再說一句。    她知道徐公公失蹤了,也知道永寧侯府人去樓空,昨兒在安國公府里的一些想不透徹的事兒,此刻隱隱約約能摸到一些輪廓了。    皇太后聽了會兒,問:“依你看,啟兒媳婦有沒有丟魂、中邪?”    烏嬤嬤打了個寒顫。    真論起來,似是有些端倪的。    安國公府眾人不對勁的態度,殿下寢間里只留秦大姑娘一人。    可是,除了怪,并無實證。    事關皇子妃與她腹中的孩子,烏嬤嬤不愿意自己隨意的推斷就毀了。    畢竟,真論起來,宮里的怪事兒多得去了。    怪就要計較,那早亂糟糟的了。    “奴婢沒有看出來,”烏嬤嬤道,“以奴婢與二皇子妃說話、相處來看,她思路清楚、口齒伶俐?!?/br>    就是脾氣不太好,思路也不論對錯,反正她想什么就做了,對得,就不算迷糊。    “莫須有的事兒……”皇太后喃喃琢磨著,“是了,哀家想起來了,昨兒你們出發前,徐六曾去過后院,他去做什么了?”    烏嬤嬤把徐公公當時說的話,一五一十復述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