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據說,當年有資格買這批福利房的人,有些還不愿意買,覺得反正在國企干一輩子,為什么要花錢買房子,住宿舍一輩子也不要5000塊啊! 而另外一些有眼光的人,就活動活動,從這批不愿意買、但是有資格購買的人手里買下了房子。 師傅,我以后告訴你,反正你提前幫我打聽打聽唄。 這事情,應該是人事部管的,我和人事部的姜副主任關系還不錯,我挑時間給你打聽。 林翠蘭還想多問,不過她覺得紀舒是個聰明的女孩,肯定是有理由的,也就直接答應了。 好的好的! 紀舒一陣激動。 87年南方的深市才誕生了土地拍賣這個概念,商品房的春天也不遠了! 她知道自己初出茅廬,這名額無論如何也輪不到自己,只有買別人的名額這一條路可走。 而隨著改革開放,聰明有遠見的人越來越多,覬覦這個買房機會的人不會少,她只有提前活動和想賣的人套近乎,才有機會成功。 告別了師傅,紀舒一溜煙躥回紀貴民的宿舍。 晚上,有一場硬仗要打呀! 作者有話說: 今晚6:00更新一個短章,晚上9:00也是一個短章! 不要說倫家短小,兩章合著一起看嘛!大年初一,祝大家財源廣進,開開心心! ps:小天使們你們收藏一下,收藏一下!別逼我跪下來求你! 關于這一章里面提到的福利房政策,請不要摳時間和具體政策,有私設,非完全貼合實際。 房改的時間跨度很長,從1978到1998年,各地、各個單位的政策都有差別,還有不少城市有試點項目,所以具體情況是千差萬別的。 這里的政策,我參考了三三制試點售房,設定為企業出資補貼員工購買福利房,從過去的出租為主轉為銷售,一個是為了突出房屋制度處在改革中,對個人的沖擊,二個是為了劇情進展。 希望讀者朋友們請勿代入現實來摳時間地點,這是小說呀! 第14章 紀貴民的宿舍是早年間分配的干部宿舍,環境不錯,是何夏琴的驕傲,可紀舒知道,再要不了十年,這樣的蘇式筒子樓,就成了時代的眼淚了。 長長的走廊上,十幾戶門挨著門。 公共廚房和廁所還算整潔干凈,這條件,在80年代不算差,可是以今天的眼光看,實在是寒磣。 紀貴民可是兩室一廳的干部宿舍,夫妻兩個只有一個女兒,日子還是很滋潤的。 可是人啊,就是貪,滋潤了,就還想更滋潤。 何夏琴是市公交公司的售票員,父親也是公交公司的老領導,很寵愛這個女兒。 生了女兒之后,何夏琴身體就一直不太好,公交公司照顧她,讓她內退,所以她才剛剛45,就沒事兒干了,還白拿一份工資。 她不上班,但是日子很忙碌,每周是雷打不動去國棉二廠的職工電影院看電影,還要參加交誼舞會,和廠里那些領導太太們混得很熟。 紀舒進了門,何夏琴還沒回來,她就回了房間。 房間是她和堂姐共用的。 紀芬睡的木制大床,紀舒不過是在旁邊支起來一個鋼絲床而已。她連自己的寫字臺都沒有。 她從枕頭底下掏出一個小布包,這是劉彩娟一針一線縫的。 紀舒打開小布包,這是她的全部財產,她剛重生回來,記不清到底有多少錢。 她掏出里面的幾張十塊和一些小票,數了數,氣笑了。 里面只有3張10塊,5張5塊,其他的分子錢加起來,一共才58.8! 至少是個吉利數字。 紀舒自嘲。 上班三個月,頭兩個月的工資已經給了家里一部分,這次回去又偷偷給了mama一些錢,叫她買點雪花膏擦擦臉。 她捂住臉,仰面躺在鋼絲床上,這床也是她自己花錢買的呢。 困難重重啊!就算搞到了名額,還要想辦法賺錢啊 紀舒望著天花板,紡織車間里的長時間走動,讓她雙腿發麻,她揉揉腿,迷迷糊糊睡著了。 一陣人講話的聲音把她吵醒。 紀舒聽出來,是二伯和紀芬回來了。 何夏琴說:紀舒在睡覺呢,懶丫頭,我去叫她起來幫忙,今晚你們回來了,我做點好吃的。 紀舒: 果然,門一把被推開,起來了!起來了!我今天拿了二斤rou票,買了五花rou,我們做紅燒rou吃。 廠區里有些人也自己開伙,畢竟家里孩子多的,食堂餐票不夠吃啊。 因此廠區附近副食店,什么都有得賣。 這時候各種票據還沒完全取消,不過已經出現了很多不要票的商品,老百姓吃穿用都在翻新花樣。 紀舒喜歡吃紅燒rou,而且燒rou的廚藝不錯,何夏琴的意思,就是叫紀舒起來做飯。 看到何夏琴叉著腰,頭上的頭發爆炸一樣卷起來,紀舒問:伯母,你這是新做的頭發? 怎么樣?早上出去燙的頭,現在最流行的!香港明星都這樣! 紀舒: 這就是現在流行的爆炸頭加高劉海啊! 何夏琴的劉海至少把她的身高拔高了5厘米,現在整個人像是一個頭重腳輕的不倒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