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四皇女也面露擔憂的站出來:是啊,五皇妹那邊只說是昏迷未醒,也沒說是個什么情況,母皇先派御醫去看看吧。 兩個皇女勸誡,讓女皇冷靜了一下。 對!當務之急是老五! 她的目光掃過下面的幾個皇女。見幾個皇女都目露擔憂,不由得欣慰了一下,心中的焦慮擔憂都緩和了一些。 看來幾個皇女感情都甚好,所以能首先互相憂慮,繼續如此,姐妹齊心,大晉何愁不能更進一步? 既然如此,太女,老二,老三,老四,你們帶著御醫,再點一千軍士,去看看老五那邊是怎么回事,然后把她接回來。如果遇到刺客,查清原因,格殺勿論! 二皇女愣愣:母皇,我也要去? 因為她從小老實憨厚,女皇可從來沒有給她安排過任何差事,相比較下來,她也算一個透明人。 女皇鳳目一瞪,對她的木訥和疑惑十分不喜:怎么,不想去接你五皇妹? 二皇女一驚,額頭冒汗,連忙認錯。 事情就定下來,幾個皇女當即就回府收拾行李,約定城門口一個時辰以后相聚出發。 幾個皇女出行,又點了軍士,動靜不小,京城里本就議論紛紛。再加上下了朝消息擴散,不一會兒,整個京城上下都知道了,五皇女歸京遇刺,重傷昏迷不醒。 百姓們不知道五皇女為什么歸京。 但不同于皇城中的幾個皇女,五皇女父君德貴君出自京中武將世家祁家,代代為朝廷守邊關,忠勇是晉國百姓公認的,大家就都對五皇女有天然的好感,五皇女長大以后,也自請守邊,更是讓百姓們交相稱頌。 現下五皇女竟然遇刺昏迷,民眾嘩然一片,都十分擔憂,加上有人傳言,宮中的貴人德貴君聽后就暈過去了,更是讓人傷感,街頭巷尾就都有人在議論此事。 這樣互相憂慮的情緒是會互相傳染的,外間如此,宮中也是上下擔憂。 女皇下朝后本就十分憂心,方芮那邊就接到消息說德貴君聽聞消息后昏迷了,女皇雖然疲憊,仍然匆匆擺駕到昭德宮。 那里,君后和其他幾個貴君都已經先到了。正圍在德貴君身邊。聽到女皇過來,就出來一一見了禮。 女皇擺擺手,徑直入了室內。 德貴君出身武將世家,不僅貌美,眉宇間還有一股英武之氣,為人處事也十分爽利。在女皇的后宮里一向獨樹一幟。女皇也頗為喜歡他英氣的模樣。 只是今日,他難得脆弱的倚靠在床榻上,面色蒼白擔憂,見了女皇過來,眼淚就嘩嘩往下掉:陛下,我們的女兒 女皇心里一慟,緩緩握住他手:你放心,會沒事的,我已經派了皇女帶著御醫去接老五了。 德貴君就點頭:好好好我們的女兒一定會好好的。 其他貴君就站在床榻邊,跟著落了幾滴淚表示擔憂和傷心。 女皇看見他們落淚的臉,卻只覺得煩躁,德貴君哭就算了,他們不勸著點,還要一起哭,是嫌她不夠心煩嗎? 只是她又不適合開口斥責。 這時,君后款款走過來,在女皇旁邊坐下,伸手拍了拍女皇和德貴君交握的手:放心吧,陛下,弟弟,吉人自有天相,老五保家衛國,又是皇女之身,受上天庇佑,會好的,說不定已經醒了,只是消息還沒傳來。 他又看了一眼其他幾位貴君:你們也別哭了,剩的惹了德貴君傷懷。 女皇和德貴君的目光都看著他,有了些安慰,燥郁的情緒都好了些。 女皇贊同道:是啊! 德貴君也點點頭,幾個貴君哪個不會看眼色呢,當即附和起君后的話來。 室內氣氛正好,就聽見方芮稟報:陛下,京兆伊有急事求見。 女皇有些不悅,京兆伊是有多大的事,現在竟然匆匆來稟? 不過她一向勤政愛民,只能安慰的拍拍德貴君的手,擺駕回正殿去見京兆伊了。 幾位后宮貴君卻仍然留下來陪伴德貴君。 只是女皇都走了,室內氛圍就有些變化,大家都坐在待客的椅子上一人一句輪流說著關心的話,面色真切的很。 君后眼底閃過嘲諷,低著頭看起今日新修指甲來。 但沒多久,外間侍人接到通傳,來見君后:拜見君后,陛下宣召。 君后眉頭一蹙,但仍然優雅起身:那幾位弟弟繼續聊,陛下宣召,本君先走一步。 他匆匆擺駕離開,室內幾人自然各有猜測,都向身邊伺候的人使了個眼色。便有侍者悄悄出去打探消息了。 君后也正在問通傳的人:陛下何事宣召本君。 那侍者小心翼翼的看他一眼,回道:京兆伊來稟,君后母家國公府的小姐在街市之上大放厥詞言道五皇女已逝,被百姓駁斥時被人群里渾渾噩噩的一個舉子認出來了,說小姐調戲她的兒子,還致使她的兒子自縊而亡,現在那個舉子敲了登聞鼓。 君后握緊了拳頭,恨不得現在就把他那個不成器的侄女一刀殺了。 現在這種時刻,竟然給他惹禍! 要知道陛下最是愛重讀書人,最討厭不成器的紈绔,今日又擔憂五皇女安危,她還敢詛咒五皇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