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后我回家養蜂了 第47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在原始獸世當祭司、春蜜、壞果(NP)、池爐未卜(1v1)、未婚(1V1,H)、同人存檔(KPOP)、豪門未婚夫有了讀心術、深陷、十八線綠茶靠身體上位、懵懂少女天天挨cao(np,高h)
想到這里,江小滿決定過兩天去山里找找,多摘點涼粉果,到時候曬干了,再挖幾個大魔芋,自家種的芋頭也挖一籃子,對,還要找山巖大哥再買幾斤巖蜜一起送過去,他也正好有事想當面向唐新嵐請教一下。 他想知道,他們郎山能不能也像上唐村那樣,哪怕不能賺大錢,至少,也讓山里的女人們,稍稍過得比現在輕松一點、自由一點。 第73章 一整個下午, 江小滿都在忙著磨豆漿、做豆腐,還在門口掛了兩根細細的竹竿,曬了好些做豆腐的時候撈出來的豆腐皮, 滿院子都是豆制品的獨特香味。 父子倆早飯吃的晚, 中午這一頓就尷尬了。 做飯吧,吃不下。 不做吧,熬到晚飯又撐不住。 幸虧下午江小滿在做豆腐,第二鍋出來的時候大概三點多, 估摸著他爹也餓了, 便拿豬頭rou、雞蛋和剁碎的辣椒簡單炒了個澆頭, 拿了兩個搪瓷大飯缸出來,盛了大半缸的豆腐腦, 上面澆上厚厚的澆頭,香噴噴的一大缸吃下去, 別提多舒坦了。 最主要的是豆腐腦這玩意兒好消化,別看他們吃得多,消化得也快,完全不耽誤晚上吃飯。 “你叔伯們說得對, 我這是開始享兒子福了??!”心滿意足地擦了擦嘴巴, 江有糧去廊檐下拿了耕地的鋤頭, “我去把窩棚那塊地挖一挖, 埋點豬糞肥進去,爭取天黑之前把綠豆給種下去,晚上遲點吃晚飯吧?!?/br> “知道啦爹, 你趕緊去忙, 我這正做豆腐呢?!苯M擺了擺手, 他比他爹還忙呢。 太久沒自己做豆腐了, 江小滿一時沒把握住豆子的用量,黃豆泡多了,想了想,他索性全給做了,除了留著做霉豆腐的之外,剩下的豆腐切成小塊,放到冰柜里凍結實了,平時燉個rou或者做個火鍋什么的,拿出來就能吃,這可比下山趕場買豆腐方便多了。 做豆腐的時候,他還沒忘記拍了一段視頻,作為一個趕鴨子上架的美食博主,江小滿的美食短視頻,其實更像是他一個人在那兒嘮叨著生活的瑣碎—— “小時候家里真的窮,買不起rou,我爹就想了個法子,去人家賣鹵菜的店里,花一塊錢買一茶缸人家不要的鹵湯,然后再買兩塊豆腐,先把豆腐切成塊,放在鹵湯里泡上半天,然后再煮出來,那個豆腐都帶著鹵rou的香味,特別好吃!” “我爹是個手殘黨哈哈,他自己不會做豆腐,后來我學會了,我們家連買豆腐的錢都省啦~” “昨天帶你們去看挖魔芋的地方,那一片魔芋下面就是我家種黃豆的旱地了,山里種點黃豆太難了,嫩的時候有刺猬跟兔子來偷吃,好不容易等到黃豆成熟了,野豬什么的又下山來偷吃,就連我家附近的松鼠都喜歡來我家地里偷黃豆!” “不過自己家種的這種本地小黃豆,看著不大,味道是真好吃,尤其拿來做豆腐,可惜你們隔著屏幕聞不到味道。我家現在滿院子都是豆香味,我還在網上買了好多鹵料,等晚上把辦酒席剩下的凍雞腿拿出來,再弄點豆干,做一鍋鹵味,嘿嘿……” 受不了了! 刷到這個視頻的粉絲紛紛在評論區怒吼:“你有本事蓋新房,有本事開民宿???” 隔著屏幕吃不到,住到你家里,總能吃到你親手做的小磨豆腐了吧? 還有那個豆腐腦嗚嗚嗚~光看那個澆頭就很好吃,完全不是早餐店里拿調味包勾兌的澆頭能比的好嗎? 想吃!求開店啊啊啊~ 江有糧把那塊地點上綠豆種子,又把順手從地里薅的一把折耳根拿到門口的水池子里洗干凈了,進屋一看,好家伙!大盆小桶里裝的全是豆腐! “你這胳膊不想要了是吧?”江有糧哭笑不得地走過去幫兒子搬柴燒火。 江小滿累了一下午,也實在是沒精力做飯了,干脆把白天拆好的豬頭rou加了一盆洋芋塊一起炒了炒,連菜帶飯做了一鍋洋芋燜飯。 豬頭rou本來就是腌制過的,米飯里帶著臘rou特有的咸味,洋芋軟糯,特別好吃。 一鍋洋芋燜飯,外加一盤涼拌折耳根,一碟煮熟后切好的豬耳朵,父子倆的晚飯就這么對付過去了。 吃完飯,江有糧去外面抱了一捆草進來,切掉首尾,只留中間一段,墊在竹匾上。 江小滿把豆腐過水煮一會兒,撈出來瀝干水分,切成麻將大小,一塊一塊間隔五公分擺放在竹匾上,最后蓋上竹簾,現在天氣正適合做霉豆腐,等過幾天豆腐上長出白毛,就能拿來腌制了。 剩下的新鮮豆腐,江小滿也沒再做凍豆腐了,而是放在干凈的木桶里,倒入山泉水,山里入夜后溫度低,豆腐這樣拿水養著,過一夜也不會壞。 “爸,明天你跟我一起下山吧,咱們把這豆腐還有之前做的魔芋豆腐給百川叔送去,家里的雞蛋也吃完了,聽說最近雞蛋價格降的很低,咱們索性多買點,我給你腌兩壇咸雞蛋?!?/br> “行!”江有糧痛快地點了點頭。 洋雞蛋本來就不貴,腌好的咸雞蛋能保存很久,有時候兒子不在家,他煮一鍋紅薯稀飯,再拿倆咸雞蛋出來煮熟,配上泡菜就能湊合一天了,省錢又方便。 做霉豆腐的視頻素材還有腌制的一部分沒有拍,晚上回到房間,江小滿只把自己今天做豆腐的視頻剪輯了一下,配上背景音樂上傳到幾個視頻平臺,忙完之后,順便看了看昨天的收益。 這一看,可把他驚喜到了! “一萬七千九百塊!臥槽!這么多的嗎?” 江小滿趕緊翻到自己這幾天拍的入宅酒視頻,發現第一天的視頻播放量已經達到二百多萬了,第二天的最高,有四百多萬,直接翻倍了都。 第三天也就是網友們在評論區吵翻天的那個視頻最恐怖了,這段當時差點讓江小滿翻車、最后還是被他剪輯出來發布到視頻網站的長視頻,因為爭議太多,居然還有吵不過別人的網友呼朋引伴幫他來吵架,最后的播放量達到了驚人的一千多萬! 這還是剛開始呢,只要這幾條視頻不下架,后面還有人源源不斷的刷到,這些都算是他的播放量,也是可以變現的。 也就是說,他這三天雖然沒有出門,都在家里幫忙干活,但僅憑這三條視頻,就賺到了他一個畢業生出去工作可能賺到的三個月工資…… 江小滿抱著手機,幼稚地在床上打了幾個滾,本來想去跟他爹報喜呢,沒想到隔壁已經傳來了他爹那標志性驚天動地的呼嚕聲,只能按捺住內心的激動,開始給自己家算起了小賬—— 他們這兒蓋新房子辦入宅酒是能收份子錢的,雖然不多,但也收了有六千多塊錢,這些錢他直接給了他爹,讓他留著以后村里人情往來還份子用。 蓋房子加上一樓裝修,外加蓋了一個單獨的廚房餐廳,一共花了將近十萬塊,這幾乎是他們家這些年所有的積蓄了,裝修的時候因為錢不夠,他爹忍痛把這些年給他攢下的老婆本都拿出來了,辦入宅酒采購食材酒水的錢,還是江小滿前段時間自己拍視頻賣東西賺的一萬多塊錢。 不過,好在房子蓋好之后就可以請鄉鎮的人過來驗收了,驗收通過之后大概會有兩萬到三萬的補貼,這筆錢江小滿是打死都不會動的,他爹年紀這么大了,不知道什么時候一場大病就需要用到錢,所以從現在開始,他就要想辦法每年給他爹存一筆救命錢了。 所以說,這筆一萬七千多的短視頻播放收益,對這個家庭來說,真的算是一場及時雨了。 有了這筆錢,江小滿就可以跟他爹再多做些蜂桶了。 他的網店并沒有投什么推廣費,單純靠發視頻引流,雖然平均下來每天只有十幾單,但問題主要在他自己身上,不管是土蜂蜜還是手工繡花鞋,量都太少了,經常有粉絲在評論區問什么時候補貨,有的等不到甚至跑到網上去搜別家的同款,這樣下去肯定不行的。 這一萬多塊錢拿去裝修根本不夠,而且唐新嵐投資的那個禪修民宿開業之前,他們這邊也沒法跟著開業。 江小滿想了想,這兩年還是得跟他爹過的節省一點,爭取先把養蜂規模給發展起來,別的不好說,他家這種半野生的土蜂蜜銷量是真的可以。 做蜂桶的木頭他家里有,就是老房子拆下來的梁木,別看這種木頭舊了點,但做出來的蜂桶,反倒比新木頭做的蜂桶更好用,野蜂也愛住這種老木頭做的蜂桶,引蜂的成功率很大,不過木頭有了,人工單靠他爹一個人是肯定不行的。 更何況…… 江小滿哀嘆一聲,他爹真是人如其名,一輩子最放不下的就是地里的農活兒,他家這一片的山頭,但凡空點的地方都叫他種上了各種糧食蔬菜瓜果什么的,這樣一來,他家一年四季倒是吃喝不愁,就是地里活兒太多,要是再讓江有糧一個人把蜂桶做出來,他爹就不用睡覺了。 找木匠做蜂桶,自己出木頭的話,前幾年的行情是一只木桶二十元,現在不知道是什么價格了,就算漲價了,按一只木桶加工費三十元來算,做一百只蜂桶,也才三千塊錢,再加上買鐵絲、鐵釘之類的輔料,還有引蜂要用到的蜂糖之類的,一萬多塊錢成本絕對是夠了的。 有了這一百只新蜂桶,按照他們這里傳統的放養式養蜂,一只蜂桶一年產蜜三十到五十斤,這些土蜂蜜要是能按照現在的零售價賣出去的話,去掉損耗和物流成本,一年純利潤起碼能有十幾萬,足夠他和他爹日常生活開銷了。 農村花錢的地方不多,父子倆一年能有五萬塊錢生活費,家里的伙食就非常好了。 最主要的是,郎山這邊一年四季的山花野果都很過,蜜源豐富,后面他還打算去采購一批優質的蜜源經濟花種回來,種在他家附近的山林路邊,比如說金銀花和□□之類的,既能曬干了賣錢,還能供蜜蜂采蜜,而且都是多年生的,種一茬只要管理得當,能采收好多年呢。 細細在心里算了一筆賬,江小滿覺得現階段還是養蜂的收入穩定點,成本低,銷售渠道也不愁。 他已經想好了,實在不行,就放到板栗溝那邊的游客中心寄賣嘛~ 反正在網上賣一單要出十塊錢的快遞費,拿到游客中心寄賣,也差不多要這么多服務費,最多少賺點,虧是不太可能虧的。 第74章 第二天起來的時候, 天陰沉沉的,看著像是要下雨的樣子。 江有糧把院子里晾著的柴火都搬到了擋雨的廊檐下,忍不住慶幸:“不愧是老祭巫的兒子, 這小祭巫的日子選的真好!入宅那三天都是大晴天,這入宅酒剛辦完, 天就下雨了?!?/br> 江小滿聽著直笑,真要看天氣挑日子,那他也會挑啊, 別說提前三天了,現在有些地方的天氣預報, 都能提前十五天預測了。 不過他們山里天氣多變, 這選日子大概率還是要看運氣的。 早上天氣陰陰的, 江小滿就拿昨天燉臘豬頭的湯出來,燒了一大鍋碎掛面。 他們這里辦酒都是要準備手工掛面的,晚上那一頓不管上什么菜,最后一碗必然是熱騰騰的rou絲掛面。 這種掛面跟超市里賣的那種面條不一樣,質地特別脆,一箱掛面里面起碼有三分之一是斷開的,但沒辦法, 這面也是真的好吃, 尤其是做雞湯掛面。 他們這兒產婦坐月子, 都是一箱一箱往家里搬這種掛面的。 唯一的不好就是,辦完一場大席, 他家足足剩下了兩大箱碎掛面——這些也不好拿去送人, 只能他們父子倆拼命吃了。 煮熟的碎掛面很難用筷子撈起, 江小滿索性又把昨天的剩飯放了進去, 又切了一把菜葉子, 做了一鍋菜面粥。 看著賣相亂糟糟的,其實吃起來還挺好吃的,尤其是這種陰雨天氣,熱乎乎的兩碗吃下去,整個人都暖烘烘的。 吃完早飯,江有糧拿背簍背著裝好的豆腐和魔芋豆腐,江小滿也背了一個大背簍,里面裝了自己家辦酒席剩下的花生瓜子、糖果點心之類的,打算帶給學校老師跟孩子們吃。 到了學校,正趕上下課,一幫小家伙一看到江小滿就圍了過來,江小滿趕緊放下背簍,笑瞇瞇地從里面抓了糖果點心之類的散給他們吃。 江百川也沒攔著,反倒抱著大茶缸站在廊檐下面起哄:“別跟你們小滿哥客氣!我看他背簍里還有不少好吃的,趕緊都搶過來,校長給你們攢著慢慢吃!” 江百川這一聲吼出來,本來就跟江小滿玩的不錯的大孩子們立刻一哄而上,把他背簍里放的糖果瓜子什么的一搶而空! 江有糧也抱著手在旁邊看熱鬧。 這可不是學生們沒素質,他們郎山就這習俗,誰家辦喜事,那幾天出門,身上是必然要多帶點好吃的,路上碰到小孩子或者孤寡殘疾老人之類的,都要散點糖果點心什么的,就圖個熱鬧。 零食都散了出去,江小滿趕緊讓他爹把帶來的豆腐和魔芋豆腐都放到廚房里,拿清水養起來,還不忘叮囑江百川,今天一定要吃完,畢竟是夏天,學校又沒有冰箱,再放一晚上就要變酸了。 “放心吧,吃不完我還不能分給學生帶回家吃?”江百川沖他擺了擺手,“我看你爹也下山了,肯定是有事,趕緊忙你的去,中午來不及就到學校湊合一頓得了,我給你們留飯?!?/br> “不啦,我跟我爹就去買點雞蛋,回來還要找木匠上山看木頭呢,今年想多打些蜂桶,把蜂子養起來?!?/br> 江小滿簡單把自己的打算跟江百川解釋了一下,江百川倒是挺支持他養蜂的。 “咱們郎山的土蜂蜜是真的好!我在外面都沒吃過這么好吃的蜂蜜,以前是沒辦法,找不到銷路,養得多了,賣不掉也是個麻煩?,F在不一樣了,你自己在網上能開店,郵政的車子也都能開到村里,多養點,別的不說,一年夠你跟你爸吃喝不愁了?!?/br> “嘿嘿!我也是這么想的,我也沒那么大的能力,就先把我自己家這點事情做好,到時候看我養蜂賺了錢,愿意做的肯定會主動來找我的,不愿意吃苦的,就像前些年鄉里號召大家種金銀花,就算種苗免費送,還補貼肥料錢,最后還不是做不下去?”江小滿撇嘴道。 他不是圣人,更不是超人,沒辦法振臂一呼,就帶著全鄉人一起創業致富什么的。 郎山的環境也不像板栗溝那邊,大家都住在一個村子里,只要遇上一個負責任的帶頭人,就能帶著全村人,擰成一股繩子干大事。 郎山這邊極少有什么聚居的大村落,當然這也是實際環境造成的—— 山下的村里地少,老百姓都靠種地吃飯,要想擁有更多的土地,就得盡量去地廣人稀的地方。 就比如他家,聽說當年建水庫整體搬遷的時候,是可以自己選擇去新的村鎮或者更遠的山里的,他爸就選了他家現在住的地方。 當時是一座山好幾戶人家均分的,即便如此,一戶人家能使用的山地面積,也是山下的好幾倍。 后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山上的日子太清苦了,但凡有點本事的,賺了錢都跑去山下或者鎮上蓋房子了,生活方便,孩子上學方便不說,去外面打工,掙的也比自己家在山里種地多得多。 所以說為什么國家花了那么大的力氣,舉國之力去扶貧,到現在依然還有像他們郎山這樣的貧困山區依然扶不起來呢? 不是國家的錯,也不是政策的錯,而是歷史遺留問題太多了! 別的不說,單是這村鎮人口基數太少,就把一些需要集中大量勞動力的產業給踢出去了。 當然了,他們這里的人不爭氣,也是另一個原因。 江小滿就聽說江百川他們學校里有個學生家長,夫妻倆不想去城里打工吃苦,居然楞是連地都不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