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無論如何也要保住尚品宣紙的專營權,否則四寶齋將會被隔離在京城的士林圈外,必將一落千丈,多少錢都買不回來。 他原本想著,哪怕狠狠心,這次賠錢也得拿下會試的供應權,可沒想到,小太子的手段是狠,卻并非那種殺雞取卵,徹底斷人財路的做法。 哪怕他這次一分錢不賺倒貼給貢院,可這近一個月在貢院門口的廣告費加上狀元的代言費,還有小太子金口玉言的會試專供紙名號,轉頭他就可以打上這些印戳賣到全國各地,能賺回十倍甚至幾十倍的利來。 想想就覺得心頭火熱,連被分走了筆墨專營權都不算什么了。 他似乎都能看到,四寶齋開遍全國的美好前景。 不僅是四寶齋,短短幾日下來,京城各行各業,都經歷了一番東宮市場部的營銷洗禮,從戰戰兢兢地接待東宮來人,到最后歡天喜地像是送財神一樣送人離開,那種一日間大起大落的心情,簡直令人難以描述。 外面的人尚且如此震驚,就更不用說歷年負責cao辦會試的戶部和禮部了。 他們原本還等著看御史們抓到東宮的把柄,可以讓他們看個熱鬧,也讓東宮的小太子明白,這事兒沒那么容易辦。 可沒想到,打臉的速度來得如此之快,他們一直覺得很難辦很麻煩的事,到了小太子那邊,就好像不算事兒,人家小太子每天照樣吃吃喝喝上課習武射箭擼豹子,過得那叫一個逍遙自在,哪像他們從早到晚累成狗還沒人做得好。 枉他們讀了那么多年的書,辦了這么些年的差,竟然還不如一個七歲大的孩子。 只能說,太子天縱英才,實在不是他們這些凡夫俗子可以比擬的啊! 其實,朱厚照也沒他們想的那么輕松,在宮外的人忙忙碌碌地趕著招標空手套白狼的時候,他從父皇那要走了尚服局的女官和一眾大齡宮女。 迄今為止,大明后宮里,還保留著以女官體系為主的六局二十四司和太監為主的十二監四司八局共二十四衙門,其中有不少職司權責都有重合。 雖然歷朝歷代都有女官體系,但前朝大多都有妃嬪兼任,女官們的升職目標之一也是受寵為妃,若能生下皇子更是一步登天。而到了大明開國皇帝朱重八這里,勞?;实凼莿毡厝吮M其用,將女官制度進一步完善,使其成為后宮管理機構,相當于皇宮的后勤和妃嬪的服務機構,甚至還有專門負責后宮糾察的宮正司,擁有對后宮妃嬪宮女的糾察和處罰權,完全不同于前朝的女官設置。 到了弘治帝在位時期,因為后宮唯張皇后一人,繼位十幾年都不曾選秀,宮中到年紀的宮女也大多放出去自行嫁娶,新選入宮的宮女和女官,都是從民間選拔的獨身女子,第一條就是需讀書識禮,能有一技之長。 原本女官制是洪武帝為了限制宦官權利而設置的,但到了中后期,宦官掌握司禮監秉筆之責,又有東西廠衛在手,女官的作用越來越小,重合的職責大部分被宦官侵占,最終悄無聲息地消失在后宮中。 朱厚照不知道自己身后的女官們是什么時候被抹殺了存在,只是記得從懂事開始,宮中的大部分事都是這些姑姑們在處理,因母后不喜歡女官的存在,她們大多時候都是默默做事,很少現于人前。 在弘治帝下旨封閉一些閑置宮殿后,需要差使的女官和內監數量都大大減少,原本放她們出宮自行嫁娶,可依然有不少宮女和女官自愿留在宮中做事,也不愿被遣返回家。 因為能夠入選女官的人家,可以減免稅賦徭役,女官的份例銀子也比尋常百姓的收入要告,弘治帝多年不選秀,在宮中的女官們年紀也大多有三四十歲,在宮中生活了十幾年,一旦離開皇宮,回去被家人發嫁,還不知會是什么結果。 朱厚照干脆就讓魏發達去宮外將一處皇莊收拾出來,改造成了制衣工坊,第一批訂單,就是今年會試近四千舉子們的考試套裝。 宮里如今不需要那么多人服侍,那么到了年紀的宮女太監,愿意出宮自行歸家的,就可領一筆銀子自己回家養老,想要留下的,朱厚照就打算開幾個工坊來安置他們。 畢竟,在這個時代,會讀書能認字還有手藝在身,還經過各種嚴格的禮儀和專項技能培訓的人,并不多,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寶貴的人才。 她們既然不愿走,朱厚照當然樂得留下這些人才,正好可以幫他賺錢。 要知道,尚服局的司衣司飾都是正六品的女官,不僅個人技術出色,還有豐富的管理經驗,相當于后世的高級女管理人員,隨便一個拉出來,都能獨立管理一家工坊的大小事務,完全不用他再費心。 朱厚照當過皇帝,也打過工,還在后世創業當過富一代,深知用人之道,不僅要給這些女官們安全感,還要有成就感,讓她們在這里能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還能保留原來的官職品級,成為皇家尚服局的管理人員,高薪厚職有養老,而且還是自由身,想嫁就嫁不想嫁就自立女戶,比歸家后面對被家人再賣一次的局面不知好多少倍。 尚服局出宮的負責人是司衣萬彩兒,她本是萬貴妃的族人,在萬家倒臺后受到牽連,所幸弘治帝并沒有遷怒于這些宮中的弱女,依然準許她們留在宮中任職,她方才能靠自己的雙手,從最低等的宮女開始,一直做到六品女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