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這事弘暉在他額娘那里掛了號就覺著志在必得,可惜四爺想了兩天還是沒點頭,但瑾玉的話又著實在理,最后干脆點了胤祉和胤祺兩家的大阿哥,隨著內務府的人出京城下江南去。 “爺,萬歲爺,您可真夠可以的,不答應兒子就算了還把弘晟和弘昇派出去,您是沒見著弘暉,我都多少年沒見過兒子那么臊眉耷眼的樣子了,有您這么當親阿瑪的嘛?!?/br> 差事給下去,三爺府五爺府都高興,說白了四爺這些兄弟能干不能干的,這輩子就這么著了,大不了也就是干活聽差等著熬爵位。但孩子不一樣,誰家府上不是老老小小一大家子人,靠自己總長久不了,得把兒子扶起來才是正經事。 為此胤祉胤祺專門進宮謝恩,自從先帝走后去了禮部的胤祉就頗有些拿喬,覺著自己再怎么也比四爺年長,說話總有些酸里酸氣。這回就不一樣了,進宮之后說了不少好聽話,聽得四爺都忍不住側過頭沖蘇培盛使眼色:這說的是朕嗎?不是假的吧。 “他想干嘛就干嘛,朕對他還差了?他跟弘晟弘昇能一樣嗎,老七管著戶部朕都不敢把弘曙給放出去。你不知道外頭現在多少人盯著你兒子,放去江南指不定骨頭都給人啃沒了。那些士子商人沒一個省油的燈,瞧著朕不好說話都想把主意往弘暉身上打?!?/br> 四爺不是不想兒子歷練,但實在是怕了。京城里八旗之間暗流涌動爭權奪利,但好歹還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再怎么也能夠得著。江南是文人士子的地盤,先帝幾下江南也只是明面上聽了幾句山呼萬歲,等圣駕一走還不是老樣子,他哪里敢把兒子放出去。 “是,您說得在理,可孩子不懂咱們這份心啊,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不好再拘在跟前這不讓那不讓了,想想廢太子,咱可不能把兒子往那條路上逼?!?/br> “你……”瑾玉這話著實戳中了四爺的痛腳,自從登基一來,朝廷就明里暗里催著四爺立儲,四爺也就是怕弘暉走了廢太子的老路,才一直沒點頭?,F在瑾玉說開了也好,這事啊也不能老這么拖著了。 第九十四章 雖說瑾玉覺著兒子不能像廢太子那樣養在跟前不撒手, 但那天晚上的事對于她來說,也只不過是夫妻睡前的一個閑聊,等到一覺醒來這事她就壓根不記得了。 等到又過了好些天, 四爺在前朝說他跟自己商量好了,覺著皇阿哥們大了不能老住在宮里不自立,所以要封爵位建府扔出宮去的時候瑾玉都愣住了。 得著消息的時候她正好在寧壽宮里,跟太后太后、太后和幾個太妃商量千秋宴的事,如今先帝走了紫禁城里寡婦比后妃多,四爺這一個手就能數完的后宮妃嬪還不夠這些太妃們分的。 平時有事沒事的就叫過去陪著她們打牌聽戲聽書,一天天過得比瑾玉滋潤多了。連太后都忍不住跟瑾玉說,以前還有個先帝在頭上壓著兒子在宮外吊著, 做什么說什么都擔著小心。 現在好了, 先帝撒手走得干脆皇上也登基繼位都穩當了,這些太妃們再沒了互相勾心斗角的理由,孝期沒過有孩子的不能出宮榮養, 沒孩子的也要老實規矩守孝,可不就只剩下吃吃喝喝打發時間了。 所以太皇太后的千秋宴對于外邊的人來說也許各有各的想法,有人覺著好有人覺著不好,但是對于宮里的女人來說那就是天大的好事,就算不管事那也能時不時的湊個熱鬧。 就好比今兒個得著瑾玉來寧壽宮的信,宜太妃榮太妃和成太妃就結著伴的找過來了,說是來給太后太后請安, 其實都知道就是奔著瑾玉來的。 來就來吧,反正人多了熱鬧, 你一句我一句的還真給瑾玉提了不少醒, 原本有些猶豫不知道該怎么辦的事也有了主意。 要不說這些妃嬪們在紫禁城里過了一輩子, 大場面見得多了也就什么都知道了呢, 反正瑾玉是被她們說得笑到合不攏嘴,就差沒讓槐花拿個小本本來記上。 高興還沒多會兒呢,前頭四爺下旨要弘暉給先帝守孝完就搬出宮的消息傳過來,哪怕是一向心大信得過四爺的瑾玉,都繃不住把臉給耷拉下來。太后更是氣得手直哆嗦,一個勁的問來傳話的小太監這是怎么了,幾個太妃坐在一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點后悔今兒不該過來摻和,這會兒可尷尬了。 只有太后照舊安安穩穩,聽完小太監說的還給賞了個荷包,“好了不是什么大事,弘暉年紀不小了再過兩年搬出去也好,老養在宮里不讓出去不成笑話了?!?/br> 要不說老太太到底是從孝莊皇太后手里討過生活的人呢,先帝的死老人家雖難過,但恢復得也快。也許是這輩子經歷得太多,這世上已經不會有任何事情讓她覺得有什么大不了的。 “當初先帝廢太子之后,也猶豫要不要再立一個太子。連哀家這里都來了好幾趟,最后也沒再立?;实郯押霑煼殖鰧m去是好事,省得下頭那些奴才秧子整天想著怎么挑撥咱家爺們的關系?!?/br> 太皇太后這話說出來沒一個人敢接話,前幾年那些皇子們鬧得有多兇誰都知道,先帝爺因為這些事費了多少心力怕是數也數不清?,F在說什么都好像不合適,就只能都眼巴巴的看著太皇太后。 “行了,都是過去的事了,皇帝登基以來做得很好,哀家這老太太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這事太后和皇后不許找皇帝多說,咱們娘們安心過咱們的日子,剛剛說到哪兒了,千秋宴哀家的常服做個什么式樣的,對吧?!?/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