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宮女(美食) 第213節
道士們此時也沒有其他選擇,只有答應才行。 本以為這事被揭發出來,他們必死無疑,如今有條生路,還是能打擊報復的生路,如何不抓住。 不過怎么覺得,今日說的這些話,好像比之前動作更迅速? 謝沛看看京都方向,開口道:“不超過佛誕節,這事便能塵埃落定?!?/br> 佛誕節? 道士們自然知道什么日子,益州的和尚們很早就向當地百姓商戶索要香火錢,就是要為佛誕節做準備。 那他們會在佛誕節前倒臺? 這可能嗎? 謝沛收好信鴿送來的消息,確定宮里沒事,內宮姜貴妃那邊還沒等自己出手,蘇菀已經自己擺平。 看來是他多慮了。 甚至那顆梵語金珠對蘇菀來說,也只是錦上添花的東西。 謝沛笑了下,隨后表情又恢復往日的冰冷,吩咐道:“迅速把全國送來上的和尚案件整理好,截至到三月上旬,這些案件要交到我手上?!?/br> 來益州不光為道士詛咒案,出了京都,更好用祖父家留下的人脈。 以益州為半徑,搜索諸如和尚占地等等冤假錯案,蠻橫霸道的案例。 這些進度比想象中都要快。 他出來不到十日,手上證據已經超過所有人想象。 天悲殿的人,不會真以為能吃到蘇菀做的美食,一直連吃四五十天吧? 世上還有這樣的美事? 二月二十,又是凌晨天還沒亮,蘇菀等人起來,今日下起小雨,宮道上濕濕滑滑,四個人都拿著燈籠慢慢走著,這才能看清下面的路。 還好出發的早,到天悲殿的時候時間來得及。 這種時間起來做飯,實在可怕。 早上要做的鴛鴦雙丸,就是香甜兩種口味的菜肴。 選用山藥,紫薯兩種食材,這些兩個洗凈之后直接蒸熟,蒸熟之后去皮分別攪拌成泥狀。 這個泥狀必須要攪拌到起膠才行,到時候好做成丸子。 但只有這兩種食材未免太單調,另一邊把炸好的腰果磨成粉,加入糖粉,還有切成小細碎的馬蹄。 這樣的食材全都分別攪拌在山藥,紫薯里面。 攪拌均勻之后就可以搓成丸子,繼續往籠屜上蒸熟定型。 蒸的時候,繼續做咸甜兩種濃稠汁水,一會把丸子拿出來之后,用胡蘿卜雕花把丸子一分為二,紫薯的放一邊,山藥的放一邊。 咸甜汁水也分別澆上去。 這樣一道好看又好吃的鴛鴦雙丸也就做好了。 說是一道菜但有兩種口感,里面的馬蹄腰果還能豐富丸子的口味,食材處理得也好,讓人忍不住多吃幾口。 最重要的是,做起來還算方便! 她們可以晚點再起來!早上,簡簡單單吃一頓就行啊,還一頓八個菜,就不怕撐著嗎? 這鴛鴦雙丸送過去,那邊果然贊不絕口,也沒來找素齋廚房的麻煩,可算讓大家松口氣。 白師傅蔡師傅,還有其他廚子們,如今對蘇菀她們極為客氣,這可是讓他們免了抄經書的人! 這天倒是平安無事,鐘粹宮那邊也不會再來找蘇菀麻煩。 誰讓天悲殿法師們都發話,估計那邊再恨也沒辦法。 既然旁的事沒了,好好做菜才是正經的。 中午依舊三道菜,早早就開始準備。 首先是鼎素上珍,看著名字就知道是道極好的菜肴。 這道菜要用到胡蘿卜,腐竹皮,杏鮑菇,草菇,鮮蘑菇。 還有什么蘆筍,蘆薈,木耳,紅椒,竹笙。 這些材料無比不是鮮美異常,所有東西出來處理起來也不容易。 其中的草菇,蘑菇,要早早煨湯,還從蔡師傅那邊借了點素高湯過來用,提前幾個時辰就小火慢燉。 到時候素高湯的汁水能浸滿草菇蘑菇里面,咬一口會爆汁。 其他食材也要分別處理,每種食材處理方法都不用,杏鮑菇要切成薄片就行,胡蘿卜雕刻成蓮花然后放到鹽水里避免變色。 剩下的食材有焯水的,有泡到水里的。 腐竹皮則是炸過之后切成兩指寬的長條備用。 近十種食材,每種的處理方法都不一樣,還好她們四個已經有些默契,基本沒有出什么錯。 所有食材處理好,接下來的步驟也很重要,那就是擺盤。 俗話說食物色香味俱全,這色肯定不能差。 而蘇菀想的,則是要把所有食材分門別類,做成扇形,這也是她后世學到的。 扇形的最下方,也就是扇柄的地方,用蘑菇代替,然后是扇骨,則用切好的蘆筍當扇骨,再往上慢慢展開,這里則是扇葉的形狀。 扇葉上的食材分門別類,腐竹為一層,再往上還有各種菌菇等等。 最后扇子最上方,也是弧形最長的地方,用木耳跟草菇間隔放置,顯出扇子的層次感。 遠遠看過去,就像是一個風雅的紙扇在盤子里展開,里面的食材互不干擾,又隱隱分成扇柄,扇骨,扇面,其中扇面的面積最大,里面飽含的食材也最多。 這道菜不愧鼎素上珍,看著風雅,名字也有雅趣。 但這只是食材處理好,后面還要調味與此同時也給“紙扇”做個框架。 這外面的“框架”用三種調味醬料組成。 一個是平常老抽醬油調味做成,第二則是較為濃稠的白芡,第三則挖了酸梅醬放了一圈。 里面的食材經過處理,各有各的風味,那個雕刻的胡蘿卜紅蓮也在旁邊作為點綴。 吃的時候夾著里面食材,沾著外面一圈的料汁,又或者把料汁混合到一起,也是別樣風味。 這道菜吃的也是食材本身的味道,但因為擺盤好,食材豐富,處理得當,絕對配得上,上珍這兩個字。 中午第一道菜就這么做好。 不等大家欣賞,第二道佛法蒲團,同樣要做了。 蒲團這東西大家都知道,蒲草做成的圓形墊子,一般修行之人會在上面打坐。 蘇軾也寫過蒲團坐紙帳,自要觀我身的詩句。 此刻要做的佛法蒲團就是要把食材做成蒲團的模樣,就在盤子中間。 要用到的食材也有鮮腐竹皮,原本要新鮮蓮子的,這時節只能用冰窖里拿了,再有芡實一把。 芡實這個食物很多人可能沒聽說過,如今算是在中藥里面,也是睡蓮目的一種,跟蓮子一起熬粥極佳。 蘇菀那個時空古代人也愛吃這個,比如宋朝人常常吃的雞頭米,連當時的皇帝都讓人出去購買,這雞頭米就是新鮮芡實。 新鮮的時候叫雞頭米,處理之后就是芡實。 這東西的味道稍稍清香,跟蓮子差不多。 剩下的便需要腰果,蘑菇,昨天還剩一點的冬菇。 又是食材很多的一道菜,這樣才能滿足早就吃刁了的法師們。 蘇菀嘗過白師傅跟蔡師傅做的飯菜,那味道放在哪,都沒人會說差的,如今這種情況,也只是那些人吃多了沒事找事而已。 此時開始收拾這些食材,還有廚房里其他廚子們看著尚食司幾個人利落地做事,心里也暗暗欽佩。 有些做小廚房的總會看不起大廚房,覺得大廚房做飯菜都是大鍋飯,過于粗糙,其實只是科目不同而已,做的方向不一樣而已。 可常常跟食材接觸,都會觸類旁通。 食材準備好,一個宮女開始炸鮮腐竹皮,炸到金黃之后再放到清水中浸泡。 炸是為了讓口感更加勁道,浸泡,是讓豆筋的皮軟下來,一會好做菜。 還有一個宮女則是按照蘇菀說的,把蓮子,芡實,腰果,兩種蘑菇開始給焯水。 并非是焯清水,而是里面放了點薄荷香葉等等,為了讓這些食材入味。 接著做調味的厚汁,直接奢侈地用了點花生油炒香菇醬。 為什么說奢侈,這花生在天祥國出現沒多久,所以花生榨油技術也一般,榨出來的油都很珍貴。 花生油有多香自不用說,炒菜都會多幾分好味道。 花生油炒香菇醬,這種都可以直接拌飯用,但此時再加入之前處理好的食材,除了還在泡水的腐竹之外,全都倒入鍋里一起翻炒,只炒了幾下,香味已經全都出來。 炒好的蓮子,芡實,腰果,蘑菇,上面全都沾滿花生油跟香菇醬,看著黏糊糊的,出鍋之前泡水的腐竹已經變軟了,輕輕圍成一個圓形做蒲團樣式鋪在盤子下面,然后再把所有食材倒入這中間。 看著圓圓扁扁仿若蒲團。 此時再把盤子里放入蒸籠里,蒸個一盞茶,十分鐘時間,里面所有東西都已經定型,最后澆上特制的厚汁澆在這上面。 佛法蒲團也做好了。 中間可以用青紅蘿卜雕刻成青白蓮花,圍在蒲團一周,更彰顯佛法自然。 蔡師傅看著,忍不住感嘆:“這道菜必然也能入選佛誕節里面?!?/br> 佛誕節的齋會上,能出現的美食肯定個個都例外,雖然大部分都是蔡師傅跟圣人御廚房準備,但蘇菀多做一個好的,他們的壓力也能少點。 這道菜不僅味道好,樣子也好,名字也不錯,肯定能入選。 蘇菀笑:“看他們吧?!?/br> 如果說佛法蒲團的名字都能入選,下一道天悲金栗,豈不是更能入選。 誰讓天悲殿的名字都給加上去了。 若不是蔡師傅他們知道,蘇菀等人對天悲殿并沒什么好感,估計都要以為是拍馬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