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氣復蘇的旁門祖師 第447節
書迷正在閱讀:[鬼滅]主公喊你回家種花、[排球少年]前輩!我是你的粉絲、[網王同人]網王之甜時青梅酒、飛升從抽卡開始、邪神男友是Omega[女A男O]、穿成乙女游戲里的路人甲之后(nph)、被迫yin蕩(NPH)、方芷(真父女1v1)、青色荊棘、壞男人賴上我(H、1V1、甜文,劇情)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尤其是這皇家的買賣關乎于皇爺的錢袋子,魏忠賢看的比自己的小金庫都還要更重視。 真要有那不開眼的,他不介意讓對方感受一下東廠與錦衣衛詔獄的手段。 第854章 皇店、造幣與出使遼東 有了高景飛提供的新思路和新花樣,大明皇帝的皇店一時間成為了十七世紀的大明國內最火熱的新潮流,無論是皇店里流傳出來的新樣式布匹,還是各種沒見過的器具、用物,都成為達官貴人和富豪之家們所追捧的時尚。 尤其是這些皇家督造的物件還是流傳于市的商品,而不是以往那種皇帝御賜之物不能買賣交易,這就更讓有錢人們無所顧忌。 即使不愿意透露家底的官員貴族和那些豪商們,也都可以派代理人去代為購買,于是短短數月下來,新皇店就已經為天啟皇帝的內帑里增加了數十萬兩的白銀收益。 而經由高景飛的另一個提議,由魏忠賢親自督辦,命寶泉局將內帑的金銀都鑄造為金銀幣樣式,用來作為皇帝賞賜臣民和內宮的銀錢。 因為這批金銀幣的樣式精美、大小幣種齊全使用也方便,尤其銀兩是明中后期民間主要流通的非官方貨幣,新的銀幣不必如同過去一樣用銀兩找零還需裁剪,又有防盜措施,因此很快這種銀幣就得到了民間的追捧,更有官員上書請求皇帝讓戶部將國庫存銀也鑄造為銀幣,作為大明官府幣種發行流通。 畢竟這玩意兒可不是廢紙一樣的寶鈔,而是貨真價實的金銀,而且含銀量都在八成五以上,比很多民間七成甚至六成的劣質銀兩更加保值。 天啟皇帝心中自然是樂意的,不過還是裝作不情愿的經過臣子幾次上書之后才勉強同意。登基幾年下來他也算明白了這些文官們的尿性,上趕著不是買賣,答應的太痛快了,這幫大頭巾反而會疑神疑鬼,然后就是第二天便轉變態度。 而只要自己表現的不那么愿意,在爭取皇帝同意之后,這幫文官反而會盡快的將事情敲定下來,生怕皇帝會反悔一樣。 等到內帑與國庫里的存銀都鑄造為銀幣之后,光是這幾批加起來數百萬兩白銀的造幣利潤,皇帝就又得到了二十幾萬的收益,跟皇店買賣賺的銀子加在一起,收入已經高達百萬兩。 這還是區區數月不到半年的收益啊,這個數量是以往皇店整年收益的接近十倍?;实勖鼜S衛受的礦稅商稅雖然比這個數目多,但這卻是意外之財,而且還能細水長流,怎么能不讓皇帝主仆高興? 其實倒不是皇店不賺錢,而是原本的皇店有一幫內侍上下其手,再加上貨物不算特別緊俏,所以當然收益就低了。 但是經過高景飛的指點,商品賣出了高價,再加上以魏忠賢為首的太監少監們這段時間都在盯著新皇店,十分關注新產品的收益問題,所以就沒有多少人敢過分的撈錢,變相的皇帝的收益自然也就高了。 天啟五年下半年這幾個月時間里,高景飛除了指點皇帝與魏忠賢賺錢之外,在八月前還去了一趟遼東,隨行的還有皇帝派來的傳旨太監與錦衣衛護衛。 這一趟明面上是皇帝犒賞遼東軍卒,畢竟皇帝賺錢了,也就大方起來,直接發三十萬銀幣的內帑,而且不將錢糧交由文官或者軍將,而是采用了高景飛的建議直接發給遼東駐守的士卒們。 此舉雖然讓一眾官員心里有著怨氣,但卻得到了全體士卒的大肆贊揚。 畢竟以往軍餉到了他們手里,起碼要被克扣五成以上,這都比九邊其它地區的士卒好的多了。 也就是戰時的遼東方面能夠給足錢糧,但這個給足也只是字面意義上的,最多是七成而已,畢竟軍餉從戶部發出,經由兵部下發的時候,就已經被揩了兩次油了。 能夠有七成,多半還是上面大佬們發了話,讓 而即便是內閣首輔,也不敢讓 當然促使皇帝派侍者勞軍并不是高景飛的主要目的,因為朱由校與魏忠賢對他已經極為信任,這不光是他能給皇帝搞錢,更是因為他贈予皇帝的法器在這段時間先后為皇帝揪出了三個試圖下毒的太醫和內侍,可以說是挽救了皇帝的性命的關系。 所以一聽高景飛說掐算到遼東方面有變,皇帝當即便賜下了金牌令箭,還有便宜行事的圣旨,雖然只是皇帝的中旨,并無內閣的簽押,但想來以孫承宗和皇帝的關系,應該不會不遵從。 而有了遼東最高文武首領的孫督師的認可,高景飛覺得自己就可以仗著皇帝的命令進行他的部署。 整個七月下旬,高景飛在遼東都沒有做任何涉及軍政的事情,只是見不得民夫辛苦,便主動運用法術幫助孫承宗修筑了各處防線的城墻。 有著高景飛指土為墻、化泥為石的神奇法術相助,原本就不俗的遼東大小凌河和各城池堡壘的防線,此時變得比歷史上堅固強大了至少十倍。 平均城墻高度、厚度與城墻周長都遠超歷史上的記載,畢竟高景飛的艮部禁法調用土石就如同小孩子堆沙堡、玩泥巴一樣的輕松如意,擴建一座城池也不過是幾個時辰的問題,時間還大多花在了設計上。 這讓遼東全體文武官員,還有士卒百姓們,都視高景飛這個混在朝廷天使隊伍里比較另類的道人為神人。 尤其是民間百姓更是多有立牌位、畫像和神像供奉的。 對他們來說,這就是真神仙??! 當然這么說也沒問題,以高景飛現在的道行,不說他還能化身神祇模板,便是元神人仙的化身,那也當得起仙人二字了。 何況這些信仰之力他也完全可以通過諸天祭壇轉化為最純凈的力量,而不用跟其他仙道修行者一樣畏懼眾生信仰里的香火之毒。 就這樣,時間一直到了八月,直到某遼東生員前來報信的時候,高景飛便請遼東督師孫承宗為首的文武官員一同駕臨寧遠城,一起詢問那位遼東生員劉伯鏹。 孫承宗等文武雖然納悶為什么這位道人天使要這么做,但礙于皇帝的面子和對方的高強能力,所以都在這天齊聚寧遠城。 “秦真人?是否要傳那劉伯鏹上來?” 見到坐在最上首的孫承宗發話,坐于左下首的高景飛點頭說道: “都聽督師安排?!?/br> 明代以左為尊,因為這一次遼東之行,作為天使,那位坐于右上首的司禮監太監被皇帝和魏忠賢先后囑咐,要一切以秦道人為首,所以就表現的處處以高景飛為尊,也讓遼東的官員明白天使隊伍里誰才是掌握話語權的那個。 見到這道人還是那么給他面子,孫承宗心中感到滿意。 原本他對于皇帝派一個道人過來是有些疑慮的,畢竟不說往上數歷史上的朝代,便是大明朝歷史上也出過幾次妖僧妖道亂政的事情,他怕皇帝跟其祖宗一樣,也被這妖道蠱惑。 但事實證明這位道人不但是有真本事的,為他的計劃和為大明防線立下大功,更是很少過問遼東軍政,這就讓作為一把手的他很滿意了,不然也不會答應這次的山海關之行。 等到那劉伯鏹上得堂來,見到上面坐著那么多大官,一時間不由得有些身軀發顫起來。 “下方何人?” “遼,遼東生員劉伯鏹拜見孫督師……” 見到這人的表現出故作鎮定的樣子,孫承宗可不是讀書讀傻了那種文人,以他幾十年宦海生涯的經驗,頓時心中就明白這人只怕是有問題,同時也大致猜到了為什么秦道人會興師動眾的請大家過來的原因。 第855章 紙上談兵剛愎自用 這時候馬世龍還沒反應過來是什么情況,只當是這劉姓生員見了大官有些緊張,于是對著上首拱手施禮,然后朝于本官說的再說一遍!” 劉伯鏹之前已經按照某位的謀劃,把自己偽裝成逃難義民,位卑不忘憂國的典型,經過層層匯報,見過了山海關總兵馬世龍,將自己的消息報告上去。 原本以為馬世龍會中計急切出兵,但是卻沒想到此番另有波折。 面對在場這么多官員,尤其是還有內閣大學士、遼東督師、加兵部尚書銜的皇帝老師孫承宗這位孫督師在場,他就忍不住心中膽寒,手腳發顫。 強自鎮定的按照背熟了的話進行匯報。 “是,今歲老奴遷都沈陽衛,學生得知建奴四貝勒洪臺吉奉老奴之命率軍進駐耀州,學生雖一介書生,也知軍情緊急,便趁機自遼陽遷都隊伍里出逃東返,混在難民隊伍里,冒險前來稟報……” 聽了這話,服的黑皮矮個子干瘦中年站起來,先對上首督師一禮,然后沉聲道: “督師!此人所言事關重大,那四貝勒為老奴子嗣之中最受重視的,本身也jian詐狡猾,一旦能擒獲此賊酋,必然能斷老奴一條臂膀!這是難得的機會??!” 督師,并非明朝的正式官職,而是統帥軍隊的意思,是一種常用的代稱,是指代“總督某某、某某等處軍務”等冗長官銜的簡略敬稱,常見的如遼東總督、三邊總督等等都可稱督師。 可以說督師是明朝時期除皇帝外最大的地方官員了,掌有極大的權力。 另外只要是掛了兵部尚書銜,即使是任命為某地“經略”,被稱為“督師”也是可以的。 說話的此人,正是孫承宗在遼東比較倚重的文官,時任遼東兵備副使、右參政并駐防寧遠城的圓嘟嘟。 兵備副使是差遣,正四品,也就是官場俗稱的兵備道。而左右參政則是布政使司下的官職,屬于從三品,這才是袁崇煥此時的實職,因此他穿著從三品的官服。 這位也是高景飛此次前來遼東主要的觀察目標之一。 之前他試圖影響皇帝和魏忠賢,但是二人撤換圓嘟嘟的意圖并不強烈,而朝中大臣也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并不支持,更有東林黨和其影響范圍的官員反對,因此圓嘟嘟得以依舊留任遼東,并且因為受到孫承宗的看重,又修葺寧遠城有功,所以位置坐的還是很穩的。 此時高景飛也顧不得圓嘟嘟的問題,他坐在大堂的左上首,輕輕放下手里的茶盞,看著下方的讀書人,口中輕輕說道: “劉伯鏹,孫督師當面,更有皇帝陛下派來天使,你說的可是實話,若不從實招來,等我用了手段,那結果就不是你一小小生員可承受的了?!?/br> 劉伯鏹聞言心中恐慌放大,但卻知道如果這時吐露實情,或許有一定機會不會被殺頭,但他的未來和人生也就徹底完了。 于是強行振作堅持的說道: “學生所言句句屬實,如有……” 未等他說完,便聽一聲怒喝: “真是不見棺材不落淚?!?/br> 然后見到上方年輕道人那如星辰般的眼中閃爍著星光,一下子就將他的意識“吸引”了進去。 等到劉伯鏹恢復意識之后,發覺滿堂文武官員看他的目光都帶著憤怒、鄙夷或者殺氣。 “學生……” 還要待說什么,便見到上首的孫督師一揮袖子,山海關總兵馬世龍馬上一臉鐵青的喝道: “來呀,將這jian細壓下去打入死牢,封了他的嘴,不準任何人與他接觸?!?/br> 馬上就有親兵過來,將還要掙扎的劉伯鏹制住,用麻繩封了嘴,如拎小雞一般拖到了堂外。 不怪馬世龍感到憤怒,因為這個劉伯鏹最開始就是找到他頭上來匯報消息的,畢竟他作為山海關總兵官,算是遼東武將打頭的那個,是有一定權限做出小規模出戰指令的,不必要事事都巨細無靡的向督師去稟報,只需回頭補上一份文書匯報即可。 沒想到這卻是個給后金方面傳假消息的jian細,真要被這家伙說動了,到時候豈不是中了后金的jian計? 想想那后果馬世龍就忍不住心中一陣的后怕。 要知道他損兵折將頂多是去職或者戴罪立功罷了,以后還有起復的機會,文貴武賤的制度雖然不好,但也有一定的好處,那就是大家似乎對于武官的道德水平容忍程度都很高,貪財和克扣軍餉什么的都只是小事,朝廷或者說文官們在這方面對于將門軍官還是比較寬容的,只要你不跟文官上司頂牛作對,不在戰場怯戰或者臨陣脫逃然后還被抓了典型或者當成替罪羊,那么武將就很少會被殺頭。 被殺的大多數都是過于耿直或者是愣頭青那種。 即便犯了錯,大多數武將受到的懲罰不是被降級留用就是被撤職而已,等風頭過了再花些錢疏通一下,就能再次得到朝廷任用。 馬世龍雖然不是那種兵油子,但也是混跡將門多年,對這一套政治斗爭的套路自然十分熟悉。他知道自己中了計或許性命無礙,但帶來的影響卻是極壞,那無疑會干系到提拔自己的恩主孫承宗的威望,甚至會給朝中那些反對派們機會,去集體攻堅孫承宗,罷免了其督師遼東的職位,好換上他們的自己人。 甚至可能引發一連串的反應,讓遼事目前穩定的好局面為之敗壞,那他可真就是大明的罪人了! 所以怎么能不讓馬世龍為之咬牙切齒? 在場除了高景飛之外,沒人知道在真正歷史上,馬世龍心中所想正是他所預料的最壞的結果。 堂中其他人也都想到了其中關竅,自然也都對那劉伯鏹報以痛恨和鄙夷。 唯有那位未來的圓嘟嘟此時卻是對馬世龍有些不滿。 因為現在是在他的地盤寧遠城里,馬世龍卻自作主張的將人押了下去,按說也是他的人動手才是。 雖然作為山海關總兵的馬世龍無論品級還是官職名義上都比他袁某人高,但在文貴武賤的大明朝里,位列一品的總兵官或者封號將軍,地位也遠不如他一個四品兵備道,何況他還是從三品的右參政。 作為典型的文人,袁某人是十分自傲的,自認為自己要比這些粗鄙武夫高出不止一個層次,在場的也只有孫承宗一人比他高,甚至他對孫承宗這個欣賞他的上司也是心中有著幾分不服氣的。 因為他覺得孫承宗對這些武夫的態度過于和善,在遼東的策略也過于保守了,換做自己經略遼東,那必然是要大刀闊斧的一番改革才是。 圓嘟嘟就是這么自信! 某人并不知道自己目下的心理與境況,似乎跟戰國那位赫赫有名的紙上談兵者頗有幾分相似之處,因為在他這種人的意識中,就沒有自己會犯錯的觀念,就算他失敗了,那也不是他的謀劃失誤,而是手底下人無能不得用,或者是敵人太過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