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科舉后我靠種田封侯 第168節
書迷正在閱讀:滿級惡女重回修羅場[快穿]、皇太女她不想爆紅[娛樂圈]、顧先生的火葬場[民國女攻]、女總裁的偏執美強慘孕夫[總裁女攻]、[全職高手]聯盟女友追婚記、七零年代辣美人[穿書]、[戀與制作人同人]戀與制作人戀雨星愿、七零之林老師只會教書、[綜漫]開局聯姻威士忌、原來我是萬人迷
李茂可是大皇子嫡親的表弟,其背后的李家也是堅定的大皇子一黨。李茂若是因茶葉走私一案被判處死刑,李家再一倒,便等于大皇子一派自此斬去了大半勢力。 因此這事情被敗露后,哪怕頂著永興帝強大的怒火,朝中也還是有不少的人來幫那李茂求情的。這些人打的便是感情牌,言道李茂雖觸犯律令,然而卻還是希望永興帝能看在李家過去的功勞上,給李茂留一條活路。 朝中有人這般為著李茂來求情,便也有想借此一舉將李家擊垮。他們不止拿朝廷律法來說事,還言道李茂這般行事是拿損害朝廷的利益,用以換取他個人的私欲! 因為誰都知曉,茶葉對游牧民族的重要性。朝廷這些年來,都是靠著茶葉在與那些游牧民族換取良馬,強大軍隊。 可李茂呢?只為著私人利益,便走私茶葉出境。在他那里,只需銀錢或者是旁的物件便可換取茶葉,這么一來,游牧民族又豈會再跟朝廷換取馬匹? 因此有朝臣還言道,李茂此舉無異叛國! 第204章 懇求 叛國的罪名那可比走私茶葉出境更為嚴重的多了,李家如何敢認,大皇子一黨又如何敢讓李家擔此罪名。 只是如今這皇位之爭越發激烈,那些人沒抓著把柄時都想著如何將大皇子一黨拉下去。此時這李家現成的罪名都擺在這里了,他們又怎肯輕易放過。 李家與那大皇子一黨自是又苦苦哀求。 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永興帝此時怒道,朝廷以茶易馬,本意強國制番。然李茂為一己私欲,便私販茶出境……此等損害國利之行為,其罪當誅! 永興帝這話一出來,滿朝震驚。 “還請圣上開恩??!” “那李茂雖有過,但還請圣上念李家過去功勞,饒恕他這一命!” “懇請圣上饒恕啊……” 大皇子一黨極力苦苦求情之時,那郡公李尤也老淚縱橫的不??念^:“圣上,臣有罪!臣有罪……但還請圣上憐我一回……” 但顯然,永興帝這一次是下定了決心,人也格外的強勢,只言道:“一切遵循國法律令來辦!” 說到底,朝廷會這般嚴管茶葉私賣,不止是因為茶葉所帶來的利益之豐厚。更為要緊的,還是在茶葉與游民民族之間的交易上。 茶葉是游民民族的必需品,但他們卻自己沒法生產茶葉,故一直以來只能跟朝廷做交易。而朝廷也是抓住了這一點,一直以來對游牧民族實行的便是以茶易馬。 朝廷靠著從游牧民族那里換取的良馬,除了能壯大朝廷的軍隊戰斗力,更能對游牧民族進行一定程度的鉗制。 可李茂這等走私茶葉出境的行為,使得游牧民族能用銀錢或者是別的物件換取到他們所需的茶葉的話,那么他們自是不用再拿馬與朝廷交易。 自此,游牧民族得所需之茶而增強,朝廷失所需之馬而削弱! 長此以往,皇朝堪危。 故在永興帝這里,李家作為大皇子的外家,便是這么多年來因站位大皇子,干了許多出格的事,永興帝也并非完全不能忍受。然而皇位之爭可以,損害國家利益不行。所以李家便是過去有再大的功勞,朝中為他們求情的人便是再多,對永興帝來講,這李茂這次必死,李家也得重責。 永興帝就是要讓朝中所有人都看著,哪怕是如李家這般的功勛之家!這般的皇親國戚!一旦牽扯到茶葉走私出境這種事情上,在他這里,也無一絲一毫姑息的可能。 而李家這一倒,且又是以這樣的罪名倒下去的,于是朝中好些人都知曉,那位大皇子想要上位,估摸著怕是沒什么太大的戲了。 當林立文聽聞這些消息的時候,李茂已經被判處了死刑,郡公李尤被褫奪了爵位。便是那大皇子和宮中的那位李貴妃也受到了不小的責罰。 畢竟當初稽查部門查到的結果便是,李茂在走私茶葉出境里所賺取的銀錢,大部分流入的便是這位大皇子的府邸。 因此在這件事情里,大皇子是無論如何都脫不了干系的。 于是在過去這十來年里,朝中呼聲最高的一位皇子,就這般快速的倒下去了。 但倒下去了一個大皇子,自還有別的皇子……而且隨著大皇子的倒下,這種奪嫡的爭斗便只會越激烈。 不過別管這朝堂的爭斗再是如何激烈的,也都與林立文無關。 林立文從宮中出來時,外面天色已經變黑了。 好在的是,自從官辦農學開設后,為著林立文教習方便,農學學院是有給林立文提供一小院給他住宿的。平日里若是趕不及回莊子上的話,林立文便多宿在這學院小院里。 于是今晚,林立文便是回的學院里歇下的。 第二日,林立文也是照往常一般,平靜的給農學班的學子們授課。 朝堂上的那些爭斗,林立文是不摻和。但是農業和民生上的事,林立文卻是十分看重的。 如今這農學班的眾人跟當初林立文在莊子上帶的也不同,他們都是先經過一輪司稼寺的考核??梢哉f,這里邊的每一個人在種地一事上都是有一定本事的。 在過去的這近兩年時間里,林立文教授他們農事上的一些知識點的時候,同時自己也在跟著這些人一起吸收大家的擅長處。 林立文還將這些人的擅長處都一一記錄了下來。 在臨近過年時,林立文入宮請見永興帝了。 李家和大皇子的事發生后,對永興帝來講,他心中也并不好過。因此也就那么短短時日沒見,林立文瞧著永興帝的精神狀態便又差了些。 見著永興帝這般,林立文心中也不由得暗嘆了一口氣。 不過能做君王者,心性也遠非常人。 這段時日以來,永興帝確實心中較為沉悶郁結。但瞧見林立文來了后,永興帝還是給了他笑臉:“大郎今日入宮,可是有何要事?” 要說永興帝,跟林立文做了近二十年的君臣了,對這個林大郎的品性和為人也算是看得十分透徹了。 一般情況下,若無要事的話,林立文幾乎從不進宮。所以有時候,永興帝也覺得林立文挺有自知之明的,最起碼在做官這事上,他確實不大行。 不過許是瞧了太多的會做官的人,永興帝反倒還挺喜歡林立文這般的。再者,林立文雖不會做官,在做事上,卻一直都讓永興帝很滿意。 也如永興帝所預測的一樣,接下來林立文便跟永興帝說起了他這次進宮的目的。 林立文說道:“臣,懇求圣上一件事?!?/br> 永興帝聽了這話后,用著很平靜的目光看向林立文。 林立文并沒有直接說是什么事,他反倒先對永興帝先說起了他這些年,在各府州外放,負責某種農作物種植時所看到的景象。 “早些年時,良種尚未得以培育……”那時候,皇朝各地的百姓吃不飽,穿不暖。畢生的追求也莫過于吃飽這般最簡單的心愿了。然而后來,良種得以培育了好些出來,《農學》一書也隨著培育好的糧種,一起被朝廷推廣至各府州。 如那良種尚且還好些,在朝廷推廣下去后,大部分的老百姓也種植了起來。但那《農學》書里面所寫的種植技術,尋常百姓依舊不知。 朝廷一直便看重教化百姓,因此各地主官的職責之一,便有教化百姓這一出。但要林立文看來,這種教化不單單是思想上的,也還應該有生活技能上的。 封建社會下,以種地為生的老百姓最需要朝廷教授他們什么樣的生活技能? 自然是跟種地相關的。 民富國強。 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才有了司稼寺的前身——司農寺出現。 最開始的司農:司農者,田官也(1),其主要職責便是“命司農,計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保?) 但后來,司農寺改為司稼寺,田官就變成了如今的“京官”。其過去主要負責的教授百姓稼穡農桑一事,也不再是他們的主要職責了。 當然,林立文此刻提起這些,也并非要改制司稼寺。對現有部門官職做改制一事牽扯太大,即便是永興帝肯同意,只怕那些朝臣們也不會答應。 對于林立文來說,能通過司稼寺考核,進入到那官辦農學里的每一個人,都是善農事的好手。所以每一個這樣的人才,林立文都想把他用起來。所謂的特制科考核,只是林立文根據朝廷當時的需求,先將一部分在茶樹種植上出色的人選□□,去解決朝廷暫時最急需的部分。 之后的這一部分人,有擅長者去到擅長領域去做事。再剩余的那些,既然各地主官皆有征收賦稅,教化百姓等職責,那么何不選拔一些善農事者作為下屬,分配至各府州協助當地刺史,教導百姓稼穡農桑呢? 而這,也是林立文之前提議開設官辦農學,增設特制科的最終目的。 事實上,面對永興帝的老去,林立文也慌了。只是這種慌,林立文并非是在慌自己的前程。 林立文只是很清楚,如永興帝這般看重農業,支持他做事的君主實難碰見了。所以林立文的慌,更多的是著急。 林立文著急有些事情,如果現在還不去做,將來他很可能便再也沒有機會去做了。 因此,林立文在說完那些話后,便朝著永興帝行了一個大禮,躬身拜在地上。 這一拜,便是好長時間的安靜。 久到林立文忍不住閉上眼,呼吸也變得有些急促了起來。 終于,上頭傳來了永興帝的聲音:“可?!?/br> “臣,謝圣上?!边@話喊出來后,林立文才發覺長久的等待下,自己的聲音都跟變了。 第205章 再招 永興三十六年冬,臘月初九。 眼見著馬上便要過年了,然這一日的早朝上,眾朝臣們再一次驚訝的發現,那位林大郎再次出現在了這朝堂之上。 說起來這位林大郎,官做的也很是有些與眾不同。不敢說什么后無來者,但絕對可以稱得上一句前無古人了。 雖是京官,可大多數的時間里,林立文都是被外放去了外地。少部分能留在京中的時候,林立文又多在莊子上忙那培育良種的事。 朝會林立文沒來上過幾次,便是永興帝賞賜給他的京城坊內的那座上好的宅子,林立文也沒去住過幾回。 也就是上次林立文從益州回來后,因著永興帝同意了他開設官辦農學一事,農學院的選址又設置在京城內,林立文方才在京城多待了些時間。 所以此刻面對林立文的突然出現,朝臣們驚訝過后,很快便又不停的在心中暗自猜測了起來。 今日這個林大郎上朝,莫不是又想折騰什么大事了? 之所以大家會這么去想,也是因為上一次林立文這般突然出現在朝堂上,便折騰出了官辦農學,和開設特制科選拔的事。 這一次,林立文提議道,官辦農學既已開設,那么便應該將它的作用發揮到最大。農學班給朝廷培養和選拔出善農事的人才,那么這些人才就該把他們每一個都用起來。故往后農學班里凡考核達標者,可作為下屬農官,將其分配至各府州去協助當地主官,負責教導當地百姓稼穡農桑一事。 然后這話一出來,朝臣們便被震驚到忍不住紛紛看向林立文,卻無人出一聲。 而眾人皆不出聲的原因,是因為朝臣們雖震驚林立文這一次的大折騰,但卻尋不到反駁他的點。更甚至,還有一部分朝臣不僅沒有想著去反駁,反而還因林立文的提議,開始認真思考了起來。 要知道歷朝歷代,雖講究的是以士為尊,但同樣也都很看重農業。在治國上,統治者一直實施的都是“重農抑商”的政治思想。更一直以來還有“皇帝之功,勤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是富。(1)”之說。 再者,后面的特制科考核,選拔的還是茶樹種植相關的才干。 因此上一次,朝臣們對于林立文提議的增設官辦農學,并舉行特制科考核等事才會那么快便輕易同意了。 而這一次,林立文的提議不僅符合時下的政治思想,他的這種做法,對地方外放官來講也是有顯而易見的好處。 還是那句話,地方主官最主要的任務,便是替朝廷征收賦稅。而時下這種封建社會的賦稅從哪來?大部分自然都是從百姓那里來的。 所以百姓富足,各地主官方才能得好,朝廷才能得好。 可要想百姓富足,便離不開地里的農作物產出。 百姓若是地里產出不夠,因此繳納不出足夠多的稅收,誰的過錯?朝廷自然是會認為,這是當地主官的過錯。 所以在過去,官員們大多數都不是很喜歡被外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