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頁
書迷正在閱讀:浪漫熱季、[HP同人]你不要過來啊、[開端同人]錯誤周期、禍不單行(1V2 H)、告白(1V1校園)、養漁、路人甲你穿到貴族學院背景的小說中后(NP)、赤玉(np)、藍色鐵塔、非她不渴(1v1)
“這個白顯之是什么人?” “在寒門學子中挺出名的, 據說他曾為了觀書而投靠過桓家, 后朝廷開書院, 他便自請離去, 若非科考能考驗水平,他只怕要一輩子在書院看書,而不愿出來考試?!?/br> “共取進士五百名,寒門學子占一半?!?/br> “噓!” 有人歡喜有人憂,如此透明公開的選拔方式,世家之子上榜人數竟然沒有碾壓寒門學子,反而和其打了個平手,無疑是一個響亮的巴掌打在他們臉上,等著他們的還不只如此。 司馬冉澤嗤笑:“這便是你們傾全族之力培養的人才?連寒門學子都考不過,都說舉賢舉才,孤真想知道你們舉薦的人都是什么?” 世家們臉色不好看,司馬冉澤可不打算放過他們,他倏地冷下臉說道:“為官者,當得自立也,查,凡吃過五石散者不錄!” “陛下!” “爾等不會不知五石散是什么東西?也不必讓孤說清楚罷?”司馬佑安眼眸放在桓家家主身上。 桓家曾獻過丹藥給陛下,哪里敢觸逆鱗,當即出列道:“臣遵旨?!?/br> 一看桓家都認了,大家只能不甘不愿道:“臣遵旨?!?/br> 如此,上榜五百者,又有近三十人被罷錄,按名次從后往前補,便又多了幾名寒門學子,再次查驗進士身份,有人發現名次靠前的桓之凡,曾為官被貶,又辭過官,當下不敢做主。 上報后,得知此乃國師庶弟,又隱隱窺見當年真相的官員,只道:“人品有瑕,取消錄用?!?/br> 至此,最終錄用進士五百名未有桓之凡之名,亦未有曾吸食過五石散悔不當初者。 沒人會關注失敗者做什么,大家的視線聚焦在這新科進士上,凡錄用者,將會按照籍貫和其出身書院分配官職,三年一輪換。 而按從高到下的原則,前十名有在洛陽為官的機會,天子腳下討生活,怎么也要比分配到各地來得強。 但是排名第一的白顯之卻主動選擇回了京口縣,讓一眾等他究竟會去何部門的人大失所望。 白顯之已至而立之年,早就娶妻生子,他朝只認識幾天的同僚們拱手道:“既從京口縣走出,便再歸京口縣罷了,國師與郡主從未忘記過京口縣,我自也愿為京口縣盡綿薄之力?!?/br> “正是,”有與他一般主動選擇回鄉述職的進士道,“理該如此,回到需要我們的百姓身邊,我自有一番想法要與他們一同實現?!?/br> “若沒有科舉、沒有書院,我不過是給人抄寫書籍為生的窮苦人罷了,且國師造出了印刷術,未來沒有我之地,也便沒有什么好失去的?!?/br> 五百名進士像是融入沙海中的一粒沙般,迅速充斥在大立朝各地,至此,被世家把控九品中正制舉薦方式徹底落下帷幕,科舉考試成了大立朝吸納人才的最終方式。 同年七月,武舉考試開始,從武舉考試中獲得名次之人,不必從小兵做起,可直接授予官階,軍隊再次迎來擴充。 次年科舉與武舉考試繼續進行,大立朝人才再次迎來更換,而后帝規定劃分科舉考試時間,鄉縣試與州試每年舉行,都試每兩年舉行一次,武舉考試則減少名額一年一次。 科舉考試也便成了衡量州府人才儲備力量的關鍵指標,各地鄉縣亦著重培養人才,書院沒有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甚至民間還有了未考取到進士出來教書,給孩子們啟蒙的夫子來。 朗朗讀書聲悅耳,京口縣縣令白顯之巡察完書院,安排好今次的科舉考試事宜,又下鄉巡視了開荒種田、漁民打魚情況。 田地里的苗子青青綠綠,卻掙扎著朝天而生,一派欣欣向榮之態。 有不舍的老農握著白顯之的手道:“不知縣令走后,會來什么人?” 白顯之到年末便在京口縣待滿了三年,三年之期一到,他就要去其他的地方,京口縣的縣令便要換了,他安慰老農道:“京口縣有縣主封地,盡管放心便是?!?/br> 這三年里,郡主與國師每年都要回抱樸真道觀看看,如今正住在道觀中。 道觀中人來人往全是人氣,萬民登天梯上那用木頭做的臺階已經被踩壞,由百姓自發更換過三次了。 后院中,無寅藏在樹木后面抱著自己的腿,偷偷抹著淚,無丑過來尋她道:“莫要哭了,離離給師祖做了排骨,叫我們去吃呢?!?/br> 無寅眼淚汪汪道:“師姊,師祖他……” 無丑眼睛也是紅的,她道:“走罷?!?/br> 空空子的房間內,辛離離梳著靈蛇髻,對躺在床上盡顯老態的人道:“當年眼見著我就要十七了,可就差那么一點,我就跑過來當女冠了,我連賄賂你的吃食都想好了,奈何我們就是沒有師徒緣分吶!不過也不差,我這不成你徒弟媳婦了么?!?/br> 不再如以往有神,能看透人心的眸子,此時泛著混黃,卻如往昔般寬和,空空子費力地抬手,被辛離離一把握住了,她眼中涌上一股淚意,趕忙偏頭眨著,直到平息下來才又道:“我看無乙有做飯的天賦,你們不如從了他,讓他到我酒樓玩個把月,吃了廚子的苦,圓了他的愿,他就會老實回來了?!?/br> 無乙便跟著插科打諢道:“日后我就是道觀里的廚手,你們的嘴能不能吃到好吃的,全在我一念之間!還不快快讓我下山!” 大家哄堂一笑,小時候白白胖胖的無乙,許是幼年吃過五石散,戒癮后瘦下來就再沒胖過,已成長成精壯的少年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