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書迷正在閱讀:耽美文女配她不想干(NP)、以性之名去愛你——醫學院實習手記、備用情人(1v1h,訓誡調教)、一見傾心(現言1V1 H)、如何打消反派們的滅宗之心(NP)、定制救贖[快穿]、來點碎片(短篇合集)、清榮(小媽 1v1)、春日陷阱、月亮彎彎(兄妹骨科)
他們拿準了上頭既然沒有特別規定,那么這些暗箱cao作也沒人特地再報上去。 只是,這個小動作可謂是在后面朝廷推行的其他改革里,埋了一個不小的雷。 稅制已定,大開荒進行中,朝廷的財務報表上顯示國庫現在余額充足??滴踅K于有心情,著手準備他的背上會見蒙古計劃。 正在他要出巡之前,宮里的又有兩件事攔住了他旅行的腳步。一直以來都頗為受寵的宜嬪,傳出了即將生產的喜訊??滴醯弥?自然大喜。心想如今風調雨順朝政順遂,這孩子來的可真是錦上添花。 于是大加封賞宜嬪,并許她親自養著九阿哥。 更巧的是,貴妃鈕祜祿氏,在宜嬪生下九阿哥后沒多久,也傳出有喜訊,生下了十阿哥。 這可真是雙喜臨門了。 但就在大喜的頂峰上,康熙收到了一封密折,請他清算各地官員隱田不報,和以家奴充良籍私下開荒之事。 這封折子是誰上的呢? 是我們太子殿下早就疏遠的,現在腦回路終于正常不再屬于拖后腿行列的前隊友,索額圖。 索額圖會上這封密折,真的是純屬偶然事件。 自從胤礽賴上了明珠當老師后,索額圖老先生心里分外悲涼。他自覺自己在朝中地位直線下降。雖然朝廷幾次制定新政,他都是跟著大旗的順風倒下,但也不是十分受皇上器重。 他現在的風光,連以前的一半都沒有。 當然這只是索老先生自己的感慨而已。實際上他仍是穩當當的議政大臣。之前還因為接見俄國使者有功,被封賞了許多的金銀。 可是,現實的對比擋不住他內心,不足為外人道的辛酸。尤其他日日上朝,看到宿敵明珠比自己更得太子重用(假的)之后,他內心逐漸升起一種很想辭官撂挑子不干的沖動。 這種感覺怎么說呢?就好像自己家養大的娃,雖然明知道他可能不是親生,但仍在他身上傾注如此多的心血,結果回頭來他立刻就管別人叫爹。 就是在這辛酸加壓力下,索額圖難得的病倒了。 他雖然與胤礽聯系不再像以前那樣緊密,到底還是朝廷重臣,告病的第一時間就被康熙獲知。 康熙也念在他多年苦勞的份上,命他先擱下公務,在府里好好休養。 病了三天,且迎來了各方幾輪探病之后,索額圖在床上躺的腦子都僵了。他也不想回去銷假,索性就在自己府里遛彎。 溜著溜著,無意之中就聽到了家里兩個負責采買的下人的聊天。這兩人恰巧偷懶,背著人躲在小花園里找了個陰涼地兒扯閑篇。 “小六子,我剛才出去采買,碰見在查哈大人家里做廚子的鄉黨了?!?/br> “您又大驚小怪。去年旱災各地逃荒投奔到京城的人不少,您碰上一兩個老鄉也沒什么稀奇的?!?/br> “碰上老鄉是不稀奇,可是我問他在京城待的可習慣,他竟然跟我說,他過幾日就回老家幫查哈大人開墾良田去?!?/br> “還有這樣的事兒?這查哈大人是京官,又沒有外放,朝廷的政令里不是說,只有當地屬良籍百姓才能開荒嗎?咱們可是都跟主家簽了契的奴才,官府都有備份的契,他還能私自改動?” “自然不是他改的。我聽那意思,是查哈大人幫著改的。過幾天他就要回去了,問我有沒有要捎帶的物件,他幫我帶回家去?!?/br> “這查哈大人膽子可真是夠大?!?/br> “嗨,人家是大官,這事又做的隱蔽,到時候只說是調家仆回老家,別人也說不出什么來?!?/br> 索額圖只聽了一半,后邊這兩人再說了什么,他就沒堅持著聽下去了。 不過這事讓他看到了自己可以發揮更多的光和熱,在朝堂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轉機。 于是第二日,他就上了密折,向康熙稟報了此事。所謂密折,即是由特殊人才傳遞上去的,且除了寫折子的人,只有康熙一人知曉的其具體內容的折子。 作為議政大臣,索額圖肯定是知道用什么樣的渠道才能把這封折子傳上去的。但要問為何他敢連隱田之事都請旨查? 那純粹是順帶一說。 隱田圈地這事兒,在索額圖看來是不算什么大事的。他自己就在京郊圈了上百畝良田的。 但是這折子上要只說查哈秘密的,讓自己下人去替自己開荒占地,搞得就好像他是在針對人排除異己似的。這就又有黨政的嫌疑了。 經過胤礽多次提示,已經知道愛惜羽毛的索額圖,不會讓自己再有這種明顯的把柄。所以他就順便把這嚴查隱田之事,也寫了上去。并著重強調了下,這種行為是枉顧政令,明晃晃打朝廷的臉。 康熙看到折子的第一反應,肯定是生氣的。比過去三番聯合起來懟他都生氣。他覺得,好歹那時候三番是因為要人有人要兵有兵,才敢那么大膽囂張的。 如今這些朝臣,除了朝廷給的臉面還有什么?他們可是拿著朝廷的俸祿還動手挖朝廷墻角。 查,必須嚴查! 但是,康熙做事一貫有個習慣,他喜歡先拿到確鑿證據,再直接把這證據摔到罪犯的臉上,懟的別人啞口無言后,再依罪論處的。 所以,折子看完后,他在早朝時仍是不動聲色。只在背地里著人暗中調查。 因為是密報,所以這事兒胤礽還沒得到消息??滴跻矝]有特別告訴他,兒子,有個混蛋陽奉陰違,正在背地里給咱們爺倆下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