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婚 第159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西幻世界里當領主、我帶著十億物資穿回六零年代、貴妃母子民國文生存手札、致我最討厭的你、沒有離婚這一說、裝乖后小少爺他爆紅了、奇特的雄蟲崽崽、失蹤一個月(骨科)、楊挽月 (1v1) h、燼夏(父女)
只不過兩句問話一句叮囑,便看得譚廷一顆焦灼的心都柔和舒展了開來。 他又把這行字看了一遍。 上次不算。 這次才是她第一遭給他寫信。 譚廷一連把第一行字看了三遍,嘴角禁不住翹了起來。 她定是想他了。 但信的內容不少,譚廷還是又往下看了下去。 她在心里說起了近來的事情,提及的幾樁和譚建之前來信告訴他的差不多,但她又另外說了一件。 她遇見了宣二夫人。 譚朝宣提前進了京,而后宣二夫人才帶著兒女仆從到了京城。 宜珍不是會計較的性子,卻在信里特特提及了宣二夫人的傲慢。 她并不是向他告狀,雖然譚廷希望是這樣......她專門道: 恐他們夫婦對宗子之位,還另有打算,大爺務必上心。 雖不是告狀,但也是如此專門提醒了他。 譚廷心下柔軟的不行了,又在她那提醒的話里,停留了幾息。 不過她往下又說了一樁事。 道是皇上昏迷不醒,情況不容樂觀。 說起來,她這封信先就到了他坐鎮的重災區,可惜他又去了清崡。信又去了清崡,不巧他又返回了這里,所以遲了幾日才看到信。 譚廷想到妻子的信晚了好幾天才道,有些郁悶,但這么多日了,他這里并沒有聽到皇上薨逝的消息,看來還在診治當中。 皇上不能理事也算不得大事,只要太子穩妥就好。 不過這多事之秋,他最好還是能盡快料理完手上的事情,早早返回京城。 他想著,目光就落在了信的尾處。 信的結尾,妻的字跡似乎越發柔和了—— 庭院墻角的一簇早菊已含苞待放,盼元直勿誤花期。 ...... 只在這句話中,譚廷幾乎看到了信紙上,妻子嫻靜地坐在庭院廊下賞花的模樣。 風從她腳邊吹過,輕輕撩動她的裙角。墻角的早菊悄然開了,她輕輕低頭聞了那菊花第一縷清香...... 譚廷的心都要飛回家了。 可惜他一時間還走不了,只能將信細細收好,貼身放進了懷中。 然后給她寫了回信。 * 京城。 有人再次與漆黑的深夜,悄然聚在一起。 程駱自然再次赴約,他剛到,便聽見有人說了一句。 “陳氏這次可算是把事情辦砸了,除了那兩個世族,其他可都沒能成?!?/br> 之前那哼哼提醒著他們不要退縮的人,這次語氣沒之前那般傲了,哼哼道了一句。 “誰能想到,那譚廷竟是個難辦的?!?/br> 他說著,看了一眼上首老者和他身邊的人。 “若是早早就除了這譚氏宗子,就沒有這么多事了?!?/br> 程駱聽了嗤笑一聲。 陳氏無能,還怪旁人。 不過那“旁人”也實在沒辦成事。 在座的人里,辦不成事的可真不少...... 他如何想,那上首的人并不在意,只是蒼老的聲音道了一句。 “事已至此,再從旁處下手也是一樣的?!?/br> 他一說,眾人都向他看了過去。 那老者淺笑一聲,在漆黑的廳中有些陰冷。 “皇上昏迷近半月了,后日,太子可得去城外的藥王廟祈福了?!?/br> 話音落地,廳中人皆眸中抖出光亮。 作者有話說: 收尾期時間可能不太穩定,大家見諒哈~我也想早早把劇情走完,給大家寫甜甜番外,不過咱們還是要好好收尾噠,很快啦~ * 晚安,明晚9點見~ 第86章 京城。 項宜連著幾日睡得都不太好,時常夢到一些亂糟糟的場景,就如同初春進京的路上,那突然鬧起來的領水縣,到處都是暴行,一把火燒了半個縣城,所有人都在喊著世庶兩立。 混亂的夢境里,有人在路中央畫了一道長線,這一筆畫完,一條路竟劈成了兩半,世族庶族各占一邊,沒有人可以越過那條線。 項宜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只覺得耳邊哄哄鬧鬧著,好像是在讓她決定,到底要站哪一邊...... 項宜每每從這樣的夢中驚醒,便不由合十祈禱,千萬不要出什么事。 這幾日還算平靜,可天上像捅破了火窟窿,要將人間徹底點燃。 楊蓁肚子越來越大,火辣的天氣她最是耐不住,但又不敢大量用冰,項宜見她難受的緊,就把她搬到了后面一個綠樹環繞的院子,好歹陰涼一些。 今日是個黃道吉日,連太子都選在了今日去城外的藥王廟給皇上祈福。 皇上昏迷多日,不論是挺過來還是挺不過來,作為太子必得要有祈福這一舉才行。 項宜也選了今日,收拾了那后面的院子,親自陪著楊蓁過去。 兩人還沒剛坐下來,譚建突然疾步來了。 一眼看見譚建的臉色,項宜和楊蓁皆是一頓。 項宜立時便有不好的預感。 “怎么了?”她急問 她只見譚建不敢聲張,令丫鬟仆從全都下去,才開了口。 “出事了!不知從哪兒竄出來一眾流寇,竟要刺殺太子殿下,太子大駕被沖,殿下......下落不明?!?/br> 消息是兩路傳來的,一路是譚家在朝中的族人,另一路是楊蓁的娘家。 這種事情再不敢亂傳,可見太子確實被流寇沖撞,祈福不成,反而不知所蹤了。 暑熱的空氣里,項宜忽然覺得透不過氣來,眼前一直打晃。 皇上昏迷,太子失蹤,這朝廷又該由誰執掌?! 楊蓁甚覺驚詫,“京畿怎么會有這么利害的流寇?!這不對呀,東宮出京,那得是多大的陣仗,各地怎么還敢放這般厲害的流寇進來?!” 她是武將人家出身,對京畿防衛還是了解的。 譚建說不知道,“倒是出了事,才想到去抓人......但太子殿下人在何處,確實沒人知道了?!?/br> 項宜半晌沒說話。 流寇不會是突然出現的,必然是有人精心策劃,窩藏京外多時。 那些人這個時候謀害太子,只怕要接管朝政了。 只是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想要直接至太子于死地,但太子目前的情況,卻是失蹤...... 但不管怎樣,太子沒有回京,沒有回朝,朝野的動蕩只怕回驟然四起。 ...... 項宜所慮果然不差。 接下來的兩日,太子依舊下落不明,朝野的聲音卻雜亂了起來。 朝廷抓到部分刺殺太子的流寇,這些人竟然聲稱,朝廷氣數已盡,所以災害頻出,只有改朝換代,才能讓百姓都過上好日子。 這些人自然都不是什么世家大族的出身,都是些百姓草莽,他們要刺殺太子,要改朝換代,所以才行刺,至于太子如今身在何處,他們并不曉得,只道: “定是老天爺都看不下去了,收了狗皇帝父子的命,讓我們這些草民翻身!” 這般言論傳的快極了,只一兩日的工夫,就傳遍了京城大街小巷,似乎是承著一陣疾風來的一般。 一石激起千層浪。 這些流寇如此言語,直激得人心底的火氣大出。 世人皆知太子心懷天下,哪怕是與盤根錯節的世家對抗,也要為庶族爭取利益。 可這些庶族草民出身的流寇,卻要殺害太子,取其性命。 不少世族人直接鬧了起來。 “太子處處為這些庶族賤民著想,卻落得這樣的下場,若是還護著他們,不嚴加懲治,讓他們看到惡果,這些庶族是不是真的要打殺造反,把我們這些世族人也全都害死?!” 本就從未真正接受過寒門庶族的世家子弟們,一下子似乎找到了能立住腳的地方。 他們紛紛跳出來指責庶族,以怨報德,毫無良知,居心叵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