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婚 第1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西幻世界里當領主、我帶著十億物資穿回六零年代、貴妃母子民國文生存手札、致我最討厭的你、沒有離婚這一說、裝乖后小少爺他爆紅了、奇特的雄蟲崽崽、失蹤一個月(骨科)、楊挽月 (1v1) h、燼夏(父女)
? 《締婚》 作者:法采 簡介: 項家敗落,項家老爹從清明好官,一下成了人人喊打的貪官,項宜帶著幼年的弟妹無依無靠、度日艱難。 她尋來舊日與世家大族譚氏的宗子、譚廷的婚約,親自登了譚家的門。 此事一出,無人不嘲諷項家女為了算計、攀附譚家,連臉面都不要了。 ...... 譚廷從未見過這個貪官門庭出身的未婚妻,第一次知道她,便是她拿著婚書找到自家門前。 譚廷不甚喜她,但也利落地認了這親事。 婚后,他們無話可說。 他只看著她守著譚家嚴苛的宗婦規矩,晨昏定省、打理中饋、照看族人,以及,替他延續血脈…… 她從不露出什么情緒,他便也無意探尋。 他想,只要她不似她爹那般貪婪無度,他不是不能和她這樣繼續過下去。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與旁人一起說笑的項宜。 她穿著樸素的衣裳,渾身沒有幾件首飾,可明亮的眸中閃著溫和輕柔的光,安靜地站在人群中,干凈又耀眼。 譚廷愣了一下。 可她卻在看到他的一瞬,臉上的柔和笑意,驟然消失了…… 【誰都別跟誰說不,誰也別向誰屈服?!?/br> 閱讀提示: ★酸甜口古言1v1sc,先婚后愛,打臉追妻。 ★文風小眾先酸后甜,非蘇爽文,不喜勿入。 ★架空歷史,私設頗多,不必考據。 內容標簽:天作之合 陰差陽錯 搜索關鍵字:主角:項宜,譚廷┃配角:日常晚9點更新~┃其它:同類完結文見專欄《偏航》《盲妾如她》 一句話簡介:各過各的,不行嗎? 立意:愛是放下成見。 vip強推獎章: 寒門出身的項宜背著家族污名,嫁進了從小訂婚的世家大族。沒有人看得起她,連她那世族宗子夫君亦從不與她多言,就在項宜以為這場婚事不會長久,打算離開之際,離家三年歸來的男人,卻待她漸漸不同起來,只是寒門與世族矛盾爆發,兩人這場婚事已經走向末路...... 本文從寒門與世族的矛盾沖突出發,寫一對彼此誤會的夫妻坎坷的婚姻歷程,在新穎的世界觀背景中,將男女主角情感的拉扯勾勒到極致,又賦予深邃的意義。文章筆觸細膩,感情動人心弦。 第1章 深秋最后一場雨,將庭院梧桐樹上的黃葉打得七零八落。 天還沒亮,丫鬟喬荇出了門,剛踏進院子里,便一腳踩在濕滑的落葉上,險些摔倒。 她連忙叫了院里的粗使小丫鬟。 “快把這些落葉掃了,誰若是踩著摔倒了,可就不好了?!?/br> 她說完便往去茶飯里燒水了,便沒看見身后的小丫鬟,不服氣地朝著她偷偷撇嘴。 喬荇這邊利落地燒了水,提了壺在正房門前輕喚了一聲。 “夫人,可醒了?” 一室靜謐,接著傳出來一個柔和清淡的嗓音。 “醒了,進來吧?!?/br> 喬荇推門進了,一眼便瞧見了坐在窗邊的女子。 這冷清房中沒有旁人,只她一個。 她已經穿好了衣裳,是件半新不舊的杏色暗花長襖,雖不是濃墨重彩的色澤,但卻恰到好處地襯著她修長的脖頸和白皙的臉頰。 她唇色不豐似淡粉的花瓣,鼻梁秀挺卻并不顯突兀,秀美下,一雙清亮如明月下的湖泊的眼睛半垂著,沒多看梳妝臺上的銅鏡,便手下利落地將縷縷青絲盡數盤了上去,盤成了規規矩矩的婦人發髻。 喬荇并不喜歡夫人的婦人發髻。 夫人從前還是項家姑娘的時候,鬢角留著細長的辮子,濃密的青絲梳起來的墮云髻,只需墜幾顆東珠,便令人見之忘俗。 但自從嫁到了這譚家來,項家姑娘變成了譚家的宗婦夫人,別說墮云髻了,連時下流行的婦人發髻也并不梳了,每日規規矩矩地梳著最挑不出毛病的發髻,然后簪上一只銀簪,就沒了下文。 在項家好端端的,嫁到譚家就褪了色。 更有丈夫新婚一月便進京趕考,留她一人在家,中了第后在京做官,三年都沒回家了。 “夫人要不把頭發散了吧,奴婢昨兒看大姑娘梳了個江南流行的發髻,端地是好看,咱們便把那新發髻變變樣子,也梳一個來?!?/br> 她希冀地看著自家夫人。 項宜聽了笑了笑,“姑娘家金貴,自然要梳妝得俊俏一些,我難道還同姑娘一樣嗎?” “怎么不一樣?您比大姑娘又能年長幾歲?” 不過是姑娘有人疼,您在這里沒人疼罷了...... 喬荇是項宜奶娘的女兒,兩人從小就在一起,項宜知道她疼自己,遞去安慰的笑意眼神。 “好了,我們來譚家又不是攀比來了,做好我們的事便是了?!?/br> 喬荇就知道夫人會這么說。 在夫人心里,來譚家就是做事來了,至于旁的從不在意。 可再怎么樣,夫人也是嫁進來譚家,嫁給了譚家宗子...... 喬荇還要說什么,項宜已經起了身來。 “好了,時候不早了,該給老夫人問安了?!?/br> 喬荇不好再多說,只能不甘心地嘆了口氣,伺候項宜凈了面,替她淺淺染了眉,便一路挑著燈,伴她去往老夫人的住處。 老夫人住的秋照苑離正院路程不短,兩人頂著寒風一步沒敢停留,到秋照苑的時候天已蒙蒙亮了,幸好沒晚。 說是老夫人,但趙氏年紀不算大,尚不及不惑之年。 當年大趙氏留下譚廷、譚建兩個年幼的兒子無人照看,而譚氏族人又對嫡枝宗子的地位虎視眈眈,譚家便與趙家商議讓小趙氏續弦進來,照看兩個幼子。 趙氏性子閑散一些,在譚家做宗婦這些年做的十分辛苦,待項宜嫁進來,便急忙將這些事情都推給她來擔。 當下趙氏也才剛起身,胳膊支著臉,由婆子伺候梳洗,見項宜來了,才打起幾分精神。 項宜請了安。 這時外面刮起一陣疾風,吹得窗欞作響。 趙氏訝然,“這般大的風?”她問項宜,“今日外面是不是更冷了?” 項宜說是,“母親多加件衣裳吧?!?/br> 趙氏說自己倒也無妨,頂多不出門便是了,但她有想起了旁人,叫了身邊的丫鬟。 “去傳話給二爺和姑娘,今日都不要來請安了,莫要著了風寒?!?/br> 小丫鬟聽了話要去,趙氏又嘮叨著補充。 “讓他們把炭火都燒起來,多穿衣服,不要出門,萬不要凍著了。他們兩個又不是那等身強體健的,凍著可怎么得了......” 旁邊伺候的嬤嬤都笑起來,“老夫人可太為二爺和姑娘cao心了?!?/br> 項宜在旁笑著,接過丫鬟手里的茶,親自給趙氏斟了奉到手邊。 趙氏這才想起了安靜坐在旁的項宜。 “對了,距離建哥兒的親事,從今日算起可不到一個月了,你還得多上些心,務必要把這喜事辦好了。天雖然冷,但今歲事卻多,你可不能馬虎,里里外外都要抓起來?!?/br> 項宜連聲應下。 趙氏又喝了一口熱茶,忽然想到了什么,放了茶盅,煩惱地揉了揉額頭。 “還有楚杏姑的事情,這事不能再鬧騰下去了,今日該有個了斷了。你去看著辦吧?!?/br> 然后她又大小提了幾件事,都是交給項宜辦。 不管怎么辦,只要辦妥別惹麻煩就行。 項宜一一應了下來,出了趙氏的房門,風從廊下裹著冬日的寒意漫過來,順著脖頸往衣服里滲。 喬荇連忙替項宜攏了攏披風。 “晨間的風太大了,夫人先回房吧,等風小了再出來辦事?!?/br> 天色灰蒙蒙的,風還不知多久能停。 項宜抬頭看了一會,嘆氣說算了,頂著風,轉身往譚家善堂的方向去了。 “老夫人吩咐的事情不能怠慢,先把杏姑的事辦了再說?!?/br> * 楚杏姑的事不好辦。 楚杏姑是清崡縣一戶秀才家中的姑娘。 父親楚秀才寒窗苦讀二十年,只考中了個秀才。 他雖科舉不成,但學問甚好,甚至比一些舉人還要強些,于是經人介紹進了譚家族學做了開蒙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