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師金安(穿書) 第101節
屋里昏暗的光線下, 他的面容都像是被籠上了一層絨紗, 不知不覺間, 印象中玉雪可愛的小團子身體被拉長,褪去稚氣,成長為了俊秀郎君。 他道:“但此種方法卻不適用于木工排版,我與大家可以輕松挑出字塊,但對于木工來講,他們并不識字,排版受阻,離離可有好辦法?離離?” 辛離離微仰著頭注視著他,小小的瞳仁里只倒映著他一個人的身影,讓他不禁悄悄蜷縮起藏于袖中的手指。 被叫得回過神,辛離離只覺得自己昏了頭了,拍拍臉蛋,她繞著木桌上的字塊看來看去,實際在腦中調動自己可憐的記憶。 活字印刷術,怎么挑字塊來著? □□?對有□□! 人不識字不能挑出,那就讓字挑人,字怎么挑人? 她自己喃喃出了聲,目光一直落在她身上的司馬佑安自然捕捉到了,輕聲重復:“讓字挑人?!?/br> 他執起桌上雕刻好的字塊,在腦海中淡去它的身影,只將其看成普通木塊,它們在茫茫字海中毫不起眼,而他需要雕刻一句話,這句話有字五個。 五個字塊從字海中擠出來,按照一二三四五的順序乖乖在他面前排成一列,再看向字海,缺失字塊的地方發著淺淺的光芒,他一揮袖字塊歸位。 再來!字七個,不同位置的字塊飄到他眼前,在字塊后的字海中,七個字塊缺失的位置吸引著他的目光。 為字塊排序! 只需讓排版之人拿著字的序號,從字海中挑序號即可,這便是讓字挑人! “標注序號!” “□□做序!” 分列在書桌兩側的司馬佑安和辛離離一同說道,繼而雙雙露出笑容,那是為對方懂得自己所言而笑,也是為解決木活字印刷的問題而笑。 抱著手臂的太史端看兩人對視的身影,都覺得郎君佳人頗為般配。 互相擠眉弄眼,推出最晚進太史的人,問道:“不知你們說的□□和序號何意?你們二人是心有靈犀,但奈何我們可聽不懂??!” 什么心有靈犀,辛離離瞪了他一眼,悄悄瞟了一眼司馬佑安,怕他生氣被人調侃,卻只瞧見他側過身子同對方解釋的樣子。 像是默認了心有靈犀的說法,又像是毫不在意的表現。 她深吸一口氣,覺得自己這絕對是被司馬佑安今日的表現給迷昏了頭,肯定是創造出木活字印刷的光環太大,大到她眼睛和腦子都被閃糊了。 太史們行動迅速,聽了司馬佑安的話就立刻行動起來,他們將所有刻出的字號排了序,再將序號記載在另一張紙上,然后報序號排版,拿字之人只需要對照序號拿字即可,確實解決了木工不認字的困境。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又出現了,首先便是有的字經常出現,只雕刻一個,用了之后第二次便沒有了,其次是桌面太大,要找字,一會兒走這一會兒走那,沒一會兒功夫,負責找字的太史腿都細了。 第二個問題好解決,辛離離之前便提過了,可以將字塊放在□□里,屆時只需要轉動□□讓字塊轉到自己面前就行。 那第一問題,常用的字塊勢必要多雕刻出來的,將它們排好序后占地面積無疑是巨大的,定是不能同其他字塊放在一起。 有太史道:“那就做兩個轉盤,一個轉盤專門放置多用的常用字,另一個轉盤放置不常用字?!?/br> 另一人接話:“將兩個轉盤并排擺放,人可以坐在中間,左右挑選?!?/br> “是極!” “字塊中間可以用木板或是竹片隔開,在其上雕刻序號一目了然?!?/br> “善哉!” 太史們你一言我一語,便將轉輪排字架敲定下來,他們中有善木活之人,當即就擼起袖子做轉盤。 桌子都是現成的,圓桌如今已經是中底層百姓家中必備之物,他們便將四條桌腿卸了下來,在桌面上釘木片做間隔,又將下面設計成可以轉的裝置。 沒多一會兒,兩個簡略轉盤便設置好了。 “空忱子,來試試!背一篇《勸學》!” 司馬佑安手執兩張序號對應字塊的記錄紙,不需要額外抄寫字塊序號,腦中飛快將字塊與序號一一對應,念道:“第一列右十三五七、左二、右十一二、左二……” 坐在椅子上的太史,先是轉動右手邊的不常用字塊轉盤,再轉動左側常用字轉盤,將字塊挑出來放置在身旁的框架中,沒用一刻鐘的時間,四頁紙大小的框架就被排滿,一篇《勸學》全部排版完畢。 另一太史拿過排版的字塊,在上面刷黑墨,輕輕將紙張覆上,又吸取前面印字的經驗,用破布包裹的木片掃過其面,一揭下來,一頁紙便完成。 四頁紙的《勸學》從排版到印刷定冊,半個時辰不到,這還是字數并不多的《勸學》,若是印刷《春秋》也使得! “成功了!” 太史們歡呼不已,一個個興奮的像是吃了五石散! 有了木活字印刷,天下讀書人便不用借書抄書,抄一本書所耗時間顯而易見減少,這會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鉆研。 不再需要人力抄寫,世面上的書籍將會越來越多,遲早,書籍不再會是千金難買之物,它們會像雨后春筍般涌出。 受大家感染,辛離離的小臉上都染了紅,興奮地眨著眸子,作為參與者同大家一起開心,小手一揮道:“走,上我的酒樓給大家慶功!” 辛氏酒樓最近這段日子隱隱成了洛陽第一大酒樓,不是里面菜肴貴不貴的問題,而是吃的人太多,能不能排上的問題,是以辛離離此言一說,太史們立即歡呼起來。 一個個叫嗷著:“空忱子!我們能不能去?” “太史令可不能摳門!” “離離宴請,沒理由不讓我們去是不是!” 司馬佑安任由他們起哄,這段日子將他們圈在別院造字,大家都甚是疲憊,也是時候讓他們放松一下了,他便側眸對辛離離道:“錢由太史來出?!?/br> 辛離離彎彎的眸子印在他心上,點頭道:“好呀!” 喜歡她這副鮮活的模樣,為她偏愛心動,便不想再克制,忍不住伸手像她喜歡擼三郎那般,在她發上輕輕撫了撫,只兩下他便收回了手。 發絲柔順,根本不像平日咋咋呼呼的她一般,怪不得她喜歡摸三郎的發髻,確實手感很好。 他收了手,寬袖遮掩下誰也瞧不見他攏了手心,想將那份感覺留的更久些。 瞧他好像什么都沒做的正經模樣,辛離離將剛剛有些睜圓的眸子眨了眨,有些不自在地扭了扭脖子,大概是他太開心罷?估計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動作。 在心里解釋好后,她便又笑了起來。 可在其他的太史眼中便不是那么回事了,兩人如今已經是議親的年紀,這個動作便有些親昵了。 這里的太史可都是去過抱樸真道觀的老熟人,誰不知道辛離離是空忱子母親的外甥女,尤其空忱子是誰? 當初那個冷冰冰的道長,自從入了太史之后,便快速高升,如今已經官位太史令,掌管太史全面事宜,便是謝爍都要避其鋒芒。 在他們都以為謝爍會繼承父志成為太史令時,圣旨一下,太史令換成空忱子,不是沒有人提出異議。 木活字印刷便是空忱子向那些人的證明。 而空忱子的成績也不乏讓有心人想要巴結,當初他們是如何想將自家阿妹介紹給謝爍做妾的,便如何討好空忱子。 可在空忱子攙著冰渣的目光下,別說塞人了,就連大話都不敢在他面前提。 這樣的空忱子,怎會當著他們這些太史的面,同京口郡主做出親昵動作?這無疑是一個信號,太史們提起的心放了下來。 若是別人他們還會緊張緊張,可人是離離啊,只會讓他們覺得,兩人般配不已。 大家像是沒看到一般,嘻嘻哈哈去了辛氏酒樓,狂歡只持續了一晚,次日太史們興致沖沖奔到別院,他們將印刷數本一樣的書籍,再由空忱子呈給陛下。 他們堅信,木活字印刷的成功會改變大立朝的歷史,而他們何其有幸能成為歷史洪流中的親身參與者,他們將親眼見證歷史從他們手里開始改變。 由世家掌控的格局,將被打破。 讀書人全部籠絡在世家手中,造成底層百姓讀不起書,無法明智,朝中中流砥柱全是世家人的局面。 他們宣揚底層百姓只需勞作聽令,而不需有自己的思想,若是他們生了別的心思,會動搖國本。 對此,司馬冉澤嗤之以鼻。 世家根深蒂固,若想削其枝葉,便只能從根上讓其斷裂。 而讓他們家中優秀子弟的優勢不在,便是一個好途徑,當天下的讀書人不再只出自世家,他們的優勢會蕩然無存。 屆時,朝中會涌入一批年輕的,敢于抗爭世家的臣子們。 司馬佑安創造出的印刷術便提供了這樣的機會,大量的書籍被印刷出來,紙張和墨都不需要額外花銷,太史本就有自己的產業鏈,相當于白用自家東西。 原本應是下一任太史令的謝爍也被陛下召見委以重任,他將率領一批太史,去各地考察適合開辦學堂的場所和先生。 謝爍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原本孤傲的他這一陣子收斂了自己的脾氣秉性,將骨子里的傲氣藏了起來,變得更為成熟。 他是司馬冉澤一手提拔起來的,心智自然非比常人,司馬佑安成為太史令確實讓他受了打擊,但太史令若是司馬佑安來當,他是服氣的,即使那人比他還年幼。 成長起來的謝爍帶著使命奔赴各地,他不知太史令只會是司馬佑安的跳板,這個位置終究是給他留著的。 而在洛陽的司馬佑安和司馬冉澤正在商議洛陽學堂的事宜,洛陽不比其他地方,學堂的先生要有名氣不說,收的學生也不能是目不識丁的白儒,最關鍵的是,世家定會阻攔。 他們需將洛陽學堂定為最高規格的學府,并給予重利,吸引人來報名,比如學堂有舉薦資格? 比如辛離離隨口提的藏書之多的圖書館? 比如這里有一條通天路? 密謀之下,便有大臣彈劾蠻夷質子整日去sao擾京口郡主,成何體統! 那又該將質子送往何處?和談的使者已經全部離開了洛陽,為了彰顯大立國力,他們非但不能約束質子,反而應胸懷寬廣的給予幫助。 便有人提議,不若,送質子讀書罷! 作者有話說: 我半血回來了,我萬萬沒想到,沒折在疫情值守,也沒折在大姨媽上,竟然折在了搬家上……(咱就是說這里省略一萬字……) 累大勁兒了,昨直接就發燒了,嚇得又不敢去醫院,好在今天好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天下才者 送去哪又是個問題, 世家大族均有自己族學,他們怎愿意讓慕容褚同族中小輩一起讀書,均以各種理由推拒了。 更甚至有人說京口郡主不如就嫁了那蠻夷質子, 這樣也不用cao心他去留的問題。 不待陳柏卓拔刀相見, 自有人受司馬冉澤意思,彈劾說話之人家中小輩所犯之事,來一個彈劾一個,大臣們也懂了,京口郡主嫁給蠻夷質子之事是不可能了。 既然如此,各家都不想讓質子入族學, 那便各族出一位先生,在洛陽劃個地方,每日去教課好了! 各家未注意最先提議者是誰, 反而急著將慕容褚甩出去同意了。 學堂就建在洛陽桃山半山腰,取名博晉書院,博晉書院現有先生九人,均是各族生平未得志, 在族學中也毫不起眼者, 但就算是他們, 也比普通的讀書人強上許多。 他們覺得慕容褚未開化, 少不得要從識字開始教起,已經私下排好了授課順序, 心里不以為意。 更對探索書院沒有任何興致, 桃林遮掩后修建的二層小樓從未被他們踏足。 他們不愿意教, 慕容褚更不愿意去上課, 在家中他還能打著追求表姊的名義, 時常過來讓母親教他, 雖說苦了些累了些,那他也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