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錦繡 第3節
書迷正在閱讀:滿級大佬穿成廢材惡女配[穿書]、小鯊魚靠撒嬌走上人生巔峰、婚后四年傲慢小少爺變乖了、荒野求生300天、支援人間渡劫上仙、全球領主時代、灰色軌跡、經年不識酒沾唇、【家教Reborn】吞噬之空、末世妖異談(高H)
“我家小子嘴饞,叫姑娘見笑了!” 有了先開口的人,大家便一個接一個圍上來說話,本就不是腸子恨不得打幾道結的性格,斷是不會拐彎抹角的,這些婆娘嬸子一個個問出憋了半天的問題—— 元繡到底是何許人也? 作者有話說: 求收藏~ 第四章 “我是趙家大姑娘,二十年前進宮當差,如今年紀到了,得了貴人恩典,就放出宮來自謀出路?!痹C笑吟吟地跟周圍人解釋。 旁邊一陣吸氣聲,一眾人更加好奇:“皇上長什么樣子?你見過沒有?” 元繡存了心思,斟酌道:“圣上天人之姿,嬸子們快些閉嘴,天子容貌豈容咱們妄自議論?!?/br> 周圍又是一陣吸氣,這豈不就是見過天子的意思,有些迷信的,甚至差點對著元繡拜下來,元繡手慌腳亂把人攔住。 因著這一出,大家確實不敢再亂說話了,連看向元繡的眼神都愈發敬畏,畢竟她們見識少,也沒出過遠門,見著官差衙役都慌張,何況真正的萬人之上。 元繡不過扯虎皮做大衣,借借皇上他老人家的勢,希望打聽些真話,心里可不敢有半點冒犯之意。 “嬸子們,我倒還有一事不明白,除非萬不得已,否則便是給再多銀子,恐怕都不愿意賣田地,這村中的田地,你們為何都甘心賣給楊老財?這楊老財是何許人也?” 這些婆子嬸子聽到楊老財便閉口不談了,不過臉上浮現的畏懼還是能看出來的,這楊老財只怕不是什么善茬。 到底不大熟悉,人家不愿說,元繡也不再問,客客氣氣對眾人道: “嬸子們不說想來也是不好說,我也只是心里好奇,不是非要知道不可。我爹娘這些年承蒙鄉親們照應,家中破落,沒甚招待的,等起了房子必定請嬸子們來家中吃酒?!?/br> 元繡又打了張感情牌,畢竟她才回來,往后少不得有些事兒要靠到村里。 聽元繡說完,又見她家現下正忙著,不少識趣的便問要不要伸把手幫幫忙,看她不需要便也就一個接一個走了。 等人差不多走光了,老大夫剛好從屋里出來,后頭跟著畏畏縮縮的李氏,他大概是覺得元繡才是主事的,見著她便道:“這孩子沒什么事,再養幾天就能好全乎了,你這藥喂的還算及時,我看了藥渣,便是縣里醫館,也尋不到這般好的藥材” 興安今日已經能下地了,雖然還虛弱,但比昨兒躺在床上人事不知要好得多。 “大夫勞您再看看我爹的腿,平時就疼得緊,陰天下雨更是連地都下不了,您老看看可還有醫治的法子?” 來都來了,就順道再看看她爹的腿。 “實不相瞞,你爹這好多年前也找我看過,可這要耗費的藥材銀錢都不是家里能擔負的起的,況且好好一個勞力,為了治腿在床上躺大半年,你爹他自己也不愿意?!崩洗蠓驀@了口氣,“如今這腿看著是長好了,實際上卻越來越嚴重,里頭膿依舊附在骨頭上,你爹年紀也大了,身體不似從前不說,治不治都要受一番痛苦,不過是長痛與短痛的區別。再者說,他這愈合能力也不如壯年,就算治了,只怕耗費的時日更長,我到底學藝不精,不敢托受,恐治不好這般腿疾,若去縣中醫館,或是府城的醫館,遇著良醫,恐有機會醫治?!?/br> 老大夫也看出如今趙家不差這些錢,才真心實意說出這番話。元繡點頭表示知道了,又從驢車上拿出一包糕點并兩串錢,交給跟在大夫身后的小徒弟。 “姑娘給多了,老夫出診費不過七十文,若有其他費用另行結算”小徒弟數好錢,又將多余的銅板還給元繡,待要還那包糕點時,不自在的咽了咽口水。 元繡又被這孩子逗笑了:“老先生收下吧,您老兩袖清風,宅心仁厚,不忍看百姓受苦,您既不忍百姓受苦,我便也見不得先生受苦,這糕點好歹收回去,給這孩子甜甜嘴,往后也好學您治病救人” 小徒弟偷偷笑了,糕點便沒再遞出去,老先生嗔罵一句也就隨他去了。 元繡還得把東西歸置一番,因此再回去便由趙大勝趕著驢車送師徒二人。 趙大勝再回來的時候手里拎著一包藥,想來老大夫還是記掛著元繡給的那包點心,不愿意欠著人。趙大勝也有些無奈:“那大夫說什么也要塞給我,說都是些尋常補氣血的藥” 元繡打開看了一眼,確實都是補氣血的藥材。 先前給村里孩子發了糖,這會兒她一出來,就見外頭又來了不少孩子,幸好她今兒買的糖多。 “荷香她姑,我們將才已經領過了”有個小姑娘怕元繡覺得孩子們臉皮厚,率先開口解釋。 元繡顯然也發現了那些已經領過糖的孩子自覺退到最后面,也正是因此,她才不介意再發一遍糖。 雖說村里人日子都過得比趙家好,但有楊老財,村里地再多,百姓手里抓著的卻都不是好田,所以雙井村家家戶戶日子過得都不寬裕。 連這些孩子看著沒比荷香好到哪里去,元繡嘆了口氣,或許正是因為心軟,才不想著往上謀什么前程吧。 如今秋收結束,莊戶人家便得了空閑,這時間或是去鎮里縣里做些活計,或是誰家起房子去幫工,總能掙到幾個錢,再有把子力氣的,就去磚窯幫忙,一個月下來也能有幾錢銀子,有了這筆錢,年就好過了。 趙大勝腿腳不好,沒有人愿意要,所以年年忙完地里的活計,也沒別的事情可干。 元繡也才知道,清灣鎮邊上有個瓦窯村,村里能燒磚,燒出來的青磚青瓦在她們丹桂縣都有名的,年年到這時候,附近娶新媳的要蓋新屋的,都是到這兒來拉磚。 她準備重新起房子,就是打算從這瓦窯村買青磚,李氏一聽有些咋舌:“起房子?青磚房子?” 念叨幾遍又搖搖頭:“大丫頭,這錢你自己攢著,這么多年拿命換來的,你朝家里買糧食,爹娘瞧著心里已經不是滋味兒,再給家里蓋房子,可真是剜爹娘的心了?!?/br> 趙大勝嘴里也發苦:“你二十年前進宮就為家里打算過一回,如今你叫爹娘怎么能看你再為家里打算,你年歲也不大,相貌也好,爹瞧著嫁個好人家也不是不行,且家中田地還有幾畝,人口如今也不多,只不過今年出息少些,咱們自己日子能過的下去……” “爹娘只管放心,我又不是孩子,早先便說了,家里如今這境況,我不可能拋下爺娘自個兒榮華富貴去,再說我身上有些銀錢,明年開春買些田地,勤快種著,將日子支起來,銀錢只會越來越多?!?/br> 她說的也是實話,買些田地,逍遙自在做個小地主便好得很了,只出不進,饒是再大的家業都不夠敗的。 “再說現在家里這幾間草屋,到了冬天如何能住下去?您倆能熬,兩個孩子可熬不了” 元繡一邊說著一遍將今天買回來的東西都收到屋里去,她跟荷香一起睡的那間屋子,現在真的連下腳的地兒都沒了。 買回來的糧食要好生存放,不然容易招蟲,趙家隔壁是王家,當家的男人叫王善保的,今年就是找他家借的糧食交的賦稅。 六畝田攏共交了一石加三斗的麥子做賦稅,十斗為一石,趙家交的麥子約莫得有一百七八十斤,元繡今兒去了一趟鎮上,買了五石麥,就是想著將借人家的糧食還了。 趙大勝將麥過了稱,給王善保家裝了麥,元繡又另裝了一斗米給他家,趁著天沒黑,趕著又去隔壁喊人過來抬糧食。心里是想著要將糧食趕緊還給人家,這年月大家都不易,人家肯借糧也是信他們, 堂屋里,東西兩邊屋里,都堆滿了。剛跟爹娘說過要重新起房子,如今看來是不得不起。 不同于在宮里當差那會兒處處小心,回來以后衣食雖沒從前富貴,但總算不必小心翼翼過活。 等她把今兒買的東西點了一番,又過了賬,才想起來一早買的三籠包子才吃了兩個,今兒買的油用鏟子沾了在鍋里點了點,包子煎好,爹娘也還了人家糧食回來了。 中午一家人都沒顧上吃飯,興安也沒吃,這會兒扶著灶屋的門框,巴巴的吸著鼻子朝里看。 元繡又就著鍋里的油添上水,打了個蛋花湯,盛了滿滿一盆,一家人就著湯把煎包囫圇吃了,吃完一個才曉得里頭是rou餡兒,不管是老的還是小的,見著rou餡兒都忍不住放慢了速度,開始細品起來。 如今元繡回來,家里田地自然不用賣了,趁著還來得及,田里該上肥還是得上肥,六畝田說多不多,真收拾起來一家人也費了好一番功夫,不過糧食已經有了,吃飽了力氣足,干活也不顯得熬人了。 她眼下要做的事多,上回老大夫來家中看診,忘記將那些土塊給大夫瞧瞧有沒有被下藥,畢竟若是真的被下了藥,那荷香說的十有八九就是事實。 即使知道地里光景恐怕跟楊老財脫不了干系,卻拿不到他的短,要叫楊老財知道了,背地里使什么手段姑且不說,面上定要罵人家拉不出屎怨茅坑。 作者有話說: 第五章 地里活計元繡做不來,況且她還打算去燒磚窯那里去打聽打聽,好買些青磚回來。 再起屋子勢必要蓋的大一些,院墻也砌的高一些,家中盡是老弱婦孺,若真有有心人想使壞,他們一家子可防備不住。 雖說財不外露,但她回來這兩天,買了這么多東西,明眼人也能看出來她身家不薄。 一說要起房子,雙井村家家戶戶就過來問要不要幫忙。元繡想的多,東西廂房還有正房兩邊的耳房,都要建的大些,后院還得搭兩個養雞養豬的棚子,她的毛驢也得有個落腳的地兒,后院空出來的地方,能墾幾分地好種些小菜,院墻外還要留個漚肥的坑。 元繡在紙上寫寫畫畫,荷香一直跟在元繡后頭,她格外喜歡這個才回來的姑姑,興安比起荷香就顯得不大好意思,總遠遠的看著,或者跟在她身邊也不說話,元繡想著要把兩個孩子一起,送去鎮上學幾個字。 本朝開明,女子沒有太多約束,許是□□皇后跟著□□一起打天下的原因,天下大定以后□□皇后便廢了女子不能進學的規矩,京中女學頗多,雖說女子仍舊不能入朝為官,但尋常小女學幾個字卻沒人管束。 荷香今年才七歲,年歲不算大,饒是去學個一年半載也能識上個把字,以后有些事不至于抓瞎,更不至于遭人蒙騙。 不過現在說這些尚早,真要拜師習字得等到年后,況且畢竟不是京城,鎮上學堂的老秀才收不收女學生還另說。 趙大勝原來去窯廠干過活,元繡她大弟也去過,青磚要兩文錢一塊,青瓦也得一文錢一塊。家中現在住的屋子是黃泥摻了干草脫坯壘的,屋頂蓋的茅草常年漏雨。 青磚大瓦房肯定好上很多,至少下雨肯定不必再拿著盆四處接水了。 她到瓦窯村看過那些磚瓦,品質都很不錯,當即就定下了,待磚瓦燒好,到了日子瓦窯就會遣人送過來,村里人也等著磚到,二十文一天,中午還能留下吃一餐飯。 這些是尋常人家蓋房的正常水平,元繡也不想太出挑,飯食做的好些就行,有些人家蓋房時燒的飯比平日里還稀,干活的人心里便有意見,屋蓋完這家名聲也臭了。 家里素菜都是李蘭花自己另在小河灣邊上開了一畝荒地種出來的,村里開荒地的人家很多,官府也沒人管,左右拿不到地契就是。只種種菜大家也不想著什么地契不地契的,便是哪天不給種了,把菜鏟了也值不得幾文錢。 地里蘿卜白菜這時候都能收了,李蘭花腌菜的手藝很不錯,現在腌起來能吃上好久。 元繡沒回來之前,家里最值錢的恐怕就是那幾口腌菜的大缸。領著兩個小的把缸刷過,又放太陽底下曬得透透的,元繡才開始幫著她娘腌白菜。 腌菜最看重的就是水,宮里貴人用的水是寒清山上引下來的山泉水,水中上等,最是甘冽,一般宮女太監用的才是井水。 元繡捧著打算用來腌菜的泉水喝了一口,這水也是山上淌下來的,一日得不了多少,李蘭花今兒早起先去守著,這才接了一小甕回來。 元繡嘗著,這泉水比起寒清山上的泉水不遑多讓,第一步就贏了,難怪腌的菜好吃呢。 李氏腌菜手藝好整個村子都知道,前些年一家子日子過得稀爛,但年年到了這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求著她幫著腌菜。 不過也不是白幫忙的,多的拿些雞蛋布頭,少的抓些花生大棗。 年年光是替人家腌菜,也能收不少小東西。聽李蘭花說完,元繡便忍不住笑了,這怕也是想著幫幫她們家,畢竟一個村子住的,老老弱弱沒個頂梁柱,總不能眼睜睜看著一家越來越潦倒。 院子里摞了一堆菜,原本村中人都想著元繡回來了,趙家如今看著也不差錢,這菜一個都沒送,還是李氏問了相熟的嬸子今年要不要幫著腌,大家這才接二連三過來打招呼,說要李蘭花幫忙腌菜。 自家腌的倒也能吃,不過味道次許多罷了。 雙井村人口不多,姓氏雜亂,具都是當初戰亂或是逃荒到雙井村的,沒個正經氏族,所以楊老財欺負起來毫不手軟,瞧瞧周邊另幾個村子,他再厲害不敢去強占人家的田地。 說來也巧,窯廠剛好有人退定,因此本來需要等上一個月的青磚就給提前送過來了,伙計趕著七八頭大青騾子送了幾趟,除開路上顛壞的,窯廠掌事的還多送了幾十塊。 能提前送到最好,若再等上一月,只怕天太冷,干活不易也就算了,新起的屋子曬不干,只怕住著也危險。 青磚一到,就能開始動工了,原先幾間草屋跟那些爛籬笆都扒了。村里有個娘娘廟,初一十五家家去上香,也是二間屋,趙家給娘娘廟里的娘娘擺了貢品,一家人就暫時把東西搬來娘娘廟 ,這幾日她們也暫住娘娘廟里頭。 元繡白天去隔壁嬸子家借灶屋燒飯,李氏就在娘娘廟看著東西,順道把前幾日沒腌完的菜趕緊收拾了,在過些時候菜就干巴了。元繡做飯手藝自不必說,再有天天魚rou大吃著,干活的人手里都很有一把子力氣。 先是夯地基,原先買宅基地那會兒已經夯過一遍了,元繡還是叫趙大勝帶人重新夯了一遍。地基打好了,往后幾十年都不必擔心房子不穩。 這也是個體力活,一群人抬著石夯捶打地面,一直到土地變得扎實才換另一處繼續。 鄉間人來干活,沒有想著要偷懶的,中午元繡把飯菜送過來,他們吃完歇息片刻就繼續干。朝后天越來越冷,總不能叫趙家人一直住在娘娘廟里頭。 中午吃的是肥五花燒干豆角,rou元繡一早去鎮上稱的,再一個豬油渣爆白菜跟辣椒炒雞蛋,這幾天地里蘿卜長得好,早上買rou時人家送了大骨頭,元繡便就著蘿卜燉了大骨湯。 北方人吃不慣米,元繡就蒸了兩鍋摻了玉米面的饃饃,個頂個的大,中午一人兩個饃并著這些菜,個個吃的油光滿面。 也有舍不得吃的,自己帶了干糧,分的兩個大饃都帶回去叫孩子們塞個嘴。 元繡此舉,叫大家心里也舒服,干活愈發賣力,這才幾天功夫,新起的屋子都有個樣兒了,她照例每日中午去送飯。 中午大家伙才吃完飯,上頭宋家莊有個叫楊有發的就帶著人上門了,他知道趙家六畝上等田今年顆粒無收,因此特地來問趙大勝要不要把六畝地賣掉。 趙家那些田地,就像是煮熟的鴨子,眼見鴨子要飛了,他自然得過來繼續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