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肆寵(臣妻) 第84節
嬴懋搖搖頭,眼睛還是一眨不眨地看著她:“不疼了,不疼了?!?/br> 姜肆正了正臉色:“當街行刺實在令人發指,我回頭跟大理寺說一聲,務必讓他們盡早抓到行刺的人?!?/br> 蕭錦辭有些好奇地看著姜肆,她什么時候成了一個會打官腔的人了,卻不知道姜肆只是想給梁王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到時候讓他對安兒的印象也能好些。 幾人在公主府用了飯,蕭持命人來接姜肆回去,她喝了點酒,頭暈暈乎乎的,的確撐不下去了,就先告辭離開。 人走后,嬴懋還看著她的背影,蕭錦昭憋了半日的疑問,終于問出了口:“怎么?皇后有什么問題嗎?” 嬴懋微頓,回過神來,看向蕭錦辭:“你知道皇后的來歷嗎?” 蕭錦辭皺了皺眉:“不是很清楚,只知道是陛下遇刺,在清水縣與她相識,她原本是霍岐的妻子,原來在清水縣只是一個尋常農婦?!?/br> 嬴懋摸了摸下巴,沉思:“清水縣?” 帝七十九章 番外五 “是,據說霍將軍當初就是在那里打鐵謀生?!?/br> “他們是在清水縣從小長到大的嗎?”嬴懋追問。 蕭錦辭搖頭:“這我就不清楚了?!鳖D了一下,又道,“王叔問這些做什么?” 嬴懋有些失神,想了片刻,又搖頭喃喃道:“不可能……不可能……” 姜肆回宮時快要落鎖了,她踏進含英殿,發現里面還點著燈,心里一暖。 夏日夜晚的風輕柔如水,姜肆覺得酒意散去一些,到了宮門口,宮人們行禮,姜肆伸出手指讓她們噤聲,輕手輕腳地走進去。 寢殿內只點了一盞燈,倒是旁邊的書房亮堂堂的,有一個人坐在椅子上,像是伏案在寫著什么,姜肆壓著唇角笑笑,慢慢走過去,才發現蕭持趴在奏疏上睡著了。 他每天都很累,姜肆也很心疼他,但是身為天子就是這樣,肩上擔子中,且他自己應當是樂此不疲的。 姜肆彎下腰,湊進看著他。 鼻梁上那顆小痣只有近距離的時候才能看的清楚,姜肆伸出手,想要摸摸,伸出手去又怕把他弄醒,手停在半空中。 “想摸為什么不摸?!?/br> 姜肆的手“刷”地縮回去,被嚇得一怔,后知后覺地看著他:“你沒睡著???” 蕭持睜開眼,眼神還有些惺忪,他坐正身子,以手扶了扶額:“聽到了你的腳步聲?!?/br> 蕭持耳力極好,睡覺又比較輕,這才符合實際,姜肆看他眼下都是疲憊,問道:“你困了,怎么也不回床上休息?” 蕭持抬頭看過來,眼中似乎有埋怨:“今日在公主府都做什么了?” “你是怪我回來得晚了?”姜肆聰明呀,聽出他的畫外音。 蕭持像是有些懊惱,揉了揉眉心:“朕今日好不容易清閑些?!?/br> 姜肆一看他這樣,也有些后悔了:“就是因為見到了梁王,多喝了點酒……” 蕭持一頓,而后點點頭,好像才想起來梁王進京了:“安兒喜歡他的字,明日安排安兒見一見他?!?/br> 姜肆也點點頭:“我也是這么想的!” 蕭持卻忽然站起身,高大的身軀遮擋了背后的光,姜肆覺得眼前一黑,看著他近在咫尺的臉,下意識伸手推他:“別這么近……” 推了一下沒推動,蕭持握住她的手,眉眼深深:“喝了什么酒?” 姜肆聽出他聲音有些低沉,不知是因為剛睡醒帶了倦意,還是因為別的什么…… “喝了果酒,還有一點兒桃花酒?!苯链怪?,沒去看他,那人的呼吸卻好像越來越近,“皇姐府中的桃花釀味道的確不錯,喝了多少?” “一點點……”她往后退。 蕭持似是笑了,“一點點是多少?” “兩壇子?!?/br> 空氣中靜了那么一瞬,蕭持抬著她下巴,兩眼直視著她,眼中又笑意又有驚訝:“兩壇子是一點點?” 姜肆酒量是一點點練出來的,在他面前又不用顧忌自己醉酒后的模樣,所以每次都能讓自己盡興,但今日確實喝得有些多,他一靠近,姜肆又覺得暈頭轉向了。 她往后一退,碰到了擺滿玉器珍玩的多寶格,差點將旁邊的錦瓶撞倒,蕭持伸手一扶,將之扶正,肩膀蹭到了她額頭。 姜肆被擠在狹窄的空間里,有些喘不過來氣,她知道蕭持不會這么輕易放過她的,索性直接以額頭抵住他肩膀,低著頭小聲說:“在公主府喝的,都是自己人,沒什么嘛……” 細嗓軟軟的,在心底揉開一灘水,夏日溫涼,舒心爽朗,她輕輕閉著眼,感覺下巴被兩指一握,慢慢抬起,她輔一睜開眼,就感覺唇上覆上一層熱意,還有些疼,她驚呼一聲,驚呼卻很快被他吞下。 也不知過了多久,熱切的呼吸才停在她耳畔,喘息聲時緩時急。 “朕也很久沒嘗過皇姐府上的桃花釀了……” 姜肆感覺他在犯上作亂,按住他的手臂,聲音卻軟若無骨:“你自己求去?!?/br> 蕭持反手握住她,放在自己腰側,故意一般,唇瓣擦過她耳垂:“就想嘗你的?!?/br> 姜肆側過頭深深呼吸了一口,才感覺窒息緩解一些,但臉上已經爬上熱意,身上也好像有千萬個蟲蟻啃咬,泛起密密麻麻的癢,她舒緩著呼吸說:“那你嘗夠了嗎?” 聲音小得幾乎快要聽不見,但聽在蕭持耳中卻像一劑良藥,他輕笑一聲,姜肆卻難過得不得了,壓抑著發出一絲哭腔,側臉貼著他胸口:“別動——” 蕭持停住,就不在動。 姜肆還是難過,把臉埋在他胸前,發出隱忍的氣音:“你故意氣我!” “我怎么舍得氣你,那我走?” “不要!” 姜肆一把抱住他,不讓他動。 蕭持忍不住一笑,就這樣抱著她坐到椅子上,姜肆好像終于有了著落,抱著他脖子坐在他腿上,臉埋進他頸窩:“我今日,好像真是喝得有些醉了……” 長長的眼睫掃在脖頸上,奇癢難耐,蕭持下意識歪了下頭,發出一聲輕笑,離得她遠些,看到姜肆臉上粉如煙霞,也不知醉態還是媚意。 姜肆捧著他頭,唇角微微上揚,媚眼如絲,她附身在他嘴上叭地親了一下,笑得更加肆意:“你今日還真好看,比平日里都順眼?!?/br> 蕭持老實抱著她:“朕平時不好看?” 姜肆叭地又是一口:“平時也好看,今日最好看!” “那以后呢?” 姜肆嘟起嘴,有些不滿:“以后再說以后的?!?/br> 蕭持抱著她膝彎,將她往懷里一拽:“多夸一句都不行?” 姜肆輕哼一聲,兩張臉差點相撞,燭光投落,面前的人劍眉醒目,挺鼻薄唇都映入眼簾,如峰如巒,如波如瀾,她忽然苦下臉來,伸手拍了一下他的臉:“誰讓你這么好看!誰叫你生得這么惹眼!” 她打了幾下,蕭持有些懵。 也不疼,就任她放肆了。 “誰又讓你生氣了?”蕭持料想是今天發生了什么,才會讓她這般模樣。 姜肆抱著他脖頸,挺直腰身,居高臨下地看著他:“朝臣們都不死心,旁敲側擊地試探你的底線,蕭持,陛下,你的底線在哪呢?果真會有一天,像他們說的那樣,把自己承諾過的話拋諸腦后嗎?” 姜肆說得含糊不清,蕭持卻一下就聽懂了,他神色未變,只是收緊了雙手,意味深長地看著她:“如果真有那天,你怎么辦?” 姜肆抵著他胸膛,感覺出他語氣里有一絲冷意,下意識瑟縮后退,卻嘴硬道:“如果你騙我,我就帶著安兒走,遇上更好的人,然后嫁給他!” 她忽然感覺身上一輕,神魂顛倒,后背傳來涼意,已貼到了桌案上,蕭持壓著她的身子,巨大的壓迫感襲來。 “你敢!”幾乎是咬牙切齒地說出這句話。 姜肆耳根發軟,提了一口氣,趕緊道:“我不好,我不說了,那些話都是逗你的!” 蕭持低下頭,頭頂抵著她一把,在她身上重重咬了一口,姜肆疼得眼淚都冒了出來,后悔自己為什么要心直口快,此前只要她稍微有一些不信任他的地方,他就會舊病復發。 他已經待她夠好了,事事順她心意,從來不讓她心里有半點負擔,如果這都換不來她全心全意的信任,好像確實挺傷人的。 蕭持抬起頭,看她眼冒淚光,大約是也清醒了幾分,眼里有些心疼和不忍,替她擦了擦眼淚:“下次還問這種話嗎?” 姜肆人精似的,這時候還不留人話柄:“你不做,我不問?!?/br> 六個字把蕭持逗笑了,想著她小聰明總要使在他身上,還一點虧都不吃,一時也不知自己在計較什么,他本來就是一朝天子,權力大過天,她心里害怕一點兒糾結一點兒怎么了? 如果她確實不相信他,那一定是因為他沒做好。 姜肆發現眼前的人視線逐漸溫和起來,還有些沒反應過來,蕭持低下頭,在他咬過的地方輕輕吻了一下,被唇瓣壓住的地方驚起一陣戰栗,姜肆下意識咬緊朱唇,抓緊他衣袖。 “疼嗎?”蕭持問她。 姜肆想說不疼,又害怕自己出聲已經是字不成句,就搖搖頭,熱意婉轉流連,從胸前到玉頸,從耳根到額頭,這次不再是玩笑的了,深情又溫柔的觸碰讓彼此交融。 姜肆揚起頭,聽到什么東西掉落的聲音,睜開眼睛想看,又被蕭持蒙上眼睛。 姜肆喝得兩壇桃花釀后反勁,醉意襲上心頭,也不再壓抑拘泥自己的內心。 隔天醒來時,蕭持還睡在她身側,姜肆想起兩人的荒唐,臉上一紅,心道自己以后是決計不要再貪杯了,喝酒誤事! 姜肆沒把自己惹了蕭持生氣的事掛在心上,公主府的事也以為就會這么揭過,誰知道過了幾日,姜肆就聽說蕭持無故貶了朝中幾個大員的官職,又無故升了幾人的官職,后面再一問,就知道貶職的幾個人的夫人,就是當日在公主府向圖蘭說話的人。 更神奇的是,王家本無人參宴,蕭持卻將王勘的官職一貶到底,直接趕回到他的家族所在之地,連燕都都不讓待了。 王家二公子不在朝堂,其余子弟又資歷不夠,蕭持把王勘這么一貶,如今朝中只剩下王諳獨木一支了,王家大不如從前,早已擔不起四大世家的名號。 姜肆知道蕭持為何要教訓那些人,卻不知道他為何要教訓王家,便直接問了他。 蕭持只是輕蔑地回了一句:“狗改不了吃屎?!?/br> 雖然蕭持沒有明說,但她想到自己跟蕭錦辭的談話,當時便覺得圖蘭是受了別人蠱惑才做了出頭鳥,聯想到蕭持對王家的打壓,不難想像這背后之人恐怕就是王家人。 幾年前是這樣,幾年后還是這樣,還真就像蕭持所說的一樣,是狗改不了吃屎。 關于后宮之事,蕭持除了在立后之時表明心中所想,之后再也沒有明說,可所作所為又敲打著朝臣,叫他們管好自己,不要有事沒事把手伸到他的后宮去。 這次的升遷,跟以往還有不一樣,朝臣知道蕭持的意思,做錯了事,沒有官做,做對了卻可以升官,兩相比較,大家自然懂了什么話該說什么事該做,之后便再也沒有人拿姜肆的身份說事。 更何況燕都安定不到一年之久,蕭持便又開始披甲上陣,冀北還有失地沒有收復,百姓遠沒到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 戰場上,姜肆不止是一國之后,還是保證軍中有生力量一個強有力的后援,久而久之,姜肆在軍中的呼聲越來越高,傳揚越來越廣,得民心順民意,不管是朝臣還是百姓,都希望她的后位越坐越安穩,能一直陪伴在蕭持左右。 也正是因為她有這樣的出身,才能平視一兵一卒一民一子的性命,將他們同等看待。 景隆十年,皇太子隨軍出征,年僅十五,便替蕭持平定了冀北最后十個負隅頑抗的部落,徹底收復北方失地。 此后,他又南下平叛,把大齊建國以來就一直不受管教的毒疆收復,西南部落造反,他也一并收攏,每到一個新的地方,他都會停留半年到一年之久,頒下新的政令,教化于民,等到真的安穩之后才離開。 就這樣過了五年,朝中對這個皇太子再大的質疑聲也消失殆盡了,朝中擁護的口碑都是他一點一滴掙下來的,不是蕭持的執意傳位,也不靠背后的外家勢力,完全是憑借自己的能力和才干。 只是還有一點,讓人無法全然放心。 景隆十五年,大齊統一,萬民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