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 第171節
后頭少年們聚在一處,開始看那合集了,勞不語便把第二樣東西單獨給了沈翠。 這第二樣東西,是幾份京城小報。 這就是純粹給沈翠看著解悶兒的了。 時下會試剛放榜,小報上的新聞當然也都是圍繞著這件事展開的。 像梅若初、沈傲霜和穆二胖、衛奚四人,會試榜上排名最前的十人,就被列為了重點關注對象。 報紙上不止詳細羅列了他們的生平履歷,末了還不忘標注一個‘未婚’。 沈翠想著也得虧自打來了京城后,除了在驛站的那幾日略為招眼,后頭都是能多低調就多低調,亦或是沈閣老從中助力,不然這會子書院怕是要門庭若市,什么上趕著結交的、結親的,不勝枚舉。 關于少年們的新聞,她掃一眼看過,確認過報上只略為夸大了他們的生平實際,賦予了‘神童’‘天才’之類的評價,并沒有像后世有些報紙似的,硬要從好端端的人身上挖掘什么黑料,便沒再關注了。 而她關注的,是報紙上對于‘廁妖’的抨擊和辱罵。 不少舉子都在這屆會試落榜,其怒火和不甘可想而知,罪魁禍首的‘廁妖’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他們的發泄對象。 文人罵起人來可太精彩了,比普通人可高明太多了,既不帶臟字和粗俗的話,卻能把它貶的一文不值。 看的沈翠樂不可支,后頭下人出去買菜的時候,她還讓下人順帶又買了幾份不重樣的。 全都看過之后,沈翠還特地找了個匣子把這些小報搜羅起來,等通關之后留做他用。 ………… 三月初,在殿試之前,還有一場復試。 這場復試由禮部尚書,也就是王尚書來主持。貢士們去到宮里的保和殿參加。 屆時王尚書會隨機抽一道題,然后留一盞茶左右的時間給貢士思考,思考過后便是當場口述作答。 這個考試就沒有排名,只是確保貢士們是有真才實學的,不至于說真的放才疏學淺之輩到了御前,臟了皇帝的眼。等考校完畢,禮部官員還得教授貢生們一定的禮儀,防止他們在后頭的殿試中御前失儀。 它算是走過場的一場考試,當然了,這其中也有一些門道。 勞不語是過來人,他就分享了他當年考這個復試的時候的見聞。 當年他同屆的貢士中就有一人,排在他前頭,也是對答如流,而且還答的很不錯。 但當真正進行后頭殿試的時候,勞不語卻沒再見到那人。 顯然,那人就是在這場復試中被刷掉了。 原因么,則也不難猜測出。那人有些是很輕微的長短腳,走路帶一些微微的瘸拐。前頭或許是穿了特制的鞋子,所以問題并不明顯。但還是讓眼尖的禮部官員給發現了。 所以這走過場的復試,其實也是一場面試,把‘書言身判’中不符合‘身’這一項的貢生給刷走。 翠微的少年們都是一表人才,外表上最欠缺一些的崔斐如今也只是略顯壯碩,實在沒必要擔心這個。 加上他們跟王尚書也算是相識了,而且在鄉試過后的鹿鳴宴上,已經提前經歷過類似的流程,所以雖然都同樣重視這場復試,卻也都不怎么緊張。 到了復試這日,翠微的眾人便都早早起了身。 復試進宮的時間是辰時,也就是早上九點,他們提前了一個時辰去了宮門口,發現等在此處的貢士已經不在少數。 等時辰一到,自然有禮部的官員和太監來驗明他們的身份,接他們進宮。 進宮之前,他們也要經過一輪搜身。 但這些貢生都是一只腳邁入仕途的官身了,所以不必再像前頭科舉那樣脫得精光,只需要讓太監和軍士從頭到腳上手摸一遍,確定沒有帶什么兇器就好。 也是聽勞不語說了流程,沈翠才沒再像前頭似的,替梅若初cao心。 能走到這一步的貢士,就沒有不是人中龍鳳的,因此眾人不止沒戴什么所謂的兇器,連發簪那樣的東西,都想到了提前換成木制或者玉制的鈍頭。 所以也就半個時辰,這二百六十余人便都順利經過了搜身,得以入宮。 無須宮人提醒,跨過宮門之后,貢士們就自發排成了一條長隊,寂靜無聲地跟著領路的官員走。 穆二胖他們就在隊伍不前不后的位置。 皇宮的建筑自然是空前絕后的巍峨肅穆,宮墻高聳,夾道冗長,青石鋪就的道路纖塵不染。 在這巍峨的建筑和寂靜無聲的氛圍下,不少人的心跳都不覺都加快了幾分。 有些貢生張望地太過入神,腳下一滑,還摔了一跤,加上他前后之人也都在分神,所以直接帶倒了好幾人。 好在禮部的官員寬宥,并沒有為難那形容無狀的幾人,還特地放慢了腳步,還讓他們慢慢平復心情。 前后走了大概快兩刻鐘,一眾貢士到達了保和殿。 白白胖胖、慈藹得像彌勒佛一般的王尚書已經領著其他官員等候在了殿內。 一眾貢生站定之后,齊齊給他見禮。 王尚書擺手免了他們的禮,然后他笑呵呵地掃了一眼眾人,見不少人都緊張得兩股戰戰,便目光一轉,看向梅若初和穆二胖他們,點了他們幾人上前,笑道:“那就從你們先開始把?!?/br> 第二百零三章 梅若初和穆二胖幾人當然也是有些緊張的,只是跟其他人一比,他們到底占了和王尚書認識的優勢,又知道他格外平易近人,便顯得鎮定自若了。 幾人也不需要商量,很有默契地按著會試的名次依次上前。 跟前頭鄉試后的鹿鳴宴一樣,王尚書手邊也有一個箱子,從里頭隨機抽題讓他們回答。 不過有一點不同,就是這次的題目可不是王尚書想指給誰就指給誰了,而是抽到什么題,就得回答什么題。 王尚書依次給他們六人抽取題目,而后再給了他們一刻鐘的思考時間。 梅若初抽到的是史論題,那道題頗為刁鉆,題目為‘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論’, 這‘申商’就是指輔佐韓昭侯改革的申不害和使秦國變法圖強的商鞅。 全句的意思,就是說諸葛亮沒有申商變法改革的心,但用了他們的方法。王安石大興變法之實,但忌諱和他們二人連在一起論。 這題問的是‘變法’,而且王安石變法,自來就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它是成功的,畢竟一定程度上鞏固了朝廷的統治。也有人認為是失敗的,甚至認為就是這場冒進的變法為北宋的滅亡留下了最大的禍患。 本身題目已經不簡單,放在會試史論中做壓軸題都使得。 而更難的一點在于,當今前頭才想過推行變法,但被一眾老臣給攔了下來。 這其中的尺度,得考生自己把握。 這題正是這走過場的復試中最難的那題,居然第一個就讓他抽中了,不過他除了氣運之外,就沒有短板,那題到他手里,他也只用了半刻鐘,便已經理清楚了思緒。 梅若初主張在確定國家積弱的時候推行變法,但至于如何推行,便需要以史為鑒。 為了給眾人節省時間,而且他到了這個關口也不需再掩藏什么鋒芒,想到之后就第一個完成了作答。 他從容不迫地引經據典,詳細列舉了申商、諸葛亮、王安石等人的作為,一一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中間不曾出現一個字的停頓。 這樣精彩的開場,聽得王尚書臉上的笑又和煦了幾分。 后頭沈傲霜、穆二胖和衛奚也都緊跟其后。他們的題目就簡單多了,沈傲霜是臨場寫了一首詩,穆二胖和衛奚答的四書義。 他們四人作答完,衛恕和崔斐也已經想到了自己試題的答案。 雖然回答的比前頭四人遜色一些,尤其是崔斐的回答,對比之下,至多也就是個及格水平。 但王尚書也沒有責難他,反而看他似乎有些赧然,還給了他一個鼓勵的眼神。 有了他們六人打頭陣,其余和王尚書不熟悉的貢士也都知道他老人家平易近人了,便也沒有那么緊張了。 后頭王尚書把貢士分成二十人一組,從上午一直考校到下午晌,才算結束了這場復試。 最后在眾人出宮之前,王尚書等一眾禮部官員又另外花了將近一個時辰的時間,教授他們禮儀上頭的東西。 天擦黑的時候,宮中下鑰之前,一眾貢士又沿原路出了皇宮。 等離開了皇宮所在的朱雀大街,靜默無聲的隊伍才重新有了人聲。 不過眾人都精神高度集中了一整日,在宮中又沒吃上飯菜,只得了一頓饅頭和湯羹,所以大家也都什么攀談的心思,只有相熟的貢士們或結伴同行,或打過招呼各自歸家。 而穆二胖他們也不約而同地呼出了一口長氣。 崔斐先開口道:“今天咱們回答的最早,后頭我也沒閑著,把同屆的貢士的答案都聽了一耳朵,也看了他們一眼,沒有作答特別離譜和過不去‘身’那一關的,后頭殿試,應就是原班人馬了?!?/br> 這結果并不出奇,因為但凡身子有些不便的,不似衛奚那般走運,藥物備的齊全,又有強大的意志力,都已經在‘廁妖風波’中發揮失常了。 而會試取的人數比上一科足足少了將近百人,則也證明龐次輔這主考官是個寧缺毋濫的,并沒有因為這屆舉子發揮失常的多,就胡亂選人濫竽充數。 人數已經比往年少這樣多的情況,王尚書等一眾禮部官員,也不會再輕易把人刷走。 說著話,翠微的眾人就回到了書院,休息一夜之后,第二日還是照常溫書。 轉眼到了三月十五,殿試正日當天,他們天不亮就起身了。 這次進宮可是要面圣的,因此沈翠早就給他們準備了嶄新的袍子。 因為即將有大批購物點到賬,通關也近在眼前,所以沈翠沒有再吝惜購物點,都是直接從系統商城選購后,她自己腦內設計的。 樣式就是最簡潔的直綴,然后胸口和袖口繡上代表翠微書院的蘭花。 少年們換上之后,個個都顯得意氣風發,氣宇軒航。 沈翠一一看過,最后站到穆二胖跟前。 不知不覺,她穿越過來已經有六個年頭了,而自家胖兒子也從個只知道吃和睡的小胖墩,變成了滿腹經綸、一表人才的少年郎。 只差臨門一腳了,沈翠感慨萬千,但最后也沒說什么,只給他捋了捋衣服上細微的褶皺。 殿試同樣是上午開始,考到下午就得交卷。中間可以停下休息,也會提供一頓簡單的飯食。 另外中間也沒規定不能上茅廁,但皇宮這樣的地方,出入都得有宮人帶著,且皇帝也會在場——他雖不會守在那里一整日,也會去別的殿休息吃飯或者忙些別的事兒,但總歸圣駕就在那兒。 再沒眼力見兒的人都不會在這中途頻繁出恭,而是寧愿憋住一整日。 因此這次開考之前,沈翠還是在系統里頭買了降低排泄欲望的藥給他們吃。 他們更是自打前一夜都沒怎么喝水了。 這日起身穿戴整齊之后,眾人都有些口干,但也只敢稍微喝點溫水潤潤嘴,吃了點干糧就一道離開了書院。 殿試再進宮,流程上比前頭的復試也稍微復雜了一些,不止要搜身,還要進行點歷經點名、散卷、贊律、行禮等種種儀式禮節。 這次搜身同樣不需脫得精光,但若是被發現有夾帶,那是可以直接被推出去杖斃的。 都走到這一步了,殿試只要不是出現巨大的紕漏,最差也是個同進士出身,所以沒人會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去弄鬼。 一系列的流程走完,貢士被分成兩隊,單名在一隊,復名在另一隊,分隊之后再按名次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