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夫婦的七零奮斗錄 第118節
書迷正在閱讀:抱抱我、和宿敵互穿后,我該怎么辦?、你到底學不學、和反派在虐文里秀恩愛[重生]、神算重生:少夫人只想當咸魚、魔尊殺我前失憶啦、我靠美食成萬元戶穿書、摯愛、隔壁那位我家的、病秧子美人瘋不動了[娛樂圈]
好在功夫不負苦心人,終于在下半年的時候,他們遇到了一個港城開發商,財大氣粗,從不拖欠任何款項,完工的時候還給發了個大紅包,這才讓陳愛軍這邊士氣大漲。 給隊上的兄弟們發完工資,陳愛軍算了算自己掙的錢,十幾萬呢,樂得合不攏嘴,一會兒說要留著明年當備用資金,一會兒又說想再買套房子,現在又想買車子。 啥都想買,可惜錢沒那么多。 劉翠萍正準備說話呢,陳愛國已經先開口了,“買車子?那要好幾十萬,老二,你有這么多錢?還有條子,你能弄到?!?/br> 陳愛學也驚訝了,“二哥,你們公司這么掙?” 陳愛軍對著大哥擺擺手,“哪有,也花不了那么多的錢,只要找對人兒?!?/br> 他又對陳愛學揚了揚下巴,“不過,是比你們設計院的工資高點。對了,你要不要來我們這? 我聽說從明年開始搞建筑公司還要看什么資質,要負責人去考證,一說到考試我就頭疼。老三你過來了,我跟大哥就不愁了?!?/br> 陳愛軍還真有點意動。 一個月六十多塊,放三四年前他肯定覺得不少,挖煤那會兒,他一個月休息兩天,三班倒把自己累得跟牛一樣,也才五十塊一個月??扇缃?,一個月六十,在鵬城,還真是不夠看呢。 可他更知道鐵飯碗的重要性,一時間左右搖擺。 算了,還是先壓下吧,私人企業風險較大。 “二哥還是先說說車的事情吧,剛聽你的意思,是有法子搞到車?” 陳愛軍得意一笑,“那當然?!?/br> 陳愛國心中好奇,跟著催促,“什么法子???說說看?!?/br> 陳愛軍說了兩個字,“瓊島?!?/br> 另外幾人還是一頭霧水的時候,林若云卻有些了然。她在招商局,涉及到相關方面的事情,自然知曉得更多。 “二哥,我覺得你還是不要去那邊買。這個流程不太規范?!?/br> 她隱隱有聽到一些風聲。 陳愛軍還想說什么,被劉翠萍一把攔住,“省省吧你,你有幾個錢就在跳,車車車,你會開嗎?” “你要是再狂,下回別找我借錢?!?/br> 這個…陳愛軍還真不能保證,便收了聲,一路上老實得不行。 到了縣城,兄弟幾個坐著公交車回老家。 回了家,家里人自然是高興的,但是林若云發現吳氏的笑意不達眼底,藏著幾分憂愁。 林若云私下問吳氏,“娘,我看你這些天心情似乎不怎么好,家里是出啥事了嗎?” 吳氏重重的嘆氣,“若云啊,這養豬好像沒奔頭了,越養越虧錢?!?/br> “???”林若云大吃一驚,怎么會這樣? 如今的日子比起前些年確實好多了,城里人至少一周要吃上一兩次,這需求變大了,養豬的生意應該是越來越好啊。 “娘,到底咋回事,你跟我好好說說?!?/br> 吳氏搖著頭,“我說不清,要不你去問馬社長吧,她是跟我這么說的?!?/br> 馬秀芹? 今天是小年夜,不太方便,林若云打算初一出門的時候去金沙村找人。 *** 到了初一,林若云收拾好以后就出門去找馬秀芹了。 到了才發現,馬秀芹不在,說是去慰問孤寡老人和幼兒了。 馬秀芹是孤兒,被馬奶奶撿回來養的,從小村里人對她們婆孫倆多加照顧,所以她才會對這個窮困的家鄉有如此深的感情,寧可放棄在京市的好工作也要堅持回來。 直到中午,林若云才等到馬秀芹回來。 雖然兩人是一個公社的,住得也不算遠,但這七八年來,總共也只見過三次。 第一次是77年的冬天,那時候兩人都很窮,為了省錢共借一本書,借著煤油燈微弱的燈光各自抄了半本書,再互相交換。 第二次是在預考結束后,去教育局確認報名。 那時候他們都是農村的窮人,消息不如城里人靈通,到了城里,才發現當天的確認工作已經結束。然后她和陳愛軍在縣城開了一間招待所。馬秀芹沒有錢,則是摸黑走回了家,第二天又趕了大早來排隊。 便是從那時開始,她知曉馬秀芹是個心志堅毅的人,將來必能成就一番事業。 第三次則是在二姐的大學宿舍里。 如今,她確實回到了家鄉,鼓勵大家修建養豬場、修路,領著大家往致富路上走。 本該越來越好的,怎么會突然就養豬虧錢了呢? 明白林若云的來意后,馬秀芹也沒隱瞞的意思,一五一十的跟她解釋。 聽完后,林若云算是明白了。 從去年開始,國家取消了統銷統購。 以前來農村收購豬rou的是rou聯廠(屠宰場),統一收購統一結算。村里的人只需要把豬養好就行,養好了就有人上門來收,統一價格,童叟無欺。 但現在取消統購了,就需要養豬人自己想辦法賣豬。 但除了rou聯廠,哪里還需要這么多的生豬? 一兩頭豬,哪怕十幾頭,都不是問題,但在馬秀芹宣傳鼓勵下,幾乎是整個紅星公社都在養豬。 社員們從前年開始大肆養豬,大掙了一筆嘗到甜頭,去年就甩開胳膊干,規模擴大了好幾倍。不說別的地方,就金沙村,都有一千多頭生豬。 所以,這么多豬,怎么賣出去? 從上到下都在想辦法。 有的人就自己殺豬去賣,發現自己賣比rou聯廠收購的劃算,于是其他人也跟風,自己零售。 但是賣豬rou的人多起來了,就打起了價格戰。 一旦有人用低價多賣了幾斤貨,另外的立馬把自己的定價調得更低。盡管馬秀芹三令五申,不能私自調價,可人心里開始著急,開始恐慌,就只能賤賣了。 尤其是夏天,因為天氣熱,豬rou壞得快,更著急賣出去。 rou聯廠倒是還在收,但因為沒了之前的政策保護,rou聯廠本身就受到了沖擊,開始考慮起成本呢,生豬價格一降再降。 這些年,隨著科學生產 、科學養豬的觀念灌輸,大家已經習慣拿到豬崽就打疫苗,喂飼料。如今市面上的飼料也是五花八門,價格年年都長。 所以,這養豬的成本變高了,豬rou價格反而跌下去了,難怪吳氏說越養越虧本。 馬秀芹很是懊惱,“我當初不該那么心急沖動的,結果犯了這么大一個錯誤?!?/br> “都怪我都怪我,沒有金剛鉆非要攬這瓷器活?!?/br> 她狠狠的錘著自己的腦袋。 林若云拍了拍她的肩膀,“你別這樣。市場經濟本來就是這樣,瞬息萬變,咱們都是第一次接觸,難免會走一些彎路。出現問題并不可怕,咱們想辦法解決就是?!?/br> 林若云從馬秀芹這邊取了部分養殖場的資料回家翻閱。 資料很詳細,養殖場的生豬種類、時間、重量、有無飼料喂養、疫苗接種都特別清晰,這些豬都是健康的。 豬是沒問題的,問題就是怎么把它們賣掉。 豬rou除了做成新鮮的rou菜,風干做臘rou,還能做什么呢?做什么呢? 林若云想啊想,終于想起一件事。 出國的時候,他們曾在扶桑短暫的停留過。那邊流行一種杯面的食物,像是卷起來的面條,用熱水泡上兩三分鐘就能吃,面條q彈勁道,面湯香濃可口,坐火車的時候最方便。 而吃杯面時,當地人最喜歡加的一種食物叫火腿腸,用rou和面粉做成的,口感特別好。 這東西能泡著吃、煮著吃、炒著吃,還能直接吃,關鍵是保質期長。 這東西進入國內市場,肯定會受歡迎的。 林若云記得,當時一起出國的三十多人,都吃過這個,吃得特別香,接受良好。 那紅星公社干脆改生產這個火腿腸吧。 那他們能引進這條生產線嗎? 林若云拿出一張紙,開始寫下引入這條生產線所需要的條件和引起的反應。 寫好以后,她把它交給了馬秀芹,并把自己的擔憂也一并告訴了對方。 馬秀芹驚喜不已,彷佛落水之人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但林若云的擔憂和之前盲目擴大養豬場的教訓在前,她不敢沖動行事。 “若云,你再回去幫我們打聽打聽,問問你們同事的意見,這個能不能引進?” 引進這么一條生產線,需要二三十萬,紅星公社肯定拿不出來,還得去銀行貸款。馬秀芹立馬感受到身上的壓力重如泰山。 “我也去找以前的同學朋友打聽,去縣里問問意見?!?/br> “嗯?!?/br> 林若云欣然答應,通過之前的事情,她發現馬秀芹的性格也沉穩許多。 林若云和陳愛學初五就回去上班了,到底已經畢業,走上了工作崗位,哪有從前那么長的假期? 回到單位,林若云便查閱火腿腸生產線的相關資料,并做了一份詳細的計劃書,然后交給自己的領導審閱。 領導的見識自然是更加廣闊些,她看過后指出了好幾個犀利的問題,林若云一一記錄。至于該怎么解決,那就需要看馬秀芹的能力了。 她把自己的計劃書給馬秀芹寄出去了,過了一個月,她接到馬秀芹的電話,說是縣里同意引入一條灌裝機生產線,她要跟著考察隊去滬市參加展銷會尋找合適的外國廠家。 四月中旬,馬秀芹再次來電說,合同已經簽好,公社正在修廠房。 六月份的時候,火腿腸生產線已經引入,正式投產。 從萌生這個想法,到洽談合同、建廠、生產,總共半年,這個速度相當快了。 這可不是私企,私企的老板具有極大的自主性,效率自然高。但這是鄉鎮集體企業,需要開大大小小的會,上下請示,竟然能這么快完成,實在令人震驚。 這時候,任何一個地方的人,都對財富充滿了熱烈的期盼,欲望極度膨脹。正是因為這樣強烈的致富欲望驅動,才使得他們的行動力如此迅猛。 *** 有的人為了追求財富,是辛辛苦苦的走正道,有的走了捷徑,但卻是一條錯誤的路。 年初二哥還在為自己沒去瓊島買車而惋惜,六月里瓊島全民倒賣汽車就被查處了。瓊島窮了數千年,抓到一次致富機會,便全民參與,有的地方則是沒有機會,就自己制造機會。 六月中,《群眾日報》發表了一篇揭露晉市制造假藥的文章,震驚了全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