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選擇相信
時間過得很快,墨家眾人和書院的先生之間的辯論一直持續了一天,直到傍晚時分,才結束。 這還是因為孔纁出面制止,不然雙方能一直辯論三天三夜,這已經吸引了大批的學子圍觀。 書院一直有這樣的傳統,只要是有這種學術上的辯論,或者實驗,都會吸引一大批學子圍觀。 “人都留下了?”李曄看著興奮的直搓手的孔纁問道。 “都留下了,一共三十三人,理學院十五個,哲學院八個,經學院十個。就是理學院有些霸道了,一下要走了將近一半的人?!?/br> 孔纁嘴上雖然這么說,但臉上的表情卻出賣了他內心的想法。 本來他以為墨家這次出山的人,全都被理學院“預定”了,自己不過是個看客,沒想到,自己的經學院一下得到十人,怎么能讓他不高興呢。 “行啦,知道你這次收獲不錯,就別在朕這得了便宜還賣乖了,當心張泉靈找你麻煩?!?/br> “他,還敢找我麻煩!身為書院理學院院長,除了偶爾到學院拉走幾個好學生,他對學院有什么貢獻,還好意思找我麻煩?!笨桌c提到張泉靈就一肚子火。 不過似乎李曄這個院長也是如此。 但孔纁的話,對現在的李曄來說,沒什么殺傷力,無他,臉皮夠厚爾。 “你去把荊元找來,朕有話對他說?!?/br> 孔纁見李曄有正事要談,就趕緊正色出去了。 “草民參見皇帝陛下?!鼻G元見到李曄,不知道為什么,他內心十分抵觸,可能是兩人第一次見面,李曄給他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 以至于,現在荊元都不能正視李曄,雖然他知道,大家在書院當中,只會稱呼李曄為院長。 “你們那個巨子怎么想的,還跟朕來這么一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br> “巨子他雖然已經勘破,但他還是覺得自己愧對墨家先賢,所以才會選擇投奔張道長?!?/br> “嗯,朕說過,不管你們做出什么樣的決定,朕都不會反對,前提是不得妨礙國家統一。既然他愿意跟著張道長,那就再好不過了。 既然你們選擇了和他不一樣的路,現在也算是安頓下來了,就安心在這教書育人,至于其他的,還是忘記了吧?!?/br> “草民知道,在來書院之前,巨子也是這么吩咐的,現在知道巨子的人,只有草民和幾位長老,我們會收住這個秘密的?!?/br> 原來,住在墨家出山之前,巨子召集墨家眾核心弟子,宣布了自己不會來書院,但是會前往將作監,至此,愿意跟隨他的十幾名弟子,在昨天就抵達了長安。 通過羽衛見到了李曄,李曄也對他們進行了全面的了解之后,將他們全都交給了張泉靈。 李曄發現,跟隨巨子出山的十幾人都是非常有些的可言人才,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李曄就把他們放到張泉靈那里了。 其中墨家巨子更是化名黑土,成為將作監軍事部的主力。 在安頓好墨家一眾人等之后,李曄繼續投入到繁忙的政務當中了。 這段時間,時局一點都不平靜,甚至可以說是風詭云異。 自從李曄的詔書發出后,朱全忠確實停下了向鄆州集結的動作,但是他轉而開始整頓兵馬,利用從趙州李氏那得到的生鐵,打造兵器擴充軍備。 更是通過李氏搭上了太原王氏這條線,獲得了大量的馬匹,雖然不是合格的戰馬,但清一水的都是一歲左右的年輕馬匹,只要稍加訓練,很容易就能成為戰馬。 所以,這段時間,朱全忠可謂收斂鋒芒,幾乎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把大軍練的地步。 與此同時,這無形中給了宣武周邊藩鎮極大的壓力。他們有的選擇向朝廷示好,有的選擇結盟,變招頻出,就是想著能夠保存自己。 “這段時間,宣武那邊有什么新情況嗎?”李曄來到內閣,此時的內閣,已經完成了整頓,現在的內閣空前團結。 “陛下,李振那邊似乎沒有什么進展?!贝拚空f著,就把宣武的情報遞了過去。 原來,李振被李曄忽悠到汴州之后,一個多月的時間,根本沒有什么動作,似乎是消極怠工。 李曄看完之后,“沒關系,既然李振已經去了汴州,那里的情況我們不熟悉,加上路途不暢,有什么事,溝通多有不便也是正常。 不過,朕看來,李振并沒有閑著。 你們看,宣武雖然強大,但畢竟是四戰之地,整個區域無險可守,也就是說,朱全忠想要保全自己,除了強力震懾周邊,別無他法。 另外,李振向關中轉移鄭許二州的難民已經停下來了。這說明朱全忠不是表面上的粗狂,或者說他手下有明白人,看出了人口的重要性?!?/br> 李曄說到這,眾人開始有些怪異,這些閣臣都是經歷過當初長安商戰的,也可以說他們都被李振傷害過,那時候,內閣幾乎就沒有一絲空閑時間,完全是緊繃神經。 隨時準備應對商戰之后的各種不利局面,萬幸商戰以朝廷的大勝告終,不然在座的眾人,現在還不知道是什么樣子呢。 所以,當初李曄提議李振去汴州,在內閣遇到了不小的阻力,要不是李曄拿盛世集團作保,李振肯定得不到這次機會。 “放心,李振不會有什么差池的,即使是有,那損失的也是盛世集團的,不是沒拿你們的一個銅幣嗎?!?/br> 李曄對閣臣的懷疑有些無奈,但他也知道,這些閣臣是出于為朝廷著想,才會如此。 “朕答應你們,如果汴州有什么不利情況出現,朕親自接手過來,這總成了吧?!?/br> 這下閣臣們更擔心了,他們現在全都祈禱著李振在汴州,一舉成功,不然李曄說不定又會神秘消失一段時間。 他們從來不懷疑李曄的在經濟上的cao控力,就拿分管戶部的閣臣崔湛來說,只不過跟隨李曄才短短一年的時間,就已經成為頂尖的經濟高手了。 李曄當初在那種極為不利的情況下,更是在輕描淡寫之間,就將十幾個藩鎮聯合絞殺長安經濟的行動,抹殺的一干二凈。 只是他們擔心,李曄會沖動的去汴州罷了。 所以兩害相權取其輕,不管愿意還是不愿意,他們現在只能選擇相信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