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說我會遇見你 第142節
林瑾瑜臉不紅氣不喘地回答:“看你那玩樣擦干凈沒有?!?/br> “……” 下課鈴已經打了,他們整理好衣服走出去的時候看見遠處教學樓走廊上奔出大片嬉笑打鬧的人影。 高武問:“你們怎么磨蹭這么久,四五十分鐘了快?!?/br> 林瑾瑜道:“你問他啊?!?/br> “……”張信禮道:“不關你事?!?/br> 高武“嘁”了一聲:“趕緊走,趕不上車就要去開房,我是不會出錢的?!?/br> 回去的路林瑾瑜依稀有些熟悉,一模一樣的中巴與盤山公路,以及車窗外換了顏色的大山,甚至山腰那間小餐館都還在,林瑾瑜曾在那里被一個不知道名字的彝族漂亮姑娘敬過酒……什么都沒有變,只是他們長大了。 “對了,”林瑾瑜問:“陳茴結婚,你們忙前忙后什么呀,這不是她們家的事兒嗎?!?/br> “我們這邊結婚左鄰右舍都幫忙的,”張信禮說:“一個村寨基本都是同一個或者幾個家支,不是同一支差得也不遠,一戶結婚都去幫忙,當然,等到你結婚的時候他們也要來幫你?!?/br> 世代聚居大小涼山的彝族大部分都有比較完整的家支傳承,同家支的人多數守望相助,某年有人在村寨口倒車的時候碾死了一戶人家的一只雞,村里人便圍上去不讓走,最后車主無奈給賠了六百塊錢。 就算有一天出去了,無論走多遠,大家聚在一起時互相報過彝姓家支,便大致知道對方的背景。 林瑾瑜估摸自己這輩子大約是不會結婚了,他問:“不對啊,我記得陳茴是漢族吧?” “改了,”張信禮說:“我們這一小片本身是混居,幾十年下來有不少白彝和發展得好的漢族結婚,身份證上怎么填都可以,看需要……聽說是男方家里希望娶個本族老婆,她家里就給她改回本名了?!?/br> “原來是這樣……”林瑾瑜懂了:“靈活cao作?!?/br> 他們到村寨的時候是晚上七點多,天已經黑了,土路上不見人,只有高武的堂妹在土坡上等他。 當年那個只有兩歲的小女孩也長大了,梳著長長的雙馬尾,牽著她兩個年幼的親弟弟。 高武提著大包小包,還沒拐到村門口,高飛便從土坡上飛奔下來,邊朝他撲過來邊響亮地叫了聲:“哥!” 那聲音響亮又大方,這個名字像個男娃的女娃跑起來的時候,兩條辮子仿佛翎翅夜鷹的羽翼。 她悶著腦袋一頭撞進高武的懷里,高武放下滿手提著的東西,把她抱了起來:“這么晚,怎么還在外頭哦?!?/br> “等你回家吃飯?!?/br> 高武便笑了,黝黑的面龐上還是露出兩顆虎牙,他把用省下來的工資買的裙子和雪地靴都給meimei,又給了meimei身后的弟弟一人兩顆糖。 他們急著趕車,確實還沒吃飯,林瑾瑜也有點餓了,張信禮把他手上東西接過來,道:“我把買的東西送過去,你先回家吧,送完回來給你做飯?!?/br> 有人做飯給你吃是件很幸福的事,林瑾瑜想了想,說:“不了,這么重,我跟你一起啊,正好……去看看陳茴?!?/br> 陳茴,現在改回了彝族名,叫作爾火,爾火在出嫁的前一天仍在火塘邊忙碌著,她結束了一年的工期,買了站票,坐在行李上搭乘擁擠的快車回到家鄉,白天去抱草放牛,晚上回來了幫阿媽做飯做家務,照顧她又喝到爛醉的阿爸,督促弟弟meimei寫大字,她長著凍瘡的手一整個冬天有大部分時間都浸在冷水和冷風里。 張信禮把買回來的東西堆在院里,喊她出來拿。 陳茴在屋里大聲答應了一句,那不再有絲毫童聲意味的聲音大而沙啞,那是在工廠轟鳴的機器聲里鍛煉出來的嗓門,只有這樣的聲音才能在轟隆的鋼鐵聲里爭得一席之地,有效和工友們進行交流。 她一邊毫不不講究地往衣服上擦手一邊道:“買回來就好了,還送過來,明天我阿爸睡醒了去搬就行……” 張信禮回道:“沒事,順便?!?/br> 陳茴出得門來,眼睛不太在意地一掃門口的客人便要麻利地蹲下去查看地下的酒、rou……就是那倉促的一眼,掃過張信禮背后的林瑾瑜,她蹲下去的動作頓在半空,視線從酒rou上倏然回到了門口。 林瑾瑜說:“你好……好久不見?!?/br> 陳茴已經長大成熟,有著細小雀斑的臉上忽而又浮現出小時候林瑾瑜十分熟悉的那種局促的神情,她把散下來的幾縷頭發攏到耳后,聲音小了不少,恢復了點林瑾瑜記憶里熟悉的靦腆,她說:“你好,你真的來啦?!?/br> 陳茴嫁得遠,請帖等一眾事宜都是男方家里cao辦的,她能做的,只是寫一張筆跡并不好看的地址,夾在請帖里發給他。 “嗯……”林瑾瑜不知道寒暄些什么好,只得先說吉利話道:“祝你新婚快樂?!?/br> 后天是畢摩算下的好日子,男方家里的同支兄弟就要代表新郎來迎親了,陳茴笑了,說:“謝謝?!?/br> 屋里有小孩大聲喊“阿姐阿姐,阿媽喊你去鋪被褥”,陳茴轉頭大聲叫她的弟弟meimei們安靜,自己等會兒就來。 林瑾瑜說:“后天就出嫁了,今天還這么忙啊?!?/br> 陳茴說:“都是這樣的?!?/br> 按照古老的傳統,彝族新娘出嫁前是不能吃飯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漢化的加深,有許多習俗已經被簡化了,陳茴道:“要進來吃點土豆和煮苞米嗎?” “不用,”張信禮說:“東西送到就走了,明天再過來幫忙?!?/br> 陳茴點點頭,耳邊木制的耳環晃了晃。常年的日曬與勞作令她整個人看起來成熟,確有幾分將為人婦的氣質,而林瑾瑜看起來仍像個充滿朝氣大學生。 等張信禮、林瑾瑜走出那扇門,陳茴就又投入到了瑣碎的家務與冬天的冷水里。 …… “好迷幻啊,”林瑾瑜呼著白氣,跟張信禮一起往家里走:“這種事兒,總讓我覺得好像還很遠,沒想到身邊的同齡人這就要結婚生小孩了?!?/br> “農村鄉鎮結婚普遍早那么一點吧,”張信禮說:“讀完書就工作,工作了就攢彩禮忙著結婚生小孩了,像高武、木色、張文斌他們都是,過不了幾年……甚至可能過不了一年,他們也快了?!?/br> “……人的一生真的過得挺快的,”林瑾瑜感慨:“學會了走和跑就去上學,上完學工作,工作了相親結婚,再生小孩養小孩,小孩大了又送去上學,那時候自己也老了,一輩子就過完了?!?/br> “是啊,”張信禮道:“一個階段過得快,下個階段就來得快?!?/br> “假如當初……我是說假如,”林瑾瑜忽然萌生出一個設想,他說:“假如當初你沒有到外面去上學、沒有去上海,甚至沒有考大學,現在會不會也快結婚了……” 張信禮想了想,沒否認,說:“可能?!?/br> 回家的路上他們偶遇幾個圍坐在一起抽煙喝酒的老大叔,這邊真的很愛喝酒,林瑾瑜雖說也時常和同學、朋友們約一起喝點,可一般都是飯局上邊吃邊喝,不像這邊,有事沒事大家就搬把凳子坐一起喝酒,還是拿碗盛,干喝,什么菜都不就的那種。 老大叔們和張信禮打招呼說:“給新娘子送東西回來的吧?張家的小伙子勤勞得很嘛!” 其中一個笑吟吟道:“啥子時候也預備著吃你的喜酒嘛!” 張信禮敷衍了這些長輩幾句,另一個大叔說:“不急!人家是要讀書的,大學生,要找個好的!城市戶口!公務員!哪能那么快嘛,你以為你家小孩哦?!?/br> 大家哈哈大笑。 林瑾瑜說不清心里什么滋味,在這閉塞的山間村寨里,鄰里鄰居沾親帶故,關系十分緊密,一家女兒外嫁、兒子娶親,家家戶戶都相聞、家家戶戶都談論,遠不是上海大城市小區里關起門來一家是一家,自己的事只跟自己家有關的獨立小戶氛圍……這里絕大部分人的觀念里,大概從沒有什么“兩個男人也可以彼此相愛”之類的概念。 張信禮和陳茴、和高武、和這里的無數人人生軌跡其實原本應該是一樣的,林瑾瑜是他生命里獨一無二的意外。 回到家,張信禮進去做飯,讓他自己先玩。他好似還把林瑾瑜當成以前那個抱著手機不撒手、爭分奪秒打游戲的中學生。 很多時候越被禁止的東西越自帶吸引力,從前林瑾瑜玩手機總是被管著管著,動不動斷個網、交個手機啥的,他就覺得那玩樣很好玩,爭分奪秒地打游戲,上了大學,又在外省,一年回不了幾次家,玩個通宵只要不猝死都沒人管,他反而很平常心了。 林瑾瑜應了聲,卻沒進屋,只搓了搓手,農民工似的坐門口小馬扎上點了根煙思考人生。 自從見到張信禮之后,他抽煙的頻率好像與日俱增……林瑾瑜開始想自己是不是有點自私,上海是一個多元化的城市,各種人口在此匯集,本地的、外地的,本國的、外國的,無論多“離經叛道”的事在這里好似都沒那么奇怪,這座城市容納了兩千多萬不同的人,每天早晨的地鐵擁擠得一根針都塞不進去,大家自掃門前雪,快節奏的生活使得大多數人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情整天對他人指指點點。 可張信禮長大的地方不是這樣,林瑾瑜后知后覺地意識到,在這片熱情與野蠻并存的土地上,張信禮從小到大見過的人生軌跡很單一,并且面對過很多審視的、指點的、看熱鬧的目光,很多他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東西對張信禮來說都是聞所未聞的。 他第一次想,不如放手吧……可又那么舍不得,世界如此廣闊,而他們如此渺小,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那么不同那么迥異,要多幸運才能遇見愛的人,又要多勇敢,兩個人才能相愛? 張信和也在院子里,林瑾瑜一個人胡思亂想,不由得悲從中來,問他要不要過來坐坐,一起抽根煙聊聊天,他回了句“不了”,去棚子里喂雞。 林瑾瑜看著滿院子“咯咯咯”的母雞,恍惚覺得少了點什么:“以前那條狗呢?”他問:“黑色的,很大一只?!?/br> “哦,黑狗啊,”張信和一邊忙著喂雞一邊道:“一直在窩里啊,老狗了,不愛動彈?!?/br> 那確實是條老狗了,嘴吻邊的毛都開始發白,像覆蓋著一層細碎的糖霜,十多歲的人類才是剛剛開始擺脫稚氣的孩子,可對于一條狗來說,十多歲就是生命的全部。 它變得很少出窩,也幾乎不再叫,林瑾瑜還記得當初剛來的時候這條狗兇得要死,嗓門大得像打雷,幾乎不讓他這個陌生人踏進院子。 如今這條老黑狗縮在并不寬敞的窩里,常常一整天動也不動。林瑾瑜走近了,逗了許久,它睜著黑白分明的眼睛看了好一會兒,才好似忽然記起面前這個人似的,有點費力但仍鄭重地搖了搖因為衰老而脫毛的尾巴。 天已經黑透,灶臺熱了,飄起一股林瑾瑜十分熟悉的油香與辣椒香,他已經與這味道闊別了多年。 村寨口的主路上響起一陣腳步聲與打招呼的聲音,林瑾瑜站起來,踩上墻頭向外看去,看見遠處傳來手電雪白的光束,一隊背著包,提著、扛著化肥袋、編織袋、蛇皮袋的年輕人三五成群,在臘月的寒風里深一腳淺一腳地沿著路往家走,里面有木色、有張文斌,還有許許多多叫不出名字的人。 每張臉龐都一樣年輕,卻也一樣滄桑,那是幾年一次的返鄉潮,漂泊在外的年輕人,他們回家了。 第153章 婚禮(下) 這場婚禮和林瑾瑜想象里有諸多不同,漢族人結婚總是少不了伴郎伴娘,再加幾十掛鞭炮,紅的嫁衣與紅的鞭炮、紅的喜字、紅的鍋碗瓢盆,一片熱熱鬧鬧、紅紅火火,彝族婚禮則不是這樣。 彝族婚禮的主色調是深沉的黑色。 在諾蘇人的文化里,黑色是大地,是尊貴和肅穆,紅色是太陽,是火焰與勇敢,而黃色是生命,是美好與富足,是大地與太陽間生生不息的族人。 這天早上,林瑾瑜剛起床,洗漱一番便被張信和督促著,跟著一起到了陳茴家里幫忙。 天空白蒙蒙的,牛毛樣的雨點和雪點混在一起往下飄,一夜之間很多人的裝束都變了樣,與陳茴同家支的直系長輩、兄弟姐妹們基本都換上了黑黃紅三色的本族服飾,連剛會跑的小孩也不例外,人們披著的擦爾瓦組成了一片黑白藍的海洋。 院子外面已經有人架鍋燒水,昨夜剛剛返鄉的年輕人們把一頭豬五花大綁架上板子,只等手熟的叔輩cao刀放血。 張信禮比他起得早,早已經幫著忙活了半天,居然連他也象征性地換了一件黑黃紅的彝族上衣,此刻正叫幾個同輩把所有的塑料盆都端出去洗了,又招呼人把一打打啤酒拆開,擺到空地上。 忙碌的身影有很多林瑾瑜都看著眼熟,那邊木色跟張文斌幫著在門上貼紅對聯,見他來了,打了個招呼。 “林瑾瑜,你也來了,”他們說:“你看起來還和以前一模一樣的?!?/br> 林瑾瑜給他們遞煙:“什么一模一樣,他說:“老了?!?/br> 大部分人都在用彝語交流,他也聽不明白,便從人群中穿過去找張信禮,張信禮正幫著提水,滿屋滿院子,甚至院子外面路邊的高地上都擺滿了水盆水桶等各種盛水的東西,小孩嘻嘻哈哈打鬧玩水,甩得一大片地都是濕的。 “這干嘛?”林瑾瑜好奇地擠過去,問:“過潑水節啊?!?/br> 張信禮聽見他的聲音,回過頭來看他,道:“潑水節是傣族的,我們不過?!?/br> “那你打那么多水干什么?” 張信禮說:“傍晚你就知道了?!?/br> 切,還賣關子。 這些場景、習俗對林瑾瑜來說都很新奇,他四下看了圈,見了各種從前沒見過的東西,覺得還挺有趣的。 “你們這兒結婚和我們那兒挺不一樣的,”他問:“你們是不是凡事都有自己的一套……你們過不過春節???” 張信禮邊打水邊道:“我們這兒是過的,彝族年和春節都過,別的地方不知道,有地方不過也說不定?!?/br> “這樣?!绷骤傊活欀宜?,沒怎么注意別的客人,這會兒往門口那兒一瞧,只見院子前、屋門口放著個……他也不知道叫什么的玩樣,似乎是叫“蔑蘿”還是什么的,竹條編的,中間擺著十幾小杯酒,陳茴家的親戚長輩在邊上守著,進來一個客人就過去端一杯酒喝了,互道一聲吉祥如意。 他問:“那是干什么呀?” “就是酒啊,昨天買回來的啤酒,”張信禮挽了把掉下去的袖子:“禮節而已,進門先喝一杯?!?/br> 林瑾瑜想起自己不懂規矩,進來的時候沒跟著別人一起過去喝,遂問:“我沒喝唉,要不要過去補上?不補是不是不好???會不會有什么講頭,不吉利什么的?你喝了沒有???” 他問題多得不行,張信禮忙著干活,手上不停,抽空回答道:“就是表示歡迎、圖喜慶而已,沒喝就算了,你們那邊進門不喝酒嗎,那你結婚的時候可以省點酒水費了?!?/br> “會喝啊,不過都是坐到飯桌上才會喝?!绷骤ふf:“我結什么婚,跟你結婚嗎?”